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網站導覽
Language
简体中文
English
Spanish
站台檢索
關於法鼓山
法鼓山的共識
創辦人聖嚴法師
方丈和尚
方丈和尚清涼語
與方丈和尚有約
方丈和尚關懷
法鼓山世界佛教教育園區
園區簡介
預約參訪
法鼓新聞
最新消息
弘化動態
大學院教育
法鼓山僧伽大學
中華佛學研究所
法鼓文理學院
大普化教育
禪修課程
佛法及課程
青年園地
文化出版
法鼓山社會大學
大關懷教育
慈善救助
助念關懷
精選推薦
近期活動
熱門推薦
更多熱門
安心專區
法鼓講堂
法鼓山網路電視台
法鼓雜誌
法鼓全集
網路電子經書
法鼓山年度主題
心靈小品
學佛Q&A
自我提昇日課表
活動回顧
數位互動
數位影音
桌布下載
電子賀卡
訂閱電子報
法鼓山APP
法鼓山播客
聖嚴法師答客問
聖嚴法師的有聲書
聖嚴法師經典學院
心裡有軌
幸福密碼
線上持誦
線上鈔經
祈福撞鐘
心靈處方籤
心靈環保地圖
大悲咒line起來 2.0
活動查詢
護持捐款
護持捐款
如何捐款
雲端祈福
光明燈
大願牆
暫停使用公告
全球事業體
心靈小品
首頁
精選推薦
熱門推薦
心靈小品
回上一頁
友善列印
字級:
小字級
中字級
大字級
若您無法使用字級縮放功能,請改用鍵盤 "Ctrl" + "加號鍵" 或 "Ctrl" + "減號鍵",來放大或縮小字級。
分享:
分享到我的Facebook
分享到我的Twitter
分享到Line
分享到我的Plurk
分享到新浪微博
分享到Telegram
複製
當SCRIPT關閉時,請點選以下連結.
Facebook
twitter
Line
Plurk
新浪微博
新浪Telegram
選擇分類
[ 全部 ]
學佛50問
心得
安心禪食
聖嚴法師開示
悅讀・禪心
日期
~
關鍵字
2023-03-10
心得
張光斗菩薩的分享 人生的指引
常襄法師說,阿斗菩薩很有福報,能與聖嚴師父近身相處,記錄師父的言傳身教。而阿斗菩薩談及師父,總有講不完的小故事,其中有如沐春風的慈悲,也有當頭棒喝的智慧。我們也有福報,透過阿斗菩薩生動的分享,感受到師父不凡的人生歷程。這一段段不凡的歷程,圓滿了師父實踐佛法的一生。
2023-03-08
聖嚴法師開示
淨化人心淨化環境
人心淨化之後,環境一定會淨化;環境的淨化是治標,而人心的淨化才是治本。曾經有一些研究環保的專家告訴我:「人的精神是最重要的,精神和科技互相配合時,才能真正落實環保的工作,並使之可久可大。」這是非常正確的觀念。
2023-03-08
心得
「 I do」打開人生新腳本
二月二十六日下午,儘管天氣又濕又冷,舊金山道場的觀音殿卻座無虛席,五十餘位信眾引頸期盼遠道而來的張光斗師兄,歡喜聆聽阿斗師兄分享他的最新著作《度~聖嚴師父指引的33條人生大道》,以及他與聖嚴師父間一連串奇妙的因緣。
2023-03-03
聖嚴法師開示
孝親報恩當念佛
為什麼我們念佛就算是報恩?就對祖先及先亡眷屬有用呢?很簡單,當我們為新亡的人助念之後,往往就會發現那些已斷氣的死者面部表情,現出微笑的感覺來,本來死者面部是暗青的、灰白的,但當我們為他助念虔誠懇切之時,死者的臉上、嘴唇便會泛起紅暈,這表示人雖過世,他們的神識仍會聽到我們的念佛聲。只要聽到念佛聲,便會生起信仰心、歡喜心和清淨心,就能離苦得樂,必定往生淨土,所以唯有這樣才算是真正的報恩。
