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級:
小字級
中字級
大字級
選擇分類
日期
~
關鍵字

2018-08-30
初學者都會遇到腿痛、背痛等身體痠痛問題,這是很正常的。當身體產生這些反應,首先要問自己,平日行、住、坐、臥的姿勢是否正確:站得正嗎?坐得挺嗎?睡姿是否壓迫到心臟?還是太晚睡了?這些都會讓氣不通暢。 留意自己的身體姿勢 現代人經常在電腦前久坐,不但用腦過度感到疲勞,連帶肩膀、背部、眼睛都會不舒服,這些毛病在打坐的時候常會出現,所以打坐的障礙其實反映了生活中的問題。身體姿勢不良與過度損耗都會影響健康,所以我們平常就要留意自己的身體姿勢,隨時調整,不要等到生病不適才處理。 打坐的時候會感到腿痛,是因為不習慣盤腿,剛開始練習時,可以從短時間的訓練開始,比如從二十分鐘開始,再逐漸拉長,配合打坐前、後的柔軟運動,全身按摩、拉筋,把身心調和,腿痛的狀況就會慢慢好轉。 接受它、放鬆它 身體感到疼痛的時候,不要排斥它、抗拒它,反而應接受它、放鬆它,只要心臟與頭部不痛,身體其他部位疼痛,都不是很大的問題。當身體感到疼痛,我們的肌肉會直覺地緊縮起來,這時候「接受」的心態很重要,如果接受它,就能減輕很多疼痛,再來是把痛處原本很緊繃的肌肉放鬆。當心裡能夠接
2018-08-30
現代人生活忙碌,作息不正常,甚至日夜顛倒,長期下來對身心的影響很大。 調整生活節奏 從中醫的角度來看,每個器官都有運作與休養的時間,所以會有熬夜傷肝的說法。參加禪坐共修,禪眾可以透過禪堂規律的作息,慢慢調整生活步調。 因此,正是因為熬夜的作息不正常,更應該透過禪坐共修,逐漸調整與放鬆生活節奏,恢復精神元氣。 變得更有精神 如果時間允許,最好能為自己安排禪七,讓身體能有充分時間做調整。一開始,可能會覺得一大早起床,容易精神不濟,其實只要隨著禪堂安排的規律作息,加上晚上好好休息,會發現白天變得更有精神,而且白天也有安排休息時間,所以不用擔心無法配合。 在禪堂養成習慣後,回到平常生活也要繼續保持正常作息,這樣對身心健康會大有助益。 ---本文摘自《禪堂50問 》
2018-08-30
禪修中,不可以使用手機,以免干擾自己與別人修行,自然也不能LINE。 心被綁架而不自知 LINE 和其他即時通訊程式,都是現代人很重要的聯絡管道。手機每天都湧入許多訊息,許多人隨時都要滑手機,以免漏掉訊息;甚至當手機顯示對方已讀卻不回覆時,心情會感到焦慮,反而「被工具所用」,或可說是被 LINE「綁架」了而不自知。 在這種情形下,心其實是懸在外面;而禪修就是在幫助我們將心慢慢收回來,把注意力放在自己的身上。 預先發通知 當接到禪修課程錄取通知時,注意事項上會告知不能使用手機。報到時,手機一律關機,連同其他 3C產品交由主辦單位保管,待禪期結束後才能領回。 參加禪一或禪二、禪七等連續多日的禪期,可以在進入禪堂前,預先發一通LINE 告訴親朋好友,期間無法對外聯絡,以增加自己參加的決心。進入禪堂後,會發現LINE不是必須的,而平時傳送的訊息大多是一般的問候或是交際對話,真正緊急的事很少;如果有特別重要或緊急事件,家人可以打電話到禪堂,所以真的不用太擔心。 因此,利用禪修期間,拋開 LINE,好好與自己相處,享受與自己內在對話的時光,好
2018-08-30
