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級:
小字級
中字級
大字級

5/13快樂學佛人結業、皈依活動報導

5月13日,安和分院最後一堂「快樂學佛人」,從各組熱烈討論上次的回家作業展開。第八組的男眾菩薩率先分享,雖然今天是快樂學佛人的最後一堂課,但和大家互相勉勵繼續心存善念、時時法喜。之後,第十八組的女眾菩薩拋出一個問題:發現老闆在不知情的狀況下多給了幾千元薪資,這是能要、該要的嗎?她選擇藉著詢問老闆薪資結構,委婉提醒老闆算錯了給她的薪資。第十六組的一位女眾菩薩則是將「需要的不多,想要的太多」分享給學弟,並請學弟在日常生活中提醒她;一位男眾菩薩也說,去員工餐廳點菜時,總覺得這個想要,那個也想要,但當他從點三個菜減少為兩個菜時,其實也足夠。

修行要解行並重 「四福」增福

常嘉法師首先為大眾講解學佛的正確方向。法師引用聖嚴師父的法語「佛法這麼好,知道的人這麼少,誤解的人這麼多」,說明對於佛教不甚明白的人,拜佛通常是有所求的。其實「學佛」應該這麼理解:「學」是學習、修正、提升,經由學習,修正不好的行為習慣,提升品格與生命價值;「佛」代表智慧與慈悲。修行要解行並重,「解」是多聞薰習,如理思惟;「行」是實踐佛法,除了透過誦經、拜懺、禪坐、念佛,讓佛法義理深入身心之外,也要在生活中運用佛法,以佛法感化自己,進而感動別人。「解」、「行」缺一不可,缺乏「解」,是盲修瞎練;缺乏「行」,則變成紙上談兵。

常嘉法師進一步說明學佛的兩種資糧:福德及智慧。法師舉例,今生的長相、財富、聽聞佛法、家庭、健康、善友,都是過去培福累積,天底下沒有無緣無故發生的事,都是有因、有緣、有果,並解釋增福的方式「四福」:知福、惜福、培福、種福。對於事業家庭、無常變遷、身心不安、人際互動,如何自在面對,顯出智慧的重要。

法鼓山的佛學課程

在大眾瞭解學佛的正確方向後,演謙法師接著介紹法鼓山的佛學課程。法鼓山的佛學課程分為實體及數位,實體課程又分為混齡與分齡兩種,像快樂學佛人就屬於混齡,曾經有位老菩薩帶著僅八個月大的外孫一同參加,而青年院、兒童營等則是依照年齡設計適合的課程。課程的參與資格有入門、基礎、進階三種,入門包括共學活動、推廣課程、佛學弘講;基礎則有聖嚴書院福田班,進階為聖嚴書院佛學班、禪學班。

佛教徒應如何關懷他人

大致介紹法鼓山的佛學課程後,演謙法師提醒大眾,關懷他人時,誤用專有名詞可能會對他人造成傷害,而身為一個佛教徒,應該如何關懷他人?法師舉一名舞蹈家的經歷為例,這位舞蹈家因為生病,不能再跳舞,有人告訴他這是業障病。請教聖嚴師父這件事時,師父回答:我們都不知道前世是怎樣,也許是因為發願,想讓世間的醫學更加瞭解這個疾病。之後,法師也進一步說明「四攝法」(布施、愛語、利行、同事)的意涵。

在法師有約的Q&A時間,陸續有菩薩提出對於「無我」和「執著」的疑惑,常弘法師溫和地為大眾解釋,「無我」,是沒有自私的立場,只是在心理上盡慈悲關懷的責任。處理「執著」,要學著放開對別人的掌控,每個人都有自己需要經歷的事情,也有為自己做決定的權利,不要勉強別人接受自己的想法,自己覺得不好的,別人不一定覺得不好。在之後的討論與分享時間,菩薩們也熱烈分享自己如何將「四它」、「四要」落實在生活實踐中,並表示希望報名聖嚴書院福田班及佛學班繼續學習。

活得快樂,病得健康,老得有希望 做個快樂學佛人

在早上「快樂學佛人」的課程中,第七組的男眾菩薩分享,是同修幫忙報名,很欽佩聖嚴法師從無到有地建設起法鼓山,也讓他很感恩,「快樂學佛人」工作人員的辛苦,讓他很感動,並表示下午會參加皈依。常弘法師在皈依典禮初始祝福大眾,皈依後過著自覺自醒的人生。皈依儀程,由監院果旭法師代表法鼓山方丈和尚果暉法師為66位參加者授受三皈五戒,非常莊嚴。

皈依儀式圓滿後,果旭法師勉勵大眾,護持佛法、修持佛法、弘揚佛法,活得快樂、病得健康、老得有希望,並幫助與自己有因緣的人活得健康、快樂,往好的地方去想、去做,不管外在環境如何,都是真正大好年。常弘法師也表示,相信大家過去一定接觸過佛法,此刻才會在這裡,安和分院APP上有許多活動可以報名,並提到透過禪修可以更看清楚自己的起心動念,也鼓勵大眾可以發「做一個快樂學佛人」的願。

攝影:蔡全、江麗蘋 報導:李佳蓉

影片名稱11206快樂學佛人安和班回顧影片

相關圖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