僧團夏安居 凝聚共識 同願向前

嚴長壽、張昌邦蒞臨演講 探討社會需求 創新弘化視野


▲僧活營中,僧眾們在天南寺草地上,以晨光中的早課,展開一天的精進學習及研討交流。 (僧團 提供)

【本刊訊】少子化、高齡化、貧富差距懸殊、極端氣候轉劇、破壞性創新科技……等社會環境現象,無不讓現代人感到焦慮不安,法鼓山該如何發揮安定社會的力量?僧團於六月一至二十九日舉辦夏安居,以自我提昇、凝聚共識為主軸,從總本山禪二十一的精進共修開始,以天南寺僧活營交流研修為圓滿,並邀請公益平台文化基金會董事長嚴長壽,演講「在世界地圖中看見法鼓山的方位」、護法總會總會長張昌邦分享「護法信眾心中的法鼓山」,以期讓法鼓山的弘化方向與方法,能夠不斷因應時代變遷,更深入民心所需。

本次禪二十一,前七天為聆聽聖嚴師父在一九九八年悅眾禪七的開示,接著十四天則邀請繼程法師帶領,各梯次皆約有一百多位法師參與。禪期開始的第二天,全臺發生豪大雨,正在美國弘法的方丈和尚果東法師特別來電指示,早晚課加誦觀世音菩薩聖號,為受災民眾祈福。儘管禪堂外的法師及義工們忙著救災,仍然冒著大雨送飯菜、供水,護持夏安居,禪眾們無不感念萬分,更策勵、提起精進禪修的道念。

在天南寺舉辦的僧活營,齊聚了近二百位僧眾,一邁入報到區,彷彿走入時光隧道,觀看僧團精心布置,從一九七九年到二○一六年歷屆僧眾剃度的影像展板,大眾憶想當年,增進三代之間的相互認識,師兄弟在交流互動中,回到了出家的初發心。

本次僧活營特別安排了兩場演講。嚴長壽以「在世界地圖中看見法鼓山的方位」為主軸,分析臺灣當年能在世界經濟起飛時,占有一席之地的大環境因素,以及因緣演變至今的現況。他提到,宗教是臺灣的軟實力,無論科技、文明如何進步,人類對心靈的探索和安頓,永遠都是需要的,尤其在未來世界政經局勢將愈來愈動盪的情形下,法鼓山更應發揮安定人心的力量,而這也正是法鼓山的價值所在。

護法總會總會長張昌邦分享「護法信眾心中的法鼓山」,娓娓道出信眾心目中的法鼓山十寶,除了法鼓山的理念、師父的著作、禪法之外,總會長認為還有僧團法師、法鼓山世界佛教教育園區、菩薩戒、各項法會、佛法課程,以及近來備受關注,而僧團行之有年的臨終關懷和生命園區,以上種種,皆是師父的法身長存,影響社會深遠,而法師們都是師父願力的延續,期許能把握每一個弘法利生的機會,將佛法帶給眾生,因為世界需要法鼓山。

在「法鼓山的現在與未來」單元中,僧眾分組討論少子化、高齡化等趨勢對僧團的影響。大眾不約而同地認為,少子化不一定會導致少僧化,應該回歸到源頭,檢視並排除導致少僧化的因素,最重要的是,只要僧眾不斷地自我提昇,就能接引具有同樣理念的人來出家,進而發揮安己安人、奉獻社會的力量。

聖嚴師父曾說:「我們身外的環境是沒有完好的,但如果我們的心、我們的觀念對它有不同的想法,這社會自然就可愛了。」經過一個月的充電,所有參與其中的僧團大眾,都有了一個收穫滿滿的夏安居,祈願謹遵師父教導,將這份法喜、安定帶回執事崗位上,自利利他,福慧雙修。

(更多僧團夏安居內容,請見七版)

法鼓山捐建磺溪橋


▲金山磺溪橋重建捐贈儀式,由果器法師、常遠法師、張昌邦總會長、王景益會長等陪同方丈和尚出席,新北市長朱立倫(右六)與市府、地方代表致贈感謝狀。 (施純泰 攝)

【林何臻/新北報導】受到六二暴雨影響,金山區連結中山路與三界壇路的要道磺溪橋,被暴漲的溪水沖斷。法鼓山知悉消息,決議提供經費,協助重建新橋,由方丈和尚果東法師代表,向新北市政府表達捐贈意願,以回饋鄉梓。

捐贈儀式六月二十八日上午假市府舉行,方丈和尚在慈基會祕書長果器法師、護法總會副都監常遠法師、護法總會總會長張昌邦、慈基會會長王景益等人陪同下,與市長朱立倫相互致贈新橋示意圖,以及捐建感謝狀。

「法鼓山與金山區為生命共同體,雖然路橋被沖毀,但我們的心橋仍在。」方丈和尚首先關懷受邀與會的金山區區長、三界里與清泉里里長,並於致詞時表示,磺溪橋曾是出入法鼓山的要道,教團抱著「懷恩報恩恩相續,飲水思源源不絕」的心,盼能透過集結社會各界善意,協助重建此交通要道,搭起連結居民的心橋,傳遞溫暖的關懷,以及安定的力量,同心協力走過災後的復原。

