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鼓山首辦雲端皈依大典

全球各地730位學佛新鮮人 疫情中求受三皈五戒 發願踏上利人利己學佛路


▲海內外共十一個國家地區民眾,正式註冊為三寶弟子,開始學佛。 (李東陽 攝)

【邱惠敏/臺北報導】九月十二日,法鼓山首度舉辦雲端祈福皈依大典,由方丈方尚果暉法師為線上七三○位民眾親授三皈五戒,正式註冊成為三寶弟子。此次受戒民眾法名為寬、宏字輩,方丈和尚勉勵新皈依弟子展開學佛修行路,成為弘揚佛法的一員。此次皈依者將擁有法鼓山首張電子皈依證,日後可就近到分支道場領取雙面佛牌等結緣禮。

儘管疫情多變,又有璨樹颱風襲臺,但雲端皈依典禮不受影響,下午二點一到,來自臺、美、德、澳洲、中、港澳、東南亞等十一個國家、地區的民眾紛紛上ZOOM會議平台報到,透過螢幕可見到一家三代、親子檔、夫妻檔,其中澳門佛教青年會有多達二十一人報名。這次皈依典禮改為線上形式,讓以往無法現場參加的海外民眾,以及在照護中心、醫院的長者滿願,他們有的克服時差,有的在家人引導下行禮如儀,一幕幕畫面令人動容。

在簡單隆重的祈福法會後,皈依大典於三點正式開始,方丈和尚為大眾解說皈依儀軌,分為懺悔、發願、正授、迴向四部分,每個環節都是佛教徒必備的學佛條件。方丈和尚詮解五戒的積極意義,勉勵眾人持戒,用佛法來感化自己的身口意,這就是「提昇人的品質」;進而積極奉獻利他,護念人與環境,即是「建設人間淨土」。

籌辦此次雲端皈依典禮的弘化院監院常雲法師表示,在典禮之前,全體報名者已先完成二次互動測試、演練行儀,有八十多歲的長者主動花了幾個小時向義工學連線,非常積極;且因皈依人數眾多,運用社群分成十八個小組,每組有小組長隨時解決問題,可以感受到眾人皈依求戒的殷切,也讓典禮圓滿成辦。

「在螢幕上看見司儀法師和方丈和尚開始致詞時,感動得涕泗縱橫,無限感恩!」遠在德國的黃湘容,五年前返臺奔父喪,請回師父的學佛三書與《心的經典》,成為她的心靈慰藉。原本報名二○二○年農禪寺皈依大典,卻因新冠疫情,活動取消,班機也被迫停飛,至今無法返臺。這次報名首屆線上皈依大典,又因遠在國外,通訊出現問題,幾經周折,終於順利成為三寶弟子。新北市中和區的駱玟憓受婆婆學佛影響,一直想成為佛教徒,這次的線上皈依大典,她和三位女兒一起報名,歡喜註冊學佛,也會持續以念佛為功課。

方丈和尚鼓勵新皈依菩薩,隨時隨處稱誦佛菩薩聖號來安定身心,進一步隨分隨力參與禪修、佛學等課程,或做義工服務奉獻,增長慈悲和智慧。

隨佛出家 啟動新僧命

六位新戒法師 七位行同沙彌、沙彌尼 發大悲願續佛慧命


▲今年首度有三位「寬」字輩求度者剃度出家,象徵薪火相傳的新里程。 (林雅櫻 攝)

【釋演曉/金山報導】九月六日地藏菩薩誕辰上午,法鼓山僧團於園區大殿舉行一年一度的剃度典禮,由方丈和尚果暉法師擔任得戒和尚,退居方丈果東法師擔任教授阿闍梨,與四位執剃阿闍梨,為六位僧伽大學學僧落髮圓頂,並有七名新生求受行同沙彌、沙彌尼戒。為遵循政府防疫規範,現場有十一位剃度者家屬與二十四位法師觀禮,其他親友透過現場直播念佛祝福,場面溫馨莊嚴。

「出家是出三界、牢獄、生死之家。」方丈和尚表示,當今世界正遭逢疾病、戰亂、天災等種種使人心動盪不安的考驗,特別需要佛教宗教師來幫助大眾安頓身心、家庭與事業,並以聖嚴師父所說:「佛教不缺出家人,但缺的是有悲願的出家人。」勸勉新戒法師發菩提心,修菩薩行,珍惜出家的因緣福德;退居方丈以地藏菩薩「地獄不空,誓不成佛;眾生度盡,方證菩提」的精神期許求度者,心要如大地磐石般不動,又能適時給予眾生所需要的。

