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出一百分的當下

每個人當下的生命力,都是一百分,
這一百分的生命力,可以讓我們處理好每件當下的事。


(本刊資料)

◎陳武雄

十多年前,有一次在農禪寺和聖嚴師父開會,會後師父問我:「你現在做何用功呢?」我回答:「探討當下。」結果師父說:「當下是不存在的。」禪不就是活在當下嗎?過去已過去,未來還未來,當下不存在,那我們要活在哪裡?

帶領生活禪修時,我常常問學員:「現在是幾點幾分幾秒?」等回答完,當下的時間點已經過去了,這才體會就在一剎那間,現在已成為過去。時間是一種「流量」,過去、現在、未來連在一起,無法切分,生命也是如此。怎樣才能活在當下?

有部動畫《蒼蠅》(The Fly),敘述一個武士打坐時,一隻蒼蠅飛來停在臉上,他揮刀將其砍成兩半,沒想到竟變成兩隻。他繼續揮刀,結果數量倍增。就在精疲力竭時,看到一隻蒼蠅飛到屏風畫上,變成枝頭上的一朵梅花。他突然領悟:蒼蠅就是梅花!一下子滿屋子的蒼蠅,都成了一朵朵梅花。片中的蒼蠅,就像令人煩惱的事,當我們愈抗拒,煩惱就愈放大,導致心煩氣躁,什麼事也做不了。

五年前,我在新北市桃子腳中學、三峽國中帶領「校園靜心」,學生都喚我「陳爺爺」。四年下來,學生們在學業和生活上,回饋了很多心得,令我印象深刻的是一位體育班的跨欄選手。二○一七年新北市運跨欄比賽中,那位學生發現同組有兩名高手,心想:這下完了!接著想起了陳爺爺教的「把蒼蠅變成梅花」,立即將所有競爭對手放下,從起跑到終點,只專注自己一人在跑,結果未曾在大賽中得過名次的他,跑出第三名的佳績。事後他在聯絡簿上寫下過程,做為送給陳爺爺的禮物。

每個人當下的生命力,都是一百分,這一百分的生命力,可以讓我們處理好每件當下的事。如果對當下的事抱持拒絕、排斥的心,就會讓自己所擁有的生命力打折扣,甚至產生負面的破壞力,做什麼都錯。所以,當我們遇到難題,是發揮當下一百分的生命力,還是以打折後的生命力,去面對挑戰呢?

在碩士班上課時,有位同學承擔了一場決定升遷的展演,心中壓力很大。我分享緊張是正常的,重要的是,事前做好一切準備,臨場只做當下該做的事,放掉成敗升遷,才能發揮一百分的實力。盡力以後,不管結果是否滿意,接受當下就放下,這才是積極的生命態度,也是師父「四它」的真正精神。

培養福報

◎聖嚴師父

開始修行,不論是自利或是利他,布施是最容易的,也最能讓自己或他人立竿見影,感到歡喜。布施又分有相布施及無相布施,有相布施是有原因、有目的,可能為了還債、投資等種種理由,是以求自我利益而布施。譬如說我虧欠了某人,但是他不要我還或是報答,我只有拿一些錢或東西,送到教堂、寺院、慈善機構,這樣的布施,是因為覺得欠了人家的情,想辦法為他做一件好事,了去自己心中的牽掛。

曾經有一位演員,因為他的太太對他很好,問她需要什麼東西來感謝回報她時,他太太卻說:「送我最好的東西,就是參加聖嚴師父的禪七。」這位演員真的來了。禪七結束後,我問他為什麼來禪七,他說:「還債的!」竟然也有這樣的布施,但是這種布施也很好啊!

有相布施,第一種是希望得到社會大眾給他一個好的名聲;第二種是現在布施,希望在年紀大一點時,人家來回報他、感謝他;第三種是因為宗教信仰的緣故,希望在這一生布施之後,有財產存在天國裡,等著去享受。

有相布施好不好呢?其實也不錯,總比有些不布施的人,專門拿人家的東西變成自己的東西要好多了。
無相布施的意思,只是為了布施而布施,布施之後,還要做「三輪體空」的觀想:「沒有東西可布施,沒有接受布施的人,沒有做布施功德的自我。」

布施與無相、無為相應,即為解脫道,布施與菩提心相應,即為菩薩道。布施行在自利來說,可增上自我的福德智慧;在利他來說,則是增上眾生的福德智慧。因此,現代的人應當多行布施。

(摘自《佛法綱要.布施波羅蜜》)

方丈和尚清涼語

以信願行 利人利己

◎果暉法師

每當海內外發生重大災難,法鼓山體系均舉辦三時繫念法會祈福迴向。三時繫念法會是透過精進稱念阿彌陀佛名號,祈願阿彌陀佛以其大慈悲、大願力,護佑眾生,消災拔苦,同時也在大眾虔誠共修的過程中,開啟我們內心的慈悲與智慧,成長自己、幫助他人。

佛法的修行,特別是淨土法門,有三個要則,也就是信、願、行。

什麼是信?《法句經》說:「莫輕小惡,以為無殃,水滴雖微,漸盈大器。莫輕小善,以為無福,水滴雖微,漸盈大器。」《華嚴經》也說:「信為道源功德母,長養一切諸善根。」身為佛弟子,一定要相信因緣法及因果法,無論是個人的修持或是整體世界環境,任何一言一行,雖是小惡,能如星星之火,足以燎原;雖是小善,能由一人的心清淨,影響多人心清淨,進而眾生、國土淨。修行的基礎,便是透過止惡行善,逐漸讓內心清淨、安定,開發智慧。如果有更多的人響應,整體社會人心就會跟著淨化。

