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來西亞第一場「疫過境遷」系列座談會

環境轉變 以四它安頓身

常藻法師、龍紋敏分享面對過去的體會 引導大眾踏實活在當下 隨緣努力


▲馬來西亞道場「疫過境遷,真的嗎?」系列座談會第一場,上百位聽眾一同聆聽如何運用佛法,去適應環境給身心帶來的轉變。(李梓銘 攝)

【羅志豪/馬來西亞報導】後疫情時代,如何適應環境為身心帶來的轉變?從十月底開始,馬來西亞道場舉辦「疫過境遷,真的嗎?」系列座談會,十月三十日第一場以「懷念過去,真的不好嗎?」為主題,透過主持人陳研杏的穿針引線,監院常藻法師、馬來西亞知名媒體人龍紋敏,與近一百三十位聽眾暢談過去、現在、未來對生命產生的意義及功能,引導眾人面對、接受眼前的變化,運用佛法來安頓身心。


▲常藻法師分享盡力去做自己能做的,便不會落入消極的「空」。右為與談人龍紋敏。(李梓銘 攝)

「我們常常懷念過去的美好,或對未來有未知的恐懼,然後呢?」龍紋敏以提問方式,帶領眾人探討過去、未來對我們有什麼意義和實用價值。常藻法師進一步談到,一般人會從記憶中擷取想要的元素,說服自己過去比較好,拿片段的記憶來比較,導致煩惱接踵而來。「我們所經歷的每件事都充滿意義。」法師表示,回憶過去不必伴隨煩惱,而是去發揮它們美好的功能。

生活在現代社會,面對重重壓力,有人選擇逃避。「我們只要如實地去看,就可以直接面對實際狀況,壓力便能減少一大半。」龍紋敏分享創業時期,自己面對各種狀況的經驗和體會。

「面對它、接受它、處理它、放下它。」法師以聖嚴師父提出的「四它」回應,並說明最困難的是前兩項,「因為許多人總想趕快處理和放下。」法師表示,佛教講「空性」,讓我們知道一切都有無限可能,唯有直接、坦然去面對現在因緣所成就的事,善用現有的資糧,每一段路便能安然走過去。

「身在哪裡,心在哪裡」是活在當下的第一步,也讓人體驗從散亂心到集中心的變化。法師說明,當我們的心不再散亂,就能理解一切都是眾緣所成,個人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如此便能隨順當下因緣,盡力去做自己能做的,這樣便不會落入消極的「空」,反而是積極的隨緣努力。

「懷念過去,真的不好嗎?」法師表示,這個問題沒有所謂的好或不好,重要的是自己踏實活在當下,欣賞當下的自己,盡力做好自己,如此一來,每個當下都是全新的、圓滿的,也是沒有遺憾的。

東初禪寺疫後首辦戶外禪

四代信眾相聚紐約史泰登島 重溫久違的交流與關懷


▲東初禪寺舉行戶外禪,法師引導大眾練習收攝身心、放鬆身心。 (東初禪寺 提供)

【楊恆/紐約報導】疫後重逢,不勝歡喜!十月二十九日上午,東初禪寺與紐約法青會共同舉辦戶外禪,在秋高氣爽的季節,監院常華法師、常懿法師、常齋法師,與上百位來自紐約、新澤西州、康乃狄克州的信眾及親友,老、中、青、幼四代相聚在紐約史泰登島Snug Harbor文化中心暨植物園,參訪園內的蘇州園林「寄興園」,一同放鬆身心,重溫久違的交流與關懷。

「這是新冠疫情以來,東初禪寺首次的戶外大型聚會。」常華法師表示,防疫期間,多數人經常只能與自己相處,「這讓我們更加珍視共修的因緣,珍惜眼前的相聚。」

當天陽光和煦,微風習習,眾人在園區內經行,並在法師們引領下,於草坪上禪坐,練習收攝身心。

常華法師提醒大眾,面對外在的喧嘩,要練習做「吸音板」,無論聽到什麼聲音,能夠了了分明,不起執取分別。時時提醒自己回到方法,從中覺察身心,體會放鬆,便能逐步開啟智慧,消融煩惱。

當天參訪的「寄興園」又名「聽松山莊」,有蘇州「留園」姊妹園之稱,整體園區因山就勢,與植物園內的花草樹木、湖光水色融為一體。園內的亭台堂榭,曲橋飛廊,在大洋彼岸重現詩情畫意的江南風情。午齋時刻,眾人細細品嘗精心準備的兩款素食便當,每一口都感受到香積組義工們的關懷與用心。

居住於新澤西州的王寬悅,帶著母親同來參加活動。她表示,能在史泰登島見到蘇州園林,感到無比親切。感恩法青們將活動安排得妥妥當當,尤其當天是達摩祖師聖誕日,參加戶外禪別具意義。

紐約法青王馨苑表示,這次活動和很多朋友久別重逢,也認識很多優秀的新朋友,真的感到很開心。她特別感恩法師和義工們群策群力,讓大家透過戶外禪共度美好時光,更藉由活動互相問候關懷,彼此共同學習成長。

寶雲寺─疫後恢復舉辦精進佛一

以念佛一念淨萬念

在大眾殷切期盼下,臺中寶雲寺因疫情暫停的佛一,11月5日恢復舉辦,由寺院管理副都監果理法師擔任總護,180位菩薩謹守防疫措施,以法相會於大殿及副殿,全心投入殊勝難得的一日精進念佛時光。

