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大悲心水陸法會
疫中精進 心淨 淨土近
以平常心面對無常事 壇場落實實名制 以科技輔助修行 分處共修、網路共修成要角

▲二○二○第十四屆大悲心水陸法會啟建,方丈和尚率同十位主法法師,進行啟建法會暨全山灑淨儀式。(李東陽 攝)
【江胤芝/綜合報導】「心安,一切安;心淨,淨土近。」二○二○年第十四屆大悲心水陸法會於十一月二十一日啟建,二十八日送聖圓滿。從實體壇場到海內外四十五個分處共修,到遍布全球的網路共修,每一個人都是法會的中心點,在八天七夜的精進修行中,學習將自己照顧好,就能把社會照顧好。送聖當天,方丈和尚果暉法師帶領全體僧眾、信眾與義工發願,將人人共修的安定力量,延續到日常生活中。
「無常,其實很平常,就用平常心,面對平常事。」送聖影片以人一生的旅程為喻,指出無常從不缺席,若能照顧好自己的心,則「眼裡看到的,都是風景;腳下走出的,都是淨土。」方丈和尚引用聖嚴師父於SARS期間的開示:「眾生平時都是在顛倒思、顛倒想,以苦為樂,以無常為常,認為這個脆弱的生命和環境,是永恆不變的、不滅的,所以會有恐懼而無安全感。因此,要面對它、知道它,有了這樣的智慧之後,自然不會再有恐懼,時時刻刻就在平安之中了。」並從二○二一年度主題「平安自在」出發,勉勵大眾在無常時刻,更要提起方法,修習慈悲心與智慧心,學習關照自他。
因應疫情,今年法會採實名制,報到時須出示健保卡、報到單及健康聲明書,並配合政策落實防疫措施,將壇位減半、保持安全距離,也鼓勵信眾前往海內外分支道場參加分處共修,或在家中連線用功。
總本山法會各壇場每日有近二千人次精進共修,萬行壇也採實名制登錄,每日出坡義工超過一千二百人,共同護持法會進行。為了提昇網路共修品質,網路共修小組的義工自八月以來,便開始製作並優化「數位經書」,從輸入、校對到美編等,超過六道工序,期許成就「有你在的地方,就有道場」。
「法鼓山猶如聖嚴師父帶領的一所菩薩學校!」於總壇共修的陳欣佑,善用禪堂堂主果醒法師提供的方法,專注於每個當下的波浪,因此能感受三寶的恩澤大海。參加農禪寺法華壇連線的蕭慧娟,十分珍惜疫情間參與法會的因緣,「共修的力量還是不一樣,眾人的誦念聲聲震入心中,非常感動。」參加紫雲寺大壇共修的張素美,感恩水陸法會小組的用心,讓遠在高雄的菩薩也能感受法會的臨場感,「很多老菩薩搭六點多第一班公車,迫不及待想前來!」
由於國外疫情險峻,許多菩薩利用網路「在家共修」。香港信眾郭麗儀首度在家中參與法會,表示:「惠敏法師結合科學新知的說法,十分受用,令我反思人與病毒的平衡之道。」加拿大多倫多信眾吳雪華也善用網路共修,為疫情期間的病苦眾生祈福。
法鼓山弘化發展專案總召集人果慨法師指出,水陸法會的殊勝,不僅止於誦念、供養等儀式,或人數多寡,最重要的核心在於「人」,借助儀式來淨化人心、淨化社會,從每個人自身做出改變,才是法會品質真正的指標。誠如惠敏法師在「總壇概說」的開示,期勉大眾「在每一個因上持續努力」,當人人一片淨土,片片淨土,也就能連成人間淨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