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受難者祈福 方丈和尚宜蘭關懷

法鼓山關懷普悠瑪事故受難者及家屬


▲方丈和尚果暉法師前往蘇澳榮總,關懷傷亡者家屬,傾聽家屬心聲,盼將佛法安心的力量,帶給受難者及家屬。(張曜鐘 攝)
【本刊訊】關懷十月二十一日發生於宜蘭的普悠瑪列車出軌事故,蘭陽分院監院常法法師即時帶領義工前往事故地點及傷者所在醫院關懷慰問及助念;隔天上午,方丈和尚果暉法師、退居方丈果東法師、慈善基金會正副祕書長果器法師、常隨法師等,也會同分院法師、義工前往蘇澳榮總,為示現苦難、無常的菩薩哀悼,並以傾聽及陪伴,將佛法安心的力量,帶給傷亡者家屬,共同面對心靈艱難的時刻。

蘭陽分院也於十月二十八日啟建彌陀超薦法會,十一月三日舉行觀音祈福法會,藉由法會凝聚眾人力量,以安定人心,祝禱一切平安。

二十一日事故當天傍晚至凌晨,蘭陽分院法師與六十多位信眾齊聚蘇澳榮總,為往生者助念。還有自動自發前來助念的信眾,在廣場站立四個多小時,當凌晨十二點助念圓滿,帶領家屬迴向時,常法法師為罹難者開示:「面對突然的意外,家人與您都會不捨與驚恐,請依著自身的信仰,相信這一期生命任務已經完成,帶著家人的愛與祝福,往生到想去的天堂或淨土。」

法鼓山海內外各地分寺院於第一時間為受難者設立消災及超薦牌位,迴向祝禱亡者往生善處,傷者身心妥適安頓,並為所有眾生祈福;方丈和尚並籲請大眾隨時關注緊急救護的醫療院所需求,必要時挽袖捐血,以備緊急之需。

二十二日在蘇澳榮總傷難者家屬慰問區,方丈和尚專注傾聽家屬心聲,法師與義工逐一關懷傷亡者家屬,並提供大悲水、佛珠及佛卡。方丈和尚表示,傷亡者家屬情緒悲慟,無法用言語述說,適度的陪伴能讓情緒得到紓解;即使信仰不同,盼都能以誦念聖號、祈禱,迴向往生親屬,安定自己的身心。方丈和尚也感謝社會大眾,以及現場救難、醫護人員、政府與慈善團體,以慈悲心、同理心,體會傷難者及家屬的心情,齊心做關懷。

聖嚴師父曾說:「救苦救難是菩薩,受苦受難是大菩薩。」方丈和尚表示,受難者的現身說法,在在接引我們體會人間需要更多的關懷,勸請家屬以聖嚴師父的「四它」心法轉念,在安定中度過難關。此外,還有多位民眾在加護病房,期望社會大眾一起為他們祈福,早日脫離險境。

法鼓山將配合政府、醫院和傷亡者及家屬需求,持續轉達社會各界的祝福。

斯克蘭頓大學體驗茶禪


▲象岡道場以茶禪接引西方眾,進而願意深入體驗禪法。(鍾少梅 攝)
【釋常護/賓州報導】為了分享具有中國傳統文化與跨宗教體驗的活動,十月二日下午,象岡道場住持果元法師受賓州斯克蘭頓大學(The University of Scranton)亞洲研究學系暨哲學系主任龐安安邀約,在德納普斯中心(DeNaples Center)宴會廳進行茶禪體驗,共有哲學系與亞洲研究學系師生及學校神父,一○二人參加。

茶禪當日,果元法師、常源法師、常護法師、常興法師一同前往帶領。首先在入口處,用枯枝裁切而成的杯墊,擺成「Zen Tea」迎接大眾,與會者依序拿起別具新意的杯墊進入茶席。坐定後,果元法師介紹觀音法門,然後請大眾將雙手合十,注意力放在中指指尖,安定後傾聽缽聲,練習聽只是聽,不去排斥或分別。大眾隨著引導,逐漸放鬆而安定。

待大眾出靜後,三位法師同時用大茶壺沖茶,由協助的學生將茶湯拿至各茶桌司茶,與此同時,常護法師引導大家練習頭部運動,清楚輕鬆柔軟的感覺,延續安定的狀態,體會茶杯的溫度與觸感、聞茶香,而後體驗茶湯入喉的感覺,並享受回甘與茶氣逐漸流動的覺受。

