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丈和尚至香港弘法關懷,廣邀大眾共同實踐「修福修慧,安心安家,六度萬行,傳心傳家」。 香港道場 提供)

學觀音照亮眾生

方丈和尚香港弘法關懷 分享「人生要有理」 勉勵大眾廣修六度萬行 實踐「福慧傳家」

【香港訊】以法鼓山二○一七年度主題「福慧傳家」為主軸,三月二日至五日,方丈和尚果東法師飛往香港,展開一系列弘法關懷行程。除了進行「與方丈和尚有約」,關懷法鼓山榮譽董事、社會各界人士,並為新進勸募會員授證。五日,香港道場舉辦祈福皈依典禮,方丈和尚親自為民眾授三皈五戒,同時以「人生要有理」為題,廣邀社會大眾共同來實踐「修福修慧,安心安家,六度萬行,傳心傳家」。

皈依典禮當天,適逢農曆二月初八佛陀出家日,一百多位民眾把握殊勝因緣,在方丈和尚、副住持果品法師,以及眾多觀禮嘉賓祝福下,成為三寶弟子。方丈和尚期勉新皈依弟子受五戒後,不僅「諸惡莫作」,更要「眾善奉行」,以佛菩薩作為學習對象,而不是迷信供奉的偶像,透過學佛一步步放下自我中心,用佛法來提昇自己,使自己更平安、健康、快樂,還要學觀音、做觀音,成為照亮眾生的菩薩。

「人生須要管理,互動須要倫理。做人須要情理,做事須要條理。問題須要處理,溝通須要明理。壓力須要清理,情緒須要疏理。心態須要同理,處世須要達理。」典禮圓滿後的講座,方丈和尚與大眾分享「人生要有理」,談到與人互動溝通時,要站在他人的立場,並願意協調,而不是去說服對方;若對方不願溝通,也不要起煩惱,心平氣和地面對,暫時把它放下,「先結善緣,不結惡緣,等待因緣條件成熟了再處理。」能在生活中實踐「十理」,便能達到心安平安。

「在香港時,經常看到外面在修道路,其實我們每天也在修心路,修的是成佛之道。」方丈和尚以「修路」為喻,鼓勵大眾起煩惱的時候,就念阿彌陀佛,前念後念下一念,念念都是阿彌陀佛。從自己的意念、語言、行為著力,凡事正面解讀,逆向思考,讓自己心平氣和,就容易與人結善緣;經常奉獻服務、做利益眾生的事,最容易修福修慧。

圓孩子的書香夢
三間國小圖書室啟用


▲法鼓山援助臺東縣長濱鄉三間國小新建圖書室,明亮的空間,讓學童享有優質的閱讀環境。(張曜鐘 攝)

【張曜鐘/臺東報導】法鼓山轉達社會關懷資源,援助臺東縣長濱鄉三間國小新建圖書室,三月十日舉行啟用感恩會,在學童的歡笑聲中,法鼓山慈善基金會祕書長果器法師、信行寺監院常全法師、護法總會副總會長柯瑤碧應邀揭牌,長濱鄉國中小學校長、各界嘉賓也到場獻上祝福。

三間國小與市區距離八十三公里遠,學生特別盼望有完善的閱讀空間,校長李秀琴表示,去年︵二○一六︶法鼓山關懷尼伯特風災的因緣,終於讓孩子們圓夢,師生們也因此體會願有多大,力量和成就即有多大。期望學生保持感恩的心,以回饋社會作為學習精神。學校也預計自四月份起,每週六上午開放長濱地區民眾共享閱讀樂趣。

就讀五年級、和同學用烏克麗麗表達喜悅的黃彥筑說,新圖書室明亮、舒服,讓愛閱讀藝術書籍的她,放假時間也想來,尤其抽象的圖案設計,可增加閱讀時的想像空間。六年級學生廖羿晴說,從前的圖書室像倉庫,現在有木頭的香氣增添讀書氣氛,還有小舞台可以分享心得,快畢業的她,希望學弟妹們把握得來不易的圖書室,努力讀書。

