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級:
小字級
中字級
大字級

關掉心湖上的引擎

最初,我和朋友在圖書館看到一張中文海報,上面印著法鼓山和聖嚴師父。因為看不懂中文,朋友特別為我解釋,並介紹法鼓山及「心靈環保」的理念,鼓勵我去當時的舊金山分會看看。

我當時不懂佛法,也不知道禪修,走進分會後,漸漸了解法鼓山及師父的理念,但我深深感動的,是在分會做義工的師兄姊們。那時分會不大,義工不多,但都以分會為家;做義工時,每個人都做得很開心、忙得很快樂,這讓我發心學習他們的精神,盡自己的力量奉獻和布施。

身心清楚放鬆 自利利他

由於具備語言上的因緣,分會讓我負責成立「多元文化小組」,推廣英文禪修活動,於是向象岡道場的法師們學習禪修,接受培訓後,開始幫忙帶領英文初級禪訓班、戶外禪、週末禪坐共修及一日禪,從中體驗到「The more I shared, the more I learned.」也就是教學相長。

禪修讓我分分秒秒注意自己的身心狀況,也以佛法的無常觀和因緣法來看待周圍的人事物。這讓我體會到:隨時以清楚的心、放鬆的身體來面對外境,就可以自利及利他。例如:當我們愈想放鬆,就會變得愈有壓力及不安,如同我們搭乘快艇,繞著湖去追求平和與安寧,試著從中尋找放鬆,這是不可得的。

學禪後能體會到:我們要做的是關掉快艇引擎,湖面將再度回歸平和安寧。如同我們的本性,本自清淨、本自具足、本無動搖,只是平靜如鏡地反映外境的安寧或波動。也就是說,只要靜心往內觀照,隨順因緣,專注當下,就能讓身心放鬆、壓力減除。待人接物也一樣,以因緣法對待,隨順因緣,把握因緣,創造因緣,事事都有圓滿之時。

接引他人學佛 以身作則

記得二○○五年時,師父曾指示舊金山道場的發展方向:第一,本土化,如此才能適應民情,接引當地西方眾。第二,年輕化,這樣才有傳承,繼續接引更多人學佛。第三,包容性、適應性,也就是多樣性,透過淺顯易懂的教育,讓不同種族的年輕人來認識佛法,將佛法帶入生活,達到心靈淨化的目標。

我認為要接引年輕人學佛,首先要以身作則。當我們將所學的佛法運用到日常生活中,內化在生命中,透過清淨的身口意,影響周遭的人來學佛。其次是以活潑、有趣的方法接引年輕人來學佛及體驗禪修。第三就是時時運用佛法的無常觀、因緣觀來看待人事物。實踐這三點,相信自然能影響周遭的年輕人,進而接引他們。

在我看來,「主動」接引家人學佛不見得是好方法,這不表示我不想讓家人學佛,而是不想以「強迫」的方式。師父曾說:「我自己的法鼓山已經建好了,你們大家的法鼓山,還要不要繼續建呢?」師父這裡指的「法鼓山」不是硬體建設,而是對佛法的信心和實踐。

接引家人如同接引年輕人,自己將佛法實踐在生活中,家人看到我們在禪修、佛法中得到安定法喜,也會主動想來法鼓山看看。就像我的母親,退休後跟著我來法鼓山,每天開心地打坐、學佛。有西方眾希望家人來學禪修,常問我相同的問題,我也告訴他們同樣的方法。

◎口述: 邢華倫(Warren Hsing) 

◎文: 王琡珺 

◎圖: 李東陽 

◎轉載自法鼓雜誌第395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