「在當前天災人禍不斷的火宅中,我們要發願以佛聲自莊嚴,用一句佛號帶出我們的佛念。」果理法師開示提點大眾,「當我們從淺心念佛到深心念佛,與佛愈來愈近,就能夠感受到平安,也就居住在佛的淨土中。」

一整天四炷香,在果理法師及常住法師們引領下,大眾念佛、繞佛、坐念、拜佛、止靜,更能安住方法上。眾人將外界塵勞暫時放下,專注一心念佛,方法也逐漸由生轉熟,愈來愈安定,聲聲佛號迴盪在大殿,每個人都精勤照顧自己心中的蓮花,以念佛的一念來淨萬念。(文/李美岱.圖/寶雲寺 提供)

洛杉磯─開辦「兒童心靈環保體驗班」

大手牽小手 歡喜跟著菩薩走


▲「兒童心靈環保體驗班」裡,青年小隊輔帶領孩子們認識「心五四」中的「四要」。(洛杉磯道場 提供)

【洛杉磯訊】十月二十三日下午,向來安靜的洛杉磯道場,洋溢著滿滿的青春活力。二十位學童來到新開辦的「兒童心靈環保體驗班」,八位青年小隊輔以中、英雙語帶領,透過說故事與遊戲,與小朋友分享佛法。監院常悅法師表示,佛法的延續需要注入年輕的動力,年輕的大學生發心帶著小朋友一起學習,讓佛法的種子往下扎根,相信未來定能成長茁壯。

朝著佛教年輕化、國際化的方向,「兒童心靈環保體驗班」招生年齡以五至十歲的孩童為主,課程內容以「心靈環保」為主軸,由主修幼教教育及熱愛與孩童互動的大學生擔任小隊輔,許多大專青年也因此加入奉獻學習的義工行列。

小隊輔們以活潑的兒童佛曲「要不要」帶動唱,以及分享童話故事「The Golden Goose」(金鵝),將「心五四」中的「四要:需要、想要、該要,能要」融入課程,讓孩子認識貪心與需要的分別。

點心時間一到,小朋友們跟著常俱法師,唱著「阿彌陀佛」聖號,踩著步伐走向齋堂。一雙雙小腳丫為了配合佛號前行,有時停下,有時更換腳步,學習「身在哪裡,心在哪裡」的走路禪。負責點心製作的義工們發揮巧思,以滿滿的愛心與祝福來準備,所有孩子異口同聲說:「好好吃!」用完點心,孩子們依序將餐具放置回收處,隨著佛號再回到禪堂。

小朋友上課時,陪同前來的家長們有的進大殿參加《地藏經》共修,有的在圖書室閱讀。下了課,許多小朋友迫不急待與父母分享上課點滴,有的圍繞著法師說話,有的則跟著小隊輔。王家兩位小朋友開心地說:「點心真好吃!」羅家的小朋友與媽媽分享不要貪心的故事。常悅法師期待所有孩子再回來道場,更歡迎尚未報名的孩子加入。

◎報名請上洛杉磯道場網站: http://www.ddmbala.org

紫雲寺─「步步成佛」講座

深入華嚴 實踐菩薩行願

【高雄訊】面對疫情、戰爭、氣候變遷……如何安穩生活?八月二十八日起,紫雲寺舉辦「步步成佛」系列講座,由法鼓文化編輯總監果賢法師主講,引領大眾走入《華嚴經》的世界,依佛陀的教法過生活,走在步步安心的成佛道上。

首場講座於現場、網路直播同步進行,共上千人次聆聽。果賢法師從華嚴入門與十地修行談起,首先以能順利舉辦講座為例,說明任何事物背後都有重重無盡的因緣方能成就,這即是《華嚴經》中法界緣起的觀念,「了解多因多緣的緣起法,我們更能生起感恩、懺悔、慚愧、精進、謙虛的心,在當前種種境界中,懂得修福修慧。」

九月十八日第二場講座「菩提生活」,法師藉由生活實例,讓大眾了解如何實踐《華嚴經.淨行品》。法師說明文殊菩薩透過一百四十一個大願,為我們指引生活即是道場,「當願眾生」可落實於每天吃飯、走路、睡眠、晨起、穿衣、洗手等日常中,即便是生活瑣事,也可事事以菩薩心行為眾生發願,如此則日日都是清淨美好的日子,這便是在修學〈淨行品〉的菩薩心。

十一月十三日最後一場「菩薩行願」,法師透過〈普賢菩薩行願讚〉,說明每尊菩薩都具有「悲、智、願、行」四大德行。普賢十大願提到「禮敬諸佛」、「稱讚如來」、「廣修供養」等,不僅是對每一尊佛,更要將每個人都視為未來佛,以恭敬心對待身邊的人,就是最上的供養。

「是日已過,命亦隨減,如少水魚,斯有何樂?當勤精進,如救頭燃,但念無常,慎勿放逸。」法師以〈普賢菩薩警眾偈〉提醒大眾,修行不僅發願,還要精進。保持精進需要「念念相續,無有間斷,身語意業,無有疲厭」,隨時隨地都不懈怠,即能步步踏實地往成佛的方向前進。

【馬來西亞第一場「疫過境遷」系列座談會】
環境轉變 以四它安頓身

東初禪寺疫後首辦戶外禪

【寶雲寺─疫後恢復舉辦精進佛一】
以念佛一念淨萬念

【洛杉磯─開辦「兒童心靈環保體驗班」】
大手牽小手 歡喜跟著菩薩走

【紫雲寺─「步步成佛」講座】
深入華嚴 實踐菩薩行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