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鼓文理學院推廣教育中心

10大面向課程登場

長年致力於佛學推廣的法鼓文理學院推廣教育中心,全新規畫三大系列、十個面向的課程,
深化與三大教育連結,多層面推廣實踐心靈環保,將民眾與佛法的距離,拉得更近了。

◎朱真楷


▲「環境關懷」課程和「台灣千里步道協會」合作,辜琮瑜(前排左三)、該會副執行長徐銘謙(前排右四)與學員舉起手掌,傳達親手製作步道的精神。 (推廣教育中心 提供)

最近,在網路社群上,廣傳來自法鼓文理學院推廣教育中心各式精采課程海報,從佛法義理、生命教育,到藝術療癒、生活美學等,吸引許多學佛者的興趣,於十一月陸續開課的臺北法鼓德貴學苑,正是法鼓山在都會中的一座終身學習基地。

發揮佛學教育功能 深入社會角落

法鼓文理學院的三大終身學習,包括心靈環保研究中心、禪文化研究中心、推廣教育中心。其中,推廣教育中心多年來以佛學課程著稱,發揮了佛學教育推廣功能。今年十月起,為創造更多親近佛法的路徑,持續擴大課程面向,從既有的佛學義理、生命教育,進一步推出身心體驗、藝術療癒、文史思想等十個面向的系列課程;其中還特別邀請雲門舞集、千里步道協會加入授課行列,藉由創新多元的學習內容,讓佛學與人文社會教育深入社會角落,拉近都會區民眾與與佛法的距離。

學習內容創新多元 提昇傳承能量

文理學院推廣教育中心課程分三大系列,包括「非學分班課程」、「隨班附讀學分班」,及「人文社會學群碩士學分專班」。今年八月一日甫接任該中心主任的文理學院副教授辜琮瑜說,創辦人聖嚴師父最大心願,是將佛法以一般人能理解的方式與大眾連結;因此,課程設計除佛法與義理外,會思考在「心靈環保」核心價值上,從社會各類族群可能關心的面向切入、規畫課程,讓佛法能夠應用於生活中。

在此基礎上,推廣教育中心非學分班近期推展的課程,就將「佛教學系」及「人文社會學群」的課程進一步分出十個面向,包括探索佛法教理的「佛法系列」;推動心靈環保在生活實踐的「環境關懷」;關照身體與精神層面的「身心體驗工作坊」;學習與自己相處的「心理健康與轉化」;深化生命教育的「生命關懷」;講授老莊等經典文學與思想的「人文思想」;研究社會企業創新的「社會影響力」;學習書法、繪畫、插花的「生活美學」;引導身心放鬆、消解煩惱的「生活禪」,及因應海內外無法前往實體教室上課者的「雲端書院」。

為讓課程更多元,「身心體驗工作坊」即邀請雲門舞集武術指導帶動學生體驗身心互動;在「環境關懷」部分,邀請長年致力建構手作步道的「台灣千里步道協會」,示範心靈環保如何具體落實在環境保護。

法鼓山係以「心靈環保」為核心,透過大學院、大普化、大關懷的「三大教育」來落實「提昇人的品質,建設人間淨土」。因此,推廣教育中心也規畫邀請受過大學院教育的文理學院畢業生,藉由推廣教育平台從事大普化、大關懷工作,不僅奉獻所學,也讓法鼓山三大教育能有更緊密連結,提昇世代交替的傳承能量。


(推廣教育中心 提供)

推廣班+學分班 切合學習需求

推廣教育中心「非學分班」近期推展的系列課程,就將文理學院「佛教學系」及「人文社會學群」的課程,以「推廣」概念分出十個面向。

一、推廣班(非學分班):提供成人教育、終身學習等多元課程。新開設的十個系列課程即在其中。

二、人文社會學群學分專班(有學分):主要為文理學院碩士、學士學位在臺北開設的課程,針對尚未有學籍者開設;課程結束,成績通過後可取得學分,未來入學文理學院可抵免學分,提供有心想深入進修者預修。課程面向包括生命教育、社區再造、社會企業與創新、環境與發展等。

