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基會心藍海策略
唐鳳 解析社會創新趨勢
談疫情、AI、群眾募資到宗教組織創新等 鼓勵跨界整合 促進社會共好

▲唐鳳與來自業界高階主管、經理人暢談「臺灣社會創新發展趨勢」,全程以問答方式進行,台上台下互動熱烈。(李佳純 攝)
【何筱淇/臺北報導】法鼓山人文社會基金會「心藍海策略」系列課程,八月二十一日下午舉辦今年首場講座,邀請行政院數位政務委員唐鳳,於法鼓德貴學苑無盡講堂,分享「臺灣社會創新發展趨勢」,現場齊聚企業董事長、經理人等高階主管近一百五十人,全程以問答方式進行,氣氛十分熱烈。
唐鳳分享,臺灣被評選為世界四大創新國,民間的前瞻性高過產業部門、公部門,政府常採「打不贏,就加入他」的合作模式,與民間團體及企業一起完成倡議之事,在國際上非常罕見,因為「當民間資料取得大過公部門,對一些國家會產生威脅」,但臺灣環保團體與環保署卻能共同監測水質、空氣品質,保持良好的合作。
唐鳳並以「總統盃黑客松」獲獎團隊「臺灣好植地」、「奉茶行動」、「零時差隊」為例,說明民間團體如何透過表達需求,集結群眾智慧,促進公私協力共創,以加速公共服務的優化,並提昇政府服務創新效能。
法鼓文理學院校長惠敏法師提問:AI對高齡社會及產業轉變的影響?唐鳳表示,AI輔助式的智能不只能幫助解決人口結構的失衡,同時擴充一個人的工作能力,但「科技是你的延伸,而非你是它的延伸」,他平時以觸控筆接觸電腦螢幕,也使用翻蓋式手機,「因為我不想有『人機一體』的錯覺,當『主客易位』時,就會產生強制性的成癮症。」這也是他對禪修的體認,「我的心臟不好,所以從小就在練習如何保持情緒的抽離,時常觀察呼吸,讓身心安穩。」
數位科技如何融入人文素養?唐鳳表示,「數位就是好幾位。」人事物可不受時空限制的擴增之外,也是各領域人才與文化共同成就的結果,「遇到意見不合時,用平和的態度、不升高衝突的方式溝通,虛懷若谷,積極在不同的立場中找到共同價值而努力。」就像運用佛法,讓逆境變成增上緣一樣。
現場以Slido提問系統即時蒐集聽眾問題,包括疫情、青年高失業率、課綱翻轉、網軍、跨業創生、宗教組織創新等,唐鳳語速飛快,條理清晰,機智的應答,讓聽眾不時會心一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