茶過三巡,多數首次體驗中國茶與禪法的學生,踴躍發問與互動,包括品茶、聞聲的體驗,以及日常生活的運用,最後還談到佛教的佛性,甚至積極表示想要參訪象岡道場。

早在今年六月初,龐教授與同在學校任職的同修大衛.懷特教授(David White)前往象岡道場參加果元法師主持的禪三、參與茶禪,之後展開邀約與籌畫。此次活動的圓滿呈現,信眾楊凡、萬世熙、鍾少梅同修伴侶等大力協助,設計典雅又創新的舞台與茶席,極具巧思,深獲好評。

印度生物多樣性國際研討會

地球永續 維護生態多元性


▲席娃博士(左一)邀請果祥法師(左四)參與研討會,並親自帶領參訪拿當亞生態多樣性農場,她的姊姊暨助理米拉席娃醫生(Mira Shiva,右一)、臺灣綠色陣線執行長吳東傑(左三),也同行。(釋果祥 提供)

【鄧洪斌、林思嫻/印度報導】全球知名的印度生態學者范達娜.席娃博士(Dr. Vandana Shiva)所發起的「生物多樣性國際研討會」(2018 International Biodiversity Congress),十月四至六日於印度北阿坎德邦德拉敦的印度森林研究學院舉行,共有二十多個國家代表七百多人參與,副住持果祥法師受邀代表法鼓山出席。

印度第一個全邦實行有機農業並獲國際認證的錫金邦首席部長巴旺·庫瑪·將林(Pawan Kumar Chamling)特別蒞臨會場演說,以實際的農業政策與行動做為表率,呼籲所有人類共同參與保護地球生態及自然環境。席娃博士也強調,促進國際先驅人士交流互動的目的,在於增進、更新彼此的環保觀念,促使大家採取行動,世界才能有好的轉變,「如果我們這一代做不好,應該向子孫們解釋,是什麼原因導致世界無法變得更好。」

果祥法師表示,此次會議的精神,與佛教「一即一切,一切即一」的緣起思想相應,而創辦人聖嚴師父生前即大力提倡「以心靈環保為核心主軸,從事自然環保」,並呼籲全民大眾一起實踐環保生活,保護好地球,才能保護好每一個人。

本次會議總共發表了二十七篇論文及研究報告,並且安排參訪「拿當亞生態多樣性農場」(Navdanya Biodiversity Conservation Farm),參觀保有七百三十五種稻米和許多原生種種子的倉庫,對「種子銀行」的設立,所有與會者皆深表認同。

大馬佛青來訪 交流社企創新


▲大馬佛青參訪團對文理學院創校願景、社企模式研發印象深刻。(張田沛 攝)

【張田沛/金山報導】由馬來西亞佛教發展基金會、馬來西亞佛教青年總會組成的「心旅途」參訪團,十月二十日至法鼓文理學院、法鼓山世界佛教教育園區參訪。團員除了多位資深學佛者,還有十餘位青年企業家,藉由了解法鼓文理學院的景觀、願景,體驗法鼓山園區的禪悅境教,感受心靈環保對於社會企業創新,所發揮的啟發與效用。

參訪團對於文理學院與自然共生的校園景觀印象深刻,也在公共關係室常寂法師引導下,體驗「只走一步」的經行方法,並至祈願觀音殿祈福、發願,充分感受道場的清淨莊嚴。

午後,法鼓山人文社會基金會副祕書長許薰瑩、文理學院學群長陳定銘,分別以「從工作到公益,您可以不一樣」、「社會企業與創新」等不同面向,介紹法鼓山的理念,以及在社會企業創新上的研究與應用。

許薰瑩以投身社會公益的經歷,分享「事業、志業、學業」的生命歷程,以佛法的「信願行」與參訪團共勉,從心做起、自利利人,讓身在哪裡,淨土就會在哪裡。

陳定銘則從文理學院的「博雅教育」為楔子,以國內外社會企業實例,闡述使用創新企業模式對社會所產生的影響力,並強調公益結合企業,可使利他行為轉化為善的循環,產生更大的正能量,呼籲馬國企業家們一同響應少欲利他的幸福經濟學。

馬來西亞佛教發展基金會主席洪祖豐代表團員由衷表達感謝之意,表示此行不只體驗到法鼓山的禪悅境教,更從法師與講師的分享中,深刻感受聖嚴師父的精神內涵,收穫豐富。

大學禪跑 五校師生心體驗

延續今年四月的校園禪跑,法鼓山普化中心與政治大學、臺北大學、臺北科技大學、體育大學、龍華科技大學等,於十月七日舉辦「五校聯合大學禪跑」。四十八位各校師生、校友、社區民眾,在秋意繽紛的政大校園中,練習將禪法帶進跑步、走路中,並透過吃飯禪、經行、觀身受法與托水缽,體驗身心專注、清楚、放鬆的覺受。

