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級:
小字級
中字級
大字級

對在家菩薩戒的認識

問:法鼓山所傳授的在家菩薩戒,與其他的道場有何不同?

答:最主要是由於近年來法鼓山的理念逐漸推廣,有數萬名居士參與「萬行菩薩」的行列,請求受菩薩戒者日眾,法鼓山希望能為萬行菩薩提供服務的機會,特舉辦之。

這次的菩薩戒會並不在於形式上的講求,也不是要受戒者受持無法遵守的戒條,而是側重在實際生活中用得上、且容易實踐的軌範,著重於發菩提心、行菩薩誓願的精神。

問:菩薩戒最主要的內容是什麼?受了戒以後應該怎麼做?

答:菩薩戒是聲聞戒(即七眾戒)之外的別解脫戒,最具有大乘佛法的精神特色。菩薩戒是成佛的正因,如果不行菩薩道,就不可能成佛,因此,在大乘經典之中,處處都有菩薩必須遵守的身口意三業之行為標準。歷代的大菩薩祖師們把這些要點累積起來,形成了菩薩戒。

在中國,許多戒場都採用《梵網菩薩戒經》、《菩薩瓔珞本業經》、《優婆塞戒經》等菩薩經典,而梵網菩薩戒中每一條戒都含有三種精神,也就是三聚淨戒的內容:「持一切戒、修一切善、度一切眾生。」這三項,實際上也就是〈四弘誓願〉(斷煩惱、度眾生也就是持淨戒、修善法)。所以,一切佛法都是為了度眾生、斷煩惱,其實也就是三聚淨戒的內容。

受菩薩戒,最重要也就是學習三聚淨戒、〈四弘誓願〉的精神。然而,這並不是說,我們一受戒就全部做得徹底,而是須從受戒開始,直至成佛為止,逐漸地、點滴地增長,盡未來際能不斷地學習。因此,菩薩戒是人人都有能力受持的。

可惜的是,以往有戒子受戒後只是在形式上,知道披衣便代表受戒;在實踐上,只知道要吃素及受持八關齋戒,這種向佛的心固然很好,至於像「發菩提心」這樣重要的事卻不明瞭。另外,許多平日非常熱心參加共修也支援法鼓山弘法活動的信眾們,當被問及是否前往受戒時,竟都回答:「不可以,時候未到。」「你讓我來做事,參加共修、念佛、打坐都可以,讓我受戒,這不可以,我不敢。」這是很可惜的現象。期待日後類此的菩薩戒會,能見到更多願發菩提心、願行菩薩道的鼓手踴躍參加。

◎文: 摘錄自《菩薩戒指要》

◎圖: 張田沛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