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網站導覽
Language
简体中文
English
Spanish
站台檢索
關於法鼓山
法鼓山的共識
創辦人聖嚴法師
方丈和尚
方丈和尚清涼語
與方丈和尚有約
方丈和尚關懷
法鼓山世界佛教教育園區
園區簡介
預約參訪
法鼓新聞
最新消息
弘化動態
大學院教育
法鼓山僧伽大學
中華佛學研究所
法鼓文理學院
大普化教育
禪修課程
佛法及課程
青年園地
文化出版
法鼓山社會大學
大關懷教育
慈善救助
助念關懷
精選推薦
近期活動
熱門推薦
更多熱門
安心專區
法鼓講堂
法鼓山網路電視台
法鼓雜誌
法鼓全集
網路電子經書
法鼓山年度主題
心靈小品
學佛Q&A
自我提昇日課表
活動回顧
數位互動
數位影音
桌布下載
電子賀卡
訂閱電子報
法鼓山APP
法鼓山播客
聖嚴法師答客問
聖嚴法師的有聲書
聖嚴法師經典學院
心裡有軌
幸福密碼
線上持誦
線上鈔經
祈福撞鐘
心靈處方籤
心靈環保地圖
大悲咒line起來 2.0
活動查詢
護持捐款
護持捐款
如何捐款
雲端祈福
光明燈
大願牆
暫停使用公告
全球事業體
心靈小品
首頁
精選推薦
熱門推薦
心靈小品
回上一頁
友善列印
字級:
小字級
中字級
大字級
若您無法使用字級縮放功能,請改用鍵盤 "Ctrl" + "加號鍵" 或 "Ctrl" + "減號鍵",來放大或縮小字級。
分享:
分享到我的Facebook
分享到我的Twitter
分享到Line
分享到我的Plurk
分享到新浪微博
分享到Telegram
複製
當SCRIPT關閉時,請點選以下連結.
Facebook
twitter
Line
Plurk
新浪微博
新浪Telegram
選擇分類
[ 全部 ]
學佛50問
心得
安心禪食
聖嚴法師開示
悅讀・禪心
日期
~
關鍵字
2023-06-01
心得
浴佛洗滌身心 找回內心平靜
5月27日我與太太非常榮幸的在父母的邀請下,一起參加了法鼓山溫哥華道場的浴佛法會活動。這次浴佛的儀軌流程以及退居方丈和尚果東法師的開示,讓我們的內心充滿了法喜也感受到了智慧以及自在。浴佛節不僅是為慶祝佛陀的誕生,也象徵著凈化身心,能使我們脫離世俗的困擾與束縛。這次的體驗讓我深深感受到這個節日的涵義。
2023-05-29
聖嚴法師開示
禪七是去休息還是享受?
不論諸位以前是否打過禪七,也不管你是否有過修行的經驗;既然來了,就是與禪修有緣,就要死心塌地、全心投入、認真修行。不要懷疑自己的因緣福報,也不要懷疑禪七的環境。
2023-05-25
心得
從生活中學佛法 從實修中斷煩惱
佛學班在2023年5月13日迎來第一學年上學期的最後一課,常惠法師在總結時說,上課學的不只是概念,最重要的是實修。
2023-05-22
聖嚴法師開示
共修力量大
我們一定要相信共修的力量,這力量不是迷信,而是集合了共修者共同的「心」力所成。共修的功能就在於同心協力,當大家的心力方向是一致時,才能成為共鳴,這種共鳴的聲音雖然聽不到,但確有其無形的力量相互支援著。
2023-05-18
心得
學佛就是玩真的 佛學班的樂趣與收穫
常惠法師照例以自己在這週遇到的人間故事為例與我們分享,這也是課程中令人印象最深刻的地方,法師們並非單純介紹佛教的義理,解釋經典的智慧,同時也藉由生活中的點滴,隨宜說法,啟發大眾,非常契合「提昇人的品質、建設人間淨土」的法鼓山理念。
2023-05-16
心得
以渡假的心情隨緣用方法 禪二心得分享
本次的精進禪二從四月二十一日週五傍晚七點開始到週日傍晚五點結束,在道場過夜。週五下午我提早一個小時到道場。安單上繳手機以後,就進禪堂用慢速拜佛的方法把心收攝到身體的感受,身心準備好迎接禪二。
2023-05-15
聖嚴法師開示
用報恩的方式待人
共勉語裡邊「知恩報恩為先」,就是自度度人的菩薩行。修行菩薩道是對所有的人感恩、感謝,不管是幫助我們的人,甚至是打擊我們的人,都要感謝他,若對這個社會充滿了感激心,一定會做自度度人的工作,我們為了知恩報恩,就要對他人付出,為了要對他人付出,一定會努力於自我的提昇與充實。
2023-05-12
聖嚴法師開示
陪媽咪享受一場浴佛SPA!
浴佛的來源是當釋迦牟尼佛誕生之時,據說有九龍吐水為釋迦牟尼佛太子沐浴。因此紀念佛陀誕生之日,都叫作「浴佛節」,我們是代表龍天護法為還沒成佛的太子沐浴。
2023-05-08
心得
為什麼修行?〈大悲咒〉共修心得分享
自從道場增加了〈大悲咒〉實體共修之後,只要因緣許可,我都會去參加共修,從來沒有仔細想過到底為什麼要去,只是單純覺得自己平常有持〈大悲咒〉,道場舉辦這個活動,為什麼不去呢?
2023-05-03
聖嚴法師開示
佛法如何生活化?
「生活化的佛法」、「人性化的佛學」、「人間化的佛教」是心五四運動的基本精神,因為是把佛法普遍地運用在生活中,所以是生活化的佛法;因為佛學是以提昇人性為本,所以是人性化的佛學;因為佛教是屬於人間的,所以是人間化的佛教。生活、人性、人間的意思不一樣,佛法、佛學、佛教三者間也有差異。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頁
最後頁
共 158 頁 / 1574 筆
, 每頁顯示
10
20
30
40
50
筆, 移至第
頁
TOP
關鍵字
首頁
關於法鼓山
法鼓山的共識
創辦人聖嚴法師
方丈和尚
方丈和尚清涼語
與方丈和尚有約
方丈和尚關懷
法鼓山世界佛教教育園區
園區簡介
預約參訪
法鼓新聞
最新消息
弘化動態
大學院教育
法鼓山僧伽大學
中華佛學研究所
法鼓文理學院
大普化教育
禪修課程
佛法及課程
青年園地
文化出版
法鼓山社會大學
大關懷教育
慈善救助
助念關懷
活動查詢
精選推薦
近期活動
熱門推薦
安心專區
法鼓講堂
法鼓山網路電視台
法鼓雜誌
法鼓全集
網路電子經書
法鼓山年度主題
心靈小品
學佛Q&A
自我提昇日課表
活動回顧
數位互動
數位影音
桌布下載
電子賀卡
訂閱電子報
法鼓山APP
法鼓山播客
幸福密碼
聖嚴法師答客問
聖嚴法師的有聲書
聖嚴法師經典學院
心裡有軌
線上持誦
線上鈔經
祈福撞鐘
心靈處方籤
心靈環保地圖
大悲咒Line起來2.0
護持捐款
護持捐款
如何捐款
雲端祈福
大願牆
光明燈
暫停使用公告
全球事業體
關於我們
人才招募
義工招募
常見問題
聯絡我們
隱私權政策
版權宣告
網站導覽
Language
简体中文
English
Spanish
社群
Facebook
Instagram
Line
Twitter
Plurk
Weib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