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法鼓山關懷生命獎 匯聚生命曙光

表彰行善的典範 讓幽暗角落照進希望 為社會傳播美好力量


▲二○二二年「法鼓山關懷生命獎」得主與頒獎人、論壇與談人合影。 (李佳純 攝)

【楊仁惠/臺北報導】法鼓山人文社會基金會舉辦「二○二二年法鼓山關懷生命獎頒獎典禮暨論壇」,九月十八日於臺北市中油大樓國光廳舉行,邀請方丈和尚果暉法師、蔣經國國際學術交流基金會董事長暨評審委員會召集人錢復、護法總會總會長張昌邦擔任頒獎嘉賓,表彰個人慈悲獎杜英吉、智慧獎劉佩菁,以及團體大願獎的財團法人天使心家族社會福利基金會。方丈和尚並與導演吳念真、資深媒體人曾寶儀,以「解密自己的元宇宙」為主題與談,現場有數百位來賓出席觀禮,網路同步直播,讓更多人一起從元宇宙的創新科技概念中反思自己,為關懷生命得獎者獻上感恩與祝福。

方丈和尚致詞表示,走過疫情,面對新型態生活方式與新科技概念的社會,勸請大眾發起良善與利他的大悲願心,彼此互助,使社會安定祥和,讓人間處處有希望。二○一八年慈悲獎得主林家如,現轉任勵志中學(原彰化少年輔育院)校長,特別帶領學校老師二十一人,前來觀禮。「感謝關懷生命獎的肯定,讓我重新審視自己,能為更需要教育與關懷的孩子們站在一起,改變生命。」

頒獎典禮上,方丈和尚親自扶著高齡八十五歲的慈悲獎得主杜英吉登上舞台,並頒贈獎座。杜英吉創辦迦南身心障礙養護院,專門收容弱勢、年老的身心障礙者。他的奉獻精神獲得全家人支持,包括太太、兒子、孫輩都投入奉獻。「這個獎不是我一個人的,而是屬於全家人。」杜英吉感性地表示。

「感恩所有幫助我的人,讓我相信自己也有能力助人。」智慧獎得主劉佩菁患有「先天性表皮鬆解性水皰症」,需長期換藥忍受傷口疼痛,她從公益活動中體認到自己的故事能夠鼓勵他人,於是努力發揮天賦,用音樂、繪畫、廣播,傳達對生命永不放棄的精神與價值。

大願獎由天使心家族社會福利基金會執行長林照程代表領獎,身為重度身心障礙兒的家長,他體認到身心障礙兒是以身示現,教會父母全然放下自我,學習無私的愛。這樣成長的喜悅,讓他想要和有相同境遇的家庭分享,改變自己與孩子的生命,創造社會正向的改變。

典禮前進行的「關懷生命論壇」,方丈和尚、吳念真、曾寶儀,在主持人石怡潔的提問下,探討元宇宙(Metaverse),為人類社會帶來的影響。

(更多報導內容請見八版)

漢傳佛教傑出博士論文頒獎

聖基會獎掖青年學者 以學問服務人類 帶動文化思想

【釋演曉/臺北報導】聖嚴教育基金會「聖嚴漢傳佛教傑出博士論文獎」頒獎典禮於八月三十一日「漢傳佛教四百年學術研習營」開幕式在文理學院階梯教室舉行。由方丈和尚果暉法師、聖基會董事長蔡清彥、中華佛研所所長果鏡法師,頒發獎狀予二○一九年至二○二一年三位獲獎學者:清華大學中國文學系博士簡凱廷、臺灣大學歷史學系博士郭珮君、黃庭碩,肯定三位學者對於漢傳佛教學術研究的成果與貢獻。

