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屆大悲心水陸法會

的地方 就有佛法

全球49國30萬人次共修水陸勝會 跨越時空 成就人間淨土


▲方丈和尚於送聖時,以法鼓山今年的年度主題「培福有福」,期許大家「廣結善緣,大家來培福。感恩知足,人人有幸福。」(李東陽 攝)

【本刊訊】法鼓山第十三屆大悲心水陸法會於去年(二○一九年)十一月二十三日啟建,三十日送聖圓滿。八天七夜的法會,十一個法壇,總計五萬人次參與現場共修;義工菩薩的萬行壇也有超過一萬九千人次協力護持;全球各地同步參與各壇網路共修者,共達三十萬人次,超越時空限制,人人都可以在誦經、拜佛、梵唄、懺悔、禪修、布施、發願、迴向等佛事中,讓人間處處淨土。

送聖時,方丈和尚果暉法師除了讚歎共修菩薩的精進清淨,悅眾法師帶領共修的攝受安定,更特別感恩萬行壇義工菩薩無所不在地默默付出,指出有福的人,並不是享福的人,歡喜培福的人,才是有福報的人,期許大家散播佛法,「種善根,結善緣」,盡可能做到「有我的地方,就有佛法」,因為「身為佛教徒,有責任將佛法分享給他人,安定自己,以提昇人的品質,建設人間淨土。」同時,也以法鼓山今年的年度主題「培福有福」,期許大家「廣結善緣,大家來培福。感恩知足,人人有幸福。」

法鼓山的水陸法會以禪修心法引導大眾以法相會,各依相應的法門用功。首座和尚惠敏法師於總壇說法中,強調「儀軌生活化」的重要,勉勵以恭敬、感恩、簡潔、法喜的態度面對生活,深入了解善惡苦樂的因緣性,且要盡可能地促成善因緣,斷除造惡因緣。法師以波浪比喻心性做說明,心性的力量,就像波浪之於海水的力量,可以載舟,可以發電,卻也可能覆舟。

惠敏法師進一步指出,透過法會反覆地禮懺,將能更細微觀照自己的罪根是否清淨。莫以惡小而縱容自心,當知涓滴也能成流。日常生活的起心動念,都要時時觀照,時時自淨其意。法會的目的其實就是在學習如何幫助自己身心清淨,所緣清淨。當心夠清淨時,就會覺得大家都是佛菩薩。

今年八十二歲的許志津,歡喜參與環保組三十年,即使近年行動不方便,還是熱心參與,虔誠奉獻的身影感動了許多人,然而,她卻感恩遇到佛法,讓她的心念、個性轉變,進而家庭關係也得到改善,因而發願生生世世學佛護法。

參與送聖和普請的法青陳若盈,用「淨、定、喜」來形容這次水陸法會的感受。她表示,雖僅參加兩天兩夜,接觸了許多善知識,覺得時時在自動充電,處處充滿法喜;十歲的陳柏樺跟著母親參與淨土壇共修,虔誠地誦念「阿彌陀佛」為剛過世的爺爺祝福。他說:「這次來法會,是要告訴爺爺,會幫忙把奶奶照顧好。」

邁入第十三年,這歲末冬日的水陸法會,已成全球信眾不能錯過的共修勝事,更因法喜而更堅定菩薩道上的修持。

護法總會新店分會

新家新氣象

辦事處更名後第一個分會新址啟用 四眾弟子同心開展護法願景


▲方丈和尚特別頒發感謝狀,向歷年提供共修空間的護法悅眾表達感恩。圖為張震宇賢伉儷。(李東陽 攝)

【楊仁惠/臺北報導】一掃連日寒流,冬陽普照,二○一九年十二月十五日,喬遷至新址的護法總會新店分會,灑淨啟用!這是護法總會「辦事處」更名後第一個啟用的分會,展現僧俗四眾同心同願、弘法護法的動能,格外具有意義。方丈和尚果暉法師、護法總會副都監常遠法師等僧團法師,與護法總會總會長張昌邦、副總會長周文進、蘇妧玲、陳修平等現場五百餘人,一同為新道場灑淨祈福,典禮莊嚴溫馨,交織著感恩與願力。
方丈和尚果暉法師開示時,指出分會的意義在於「分」享佛法,以法相「會」,從最早期的「家家蓮社,戶戶禪堂」開始,即是為了接引當地的菩薩,而弘法、護法,更需要在家居士與僧團共同努力才能成就,勉勵大眾秉持分享佛法、利益大眾的初衷,廣開接引大門,耕耘眾生心田。

張昌邦總會長代表信眾,感恩創辦人聖嚴師父留下的理念,讓大眾有佛法可以修學,更感恩僧團的成就,並引用聖嚴師父的開示:「建築物要產生意義,必須要拿來做對社會有意義的事。」勸請大眾護持法鼓山,為社會做更多的奉獻。

「七坪大的地下室,擠進了近二十人來共修!」方丈和尚特別頒發感謝狀,向歷年提供共修空間的資深悅眾李文心、賴秋蓉、林本基、楊美雲、張震宇賢伉儷等致謝。走過三十年歲月,從早期悅眾家中客廳、到處商借場地、頂樓加蓋,到擁有固定共修據點,顯見信眾對佛法的信願,及護法的熱忱。

「沒有歷任召委與悅眾團隊的奉獻,就沒有今天的新店分會,更感恩僧團提攜地區辦事處的發展。」現任召委呂麗華感動地表示,新店分會在歷任召委的承擔護持,以及新進悅眾共同努力之下,深深體會「信佛學法敬僧」的好處,以及「三寶萬世明燈」的珍貴。

