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5期 2005.05.01
 
要聞  護法關懷  各地報導  生活佛法  樂在修行  教育文化  焦點報導 


北京大學宗教系哲學系系主任趙敦華(左一)、常務副校長遲惠生(左二)、佛教學者樓宇烈(右一)一起歡迎聖嚴師父至北大演講。(李宜紋 攝)

師父在北大學的演說,吸引了滿場聽眾。(李宜紋 攝)

聖嚴師父展開大陸學術行

訪北京、清華、南京、中山四所大學 與南京大學簽署「法鼓人文講座」

【李宜紋/北京報導】法鼓山人文社會獎助學術基金會本著推動人文教育、促進學術交流的理念,四月二十五日起一連五天主辦「二○○五聖嚴法師大陸學術之旅」。此行除了在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廣州中山大學各有一場專題演講外,法鼓人文社會學院更與南京大學聯合舉辦「心靈環保與人文關懷」學術研討會,並由師父代表簽署設置「南京大學法鼓人文講座暨獎學金」。
獎基會執行長曾濟群校長表示,此次師父分別於二十五、二十六日在北京大學、清華大學進行兩場演講,乃是獎基會與兩所大學簽署「法鼓人文講座」後,師父首度拜訪演講,兩校皆高度重視;而中山大學人文學院宗教研究所與中華佛學研究所為學術交流的姊妹所,師父也在中山大學專題演講,受到極大迴響。
這三場專題演講,師父皆以深入淺出的方式向廣大觀眾演說,其中在北京大學論及「中國佛教的特色」,師父先提出整個佛學的特色,進一步解釋禪學是中國佛學的代表,更強調中國佛學的適應力特別強;而於清華大學演講「佛教的傳入對中國文化的影響」,則從中國及佛教的哲學與宗教分別談起,仔細說明佛教對儒道兩家、中國文國藝術的廣泛影響。最後則在中山大學闡述「禪學與心靈環保」,由許多例證解釋何謂禪學,再探討人類心靈的四種層次,進而討論心靈環保的真意,與禪學間的結合。
除了重要的拜會演講行程外,四月二十八、二十九日在南京大學知行樓會議廳舉行的「心靈環保與人文關懷」學術研討

會,以「東亞思想傳統中的身心關係、修養功夫與生活實踐」為主題,開幕式由南京大學副校長張異賓致詞,師父演講「禪學與禪文化的人間行」,師父分別詳盡解釋禪學、禪文化及人間性這三個名詞,歸結到禪是人間性的,是與日常生活融合一起的,當面對任何人事物都恰如其分的處理,就是在日常生活中的禪修型態。
兩天的議程共有八場研討會,來自台灣、大陸重要學者專家發表論文,台灣方面包括中華佛研所副所長惠敏法師、台灣大學歷史系黃俊傑教授、中央研究院文哲研究所副研究員林月惠共十位學者,與南京大學哲學系主任徐小躍、南京大學中國思想家研究中心教授周勛初等十多位教授交流研討,現場討論氣氛熱烈。
曾執行長強調,南京大學舉辦的「心靈環保與人文關懷」學術會議,乃是繼二○○三年在北京大學舉辦的「心靈環保與人文關懷」學術研討會,第二次在大陸重點學府舉辦的學術會議,此會議將有助於心靈環保的理念繼續在校園扎根與散發,從學生開始影響,成為推廣心靈環保的種子。
.................................................................................................................................................................................................................

