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父圓寂10週年 國際學術研討會

以佛法利益當代

東西方法子帶領禪修 各國學者善巧融合佛法與社會科學


▲「漢傳禪法之當代流傳」開幕式中,東西方弟子齊聚交流。 (李東陽 攝)

【江胤芝/金山報導】面對瞬息萬變的全球局勢,網路無遠弗屆的新世代,佛法如何流傳深廣?佛法的義理與修行,如何更寬廣地應用於社會各個層面,並為大眾帶來利益?聖嚴師父圓寂十週年,法鼓山佛教基金會於六月二十八至三十日,於法鼓山園區教育行政大樓及法鼓文理學院,舉辦為期一日的法子交流,以及兩日的國際研討會。方丈和尚果暉法師於開幕時指出,聖嚴師父以「心靈環保」為核心理念,致力推廣世界人心的淨化,跨越宗教、階層、文化等藩籬,將禪法轉化為符合現代人所需的生活實踐,期勉四眾弟子們,承續師父的理念,秉持實踐精神,讓更多人受用佛法的好。

二十八日舉行「漢傳禪法之當代流傳」,東西方法子齊聚一堂,探討禪法如何因應當代社會的需求,在不同地域、文化開枝散葉,近千名信眾參與這場猶如禪法大家庭的勝會。第一場座談,馬來西亞法子繼程法師、美國法子吉伯.古帝亞茲(Gilbert Gutierrez)與禪堂堂主果醒法師,針對漢傳禪法的內涵提出見解。


▲「佛法與社會科學國際研討會」開啟熱烈對話。(李佳純 攝)

第二場座談,英國法子賽門.查爾德(Simon Child)、克羅埃西亞法子查可.安德列塞維克(Žarko Andričević)與中華佛學研究所所長果鏡法師,細談傳承與師生關係的建立。兩場座談不僅討論法脈延續、分享禪機,也憶念師恩,場面溫馨,第二代法子李世娟(Rebecca Li)感動表示,像是回到了家。座談結束後,法子與禪修老師引導信眾透過放鬆、默照、禪瑜伽等方法清涼身心,體驗禪法的傳承與創新。

二十九至三十日的「佛法與社會科學國際研討會」,融貫佛法與社會科學的關懷精神,從經濟、公共治理、財務會計企管、社會學等面向開啟對話,共有四場專題演講、五十六篇論文。各領域學者傾注心力,嘗試佛法與社會科學相融的可能,多篇論文結合法鼓山理念,如「心靈環保」、「心六倫」、「人間淨土」。擔任社會學專題演講主持兼回應人的法國國立東方語言與文明學院教授汲喆表示,佛教的慈悲是「無緣大慈,同體大悲」,跟有分別的、人類中心主義的愛或關懷不同,能為有立場的社會科學提供道德準則。

為期三天的活動,同時提供中、英譯網路直播,全球共六千六百位信眾於線上同霑法義。研討會副總召三學研修院女眾副都監果光法師感恩總召集人池祥麟及許永河、黃朝盟、鄧偉仁等教授的協力,並分析本次論文發表不斷出現幾個命題,如運用佛法來領導管理、監督企業社會責任,以及朝向永續發展的目標,展現佛法與實踐的並容,不過,佛法與社科跨領域的理論建構仍有很長的路要走,也砥礪與會學者持續深入研究,並建構相互交流的網絡,為正法久住而努力。(更多內容請見版)

俄羅斯續禪緣

果醒法師至莫斯科 主持禪七、佛法課程


▲果醒法師(前排中)前往莫斯科帶領禪七,分享漢傳佛教的修行觀念及菩薩道的精神,禪眾回饋熱烈。(禪修中心 提供)

【釋演一/俄羅斯報導】七月四日至十八日,禪堂堂主果醒法師與傳燈院監院常襄法師、禪學系學僧演一法師,承續去年(二○一八)因緣,再度受邀前往俄羅斯首都莫斯科,於郊區一座禪修中心舉辦禪修活動,並關懷當地資深信眾。