「接觸佛法後才了解,出家不僅能助自己解脫,更能幫助眾生離苦,這是當初想出家的初發心。」過去擔任社工的寬恩法師,曾有一段找尋生命出口的歲月,進入僧大後,在師長的提點與師兄弟共住中,學會與自己相處,心也逐漸鬆綁,他期許自己學習師父,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鐘,做好出家人的本分與責任。

演煦法師的俗家母親陳文嫻表示,法師熱愛登山,而今來到法鼓山出家,祝福法師莫忘初發心,自利利人,廣度眾生;「法鼓山是諸佛菩薩的搖籃,有清淨和樂的僧團帶領學習佛法,願他能荷擔如來家業,弘法利生。」學佛多年的外婆陳吳蕙欣慰孫女選擇人生最有智慧的一條路,但願法師能做個守戒清淨,依教奉行的出家人。

DILA佛教學系博士班

新增「佛教與社會實踐」組

【本刊訊】法鼓文理學院佛教學系博士班下學年度將增設「佛教與社會實踐」組,招生員額一名,預計在今年十一月一日公告招生簡章,歡迎大眾報考。校長惠敏法師表示,該博士生名額是文理學院於一○五學年寄存,由於一○九學年度博士班註冊率達百分之百,因而申請回復,於八月三十一日獲教育部函覆同意。

文理學院博士班自一○一學年起,以「佛教禪修傳統與現代社會」發展主軸開始招生,分為「印度佛教」、「漢傳佛教」、「藏傳佛教」、「佛學資訊」等四個領域(組),從佛教各種禪修傳統的起源與發展或比較與對話,配合「佛學資訊」理論與實作或運用與反思等研究面向與實踐議題,希望博士生能培養「掌握相關領域的專業學養、社會脈動與國際趨勢的能力」,乃至「具備人文創意、跨領域論述與研發能力」、「具備安定人心、淨化社會的關懷與化導能力」七項核心能力。一○二學年,招生員額從三名增加為四名。一○五學年,考量到社會對博士的需求減少,主動申請調減(寄存)名額一位。

惠敏法師表示,近年來,國內外社會環境瞬息驟變,進入「後疫情時代」,為因應社會需求,因此結合人文社會學群專業師資,向教育部申請回復主動調減的招生名額一名,新增「佛教與社會實踐」領域(組),以因應社會需求。同時,更可發揮創辦人聖嚴師父以「佛教傳統與現代社會」為佛學研究主軸的精神,培養跨領域、多元專長並落實社會實踐與開拓全球視野之佛教學者、宗教師與社會精英,推動「心靈環保」以安定人心、淨化社會,增進國家社會福祉,促進人類文明發展。

佛研所、中研院、聖基會、臺大佛研中心合辦線上研習營

探索禪宗思想發展與東亞寺院文化

【釋演曉/臺北報導】中華佛學研究所、聖嚴教育基會、中央研究院及臺灣大學佛學研究中心於九月十日至十二日共同主辦「獨坐大雄峰——禪宗思想與寺院文化」線上研習營,邀請十多位海內外學者為近八十位佛學青年學子,帶來二場專題演講、十三場講席,透過講學與提問對話,深入「禪」在學術多元研究及視野中的豐富樣貌。

首場專題演講,駒澤大學教授小川隆將中國禪宗的特徵分為系譜、清規、問答三部分。小川隆提出「想像的共同體」(Imagined Communities)之系譜意識,初祖菩提達摩的後代禪僧認為自己開悟與祖師具有相同的價值內涵,禪宗即是以初祖的意識之共用開始;「清規」表徵中國禪宗獨特的集體修行生活;而禪宗從唐到宋經歷了從「問答」到「公案」的「典範轉移」過程。四川大學教授周裕鎧在第二場專題演講以符號學來探究宋僧「庵堂道號」的出現和流行,他認為是唐宋文化轉型的產物之一,這一文化現象也東傳日本,在五山禪林文化得到繼承和發揚。

學習過去的僧詩偈時,為什麼要看《禪苑清規》、《祖庭事苑》等規範性資料?布朗大學助理教授蒲傑聖在此問題意識基礎下,從宋代僧伽文學文化切入,解析詩文與修行的張力處,觀看僧人文學創作特色。中研院文哲所博士後郭珮君關注日本中世禪宗歷史發展,以南宋的中國僧侶蘭溪道隆赴日弘法為背景,爾後擔任鎌倉建長寺開山住持,並將之發展為完全的禪寺,成為當時日本佛教的嶄新創舉。

