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屆大悲心水陸法會
有我的地方 就有佛法
全球49國30萬人次共修水陸勝會 跨越時空 成就人間淨土

▲方丈和尚於送聖時,以法鼓山今年的年度主題「培福有福」,期許大家「廣結善緣,大家來培福。感恩知足,人人有幸福。」(李東陽 攝)
【本刊訊】法鼓山第十三屆大悲心水陸法會於去年(二○一九年)十一月二十三日啟建,三十日送聖圓滿。八天七夜的法會,十一個法壇,總計五萬人次參與現場共修;義工菩薩的萬行壇也有超過一萬九千人次協力護持;全球各地同步參與各壇網路共修者,共達三十萬人次,超越時空限制,人人都可以在誦經、拜佛、梵唄、懺悔、禪修、布施、發願、迴向等佛事中,讓人間處處淨土。
送聖時,方丈和尚果暉法師除了讚歎共修菩薩的精進清淨,悅眾法師帶領共修的攝受安定,更特別感恩萬行壇義工菩薩無所不在地默默付出,指出有福的人,並不是享福的人,歡喜培福的人,才是有福報的人,期許大家散播佛法,「種善根,結善緣」,盡可能做到「有我的地方,就有佛法」,因為「身為佛教徒,有責任將佛法分享給他人,安定自己,以提昇人的品質,建設人間淨土。」同時,也以法鼓山今年的年度主題「培福有福」,期許大家「廣結善緣,大家來培福。感恩知足,人人有幸福。」
法鼓山的水陸法會以禪修心法引導大眾以法相會,各依相應的法門用功。首座和尚惠敏法師於總壇說法中,強調「儀軌生活化」的重要,勉勵以恭敬、感恩、簡潔、法喜的態度面對生活,深入了解善惡苦樂的因緣性,且要盡可能地促成善因緣,斷除造惡因緣。法師以波浪比喻心性做說明,心性的力量,就像波浪之於海水的力量,可以載舟,可以發電,卻也可能覆舟。
惠敏法師進一步指出,透過法會反覆地禮懺,將能更細微觀照自己的罪根是否清淨。莫以惡小而縱容自心,當知涓滴也能成流。日常生活的起心動念,都要時時觀照,時時自淨其意。法會的目的其實就是在學習如何幫助自己身心清淨,所緣清淨。當心夠清淨時,就會覺得大家都是佛菩薩。
今年八十二歲的許志津,歡喜參與環保組三十年,即使近年行動不方便,還是熱心參與,虔誠奉獻的身影感動了許多人,然而,她卻感恩遇到佛法,讓她的心念、個性轉變,進而家庭關係也得到改善,因而發願生生世世學佛護法。
參與送聖和普請的法青陳若盈,用「淨、定、喜」來形容這次水陸法會的感受。她表示,雖僅參加兩天兩夜,接觸了許多善知識,覺得時時在自動充電,處處充滿法喜;十歲的陳柏樺跟著母親參與淨土壇共修,虔誠地誦念「阿彌陀佛」為剛過世的爺爺祝福。他說:「這次來法會,是要告訴爺爺,會幫忙把奶奶照顧好。」
邁入第十三年,這歲末冬日的水陸法會,已成全球信眾不能錯過的共修勝事,更因法喜而更堅定菩薩道上的修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