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無事】(2)

超越一切真平安

如何成為真正平安無事、自在無礙的大智慧者、大解脫者?
上一期,聖嚴師父開示生命平安的五個層次,
本期接續分享結合自然、宇宙,以及超越一切的三個平安層次。

◎聖嚴師父

生命和自然合一

第三個步驟,是人類要把自然的環境,當作自己的身體來看,也就是把自己的身體擴大。其實我們的身體一定是生活、生存在這個大的自然之中,但我們往往忘了自然的環境就是我們的大身體,所以許多人只重視照顧自己身體的健康,卻忘了照顧自然環境的健康,反而不斷破壞,那等於是在糟蹋自己身體的健康。

所以我們要加強這種認識,也就是我們個人的生命和自然的生命是結合一起,如果沒有這種體驗,我們對自然便會予取予求,恣意破壞。如果我們沒有好好照顧、愛惜、改善自然環境,自然環境不但會反撲,而且會貽禍萬代子孫,甚至造成後代無法生存在這個世界。

生命和宇宙合一

第四,是每個人要去擴展生命的經驗和心胸,要把我們自己跟宇宙生命結合為一,不論有沒有學問、知識,甚至宗教信仰,都還是其次的。我常說,我們這個地球,就像大宇宙中的一個胎兒,而地球上的每一個人,則是胎兒中的胎兒,整個的宇宙,是我們一個無限大的身體,因此我們的生命是跟無限大的宇宙結合為一的,這是在宗教、哲學上都有的說法。

不過就算我們沒有宗教信仰,也沒有哲學常識,只要相信我們的生命是跟無限的時間、無限的空間息息相關,我們就會非常平安了。之所以覺得不平安,是因為覺得自己的立足點太小、環境太小,所以覺得不平安,如果心胸廣大而至無限無盡的世界、無窮的空間,就不會有不平安的感覺。

在第四個層次,我們的生命與宇宙合一,乃至無限的時間、空間,但還是有「有限」和「無限」相對的存在。但是中國禪宗所說的大解脫,是超越於有限與無限的。

最究竟的平安

因此最後一個步驟就是要超越內在與外在、統一與對立,這樣的人,才真正是大智者,大解脫者,也就是禪宗所講的平安無事,《六祖壇經》所說:「瞋愛不關心,長伸兩腳臥。」就是沒有什麼事;雖然世間的任何事都是有的,但不起瞋、不起愛,該怎麼處理就怎麼處理,心中沒有罣礙,這才是最徹底、究竟的平安。(待續)

(摘自《聖嚴法師與人文對話》,原篇名〈平安的追尋〉)

除夕有約 法華鐘樓見

氣候的劇烈變化,讓寒冬中的法華鐘樓,圍繞在一片猶如初秋的楓紅之中,挺拔的老樹與滿地的落葉,訴說大自然的遞嬗無常,令尋幽訪勝的遊客,都能感受、傾聽無情說法。

法華鐘是刻有「經中之王」《法華經》整部經文的青銅梵鐘,蘊含最高的佛法義理與精神。除夕夜,將撞響一○八聲壯闊悠遠的法華鐘聲,記得闔家前來參加撞鐘勝會,讓鐘響鳴發內在心的力量,迎向「平安無事」的新年。

(文/編輯室.圖/張繼高)

東初禪寺都市默照禪七心得

一席方墊 空間無限

◎鄭淮芝
▲(東初禪寺 提供)

東初禪寺正進行擴建工程,於附近租用的臨時道場空間窄小,但兩年來,所有課程、法會、禪修等例行活動,在法師及信眾同心協力下,都保持正常運作,二○一七年十一月十八至二十五日,還首次舉辦了都市默照禪七。

以前,聖嚴師父每年夏、冬兩次在象岡道場帶領的默照禪七,是我從不缺席的充電課程。這次在東初禪寺,有機會溫習平日修行的法門,真是特別歡喜。不同於象岡道場,東初臨時道場位於紐約市一條商業街上,門外是巴士站,早上九點大家搭著地鐵、巴士前來,中午用自備的環保餐具,坐在蒲團上用齋,五點下課後各自回家。

相同的是,只要一坐上蒲團就無差別了,尤其是聆聽聖嚴師父的影音開示,熟悉的聲音,剎那間以為師父就坐在面前。師父開示每天播放兩次,是我最珍惜的時段,再次聽師父指導修行方法,溫故知新且受益無窮。

每炷香上坐時,由於已先做好前行基礎功課,因此很容易將身心放鬆,迅速進入安定的狀況,有「一席方墊,空間無限」的感覺。時間也過得特別快,很多次好像才開始,引磬就響了。當然也常有妄念不期而至的時候,當覺察到它時,卻已悠然而去,於是就再提起方法。

