字級:
小字級
中字級
大字級

雨潤大地,沐樹成林,淋草成原 輕鬆學習《教觀綱宗》

雨潤大地,沐樹成林,淋草成原
輕鬆學習《教觀綱宗》


「《教觀綱宗》很簡單,請大家跟著我念!」經過近3個星期回家做功課「見樹」的學習,10月20日果慨法師在安和分院上第二次課,面對8百多位前來聽法的大眾,第一時間便要打破大家對《教觀綱宗》的偏見,法師認為修行要從中得到法喜、解決自己的問題,「切勿用力過度」,「就像雨下在大地上,我們就是土壤,要做的就是放鬆、敞開自己,種子自然會作用。」果慨法師認為透過研讀《教觀綱宗》,可以讓修行有清楚的輪廓,整體而言,反而是縮短時間,更清楚自己修行的方向和次第。為什麼說《教觀綱宗》很簡單?「學佛就是轉換你的苦,如果跟你的轉換、淨化無關,那麼就是和你現階段旳生命無關,那麼,你先知道就好。」


五時八教是佛陀因應不同根器的眾生「因材施教」所展開的化法四教(藏、通、別、圓)及化儀四教(頓、漸、祕密、不定)。當大眾這陣子回家做功課見樹時,迷悟在名相上轉不出來,果慨法師提綱挈領地請大眾謹記,「圓教我們學的是態度、別教則是行願,也就是一顆菩提心;通教是觀念,藏教則是方法。」

佛陀說法,分為藏、通、別、圓化法四教(藥材),皆因眾生多病,而眾生的病,天台很有次第地將勞塵煩惱分為見思惑、塵沙惑、無明惑。一般凡夫的見思惑是指以我見、情緒感情為本,對世物起貪欲,對無常無我沒有正確的觀念。塵沙惑則是對於自己的病不清楚,也不知該用什麼法藥來對治。所以要斷塵沙惑,首要了解自己並且有「病識感」,才能對症下藥。


果慨法師講完了「化法四教」後,接著細說藏教。藏教之所以產生,要回溯到印度當時的歷史背景((西元前600年),正是種性階級制度分明的時代,由於人民太苦了,想要離苦,佛陀宣講的法,便是協助眾生出離煩惱的觀念及方法。法師建議大眾的下手處,可以研讀聖嚴師父的著作《三十七道品講記》,同時練習「四聖諦」的操作:「每天晚上睡覺前想一件讓自己起煩惱的事情,把它的苦、集、滅、道找出來,想一想下次再遇到,如何用這個知見,讓自己不再起煩惱。」透過法師的解說,讓佛學的名相,落實到生活中,踏踏實實的「學佛」。

最後果慨法師引述太虛大師論小乘所說:「以了生死為因,離貪愛為根本,滅盡為究竟。大乘以菩提心為因,大慈悲為根本,方便為究竟。」聖嚴師父則認為佛教徒的修行「人天法(五戒十善)為基礎,解脫法為過程,菩薩道為根本」法師勉勵在座的大眾,唯有願,也就是菩提心,能讓凡夫你我在分段生死的過程中,修行無縫接軌。法師秀出一張法鼓山一隅的照片,「你們有看到龍象嗎?以前師父經過這裡時,就跟我們弟子說這裡是象頭、象身,當時我站在師父身後,根本看不出來師父說的。現在我終於懂了,當我用自己的心在看時,我也看到龍象了。原來師父要我們千萬不要小看自己,因為我們每一個人,內心都有這樣的種子。」


攝影:謝光榮/陳蔚彬/郭若蘭 報導:施心媛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