禪修期間規定「禁語」,所以不能講話。禁語的目的是希望參加禪修的人「練習」不講話。 不需用言語回應 平日我們一直在回應環境的人、事、物,所以需要不斷講話,心是外放的,放在注意的對象上,禪修是為了向心觀照,對自己有更多的認識,如果心還向外攀緣,怎能向內跟自己的心相處呢?因此,禁語是在禪堂中很重要的基本行為。參加禪修,只要聽從法師或義工的指示,不需用言語回應。如果真的有疑問或要反映,還是可以舉手發問,或是透過寫紙條,讓指導法師處理。 講話耗費體力與心力 有人一開始會忍不住與身旁的人或室友聊天,但在共修的力量下,「講話」反而變成很奇怪的事,自然而然就不會想講話。 很多人在參加禪七前,以為自己平時說那麼多話,不可能不講話,沒想到禪期裡真的都沒講話,經過一番休生養息,精神變得更好,甚至發現原來講話真的很耗費體力與心力。 ---本文摘自《禪堂50問 》
2018-08-30
不是所有進禪堂的人,都會挨香板的。 香板的功能 監香法師拿著香板,最主要目的在於調整禪眾姿勢不正確或昏沉時的提醒,方式是用香板輕輕貼在禪眾的脊椎上,做為提醒。如果上半身沒有坐直,彎腰駝背,我們腹腔的內臟較容易受壓迫,呼吸道也較不暢通,會造成呼吸量不夠,就容易昏沉。另外,香板也會做為經行、變換動作的訊號。 為何會打香板?通常是在參加精進禪期,如話頭禪七時,幫助禪眾突破瓶頸;或是有人覺得自己陷入昏沉,也可以請求打香板,在一片安靜中,突如其來的聲響,的確會達到提振精神的警策效果,也幫助其他禪眾提起心力,繼續用功,讓自己保持警醒,這也是共修的好處之一。 以感恩心接受香板 不用擔心突然挨香板,可能會受到驚嚇,或是疼痛難當。即使是因昏沉晃動,而被施打香板,監香法師會先輕點肩膀以示預警,接著再拍打予以警醒。施打者必須保持正念,受者則要合掌感恩,不得生瞋恨心。通常打完香板後,不但精神會清醒過來,還有暢通氣脈的效果,所以有的人會主動請求打香板。如果是自己主動請求,在打香板前要先向執香板的法師行問訊禮,再接受香板。接受後,再向法師一問訊。 有人認為打香板可以消
2018-08-30
禪坐共修,需要配合大眾作息與法師動作指示,不能隨意下坐經行、拜佛, 或是起身做體操運動。 如果想要下坐是因為坐久了,想打瞌睡,可以先把眼睛張大,把姿勢坐正, 或試著合掌,應可對治昏沉。再不然就起身合掌跪香,如果還是感到昏沉,就起身拜佛,但要避免影響其他禪眾用功,如果以上方法都用了,身體還是一樣疲倦,可以向監香法師報告,請求相關協助。 有時在禪堂想睡覺,是因為平時太忙碌了,不僅是身體疲累,頭腦也動個不停,這其實是很耗費能量的;當身心一下子放鬆,就會使人想睡覺,因為這是身體自然反應。當身心調整好了,自然就不會在打坐時想睡覺了。 ---本文摘自《禪堂50問 》
2018-08-30
在進禪堂報到前與結束後,如想參觀寺院,可至知客處請教是否方便自由參訪。然而,在禪期進行間,則是不能隨意行走參觀,必須遵守禪堂規矩,隨眾作息,意即遵守禪堂的作息規定,跟著大眾一起生活。 不能任意外出 禪坐共修時,禪堂即成一個結界,有其固定活動範圍,不能任意外出,這既是一種保護,也為了讓大眾能專心修行。禪期中,不論行住坐臥,都要全身心投入禪修,將身心安於所使用的方法上,如果抱持著遊玩的態度來禪修,心會變得散漫放逸,達不到參加禪修的調心目的。 練習心不隨境轉 例如在修行課程中,可能會有戶外禪,法師會帶著大眾一起到草地上、溪流邊,甚至是沙灘上,在大自然的環境裡,運用禪法來觀照自己的身心。如果只當成一般的遠足踏青,心一到戶外就鬆懈下來,忘記使用方法觀心、調心,那便是心隨外境波動,被環境影響而不自知,無法保持對自我的清楚覺察力。如此一來,回到工作崗位,也會是心隨煩惱轉,無法煩惱隨心轉,受用禪修開啟智慧的效益。 既然假期未選擇觀光遊玩,而是參加了禪坐共修,最好能掌握珍貴時光,在進入禪堂前,便先收拾玩心,而在離開禪堂後,也能在日常生活中,