法鼓山慈基會表示,感謝政府單位與各界善心,去年臺東風災過後,讓法鼓山的法師、義工,得以及時完成上百戶的慰訪、受災補助,並且在關懷中,與臺東教育界合作,完善校園的學習設備,期望災後能如春風化雨,吹拂出未來的新希望。

聖嚴教育基金會/法國佛教研究中心

確定合作協議


▲鄧偉仁應法國多學科佛教研究中心之邀發表演講,分享聖嚴師父及法鼓山對國際的貢獻。(鄧偉仁 提供)

【本刊訊】法國第一個國立佛教研究中心「多學科佛教研究中心」(Centre d’études interdisciplinaires sur le bouddhisme)於三月二十二日舉行啟動儀式,鄧偉仁教授代表聖嚴教育基金會出席並演講。東方語文學院副院長余曦(Jean-François Huchet)與多學科佛教研究中心主任汲喆於儀式中致辭時,均讚譽聖基會對於漢傳佛教研究的大力支持,並宣布經過近一年的精心準備,聖基會已和多學科佛教研究中心確認了雙方合作協議。

鄧偉仁在演講中,除了分享聖嚴師父與法鼓山教團,如美國法鼓山佛教協會(DDMBA)、聖嚴教育基金會、中華佛教研究所、法鼓山世界佛教教育園區,以及法鼓文理學院等,對於佛教與佛教教育之全球化所做的貢獻與未來展望,並強調這次的合作案,正是法鼓山佛教教育全球化的一個嶄新里程碑。

鄧偉仁說明,法鼓山創辦人聖嚴師父代表漢傳佛教在促進國際和平、環保、心靈淨化等議題上的貢獻,以及在國際弘化、佛學教育上所奠定的基礎,與目前教團的努力與成果;並探討法鼓山大學院教育所發展出特色、優勢及影響力,進而在國際上成為重要的佛學研究與教育中心。

多學科佛教研究中心是由法國三個極富聲譽的學術單位:"法蘭西公學(Collège de France)、法國高等學術院 (École Pratique des Hautes Études),以及國立東方語文學院(Institute National des Langues et Civilisations Orientales)共同成立。鄧偉仁表示,該研究中心的研究領域將以漢傳佛教為主,並跨出歐洲佛教研究所擅長的文獻學,因應時代需要,以多元視角如社會學、人類學、心理學等探討佛教發展及應用。

該中心啟用後隨即展開一連四天的講座,探討主題包括:「漢傳佛教中的醫療文化」、「曇始碑考證 : 史傳闕失與地方記憶」、「古代中國佛教僧侶的社會網絡分析」,另外還將進行東亞道教與佛教傳統儀式文化的對話與比較。

緬懷法印寺開山印海長老


▲洛杉磯道場監院果見法師帶領法鼓山僧俗四眾,出席印海長老追思讚頌法會,緬懷長老一生行誼風範。(洛杉磯道場 提供)

【洛杉磯訊】美國洛杉磯法印寺開山老和尚、創辦人聖嚴師父的法門師友印海長老,二月二十五日安詳示寂。

法鼓山洛杉磯道場監院果見法師,帶領僧俗四眾至法印寺念佛,並於三月十二日上午,前往玫瑰崗(Rose Hill)的大禮堂出席追思讚頌法會,當天有來自洛城、紐約、臺灣等地諸山長老及佛教團體代表,到場感念追思。

印海長老生於一九二七年江蘇如皋,具曹洞宗傳承,與聖嚴師父有深厚的道情。一九六七年,師父於臺北慧日講堂演講,即是應長老邀請。一九八三年,長老一通電話,間接促成師父一九八八年首度歸鄉,展開「法源血源」尋根之旅。

二○○一年,師父最後一次到洛杉磯,在華僑文教中心舉行演講,長老率眾前往聆聽,隔日,師父專程至法印寺探望長老,兩人道誼深厚。

數十年來,印海長老對法鼓山護念有加,僧俗四眾至今銘記在心。一九九二年,法鼓山在洛杉磯成立聯絡處,開始在美國西岸推廣漢傳禪法,當時沒有固定共修處所,長老提供法印寺的場地,供大眾禪坐共修;二○○九年師父捨報,長老更特地前來關懷慰勉。

