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屆在家菩薩戒

發菩提心 走上成佛之道

戒期因疫情延宕一年 576位新戒子發願做菩薩大樹 庇蔭一切眾生


▲第二十五屆在家菩薩戒時隔二年舉行,求戒者發願以堅定菩薩道的願心與信心,精進前行。 (李佳純 攝)

【江胤芝/金山報導】歷經二○二○年因疫情延期,第二十五屆「在家菩薩戒戒會,三月四至十四日分兩梯次在法鼓山園區大殿舉辦。為落實防疫,今年受戒人數減半,五百七十六位求戒者分外珍惜殊勝法緣,正授日在莊嚴的梵唄聲中,搭起菩薩衣,成為新戒菩薩。

「汝等已發菩提心否?」「已發菩提心。」求戒者在連日練習唱誦、說戒、拜懺、受幽冥戒等儀軌,正授典禮當天,由方丈和尚果暉法師、首座和尚惠敏法師、副住持果醒法師擔任菩薩法師,求戒者於虔心拜懺後,依次受四不壞信、三聚淨戒、十善戒及十無盡戒,發願效法菩薩悲智廣度眾生。

「當嬰兒菩薩,不怕跌倒,但要練習站起來;不怕犯戒,但一定要慚愧、懺悔。」方丈和尚以聖嚴師父所說的「嬰兒菩薩」為喻,提醒戒子莫忘初發心,勉勵大眾從簡單的戒條做起,逐漸累積福慧資糧,以佛法來莊嚴自己的身心,用清淨的身口意三業來莊嚴淨土、莊嚴眾生,成就無量的福慧莊嚴。

惠敏法師述說佛陀在菩提樹下「降魔成道」,歷練各種感官與名利的欲惑、死亡的威脅,依舊堅定不動搖,以右手觸碰大地的降魔印來證明決心。「回歸日常生活中,走到任何地方皆有大地,要經常用正念、正知來照顧成佛種子,堅定受戒、守戒的決心,成為大樹庇蔭一切眾生。」

果醒法師解釋,犯戒是因心中有能所,創造出主體的我和客體的對象、對外境的合意或不合意,由此而生殺盜淫妄等行為,若能通向「能所雙亡」,便能不再製造流轉生死的因。法師並以「不說四眾過」與「不自讚毀他」二則戒條為例,期勉新戒菩薩多講他人優點,不貶低別人突顯自己,透過持戒讓自己少煩少惱。

「但願寶寶能一同受戒、聽開示,得到佛菩薩的祝福!」首梯戒子關辰玉,懷孕五個月仍堅定受戒願心,如今成為「嬰兒菩薩」,期許回到生活中,以菩薩的言行、規範來自我精進。法青陳婉婷與親妹妹一同受菩薩戒,她表示,年輕人較重娛樂,受戒前也曾猶豫,但為了提昇自己,仍決定來受戒,期許落實「有我在的地方就有佛法」,與親友廣結善緣。

《大法鼓》主持人陳月卿也現身第二梯戒期的行列,並直呼:「太殊勝了!」她指出,聖嚴師父對菩薩戒的法脈緣由給予清晰指引,儀軌攝受令人感動,更具體提出利益眾生的實踐方法,「特別是受幽冥戒的過程,想到能利益先人、怨親債主及累世與我有緣的人,就滿懷感恩。」她也表示,現代科學已驗證萬物皆為能量,只要發虔誠心,諸佛菩薩一定有所感應,為眾生加持與祝福!

聖基會

法國首設東語─聖嚴講座

【本刊訊】由聖嚴教育基金會與法國國立東方語言與文明學院聯合創辦的「國立東方語言與文明學院─聖嚴近現代漢傳佛教教授講座」(簡稱「東語|聖嚴講座」),二月一日成立。該講座是全球第一個近現代漢傳佛教教授講座,旨在從社會科學的角度,推動此一新興學術領域工作。首屆講座教授由法國多學科佛教研究中心(Centre d’études interdisciplinaires sur le bouddhisme, CEIB)主任汲喆教授擔綱,任期三年。

法國國立東方語言與文明學院(Institut national des langues et civilisations orientales, Inalco)是歐洲漢學重地,與漢傳佛教研究的淵源深遠。於一六六九年創校,是全球最著名的非西方文化高等教育與科研機構之一,教授除了西歐語言以外的一百多種語言。該校的中文教學始於一八四○年代初,法國漢學家包括沙畹(Edouard Chavannes)、伯希和(Paul Pelliot)、馬伯樂(Henri Maspero)、葛蘭言(Marcel Granet)、謝和耐(Jacques Gernet)在內的宗師巨匠,均曾在該校學習或任教。首度將《大慈恩寺三藏大法師傳》和《大唐西域記》譯介到西方的漢學家儒蓮(Stanislas Julien),曾在該校教授中文;梵漢兼通的佛學大家戴密微(Paul Demiéville),曾在該校任教十餘年。