師父開示提到,很多人一參加禪修便寄望開悟,其實開悟是有層次的。開悟雖然不容易,但也不是希奇的事,重要的是在每次的修行過程中,能夠由定生慧。修行如果想得力,必須深植善根、廣結善緣,用「四它」處理好人際關係,用默照方法消融自己的煩惱,並且不造成他人煩惱。而修行人一定要發菩提心,為了自利利他必須努力精進,唯有自己愈好,才能幫助他人愈多。

這次的都市默照禪七每天朝九晚五、舟車往返,附近環境又較嘈雜,但大家不僅情緒上沒有受到影響,反倒是應了師父所說的「十字街頭好參禪」。感恩各種善緣具足,才能在禪修中獲益,祝願東初禪寺擴建工程早日圓滿啟用,接引更多人來學佛修禪。

溫哥華默照禪七心得

爬一座修行玻璃山

◎唐兢英

這次參加查可(Žarko Andričević)老師在溫哥華道場帶領的默照禪七,老師用水來譬喻禪修經常遇到的障礙「五蓋」——貪欲、瞋恚、睡眠、掉悔、疑。貪欲就像有顏色的水,看不清水的本質;瞋恚就像燒開的水,映照出的影像是扭曲的;睡眠像是澆灌在田裡的水,看不見水的存在;掉悔是憂慮太多,像海面的波浪起伏不定;疑則像是沼澤裡的水,混濁不清。無論遇到哪一種,老師鼓勵大家要對方法有信心,即使腿痛也要堅持,上坐前更要發願精進用功。

第五天,查可老師帶領禪眾經行,提醒身心放鬆,覺知當下跨出的每一步都是新的,沒有一樣東西重複,因為無常隨時在變化,過往的經驗,通通放下。經行至一半時,自己突然停下,剎那間,感覺時間停止,只有窗外的車聲和禪堂內的腳步聲。隨後,老師的香板往地上一擊「Stop!」那一刻,身體放軟坐在地上。晚課時嘴張不開,唱誦從內心裡面出來,與大眾聲音融為一體,那種靜默的感覺,很美妙。

第六天懺悔和拜佛時,每每淚流滿面。修行路上,心也許多了些慈悲和柔軟,但境界來時,有時還是無法控制,特別是對親近的人。知見上理解「無常」是正常,「無我」後才會顯露出真正的慈悲與智慧,但為何煩惱障礙現前,身心還是起伏不自在?這是我想在禪修裡找尋的答案。知見唯有透過自己親自體證,才能了解如來的真實義。

禪修不是向外去追求什麼,而是向內觀照自心、層層放下,本來面目才會如實呈現。有位資深的師姊在心得分享時鼓勵大家,禪修是一條漫長的路,如同聖嚴師父所說的「爬玻璃山」,雖然每一步都會艱難地滑下來,但只要堅持,總有一天會到達山頂。

默照禪四十九心得

走在回家的路上

◎朱祐璽

你們來到這兒了,千萬別想著會得到什麼或改善什麼。」不管初階禪七、高階禪七,乃至這次的默照禪四十九,禪期第一天,聖嚴師父還是這樣的開場白。人生不就是為了追求夢想、達成目標?花了四十九天,不就是希望得到什麼?

「默照沒有對象、沒有目標,不是世俗法的有目標、有研究對象。」這是第二週小參法師的解說,一直到圓滿當天早上,法師還是重複這句話,我卻仍丈二金剛,摸不著頭緒。

小時候,頑皮地在農禪寺偷看打七的禪眾,一個一個坐著,心裡告訴自己:「打七的是呆子。」長大一點,看見人家騎自行車環島,心裡嘀咕:「騎自行車旅行是傻子。」看見人家揹著大背包去爬山,心裡又咕噥:「背這麼重的背包去爬山,一定是瘋子。」

離開了大學穩定的研究工作,自己竟然當起「傻子」加「瘋子」,展開近七年的海外旅行,每天晚上最確定的事,就是不確定睡哪裡。中間回臺灣幾次,竟然是當「呆子」,而默照禪四十九則成了這些年來,在同一個地方睡得最久的。

離開是「為實現夢想」而出發,卻踏上了尋找回家的方向。

做生意要賺大錢、做員工要比績效……人生是一場競賽,戰勝自己更是琅琅上口的激勵。但「選佛場中別無對手」,禪堂生活自由活潑,作息規律,連做瑜伽運動,法師都提醒三個重點:不跟他人比較、不跟自己比較、放輕鬆。這下子連壓力都沒有了。

「誰曾經見過風?既非你也非我,而當葉子舞動時,風正穿梭而過……」四十九天下來,還是不知道默照是什麼樣的方法,只是念頭一閃而過時,知道自己在用方法了。

「真理只有方向,沒有路徑」,練習尋找回家的路,常常不知道路在哪兒,但我知道找到法鼓山,就在回家的路上了。

【平安無事】(2)
超越一切真平安
除夕有約 法華鐘樓見
【東初禪寺都市默照禪七心得】
一席方墊 空間無限
【溫哥華默照禪七心得】
爬一座修行玻璃山
【默照禪四十九心得】
走在回家的路上
總本山召募義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