「從無到有的過程,真的很不容易,而分會新址的啟用,只是一個開始。」接續於今年五月啟用新分會的文山區,召委彭玉霞特別感同身受,並表示:「聖嚴師父的色身雖已捨報,但培育出的僧團,仍持續凝聚著護法鼓手的信心與願力。」相信在僧團的帶領與護法總會的規畫下,必能展開護法弘法的新氣象。


▲護法總會新店分會新址啟用,方丈和尚與僧團法師、信眾歡喜迎接護法新氣象。(李東陽 攝)

地區辦事處更名「分會」

因應社會環境變遷,發揮接引社會大眾功能、深化護法信眾關懷,護法總會調整轄下各地辦事處名稱,自2020年1月1日起,更名為: 法鼓山護法總會○○分會

生活提問 佛法解惑

《與方丈和尚有約》上線


▲方丈和尚果暉法師弘法節目《與方丈和尚有約》,由法鼓山義工擔任提問人。(李東陽 攝)

【胡麗桂/金山報導】培福有福,新年新氣象!方丈和尚果暉法師首檔影視節目《與方丈和尚有約》,一月七日於法鼓山網路電視台首播。節目邀請體系內外人士,各自從切身議題提問,由方丈和尚以佛法視角,給予智慧解答。

第一階段提問人,由法鼓山園區參學室及義工室近二十名義工組成。向來被喻為「法鼓山最美麗風景」的萬行菩薩,平日於執事崗位盡心盡力、默默奉獻,每每令參訪者動容,然而他們對自己參與的執事也時有反思。「假如事情做得不夠圓滿,如何避免心生懊悔?」「義工見解各異,如何產生共識?」「難道一定要奉獻才能成長?」也有人問:「習慣一人獨來獨往,無法融入群體怎麼辦?」真實的提問,引發強烈共鳴,方丈和尚則從平日觀察、溫馨的法鼓山故事和親切的經典譬喻,真誠分享佛法的智慧。

參學室室主常慈法師及義工室室主常諦法師分享,方丈和尚感同身受的關懷,回答帶著濃厚法義,並提點修行,聞法的喜悅令人感動。「非常感謝這個節目,讓我近距離認識大家,與大家做法義上的互動,學習很多,受益匪淺。」首場錄製後,方丈和尚特地感謝義工菩薩及錄製團隊。

除了首季與義工對話,節目後續將與青年及各界交流,探索流動社會的現代人心事。一月七日起,每月雙週週二上午十一時,法鼓山網路電視台及Youtube頻道即時更新。

聖基會專題講座

法子吉伯分享禪修正見

【江胤芝/臺北報導】「不具備正見,僅在蒲團上修行,既不受用也無法開悟!」聖嚴師父的美國法子吉伯.古帝亞茲(Gilbert Gutierrez)甫圓滿在法鼓山禪堂主持的默照禪七,十二月十五日,便受聖嚴教育基金會之邀,以「禪修正見」為題演講,並開設網路直播,共四百多人參與,一同解開「心」的謎題。

何為正見?吉伯從《金剛經》的「實無眾生得滅度者」切入,說明心中若存在得度的眾生,即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然而修行的目的,是為了度自性中虛妄的眾生,通向「不二」的無分別心。如何在修行中保持正見呢?吉伯指出,以心觀心,清楚知道心中投射出的影像,也是心,「絕觀」表示最高的一種理解。

對於禪眾遇到頭痛、氣動等困擾,「都是心的造作變現!」吉伯進一步說明,二元對立的執著,使得我們出現種種煩惱與不適,然而,「若為心所造作,那麼,也能從心逆反,讓這些問題消失。」以心觀心,是經驗到一個能知的心(如智),和另一個法身的心(如境),當兩者合而為一(如如),就代表自我消融了。

「因緣、因果永遠不會滅失,這即是正見!」吉伯描述佛陀三轉法輪的發展,從初轉法輪解說四聖諦;二轉法輪,由《心經》所體證的空性,開展出對眾生無條件的慈悲;三轉法輪更直指眾生皆有佛性,強調「當下此刻即為不二」。由於「因果不爽」的道理,吉伯勉勵大眾精進用功,在每一個當下提起方法。

聖基會執行長楊蓓表示,正見並非說教式的傳播和理解,而是透過活潑生動的過程,讓禪修正見深入心中,成為生命中的意義所在,並讚歎:「吉伯傳承聖嚴師父的禪法與身教,將禪修導向漢傳禪法與當代的結合!」

法鼓山的選舉觀

1月11日將舉行「中華民國第15任總統副總統及第10屆立法委員選舉」,方丈和尚叮嚀,法鼓山僧俗四眾應秉持創辦人聖嚴師父慈示:
一、鼓勵大家善盡國民的義務,及對國家社會的關懷,踴躍投票。
二、法鼓山對政治一向保持中立,請不用團體的名義或組織的力量,為任何人助選或參選。

下載>>法鼓雜誌第361期PDF電子報

若無法安裝Acrobat請先下載安裝

【第13屆大悲心水陸法會】
有我的地方 就有佛法

【護法總會新店分會】
新家新氣象

地區辦事處更名「分會」

【生活提問 佛法解惑】
《與方丈和尚有約》上線
【聖基會專題講座】
法子吉伯分享禪修正見
法鼓山的選舉觀
下載法鼓雜誌第361期PDF電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