關注人文地理學中宗教的神聖空間場域,中正大學歷史學系副教授林韻柔考察中國第一座佛教聖山五臺山信仰在中、日的傳播與移植,以及日後發展出的「五臺山圖」、「微型五臺山」、「別立五臺山」,進而探討五臺山信仰在日本的發展,與政教變遷有密集關係,同時涉及日本與中國在政治、文化與佛教交流的變遷過程。臺大中文系助理教授簡凱廷舉出運用寺志數位資源,以及藏外文獻如文人文集、碑刻等,研究晚明五臺山書寫,分享新材料的運用與新方法的引入。

「從『大好山』到『獨坐大雄峰』,十年磨一劍。」擔任講席的林韻柔分享,十一年前在博士後研究階段參加佛研所舉辦的「大好山」暑期研習營,之後歷經三屆「漢傳佛教青年學者論壇」,到本次研習營,正是法鼓山與諸多前輩長期以來致力於佛教研究慧命延續所點燃的無盡燈,期盼青年學子發心接續此燈,使佛教研究延續不盡。


▲國內外學者及年輕學子在研習營中,展開跨域交流與對話。 (中研院文哲所研究員廖肇亨 提供)

勸募鼓手 首度線上授證


▲護法總會透過視訊舉辦勸募會員授證典禮。 (李東陽 攝)

【魏子茵/臺北報導】疫情下,更需要勸人學佛,募人修行,共同推動法鼓山三大教育。九月四日,護法總會首度於線上舉辦勸募會員授證典禮,方丈和尚果暉法師、僧團都監暨護法總會副都監常遠法師、服務處監院常應法師、總會長張昌邦於北投雲來別苑大殿主場,與二百四十五位新勸募會員空中相會,近三百人上線觀禮。

大眾首先聆聽聖嚴師父的開示,了解「勸募」是向人分享法鼓山理念及調心方法,幫助彼此修福修慧,將福報存到無盡藏銀行,共同成就佛教弘化的事業。

方丈和尚以「心六度」、「安心六字訣」、「三三二二念佛法門」,勉勵大眾將佛法落實於生活中,將煩惱消歸自心,進而發無上菩提心,廣度眾生。張總會長感謝新進鼓手勇於承擔,以師父囑咐的「信心、熱心、恆心、願心」共勉,持續推動佛法教育及社會關懷。

在莊嚴的觀音聖號中,眾人雙手合十祝福,螢幕上分批播放新勸募會員的照片,授證寶盒以動畫方式滑到照片旁,主現場的方丈和尚同步逐一祝福授證寶盒,並帶領大眾在佛前發願:時常提起初發心,持續傳播善的力量。

臺南鼓手張維珊表示,成為勸募會員會更注意身口意三業,真誠關懷家人及同事,分享佛法智慧,讓更多人願意學佛;親友生小孩時,也鼓勵對方為兒女種福田,將護持功德傳至下一代。

高雄南區的羅桂軫曾於過年期間,與親友分享大悲水和平安米,因親友主動護持,她決定踏上勸募修行之路。她時常與親友分享結緣書,鼓勵大家每天讀一篇。她的姑姑回饋:「很奇妙,師父的話會從腦中自然跳出來!」如今姑姑家庭關係更和諧,也歡喜到大寮當義工,讓她更能感受「勸募」的意義。

大悲心祈福法會

由於新冠肺炎疫情嚴峻,亟需大眾共同配合防疫,確保國人的平安健康。為避免群聚,今年度水陸法會將改為線上「大悲心祈福法會」,由僧團法師全程領眾雲端共修,邀請大眾透過網路以法相會,共同為遭逢疫病、天災、戰爭的人間祝禱,祈願人人平安。

.「大悲心祈福法會」相關訊息,詳見大悲心祈福法會官網
.詳情洽詢:法鼓山園區中心知客室
.電話:(02)2498-7171 分機1364、1365

下載>>法鼓雜誌第382期PDF電子報

若無法安裝Acrobat請先下載安裝

法鼓山首辦雲端皈依大典

隨佛出家 啟動新僧命

【DILA佛教學系博士班】
新增「佛教與社會實踐」組

探索禪宗思想發展與東亞寺院文化
勸募鼓手 首度線上授證
大悲心祈福法會
下載法鼓雜誌第382期PDF電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