聖嚴師父致賀新任教宗拉辛格

期盼新教宗領導天主教 為世界和平、宗教和諧繼續努力

【陳玫娟/台北報導】由於天主教教宗若望保祿二世於四月三日病逝,梵諦岡教廷展開繼任教宗選舉,新任教宗已於四月二十日(台北時間)產生,由德國籍樞機主教拉辛格當選,封號為本篤十六世(Benedict XVI)。聖嚴師父隨即傳真祝賀信至教廷駐台大使館,轉由教廷大使館代辦安博思轉達。
在此之前,聖嚴師父獲知教宗若望保祿二世逝世的消息後,即於四月四日親至教廷駐台大使館,以法鼓山創辦人的身分,代表法鼓山全球信眾表達對教宗的悼念,並將弔唁信送大使館轉交梵諦岡教廷;此外師父也以「世界宗教領袖理事會」(World Council of Religious Leaders)主席的身分,代表世理會全體成員對教宗的逝世表示哀悼之意。
若望保祿二世於一九七八年當選教宗,任內為促進人權、世界和平、宗教交談,做出了很大的貢獻和努力。因此師父在弔唁信中,表示教宗的逝世是「整個世界的損失」;不過教宗的努力、智慧和慈悲,已為宗教間的交流互動,開啟了一扇大門,師父指出「這是全人類一項珍貴的遺產」,將會在這個世界上永遠留存。
由於一九九七年十月,聖嚴師父曾到義大利出席「第十一屆國際各宗教領袖和平會議」,並前往羅馬拜會教宗。在弔唁信中,師父特別提到和教宗的會面,是一生中永遠難忘的事;師父也深信,雖然教宗辭世,但全球所有人士都會永遠懷念他。

【聖嚴師父致賀新教宗】
敬愛的閣下:
本人極為榮幸能代表法鼓山禪修文教體系,向您致上由衷的祝福和恭賀,恭喜您當選新任教宗。期盼在您經驗豐富且成功地領導下,繼續推動世界的和平和諸宗教之間的和諧共處。
我誠摯地祝福您和羅馬教廷,以及眾生萬物和整個世界。

法鼓山文教禪修體系創辦人
聖嚴法師 謹上

聖嚴師父弔唁逝世教宗】
敬愛的閣下:
得知教宗若望保祿二世已於四月三日逝世的消息,令我感到非常地悲傷。教宗的逝世,是我們整個世界的損失。
教宗是一位全人類的宗教領袖,對於促進世界和平、推動宗教間的對話,堅定奉獻,不遺餘力,全世界的人一直都能感受到,因此我深信,不論任何一個宗教、國家、種族的人士,都會永遠、永遠地懷念他。
一九九七年我曾在梵諦岡和教宗會面,那是我一生中永遠難忘的事。在多元的對話和包容當中,教宗展現的智慧和慈悲,為所有宗教的團結,開啟了一扇大門。這是全人類一項珍貴的遺產,將會在這個世界上永遠留存著。
我謹代表法鼓山在全球的一百萬位信眾,向教宗逝世致上誠摯的哀悼。

法鼓山文教禪修體系創辦人
聖嚴法師 敬悼

.................................................................................................................................................................................................................

WYPS/台北論壇 邀李家同教授演講

指出缺少道德考量 科技和民主國家亦可為惡

【陳漢傑/台北報導】第八場「WYPS台北論壇青年代表培訓計劃」,三月二十六日於安和分院舉行,共有三十九位青年學員參加。這是一系列培訓課程最後一場,邀請到暨南大學資訊工程學系教授李家同前來演講,法鼓山僧團男眾部副都監果醒法師、青年代表李志強也分享有關推動和平的思考和經驗。
當天上午由李家同教授進行演說,李教授說明人類當前九大問題,包括:道德問題、彼此的仇恨、少數人操縱重大決策、自然資源消耗殆盡、環境汙染、貧富不均、軍備競賽、攸關人類重大幸福的科技由少數人壟斷、經濟發展鼓勵浪費等。李教授指出,這當中有些已不是制度面問題,而是道德問題,缺少了道德考量,即使科技和民主發達國家亦可以為惡。
下午由果醒法師講述「無我與和平」。法師指出,和平與心性修為的目的皆在追求快樂,然而快樂並非建築於外在,而在於掌握內心的永恆喜樂。法師進一步指出,佛陀正是把握內心的永恆快樂,因而能超越世間種種幻象,所以無論是苦難或樂土,在佛陀眼中都是淨土,這令人體認到無我的寬闊胸懷,是推展和平的重要基礎。
青年代表李志強藉由影片播放,說明世界上有許多人正以個人力量改善、挽救人類命運的實例,讓大家體會「我們只有一個地球」的珍貴意義。此外透過專案規劃與執行的說明,青年學員也從中瞭解如何逐步實現自己的理想,以及構思推動和平的簡易做法

.................................................................................................................................................................................................................