政大學務長蔡炎龍表示,現在的大學生面臨課業與就業的多重焦慮,因此希望推廣結合禪修的運動,將禪跑風氣帶進校園,幫助學生在運動中練身也鍊心。

普化中心副都監果毅法師也分享,二○一七年農禪寺首度舉辦水月禪跑,獲得廣大回響,今年十一月續辦第二屆,歡迎大眾一起在跑步中體驗專注與安定,這也正是禪修的本質。

全體學員在義工帶領下,先以八式動禪暖身,在肢體伸展、轉動的當下,體驗「身在哪裡,心在哪裡」。隨後,在顧問王仁宏的指導下,建立正確的禪跑態度:放下比較,以專注自在的心跑動,接著分組在操場跑道和醉夢溪畔禪跑,體驗在不同環境中跑動的覺受。

一整天的禪修體驗中,政大中文系碩一的李珍偉覺得禪跑特別受用,她平常不易放鬆、體力差,但禪跑後身心舒暢不累;實踐大學教師余啟菁首度體驗禪跑,期望該校師生也能學習,享受自在的跑動。

(文/梁金滿.圖/李東陽)

比丘尼與修女交流觀行之道

【釋演博/高雄報導】教廷宗座宗教對話委員會(PCID)與佛光山寺、臺灣天主教女修會會長聯合會等合辦的首屆「天主教修女與佛教比丘尼對話國際研討會」,十月十四至十八日以「觀之以行,行之以觀」(Contemplative Action and Active Contemplation)為題,在高雄佛光山舉行。聯合國NGO規畫小組果禪法師、公關室常寂法師及演博法師受邀代表參與,與來自十九個國家、六十多位比丘尼及修女,進行深度交流。

十四日開幕式中,宗座宗教對話委員會祕書長阿尤索(Ayuso)主教表示,交流以「積極行動」及「宗教體驗」為主軸,希望增進彼此的理解、建立友誼,共同利益世人。

果禪法師受邀主持「佛教禪修之介紹、討論及體驗」工作坊,分享外在環境的呈現往往是內心的反射,並強調淨化心靈的重要。斯里蘭卡的維吉塔南達(Vijithananda)法師介紹南傳內觀、日本正法寺住持青山俊董(Shundo Aoyama)介紹「只管打坐」,引導參與者體驗不同傳承的禪法。常寂法師在「佛教與基督宗教女性修道人之修道生活的起源、演變與現況」座談會中,分享聖嚴師父以「心靈環保」淨化人心與社會的理念、弘化及實踐歷程。

與會者也一起參加早晚課誦及彌撒晚禱,共修拉近彼此的心,咸認此次會議凝聚了女性修道者,合作奉獻社會的共識。

緬懷聖嚴師父 圓寂十週年活動展開

【本刊訊】為緬懷師恩、續師悲願,明年(2019)聖嚴師父捨報圓寂十週年,僧團成立「創辦人聖嚴師父圓寂十週年活動專案」,以「如是我願」為主題,規畫相關活動,勸請大眾共同發願、行願,憶師恩、報師恩。

明年傳燈法會,訂於2月16日在法鼓山園區舉辦;禪修中心將於3月2日起首次舉辦「禪九十」;護法總會亦將於6月舉行二梯次悅眾禪七,及悅眾共識營。

學術文化方面,心靈環保國際學術研討會及漢傳佛教青年圓桌會議,將於6月28至30日,以及9月20至21日分別召開;此外,聖嚴師父紀錄片將攝製完成並上映;《法鼓全集》全新改版、《法鼓山的方向》套書出版,並有聖嚴師父書法展、法鼓山創立30週年展等特展。

同時,適逢東初禪寺創立40週年暨改建啟用、馬來西亞道場啟用、雲來別苑落成等,各地也將舉行相關活動,歡迎大眾共襄盛舉。

下載>>法鼓雜誌第347期PDF電子報

若無法安裝Acrobat請先下載安裝
為受難者祈福 方丈和尚宜蘭關懷
斯克蘭頓大學體驗茶禪
【印度生物多樣性國際研討會】
地球永續 維護生態多元性
大馬佛青來訪 交流社企創新
大學禪跑五校師生心體驗
比丘尼與修女交流觀行之道
緬懷聖嚴師父
圓寂十週年活動展開
下載法鼓雜誌第347期PDF電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