方丈和尚分享當年赴日留學時,日本佛教界認為漢傳佛教從宋朝以後已無甚可觀,沒有研究價值。聖嚴師父則認為,在明末清初階段,漢傳佛教界出了許多大師級的僧俗學者,帶動禪、戒、淨土、天台、華嚴等思潮,其影響延續到現代中國佛教的成長,而此次研習營正是聚焦明、清佛教迄今四百年間的漢傳佛教發展。方丈和尚感謝並讚許專家學者在自身研究基礎上培養後進,承先啟後,為漢傳佛教的傳播盡一己之力。

「倘若沒有具國際性的知識學問,佛教將難以立足於時代的潮流。」蔡清彥表示,師父赴日留學的動機,並非為了個人成就,而是為了將佛法作開創性及現代化的展望,須有學術和教育界公認的地位,才能創辦高等教育,培養高級人才。期許與會大眾未來能分享所學,讓更多人更正確地理解漢傳佛教,尤其在人類社會史及思想史所扮演的角色和文化價值,這就是以學問服務人類、幫助人類謀求更好、更幸福的生活。

第一屆獲獎人簡凱廷感謝聖基會及法鼓山給予青年學者在研究上的幫助,對他個人是使命的承接,未來將在漢傳佛教研究上持續努力及回饋。郭佩君表示,獎項的設置對有志於研究漢傳佛教及師父思想的學者,是相當大的鼓勵。黃庭碩則期待日後的漢傳佛教研究,在聖基會的引領下,有更多後進加入。

聖嚴漢傳佛教研究中心執行委員、中央研究院文哲所研究員廖肇亨表示,自二○一九年起設置的「聖嚴漢傳佛教傑出博士論文獎」,旨在鼓勵年輕學子從事漢傳佛教以及聖嚴思想研究。這三屆得主的博士論文在方法論、義理或是文獻上,皆有可觀的學術價值,希望得獎者薪火相傳,繼續為漢傳佛教做更多的貢獻和努力。


▲漢傳佛教傑出博士論文獎肯定青年學者的研究成果與貢獻。論文獎得主簡凱廷(左四)、黃庭碩(右四)與前輩學者們合影。 (李東陽 攝)

法鼓山現場雲端祈福皈依大典

近千位學佛新鮮人找到心靈的家


▲方丈和尚與僧團法師們恭喜新皈依弟子,找到永遠依靠的如來家。(王育發 攝)

【邱惠敏/金山報導】去年(二○二一)防疫期間,法鼓山首度於總本山舉辦雲端祈福皈依大典,為全球民眾廣開學佛之門。今年防疫逐步放寬,法鼓山除了恢復實體皈依典禮,持續透過網路接引大眾入佛門。九月四日,法鼓山園區大殿舉行祈福皈依大典,現場及雲端上近千位民眾,在方丈和尚果暉法師及觀禮親友的祝福下,同步註冊成為三寶弟子。

典禮前,臺灣地區方解除陸上颱風警報,六百多位報名皈依的民眾,仍不畏風雨上法鼓山園區,與臺灣本島各地、離島澎湖、美國、奧地利、新加坡、中國大陸、港澳等海內外三百多位線上皈依的民眾,一起由方丈和尚親授三皈五戒。

「皈依的意義,即是找到永遠依靠的『家』,也就是佛法僧三寶。如果人生沒有找到真正的家,如同在茫茫生死大海中,不知何去何從。」方丈和尚為新皈依弟子開示時,說明具足慈悲、智慧的三寶,就是指路明燈,引導人人修福修慧,回到如來家。期許眾人一如學生註冊後,還要上課學習,先從參加法會、誦持佛號等方式入門,先提昇自身品格,繼而生起學佛信心。

來自板橋的凌德成、楊奕琦夫婦,與女兒凌喬妤一起在園區現場皈依三寶,「我們父女前一天才參加農禪寺的『快樂學佛人』,打破了對佛教的刻板印象。」他們進一步表示,四月份因疫情關係,農禪寺取消皈依典禮,「這次無論如何一定要把握機會。」

「參加這次皈依,誠如方丈和尚所說『找到心靈的家』!」二十六歲的朱允承分享自己在生命低潮時,同事送他《金剛經》隨身經典,讓他內心有了轉變,身為天主教徒的母親,也鼓勵他尋找自己的信仰。