《香巴拉太陽》雜誌 介紹聖嚴師父禪法

傳達漢傳佛教觀念 指出活在當下就是修行智慧

【陳玫娟/台北報導】加拿大知名的佛教雜誌《香巴拉太陽》(SHAMBHALA SUN),三月份發行的「修行專刊」特別以超過十頁以上的篇幅,向廣大的北美讀者介紹聖嚴師父的禪修觀念。經常受邀至世界各地弘法、指導禪修的師父,在西方社會已是為人熟知的禪師,《香巴拉太陽》的刊載,足見漢傳禪法已引起北美地區民眾高度的興趣和重視。
《香巴拉太陽》是一本介紹種種生活修行課題,並運用佛法思惟探討當代社會、政治問題的雜誌。如何在修行中得到開悟,一直都令人感到好奇和困惑,對西方人來說尤其如此,也因此這期的《香巴拉太陽》以「Sought For, It Is Not Seen」(追尋,不見)為題,介紹聖嚴師父對此問題的思考和體驗。
師父在文中指出,修行者總以為透過禪修便可以去除妄念,認為只要妄念不起,就可以證悟佛性,其實這是不正確的,因為「想要開悟」的念頭,本身就是一個妄念。師父以個人的修行體驗,說明修行其實就是活在當下,不眷戀、執著於過去,對未來不擔憂、不期待,這才是修行的智慧。
《香巴拉太陽》刊載的這篇文章,摘錄自師父去年底出版的最新英文著作《心銘》(Song of Mind)。這篇文章不但傳達了漢傳佛教的修行觀念,也提供了實用修行方法,對有心修行的人深具參考價值。

.................................................................................................................................................................................................................

東初禪寺監院果明法師代表出席在紐約曼哈頓河邊教堂舉行的一場跨宗教活動。法師第一位上台致詞強調漢傳佛教的寬廣心量。(東初禪寺提供)
東初禪寺出席紐約跨宗教活動

【紐約訊】東初禪寺應邀參與四月四日晚上在紐約曼哈頓河邊教堂(Riverside Church)舉行的一場「走出伊拉克陰霾,建立心靈家園」跨宗教活動,這場活動由「世界婦女和平促進會」(the Global Women's Peace Initiative)主席、亦是聖嚴師父宗教界友人瓊安•坎貝爾牧師(Rev. Dr. Joan Brown Campbell)所發起,包括天主教、基督教、猶太教、回教及佛教人士都出席參加。東初禪寺則由監院果明法師代表出席。
由於當天是美國人權領袖馬丁•金恩博士(Dr. Martin Luther King, Jr.)逝世三十七週年,因此活動開始前,由一位天主教神父、猶太教牧師共同宣讀金恩博士的一篇著名演說,呼籲大家消弭種族歧視,包容各種不同宗教。接著活動正式揭開序幕,果明法師受邀第一個上台,在唱誦〈四弘誓願〉後進行一段簡短致詞,並由隨行的常悟法師翻譯。果明法師指出,佛法即是心法,心的力量是無窮的,如果我們能常常觀照身、口、意三業,諸惡莫做,眾善奉行,世界和平指日可待。
隨後各宗教代表一一發表演說,其中兩位因伊拉克戰爭而喪子的母親,在訴說憶子之情的同時,並呼籲大家同心協力,讓戰爭不要再發生,令人動容。

.................................................................................................................................................................................................................
【新聞簡訊】

果暉法師取得日本立正大學博士學位
法鼓山僧團果暉法師在赴日求學八年後,順利取得立正大學佛教學系博士學位後,於四月十日返回台灣。果暉法師在赴日求學前曾擔任僧團都監多年,目前則擔任賢首院長老。
果暉法師自台大畢業後,1985年於農禪寺剃度出家,在師父的鼓勵下,1997年前往日本深造,師從專研阿毗達摩和天台宗的三友健容教授,博士論文為〈修行道之研究—─以《佛說大安般守意經》為中心〉。
《佛說大安般守意經》雖在中國佚失,不過1999年尋獲遣唐學僧所攜回日本的版本,果暉法師的博士論文為研究該經的先驅,成果深受中日學界注目。(陳漢傑)

 
聖嚴師父展開大陸學術行

聖嚴師父致賀新任教宗拉辛格

WYPS/台北論壇 邀李家同教授演講

《香巴拉太陽》雜誌 介紹聖嚴師父禪法

東初禪寺出席紐約跨宗教活動
新聞簡訊

 
無標題文件
法鼓山全球資訊網 服務信箱訂閱/取消法鼓雜誌電子報合作提案徵求義工

尊重智慧財產權,轉載請徵得同意
法鼓山全球資訊網版權所有 Copyrightc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