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傳佛教研究  歐陸新氣象

聖嚴教育基金會於法國多學科佛教研究中心 設立歐陸第一個漢傳佛教研究獎學金

【本刊訊】漢傳佛教與國際接軌,再向前邁進一步!聖嚴教育基金會與法國「多學科佛教研究中心」(Centre d’études interdisciplinaires sur le bouddhisme,CEIB)五月簽署合作協議,聖基會自今年起,於該中心成立「聖嚴博士後漢傳佛教研究獎學金」,開展各項與漢傳佛教相關的學術活動。

「這是聖基會首次與歐陸知名學府合作,也是法國學術界首次在佛教研究領域獲得來自亞洲的大額資助,對於漢傳佛教研究在歐洲的深化,極具影響力!」聖基會執行長楊蓓表示,法國政府為保持學術中立,對於來自外國組織的資助,一向保持謹慎態度,這次聖基會能通過官方審查,並獲得法國政府及學術界的認同,相當不容易,期許透過雙方合作,未來能為彼此開展新氣象。

「多學科佛教研究中心」由法國三所久負盛名的佛教研究機構法蘭西公學、法國高等學術院及法國國立東方語文學院共同創辦,是法國第一個、也是目前唯一一個專門的佛教研究中心。中心主任由國立東方語文學院副教授汲喆擔任。汲喆於二○一五年來臺參加學術研討會時,結識聖基會執行長楊蓓、法鼓文理學院助理教授鄧偉仁等人,進而了解雙方對於推廣漢傳佛教研究的理念相契,因此主動提出合作計畫。

今年三月底中心成立時,特別邀請聖基會出席,由鄧偉仁代表前往該中心演講,以「法鼓山佛教及佛教教育之全球化」為題,分享創辦人聖嚴師父與法鼓山教團在全球化背景下,對佛教教育與研究的貢獻,獲得熱烈回響。

汲喆受訪時指出,就漢傳佛教而言,法國與日本、美國同為漢傳佛教研究的重鎮,而法國研究問題之新穎、學科之會通,尤為特出,但因語言隔閡,以致華人教界、學界與法國學界交流不足,因此中心將致力於整合法國的學術力量,加上與聖基會的密切合作,假以時日,可望對法國乃至全球的漢傳佛教研究,產生深遠的影響。

聖基會自二○○六年十二月首次於美國哥倫比亞大學設立「聖嚴漢傳佛教講座教授」之後,十年來陸續與佛羅里達州立大學、加州柏克萊大學、加拿大英屬哥倫比亞大學、臺灣大學、政治大學、法鼓文理學院等知名學府合作,已經持續培育出近百位碩博士、博士後優秀佛教青年學者,其中,有近十位進入國內外各大學府擔任教職、研究員,讓漢傳佛教在國際的能見度,大為提昇。

心靈環保 社區關懷日

信義區里民 遊戲中體驗禪


▲走進社區,傳燈院舉辦「心靈環保SRE社區關懷日」,獲得民眾熱烈響應。 (李東陽 攝)

【許翠谷/臺北報導】為了推廣心靈環保SRE,自四月十四日起,傳燈院特別走入國父紀念館所在的臺北市信義區,在里民活動中心或社區公園內,舉辦「心靈環保SRE社區關懷日」,透過戲劇、闖關遊戲、手語帶動唱等方式與居民互動,並邀約參加五月十四日母親節的心靈環保SRE活動,獲得民眾熱烈響應。連續八場關懷活動,共有黎安、四育、六合等十個里、近二百位民眾參與。

傳燈院常願法師表示,心靈環保SRE活動在國父紀念館舉辦,除了廣邀各地民眾前來共襄盛舉,更希望能走入在地社區,因此今年特別邀約信義區的里民一起來認識SRE、體驗SRE,讓心靈環保的種子能在地生根,遍地開花。

關懷日以行動劇揭開序幕,由禪坐會學員擔綱演出〈日日是好日〉,傳遞心六倫家庭倫理與職場倫理的內涵。生活化的劇情和對白,引起台下共鳴,法師開示時則借此發揮,引導與會民眾一起思考自己和親友、同事的相處之道,進一步分享如何運用佛法感化自己,用行動感動他人,如此一來便能體會日日是好日。

對於家家有本難念的經,雅祥里的繆姓民眾深有體會,她說:「這個活動很有意義!尤其是法師的開示,讓我對於佛教所說的因果、因緣、念佛迴向的觀念,有更深入的認識。」

關懷活動中,最受民眾喜愛的就是闖關遊戲,用湯匙托著乒乓球走到戶外,接受關主考驗,社區的長者們樂在其中,卻也發現:「闖關過程心念緊繫在乒乓球上,好緊張!」禪坐會會長林筱玲分享佛教經典中托水缽的由來,以及生活中如何專注又放鬆的方法,許多長者開心表示:「又學到了一招!」

「你們相不相信?走路就是在修行喔!」常願法師最後分享創辦人聖嚴師父登高的經驗,鼓勵長者把心安放在腳步上,練習一次只走一步,觀察體驗現在所走的每一步的感覺,「把現在這一步走好,是最簡單也是最好的修行。」陪伴里民一起同樂的黎安里里長劉梅菊說,雖然還沒到過法鼓山園區參訪,卻先學習到了禪法,非常歡喜。

前副總統李元簇植存生命園區


▲家屬們在義工的引導下,為前副總統李元簇先生圓滿植存。(張曜鐘 攝)