目前,該校在學士階段設有「中國佛教」課程,在研究生階段設有「中國佛教與現代性」研討班,均以近現代漢傳佛教為主要內容,在法國乃至西方世界的大學中,可謂獨樹一幟。「東語─聖嚴講座」的設立,不僅有助於增加漢傳佛教研究的國際能見度,進一步培養相關領域的研究型人才,同時也象徵著「近現代」這一重要歷史階段的漢傳佛教研究,邁進了當代西方學術體系的核心。

「東語─聖嚴講座」的設立將以法國多學科佛教中心為主要平台,資助近現代漢傳佛教教學與科研活動。該講座與聖基會在美國哥倫比亞大學、佛羅里達州立大學及法鼓文理學院所設立的講座遙相呼應,形成一個跨歐美亞三洲、主題貫穿古今、兼顧人文學與社會科學的漢傳佛教國際學術研究發表機制。

退居方丈 法緣會談女力崛起


▲退居方丈(右)以佛法妙喻,分享女性如何恰如其分扮演各種角色。(李東陽 攝)

【魏子茵/臺北報導】護法總會法緣會三月九日於安和分院舉行例會,邀請資深媒體人陳月卿擔綱提問,就「女力崛起.自在隨緣」主題,向退居方丈果東法師請法,共有近二百位會眾到場聆聽。

陳月卿首先提問,在女力時代,女眾應該展現怎樣的特質?退居方丈認為,佛性與佛法的慈悲、智慧是不分性別的,應以《維摩詰經》「智度菩薩母,方便以為父」之意涵以法相緣。退居方丈並以「知足常樂,行善快樂,自得其樂,平安喜樂,清淨安樂,無諍和樂,離苦得樂,寂滅最樂」勉勵大眾,依此次第成長昇華,就能安己也安他人。

身兼各種角色的女力,如何運用佛法化煩惱為菩提?退居方丈以觀音菩薩「普門示現」為喻,鼓勵大眾善用「心五四」,分辨事情的緩急輕重,找到平衡點,便能恰到好處地扮演好各種角色;更要以「戒定慧」三學來增上,保持心平氣和,放下個人身段,「當人家的媽媽和婆婆,而不是變得婆婆媽媽」,來成就家和萬事興。陳月卿也回饋,自己因為流產和陪伴同修治療肝癌的過程,更深刻體會,佛法是改進自己、調伏自己的珍貴法寶。

有會眾提問如何從佛法角度看待疫情?退居方丈表示,疫情與眾生的起心動念、雜染欲望脫離不了關係,但操心、擔心無濟於事,最好以佛法「安在自己的國度」,這樣不管「有隔離、沒隔離,我們沒有距離」,還能「煩惱出離,菩提不離」,一連串如珠妙語,讓全場法緣菩薩笑聲不絕。

法緣會會長葉素貞表示,法緣會是法鼓山會團中唯一的女眾會團,期許女眾實踐聖嚴師父「淨化人心,淨化社會」的悲願,這次退居方丈以佛法詮解女力與疫情,正切合現今社會的需要,期許法緣會菩薩以法相緣,隨緣自在無罣礙。

CBETA線上閱讀再升級

【釋演曉/臺北報導】被譽為近代「數位佛學資源」(Buddhist Digital Resources)建置範例的中華電子佛典協會(CBETA),二月二十六日下午舉行「二○二一電子佛典線上交流會」,由法鼓文理學院校長、中華電子佛典協會主任委員惠敏法師,總幹事吳寶源、文理學院圖書資訊館館長洪振洲,透過視訊與近五十位關注電子佛典發展的學界、教界人士、近六十位收看直播的民眾,共同了解「CBETA線上閱讀系統」的升級與成長。

交流會上,惠敏法師首先回顧協會成立二十餘年來,系統載體從光碟、DVD一路進化到現在的CBETA Online。藏經典籍內容已超過二億一千五百餘萬字,未來將持續擴充資料內容,如寫本、石刻本資料、現代佛學研究彙編、梵巴漢藏佛典資料連結,以及個人化研究平台的發展。