朱市長也代表市民,向法鼓山四眾弟子致謝,感恩在第一時間主動聯繫市府、協助重建,並勉勵在座民政局與工務局同仁,以最快的速度、最高的品質,與法鼓山合作重建新橋,早日圓滿社會大眾的期許。

國際扶輪青年訪齋明寺

體驗漢傳禪佛教

七月十八日一早,三十四位來自德國、法國、土耳其、以色列、印度、泰國等十九個國家的扶輪社青年學子,抵達桃園齋明寺,在僧團法師的帶領下,於百年古剎中學習佛門禮儀、認識禪修的功能與方法。

學員們在大殿裡禪坐、在林蔭間托水缽,暮色中參與晚課共修,淺嘗漢傳佛教的寺院生活與修行法門。輕鬆活潑,兼具知性與感性的課程,讓學員驚豔,表示願意深入禪修,探索生命的意義。

這次課程主要由傳燈院監院常襄法師指導禪坐,並帶領「禪與生活」工作坊,除了介紹禪修的基本觀念和方法,法師從自己的出家因緣切入,引導學員思索生命的意義。「打坐修行不是為了放鬆,過一個美好舒適的生活而已,而是要調伏自心,了解生命的實相。」法師的善巧引導,引起學員熱烈回響,無論吃飯禪、臥禪、托水缽,甚至「模仿遊戲」,皆全心投入。

來自法國的茱莉安(Giliane Groll)有感而發:「今天所學都是我們過去不曾思索的觀點,非常有啟發性,而且法師所說的一切,也正為僧眾們所身體力行,讓我願意深入學習。」

(文/許翠谷.圖/傅傳宏)

最具影響力人社期刊

《中華佛學學報》新刊七月出版

【本刊訊】甫於今年三月受國家圖書館肯定,獲選為哲學宗教研究學門「最具影響力人社期刊」的《中華佛學學報》,七月出版最新一期期刊。本期收錄來自紐西蘭、荷蘭、美國與德國的宗教學者所發表的論文,其中德國學者黃穎思以田野調查、文宣與著作分析,研究法鼓山的淨土思想與修行方法,進而探討淨土法門在亞洲的信仰現況和發展。

學報自從將英文名稱改為Journal of Chinese Buddhist Studies後,在國際上漸漸受到關注,法國遠東學院圖書館(EFEO Library)與德國柏林國立圖書館(State Library Berlin),均主動來函表示收藏學報的意願。

以鼓勵、培養國內外青年學者,從事漢傳佛教學術研究為宗旨的《中華佛學研究》,持續徵求稿件。此期刊收錄與漢傳佛教相關的文史哲、藝術、心理、教育等層面之研究,增加跨領域的廣度與創新。歷年發表者普遍認為,在論文審查與編輯的過程中,從審查委員的意見,以及與編輯群的互動當中,獲益良多。

心靈環保講座 9月國館開講

【本刊訊】自一九九三年起,聖嚴師父經常於國父紀念館舉行大型經典講座,或與當代名人對談,就當前社會議題提出心靈處方,幫助許多人找到生命方向,也開啟親近佛法的契機。延續師父以佛法關懷世間的腳步,法鼓山將於九月八、九日,假國父紀念館大會堂舉辦兩場大型講座,結合座談會及當前廣受好評的TED演講形式,祈願大眾共同開啟自家寶藏,以福慧安心安家,傳心傳家。

所謂「當家方知柴米貴」,首場「福慧當家好傳家」座談會,方丈和尚果東法師、法鼓文理學院副教授楊蓓、青年藝人柯有倫,三位不同世代的與談人,將透過真誠的對話,傳遞自我成長,學習承擔、當家,進而傳承與分享生命的故事。

如果只有十八分鐘,你想對世界說什麼?第二場法鼓講台︵DDM Talks︶以「轉心.轉大人」為主題,邀請從巡迴世界演出,到回歸臺灣創作的太陽劇團前首席舞者張逸軍、法鼓山最年輕的分院小當家常藻法師,以及出走課堂,轉而以行動改變海洋垃圾危機的「寶島淨鄉團」創辦人林藝,深度分享內在覺醒、解構框架,到獨立做自己的生命歷程。

這兩場心靈饗宴為免費公益講座,歡迎您帶著好朋友、新朋友來聽六位與談人的所思所想,學習「轉大人」,當好心家。

下載>>法鼓雜誌第332期PDF電子報

若無法安裝Acrobat請先下載安裝
僧團夏安居
凝聚共識 同願向前
法鼓山捐建磺溪橋
國際扶輪青年訪齋明寺
體驗漢傳禪佛教
心靈環保講座
9月國館開講
最具影響力人社期刊
《中華佛學學報》新刊七月出版
心靈環保座談會
DDM Talks
下載法鼓雜誌第332期PDF電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