七日,常襄法師帶領禪一,學員人數共四十五人,除了上課與禪坐,也至附近的白樺森林戶外經行,在大自然中體驗身心的放鬆與專注;七日起舉行禪七,共十二位禪眾參與,其中有半數已參加過去年的禪七。果醒法師每日的禪修開示以禪宗的佛性觀為基礎,並分享六度、慚愧、懺悔、感恩、無我等觀念,以及菩薩道的精神,學員回饋極為熱烈,每每提問欲罷不能。

除了禪修,果醒法師也主講兩次佛法課程,各有三十餘位學員參與,其中有部分為其每兩週一次線上佛法分享小組的成員。法師知無不言,期許以分享佛法的願心,延續聖嚴師父一九九八年在俄羅斯播種的弘法因緣,讓漢傳禪法在此地發揚光大,也讓更多人得到佛法的利益。

果元法師至盧森堡、倫敦 弘講禪心禪悅


▲果元法師於英國倫敦帶領禪訓班課程。(釋常護 攝)

【本刊訊】七月六、七日,象岡道場住持果元法師與監院常護法師,於盧森堡市中心方濟修女修道院(Sœurs Franciscaines)舉辦禪一、茶禪,以及禪修講座等活動。

六日的禪一在果元法師引導的八式動禪中展開,並由常護法師帶領戶外經行及茶禪體驗;次日,果元法師以「禪心禪悅」為題,舉辦兩場講座,上午為英文,下午為中文,共計五十多人參與。法師以梁武帝見傅大士的故事開場,講述禪於中國的肇始與流變,並舉馬祖道一與南嶽懷讓間的對話,何謂心、何為禪、何為本來面目?

法師接著從五蘊與十二因緣來詮釋佛教的我與我所執,開示無常與無我,接引西方聽眾認識禪佛教的觀念,最後,並以「婆子點心」的故事,分享禪離心意識的真義。

心得分享時,禪眾逐一表示對禪修有更進一步的體驗,或能更安定,或能更放鬆。更有禪眾對經行時體驗到與世隔絕的安然,感到奇妙,並對截然不同的喝茶方式印象深刻。

七月中旬,果元法師與常護法師轉赴英倫,除了教授禪訓班四堂課外,更帶領一梯禪四。八、九月間,兩人也將赴波蘭、克羅埃西亞及德國,持續散播禪法種子。

繼程法師分享禪心看世情

【楊雅穎/臺北報導】如何超越世情之苦?六月二十六日,繼程法師在臺北安和分院主講「禪心看世情」,七百多位聽眾共沐禪的智慧。法師道出了一場「戒定慧」修行次第的新詮,分享如何在世間修得出離世間的超然,又能心懷救度眾生的悲心。

法師從「苦如何而來」切入,首先為大眾建立佛法的因果觀,強調若想離苦,唯有滅除苦因,透過正見破除無明煩惱,不再造作苦因,方能滅苦。若不清楚這點,將在無明煩惱中,繼續造業形成苦因,不斷輪迴流轉。

如何讓自己不再造作苦因?繼程法師表示,須從「持戒」開始。佛陀已實證其修行法門能離苦得樂,我們同樣可依佛陀教導的三十七道品,次第修行而離苦。佛教的戒律有諸多具體細目,繼程法師鼓勵,持戒須帶著止惡行善的決心,精勤實踐,方能「已生惡令永斷,未生惡令不生,未生善令得生,已生善令增長」。

然而,若是僅僅止惡行善,仍不能脫離輪迴。繼程法師進一步說明,倘若「止惡」是怕遭到惡果,「行善」是為了追求利益或善報,表示仍有世俗的功利心,以及貪瞋癡等煩惱,唯有於心中無所求、無所懼,才能出世間。法師也強調,這需要「定」的功夫,唯有在世間持戒、修定,從了了分明的持戒過程中「看山是山,看水是水」,再藉由禪定得慧,進入「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的出世間境界,如此才能真正的自在解脫。