2018-08-30
有的人看到禪堂門口掛著「選佛場」匾額三個字,不免感到好奇:「如何選佛?」選佛是指從煩惱心之中將佛心選出來,而禪堂是見性成佛的修行道場,所以也稱「選佛場」。 選官不如選佛 唐代的丹霞禪師在出家前,原本要前往長安參加科舉考試,途中遇到一位僧人問他:「你要到哪裡去?」丹霞禪師回答:「趕考去!」僧人建議他說:「選官不如選佛。」丹霞禪師一聽茅塞頓開,於是問:「選佛該去哪裡呢?」僧人說:「江西馬祖道一禪師那裡即是選佛場。」 因此,丹霞禪師走上選佛之路,成為了一代禪師。 先發成佛的菩提心 選官會讓人沉浮宦海,只有選佛才能出離生死苦海,所以選官當然不如選佛。當我們一進禪堂,即被入選,預諸佛位,不只明心見性,必當頓悟成佛。然而,若不先發成佛的菩提心,便無成佛之望,如無因而有果,是不可能的事。 ---本文摘自《禪堂50問 》
2018-08-30
未參加過禪七的人,可能以為像參加旅行團出國一樣,除了簡單的生活用品,直接人進禪堂即可。參加過禪七的人,則會知道進禪堂前,必須要先做好身心調整,以及生活作息調整,才能適應禪七生活。 進禪堂前先預做準備 在調身部分,如果平常沒有禪坐習慣,最好能在進禪堂前,每天都練習禪坐,以免不適應禪坐久坐。同時透過禪坐,也能收攝身心,進禪堂後能比較快進入安定狀態,不需太費力調整身心。 由於禪七通常都是早睡早起,作息非常規律,所以如果習慣熬夜,在參加的前一週最好也慢慢調整為早睡早起,不再晚睡晚起。不然的話,「禪七」變成「睡七」,瞌睡連連用不上方法,實在可惜。 特別是在進禪堂前幾天,最好循序漸進減少聲光刺激的娛樂活動,如看電影、看電視連續劇、玩電玩遊戲,或是從事具刺激性的娛樂活動,以免成為進禪堂後的種種妄念,造成禪修進步的障礙。 在調整心理部分,盡量讓心情保持放鬆愉快、神清氣爽的最佳狀態。一旦確認錄取禪七後,先將工作與家庭生活都預做安排,告知同事親友自己在禪七期間不便聯絡。千萬不要在進禪堂前還在趕工作,或是處理家事忙得分身乏術。如果一直忙碌於工作,身心處於緊張
2018-08-30
在禪堂,並非只有靜態的打坐,動態的經行也是必要的。「經」是持續不斷、 經常不變的意思。經行是指在行走之中,我們的心念不要被自己的妄念及外界的環境打斷。佛陀鼓勵比丘「經行」,故在每一寺內,均有經行道,即使老病比丘, 扶著沿經行道而牽設的繩索,也要經行,這是一種修持法門,但也是一種最佳的運動。 經行時,觀照腳步的動作是觀「身」,觀照經行時肢體的覺觸是觀「受」,觀照所受的心念反應是觀「心」,並觀照心念反應的情況—有執著或無執著。經行可以讓打坐後的肌肉、神經得到運動。透過動中修行與靜中修行,期使我們在生活中任何一種情況下,都能攝心收心,隨時隨地,動靜相宜。 經行方法 經行可分為兩種,一種是快步經行,另一種是慢步經行。快步經行又稱為跑香,可化解久坐疲倦,驅除妄念,集中注意力。方法為順時針方向快走,左手甩、右手擺,老弱者走內圈,健壯者走外圈,愈走愈快。心裡除了走得更快的感受外, 不應有任何念頭。 慢步經行方法為右手握虛拳,左手手掌抱住右拳,置於腹前約一指節寬度。 每一步都要盡量地慢,一腳跨出時,先將腳尖著地,再慢慢將腳掌、腳跟放下, 平常每跨一步,大約半個腳掌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