【本刊訊】前副總統李元簇先生捨報紀念追思會,三月三十一日上午由方丈和尚果東法師主法,隨後家屬依其遺願,將骨灰植存於新北市金山生命環保園區。

當天下午,在軍儀隊伍引導下,家屬們捧持李前副總統與其夫人徐曼雲女士的骨灰,依循創辦人聖嚴師父所推動的禮儀環保理念,緩緩踏上布滿櫻花、含笑花的法鼓山園區之字步道,進入生命園區。在上百位觀禮民眾追思默禱中,家屬各分三次將兩人的骨灰植存,接著灑花覆土,回歸大地。即使沒有任何宗教儀式,現場卻莊嚴溫馨,令觀禮民眾更加懷念這位以「無住生心」作為人生座右銘的前副總統。

徐曼雲女士於一九九八年往生,當時即在聖嚴師父與法鼓山助念團的協助下,以莊嚴簡樸的佛化奠祭,完成人生最後一件大事。而今,在家屬的護持下,讓李前副總統伉儷低調樸實的價值觀,得以完全落實。

1452學佛新生  皈依註冊


▲農禪寺舉辦皈依典禮,方丈和尚果東法師期勉大眾學習佛法的慈悲與智慧。(李東陽 攝)

【本刊訊】向三寶學習,開啟「心」人生!春回大地的四月天,臺南雲集寺、北投農禪寺,四月十六、二十二日分別舉辦祈福皈依大典,方丈和尚果東法師為大眾親授三皈五戒,恭喜每位新皈依弟子正式進入佛法寶山,期許眾人建立正確的因果、因緣觀,學習感恩眾因緣,運用佛法的智慧和慈悲,來「點亮光明心燈,照亮福慧人生」。

十六日當天,來自雲林、嘉義、臺南地區三一七位民眾,在雲集寺全場齊誦「南無觀世音菩薩」聖號聲中,依序接受法師祝福,掛上佛牌和佛珠。二十二日,來自美國、香港、馬來西亞等海內外一一三五位民眾,則齊聚農禪寺大殿受三皈五戒,於佛前圓滿註冊,成為學佛新生。


▲法師為新皈依弟子掛上佛牌和念珠,恭喜眾人成為學佛新生。(雲集寺 提供)

「今天可以說是我們全家倍感幸福的日子!」平日參與義工服務的鄭明榮,藉由雲集寺舉辦的皈依典禮,終於如願幫助父母和大姊成為三寶弟子,他九十歲的父親開懷地直說「很法喜」,大姊則是感恩僧團法師和義工用心規畫,接引大眾皈依三寶,期許全家人在日常生活中,天天都是快樂的學佛人。

去年(二○一六)在法鼓山皈依的林貞均,今年在農禪寺擔任迎請代表,當天看到許多民眾前來皈依,心情感動如昔;對於能夠親近正信的佛教道場,又有眾多法師、義工護持,讓她更加堅定發下護持佛法、修學佛法的願,期許自己在菩薩道上持續用功。

德華寺住持法明法師示寂

【何貞青/南投報導】德華寺第六任住持法明法師,於三月二十七日因病安詳捨報,享年八十二歲。四月四日於德華寺舉行追思儀式,有七十多人一起虔心感念法師,在長達七十年的學佛歷程中,建寺蓋廟,領養孤兒,為佛法奉獻的一生。法眷法敘法師表示:「法明法師以慈悲心接引大眾,即使受苦也不瞋恨,其身教與言教,深深啟迪後輩。」

終生奉行「慈悲為福慧資糧」的法明法師,十三歲便親近道場學佛,二十四歲於臺中東勢拜普源長老尼為師,出家修行。「此生有限,但道場無限。」法明法師發願興建多處道場,一九五四年,受魚池鄉公所禮請,重建龍華齋教百年古寺金天堂,之後將其轉為正信佛教道場靈峰寺;此外,埔里德華寺前身為齋教德華堂,是一所即將屆滿百年的道院,因人事幾經迭易,年久失修,故敦請普源法師師徒前往駐錫,法師發大願心,募款建寺,並改為佛教道場。在那普遍貧苦的年代,為了籌建道場,師徒二人曾經三天合吃一碗粥,艱苦度日,精神令人感佩。

一九九九年臺灣九二一地震重創南投,德華寺全毀,於是再度重建。法明法師堅信佛教的永續在於教育,落成後,於二○○三年召開信眾大會,決議敦請聖嚴師父擔任第七任住持,從此德華寺成為法鼓山在南投地區的弘法中心,推動佛法、慈善、教育等弘化事業,影響深遠。

【新聞簡訊】

《中華佛學學報》獲學界肯定

國家圖書館舉辦106年「臺灣最具影響力學術資源」評選,中華佛學研究所發行的《中華佛學學報》,榮獲「最具影響力人社期刊:哲學宗教研究學門」第三名。所長果鏡法師感謝學術界的肯定,並鼓勵學報編輯團隊持續學習,朝向「立足中華,放眼世界」的創辦目標邁進。《中華佛學學報》已發行29期,自第21期起,正式定位以英文出刊,收錄歷代與當代的中國佛教研究,為一份國際性的漢傳佛教期刊。(釋演德)

下載>>法鼓雜誌第329期PDF電子報

若無法安裝Acrobat請先下載安裝
漢傳佛教研究
歐陸新氣象
心靈環保SRE社區關懷日
信義區里民
遊戲中體驗禪
前副總統李元簇植存生命園區
1452學佛新生
皈依註冊
德華寺住持法明法師示寂
【新聞簡訊】
《中華佛學學報》獲學界肯定
下載法鼓雜誌第329期PDF電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