二○一二年洛杉磯道場啟用,方丈和尚果東法師偕同僧團法師,恭請長老為道場啟用開光說法,與方丈和尚一起為佛像揭幔的長老說:「看到聖嚴法師發的願,由第二代弟子接續完成,心中非常歡喜。」長老並以「法鼓」的命名與意涵,鼓勵大眾秉持聖嚴師父的理念精神,在南加州弘揚佛法,「不僅要自己成佛,還要在人間廣度眾生。」

法鼓山上杜鵑花迎來春意

春天的腳步翩然來臨,法鼓山園區的山櫻與杜鵑,也隨之綻放。

於此季節參訪法鼓山園區,可以步行取代搭乘接駁車,於大停車場下車後,沿著臨溪朝山步道漫步而行,即可在潺潺溪水聲中,飽覽山櫻花、吉野櫻。

銜接祈願朝山步道,沿著石梯,練習以專注而放鬆的腳步往上走,將會走入由粉紅、桃紅及至純白的層層杜鵑花海。置身花團錦簇的美景中,開放身心五感,享受春天清新的生命氣息。

法鼓山園區的自然景觀,三月有櫻花與杜鵑,四月是流蘇,五月盛開鐵炮百合,隨著季節的流轉,大自然的無聲說法,邀請參訪者體驗清淨優美的禪悅境教。

(文/編輯室.圖/張繼高)

【新聞簡訊】

人基會心靈講座
許仁壽分享「生活與生命」

二月二十二日,法鼓山人文社會基金會二○一七年首場心靈講座,邀請法行會會長許仁壽於法鼓德貴學苑分享「生活與生命」。許仁壽表示生活要快樂,生命必須有意義,可以從大處著手,並且以終為始,把終點當做目標,反思今天的我應如何前進,以達成目標,為自己創造願景。

「工作上可從學習典範、主動積極、實事求是、有效管理及『四它』來成就。」許仁壽提到,要有幸福的生活和家庭,除了做好財務管理,多分配時間給家人和朋友之外,四要、四感、四福等「心五四」的觀念,是生活上很好的提醒;至於正直的人生觀,可從誠信、清廉和戒定慧來實踐,「把我拿掉一點點,少一些我執,生活比較容易快樂,生命也比較充實。」

人基會心靈講座場場精彩,歡迎上網報名http://ddmhsif.org (編輯室)

鶴鳴禪寺訪馬來西亞道場
交流護法心行

三月四日,馬來西亞鶴鳴禪寺住持傳聞法師帶領僧眾、義工近四十人,至法鼓山馬來西亞道場參訪交流。眾人首先聆聽聖嚴師父影音開示「當義工的正確心態」,從中了解萬行菩薩的意義,監院常藻法師進一步說明,萬行是指義工能隨緣學習不同工作無有分別,並在其中實踐佛法,體會奉獻自己,成就大眾,進而達到提昇人品,建設人間淨土的願景。

雙方義工並以小組方式進行交流,分享學佛因緣、擔任義工的成長。鶴鳴禪寺稱義工為「行者」,透過「行者培訓營」學習佛法,以行願茶會的方式維持共修。常藻法師感謝鶴鳴禪寺來訪,讓彼此有機會互相學習,用佛法一起為世界奉獻。 (林福源)

下載>>法鼓雜誌第328期PDF電子報

若無法安裝Acrobat請先下載安裝
學觀音照亮眾生
圓孩子的書香夢
三間國小圖書室啟用
聖嚴教育基金會/法國佛教研究中心
確定合作協議
緬懷法印寺開山印海長老
法鼓山上杜鵑花迎來春意
【新聞簡訊】
人基會心靈講座
許仁壽分享「生活與生命」

鶴鳴禪寺訪馬來西亞道場
下載法鼓雜誌第328期PDF電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