2023-03-02
心得
給自己充電 禪一心得分享
禪一開始的時候,常興法師很慈悲地為我們開示,要把每一支香當成新的開始,好好地調整坐姿,放鬆,不要急著用方法。這番話對我來說很受用,每一次的禪坐經歷、體驗,都以新的心態去感受、處理,一步一步來,不要急。
2023-03-01
心得
身在哪裡,心在哪裡 禪一心得分享
這是我第二次在法鼓山參加禪一,可能因為有了經驗,這次整天都可以放鬆自在的參與練習,體驗佛經上所說的修行方法。
2023-03-01
心得
大悲懺法會的新體驗
二月初的第二個星期六,一掃前幾週反覆下雨、濕冷的天氣,在和煦的春陽伴隨下,下午兩點整,舊金山道場 2023 年度的第一場大悲懺法會,在鐘鼓聲中正式開始。這一次的大悲懺法會,給了我許多之前沒有的體驗,像是體驗到收攝身心的感受,體會到觀想的力量,並找到對治膝蓋疼的方法。
2023-02-24
聖嚴法師開示
梵唄和修行
祖師們對梵唄的解釋是,用來歌頌三寶及讚歎三寶的功德。但很多人可能沒想到,梵唄還有一種特殊的功能,除了讚歎諸佛的無量功德之外,同時也是修定及安心的方法;特別是年紀輕的人,血氣方剛,有用不完的氣力、體力,或者是積了悶氣,又不能大吼大叫,行動也不能放肆,就可以藉著梵唄,一方面可讚歎三寶的功德,一方面又可以調和身心。
2023-02-24
聖嚴法師開示
報恩的意義
我們的清明佛七,又名報恩佛七,所以來談談報恩的意義。從佛教傳統的觀念來說,恩有四種:即三寶恩、父母恩、國家恩、眾生恩。
2023-02-23
聖嚴法師開示
出家的目的
佛陀時代的出家弟子,多數是人間比丘,僅僅少數是靜居山林,專事持戒與修禪的阿蘭若比丘。所謂人間比丘,是以行化人間為要務的出家人
第一頁
上一頁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頁
最後頁
共 158 頁 / 1574 筆
, 每頁顯示
10
20
30
40
50
筆, 移至第
頁
TOP
關鍵字
首頁
關於法鼓山
法鼓山的共識
創辦人聖嚴法師
方丈和尚
方丈和尚清涼語
與方丈和尚有約
方丈和尚關懷
法鼓山世界佛教教育園區
園區簡介
預約參訪
法鼓新聞
最新消息
弘化動態
大學院教育
法鼓山僧伽大學
中華佛學研究所
法鼓文理學院
大普化教育
禪修課程
佛法及課程
青年園地
文化出版
法鼓山社會大學
大關懷教育
慈善救助
助念關懷
活動查詢
精選推薦
近期活動
熱門推薦
安心專區
法鼓講堂
法鼓山網路電視台
法鼓雜誌
法鼓全集
網路電子經書
法鼓山年度主題
心靈小品
學佛Q&A
自我提昇日課表
活動回顧
數位互動
數位影音
桌布下載
電子賀卡
訂閱電子報
法鼓山APP
法鼓山播客
幸福密碼
聖嚴法師答客問
聖嚴法師的有聲書
聖嚴法師經典學院
心裡有軌
線上持誦
線上鈔經
祈福撞鐘
心靈處方籤
心靈環保地圖
大悲咒Line起來2.0
護持捐款
護持捐款
如何捐款
雲端祈福
大願牆
光明燈
暫停使用公告
全球事業體
關於我們
人才招募
義工招募
常見問題
聯絡我們
隱私權政策
版權宣告
網站導覽
Language
简体中文
English
Spanish
社群
Facebook
Instagram
Line
Twitter
Plurk
Weib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