八十八歲的范陳貴妹,去年因為施打新冠疫苗,導致身體不適,曾收到醫院發出三次病危通知。病危之際,女兒范梅英鼓勵她念佛,安然度過危險後,她主動表示要皈依三寶,並在佛前發願念三十萬次佛號,期盼自己臨終時能夠無障礙,往生佛國淨土。

法鼓山關懷918花東地震


▲常順法師(右一)與劉一峰神父(右二)一同前往花蓮縣玉里鎮,關懷現場留守的人員。 (慈基會 提供)

【本刊訊】九月十八日臺東池上發生芮氏規模六點八強震,花東地區多處傳出災情,法鼓山慈善基金會於第一時間,透過花東地區聯絡人的回報,了解當地居民的狀況與需求後,隔天十九日一早,慈基會祕書長常順法師隨即搭機前往臺東進行關懷。

在臺東區聯絡人邱春秀,及其與同修林國欽、義工潘玉娟的陪同下,常順法師進入震央池上鄉的五個村落與海端鄉廣源村大埔部落關懷,了解民眾受災情形與安心需求。傍晚,法師抵達花蓮縣玉里鎮,與玉里天主堂劉一峰神父一同前往倒塌大樓現場關懷,並致贈大悲水等物資給留守現場的縣府人員。

在震央所在的臺東縣池上鄉,常順法師與義工們走訪錦園村,關懷前鄉長李業榮,由於餘震不斷,鄉長在自家院子裡搭帳棚避難。錦園村老人會理事長王瑞雄告訴法師,住戶門口圍牆倒塌正在處理,幸好村民平安無事。

常順法師還前往關懷富興村村長羅菊妹、慶峰村村長吳秀瑜、大埔村村長謝德田及海端鄉廣源村。村長們表示,這次地震村民都平安,而屋宅受損的情況,政府單位已來勘驗。

常順法師表示,這次前往花東災區慰訪關懷,不時感受到餘震的威力,而遠處崩落的土石、斷裂的橋樑,訴說著世間無常,國土危脆,祈願眾生都心安平安。

成就法鼓山興學 護法總會感恩惠敏法師

奉獻法鼓山大學院教育三十年、法鼓文理學院首任校長惠敏法師,於七月底卸任榮退,除了方丈和尚果暉法師代表僧俗四眾,向「微笑校長」惠敏法師致上無限感恩,八月十一日,僧團都監暨護法總會副都監常遠法師、總會長張昌邦,偕同副總會長陳修平、法行會會長王崇忠、慈善基金會會長柯瑤碧、法緣會會長葉素貞等悅眾,前往三峽西蓮淨苑拜會惠敏法師,代表所有護法信眾,感恩法師承續創辦人聖嚴師父的興學大願,以一生最精華的三十年時光,實現師父培育佛教人才的悲願。

張昌邦總會長表示,三十年來,惠敏法師在法鼓山大學院盡心盡力奉獻,不僅作育英才無數,更在大學院教育的每一個轉型階段,扮演著重要的推手,並致力創新發展與跨領域的結合,開展聖嚴師父的辦學願景,也成就每一位護法信眾護持法鼓山辦學的願心。

卸任後的惠敏法師,仍擔任法鼓山僧團首座和尚。法師表示,目前正籌備電子佛典基金會等計畫,未來依然會持續關懷大眾、講經說法,與僧團及四眾佛子共行菩薩道。

(文/編輯室‧圖/李東陽)

下載>>法鼓雜誌第394期PDF電子報

若無法安裝Acrobat請先下載安裝

2022法鼓山關懷生命獎 匯聚生命曙光

漢傳佛教傑出博士論文頒獎

近千位學佛新鮮人找到心靈的家

法鼓山關懷918花東地震

成就法鼓山興學
護法總會感恩惠敏法師

下載法鼓雜誌第394期PDF電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