法師最後總結,從迷到悟的修行境界,在禪宗即是所謂的「定慧體一不二」,如此,修行者將能達到真正的「圓融」,且帶著超越是非,卻又對是非了了分明的活潑禪心,持續在世間救度眾生。然而,這樣的境界還是得從禪修中鍛鍊,「禪,不會教我們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但會讓我們的心,知道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

DDMBA參加聯合國HLPF會議

【紐約訊】我們的世界正處於前所未有且極其複雜的急遽變化之中,「聯合國高級別政治論壇可持續發展會議(The United Nations High-Level Political Forum, HLPF)」自七月九至十九日於聯合國紐約總部召開第四屆會議。該會議標記了第一個四年的成果,並順利完成了「二○三○可持續發展議程」中所訂出的十七項可持續發展目標的執行回顧與檢討,以及一百四十二個國家呈送的「國家自願性檢視報告」。今年的會議主題,以點燃人們充能激勵的動力、確保包容性與平等性為中心。美國法鼓山佛教協會(DDMBA)由常濟法師帶領五人代表團參與。

會議回顧四年來「可持續發展目標」的落實,然而,面對孤立的處境和陳舊老套的做法,使得「二○三○議程」進度遲緩。這需要有雄心大志,並力求規模和速度,落實真正的新模式,才能符合「二○三○議程」的目標。

常濟法師分享諾貝爾和平獎得主瑪麗‧羅賓森女士在主題演講中,引用聯合國第二任祕書長達格.哈馬舍爾德的話:「安於現狀,只是創造了一個極度不安全的世界;當大家都只顧自身的安全時,這個致命傷會把我們帶向毀滅。唯有在黑暗中鼓起勇氣,才能破解這個咒語。」這場論壇提醒我們現在正是拿出膽識果敢的時刻,並要求各國領袖做出真切的行動,只顧自己國家的安全或一切照舊,是遠遠不夠的。

身兼「可持續發展目標」倡導者小組成員之一的理查‧寇帝斯在主題演說中指出:「可持續發展目標」給了我們一個獨特的機會,成為致力消除極端貧窮的第一個世代,也是受到氣候變遷威脅的最後一個世代,以及終結不平等和不公義最有決心的世代。

法師指出,在日益加深的不平等和人類苦難中,人們對「二○三○議程」真實承諾的態度至關重要。會議的主要收穫之一,在於鼓勵人們分享彼此的經驗及所學、加強夥伴關係並協助引導政策,為全體人類營造出有尊嚴的世界。僅有科學和技術,無法阻止戰爭、種族主義和環境的毀滅。二元對立的假象,助長了全球的消費主義;貪婪、恐懼和無知,需要藉由對生命與共的領悟,以及智慧和慈悲來轉化。人人都必須找到自己的方式,以修行的智慧和自身獨特的能力為此作出奉獻。

如同聖嚴師父所言:「 在多元全球社會的彼此之間……唯有容忍彼此的差異性,才能傳遞並學習彼此的優越點。否則,如果一味地排斥異己,企圖用暴力手段……來恐嚇和征服異己者,結果自己一定也變成了遭受恐嚇和攻擊的對象。」唯有人類做出深刻蛻變及建立夥伴關係,超越彼此的不同,才能 一起攜手合作,努力實現一個「我們想要」的世界。

下載>>法鼓雜誌第356期PDF電子報

若無法安裝Acrobat請先下載安裝

【師父圓寂10週年 國際學術研討會】
以佛法利益當代

【俄羅斯續禪緣】
果醒法師至莫斯科 主持禪七、佛法課程
果元法師至盧森堡、倫敦 弘講禪心禪悅
繼程法師分享禪心看世情
DDMBA參加聯合國HLPF會議
下載法鼓雜誌第356期PDF電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