什麼是願?願是「以利人達成利己」作為處世原則的大方向,也就是以利他為第一,而把個人的我放在其次,這是菩薩道最可貴的特質。我們愈是幫助他人,就愈能放下自己,得到真正的平安快樂。疫情期間,我們除了善盡個人的責任,把自己照顧好,也勸請每個人都能發利人利己的好願。每個小小的願,加起來就是共同的大願;再以共同的大願,改變整體人類共同的業力。因此,祈願全球能互相信任、合作,共同面對、處理疫情。

什麼是行?行是實踐與迴向。參加法會或念佛、禪修,做功德迴向當然是行,而更重要、更長遠的是每一天行菩薩道。日常生活中,我們每一個念頭、每一言每一行,都能利益他人、利益眾生,這才是真正的行。

(節錄自二○二○年五月十日三時繫念法會圓滿開示)

僧眾禪四十心得

境界就是著力處

◎釋智山

今年僧眾禪四十參與其中三個梯次,過程中有不少收穫。

一開始抱著「好好放鬆」的心態進禪堂,剛好聆聽的是二○○一年聖嚴師父指導默照禪四十九的開示,便以為能在蒲團上享受「無事一身輕」的快樂,沒料到舊傷復發,如坐針氈,若沒有提起更多心力用方法,根本撐不完一炷香。這才發現自己追求禪修的安定,卻忘記時時在方法上用功,怎能安住於每個當下?

每天早晚各有一次師父的影音開示,上午說明禪修的觀念與方法,晚上講解宏智正覺禪師的〈坐禪儀〉和〈默照銘〉。師父不斷提醒「放捨諸相,休息萬事,身心一如,動靜無間」,輔以實例解釋什麼是「默」,什麼是「照」,幫助我們逐步釐清過去錯誤的認知,並實際在蒲團上,練習對覺察到的一切境界,不迎不拒,放下貪求與逞強,該怎麼處理,就怎麼處理。不追求表面的呈現,減少分別心與好惡,自然就能安住當下。

禪堂堂主果醒法師的提醒,與師父開示相輔相成:「默照不怕妄念,不要把『妄念不起』當作方法用得好不好的標準。有妄念正好可以讓我們練方法,一覺察到就練習不被它影響。」「後念貼不到前念,但眾生不明白,讓念頭像雪球般愈滾愈大,產生一堆煩惱。」法師說默照是要建立「無我」的態度,並在日常生活中落實。

每場開示後,接著是瑜伽、拜佛,讓聞法後的大腦有所緩衝,也會依天氣與禪眾狀況,到室外經行及溪邊打坐。出堂前,總護常乘法師分享提昇覺照力的方法,回歸源頭,「放鬆」是基本功,與人互動時不做人我分別,當下就是放鬆的。

修行不僅是在蒲團上,建立正知見後,每個境界都能成為修行的著力處。願時時以平等心看待一切境,以空觀心練習無我的智慧,體驗無時無刻變換遷移的世間,從而觀世自在。

網路禪修心得

難得的修行時光

◎Jean Li(舊金山)

因新冠肺炎疫情的緣故,在家不能外出已長達三個月,也斷了很多向外攀緣的機會,能讓自己專注於修行和體驗。自從三月中,舊金山道場暫停實體活動後,每週四早上的禪坐共修,改成線上進行,常源法師帶領在家中的我們,從頭至尾做完法鼓八式動禪,分享禪坐的前方便,指導打坐的方法、禪坐後的按摩和瑜伽運動,最後是佛法與禪修開示,帶給我們很大的幫助。

這段期間在家網路禪修,很多師兄姊回響熱烈。由於每週共修時,法師很有次第地帶領我們運用不同的方法練習,加上大家把握因緣用功,所以都有一些進步和體驗。我深深感覺到:這段日子大概是人生中難得的修行機會,如同僧團一年一度的結夏安居,這可能是到目前為止,自己最能靜下心來修行的一段時光。

很慶幸道場有固定的線上禪坐共修可參加,其他法鼓山分支道場的禪修,也多改成線上進行,讓禪眾可以無國界地隨喜加入。除了舊金山道場,我還參加同一時區的溫哥華道場,由常悟法師帶領的週日禪坐共修,以及週六在紐約,果元法師帶領的英文禪坐共修,還有週四晚上,演道法師從臺灣連線,帶我們進行一週一次的禪修。法師們盡心盡力地帶領和指導,我們的心也隨之安定下來。

我們的心習慣於向外境攀緣,不然就是頻頻打妄想。當今的美國,不但是全球疫情的重災區,還有到處進行的示威抗議、暴動,讓人十分不安。法師們在線上開了很多課程,引導眾人將心安住在佛法和禪修上,練習安頓身心、不隨境轉。

在此時刻,我們更能體會佛法的好,而且不但自己受惠,也安定了家人、身邊的朋友。感恩法鼓山開設網路禪修,相信還會有更多人受益。

活出一百分的當下

【惜福有幸福4】
培養福報

【方丈和尚清涼語】
以信願行 利人利己

【僧眾禪四十心得】
境界就是著力處

【網路禪修心得】
難得的修行時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