資料更新內容包括,標點、用字、標記、目錄、新增典籍五個部分。吳寶源以新式標點為例說明,經由這些符號能幫助現代人理解古代文獻,同時改善藏經在斷句、分段上的不足;新增典籍部分,二○一八年收錄印順法師著作,二○二○年增加呂澂著作,今年將新增太虛大師著作。企盼透過更新機制,使CBETA佛典的質量朝「善本」的目標不斷提昇。

「CBETA Online改版,有了全新首頁,讓使用者能即時看到更新動態。」洪振洲說,新搜尋功能是這次改版的重點,包括搜尋詞彙、異體字替代、同義詞擴充、顯示關鍵字前後文、搜尋後分類資訊等五大功能搜尋系統。因應操作平台需要,閱藏程式介面改良及提昇人性化功能,操作將更便利。

透過視訊會議軟體,線上多位學者也分享使用CBETA的經驗心得,並感謝協會長年的努力。惠敏法師表示,佛典數位化工作將持續努力,未來有階段性的成果,將再度與使用者交流,也企盼各界提供使用上的建議,使系統品質更臻完備。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舉行「2021電子佛典線上交流會」,分享線上閱讀系統的升級與成長。 (李東陽 攝)

惠敏法師|尤芳達博士 線上對談科學與佛法

【釋演曉/臺北報導】當科學家遇到法師,如何論科學也談佛法?馬來西亞發展基金會三月九日上午舉辦「科學昌明與佛法弘揚」對談,首場由法鼓文理學院校長惠敏法師與馬來西亞拉曼大學校長尤芳達博士線上法談,砂拉越州聯委會主席鄭文成擔任主持人。

從科學發展的理論與佛法的觀念對話,惠敏法師與尤芳達博士不約而同回到心靈層次。惠敏法師梳理過去在西方世界,基督宗教與科學的衝突,使一些有心人士試圖以科學與宗教的對話來化解。到了清末民初,科學家王季同寫下《佛法與科學之比較研究》一書,試圖以科學角度剖析佛法。近幾年,十多位科學家在美國亞利桑那州創立「後物質主義科學高等學院」,期盼擴展人們對於現實世界的狹隘視野,也擴展人類對於生命的有限感知。

科學發明的目的是希望人類能夠得到幸福,惠敏法師認為佛教「三法印、三三昧、三智果」的體悟,與三種道——解脫道、菩薩道及涅槃道的對應,才能去除內在的痛苦,身心得到安樂。

尤芳達博士從演化論說明,人類社會從原始社會進化到智能社會,科技帶來便利卻解決不了人心與生死的問題。若能運用佛教的緣起法,去看大自然的因果聯繫與緣的力量,不外乎緣生與緣滅。尤其疫情帶來的黑天鵝效應,是事先無法預料的,當它發生時,若能了解都是無常,通過醫藥科學努力研發疫苗,也遵守防範措施,未來就可能克服疫情的危機。

尤芳達表示,學習佛法與科學是相輔相成,若能將佛法體驗與科學結合,運用在生活上,將發現人生很不同。


▲惠敏法師(右上)與尤芳達博士(下)線上對談科學與佛法。左上為主持人鄭文成。 (本刊資料)

新聞簡訊

蘇花重大事故 法鼓山關懷陪伴

3月16日蘇花公路發生重大車禍意外,造成6人往生、30餘人受傷。法鼓山蘭陽分院在事故發生後,由監院常法法師帶領義工前往現場,以及博愛、羅東聖母、蘇澳榮總等各醫院陪伴家屬,並為往生者助念,希望能帶給家屬一些安心的力量,祈願亡者往生淨土,傷者平安康復。

由於事故發生突然,許多家屬情緒難以平復,法師與義工除在旁陪伴,並適時給予佛法引導。常法法師表示,當人們突然遭遇重大變故受到驚嚇,最需要的是協助平復情緒,因此關懷陪伴相當重要。此外,蘭陽分院也即時在社群啟動祈福,匯聚群力注入更多安心的力量。

3月21日,關懷院監院常哲法師代表法鼓山,帶領義工前往罹難者呂淑楨菩薩靈堂誦念關懷,並致贈慰問金關懷撫慰家屬。(編輯室)

下載>>法鼓雜誌第376期PDF電子報

若無法安裝Acrobat請先下載安裝

【第25屆在家菩薩戒】
發菩提心 走上成佛之道

【聖基會】
法國首設東語─聖嚴講座
退居方丈 法緣會談女力崛起
CBETA線上閱讀再升級

惠敏法師|尤芳達博士 線上對談科學與佛法

【新聞簡訊】
蘇花重大事故 法鼓山關懷陪伴

下載法鼓雜誌第376期PDF電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