三、隨班附讀學分班(有學分):上課地點於法鼓文理學院,課程面向包括佛教學系的漢傳佛教、印度佛教、西藏佛教、佛學資訊,及人文社會學群課程。

◎推廣教育中心粉絲專頁
https://www.facebook.com/dilasce

◎洽詢電話:(02)8978-2131分機8012、8013

聖基會「跨界視野與對話」座談會

改變世界 在生活中學習歸零

【林雅櫻/臺北報導】「調整我們的心靈環境,我們才會對這個世界友善,會對萬事萬物生起慈悲心。」聖嚴教育基金會於十一月十九日在法鼓德貴學苑,邀請四位環保實踐代表人,進行「跨界視野與對話」,座談由法鼓文理學院推廣教育中心主任辜琮瑜主持,聖基會董事長蔡清彥與近八十位民眾,共同聆聽達人如何運用創新的思維,投入環保實踐、環境保護、生活改善,以心靈環保創造更友善的世界。

無肉市集創辦人張芷睿自述受到家人影響,而走上維護動物生命權的道路,致力推動純素飲食與零廢棄市集,三年來已舉辦場過二十場市集、十六場公益活動。她說,「飲食只是一種選擇,但你的選擇會讓其他生命別無選擇。」希望讓你我吃進去的不只是食物,還有背後的祝福。

「自備容器買東西,是一個很簡單的生活態度。」無包裝商店Unpackaged.U創辦人黃尚衍表示,成立無包裝商店五年以來,約已減少三公噸的垃圾量,籲請民眾用多少買多少,不要製造廚餘,浪費食物。他分析,消費者易被商場宣傳方式給吸引,為了節省造成大量購買,卻往往沒有計算物品囤積、冰箱耗電、時間消化等成本。

行走的土地公創辦人蕭麗吉則從一對日本夫婦配合四季變化,實踐自給自足的自然生活說起,闡述都會中其實有許多看不見的生態系,都同樣渴望「家與家人」的延續。目前她正在推動讓都市公園裡可以有多樣性的植栽,並且讓落葉留在原地,因為「落葉可以啟動土壤下的生態系,成為土壤動物的養分」。

斷捨離私塾創辦人王艾岳以漢字拆解來說明「斷捨離」哲學。她說,那是一種「拿得起、放得下」的生命態度,並不是講究只留下最少的物品,而是選擇「將適當的東西,留在你的生活裡」;很多人在實施斷捨離之後,仍然執著於「這是我的空間」,事實上需要「空出來的位置,是心量、是利他的位置」。


▲王艾岳、黃尚衍、蕭麗吉、張芷睿(左起)四位生活實踐代表人,分享他們如何從影響認知、行為與習慣,進而提出具體方案來改變世界。 (李東陽 攝)

教育新聞集錦

首場博雅講座 凌宗湧分享看見美好

【謝佾諼/金山報導】十一月十日,法鼓文理學院舉辦首場「博雅講座」,邀請花藝美學家、CNFlower創辦人暨總監凌宗湧,與現場八十位師生分享「看見自己的美好」。

「第一次來到法鼓山世界佛教教育園區,這裡大自然壯闊的環境,讓我震撼!」師法大自然的凌宗湧一開場便如此讚歎。他表示「美」並不是設計出來的,而是從大自然中感受到的,自己只是那位藉由花草傳遞感情的送花人。

凌宗湧認為,旅行是打開學習最重要的體驗,他帶領學生從美學視角出發,走向世界,從旅行中反觀,在不同文化國度的創作,只是在不同地方做一件相同的事情。他鼓勵學生不要著迷花藝技巧,而是去享受大自然,感受生命持續的過程,欣賞四季變換的樣態,再試著以自己的方式,將大自然原本的樣子傳遞出去。他期許眾人看見自己的美好,讓美學在日常生活中實踐,將美好的關係傳遞出去。

 

文理學院在職進修 一一二學年招生

【朱真楷/金山報導】法鼓文理學院新設「生命教育進修學士班」、「社會企業與心靈環保碩士在職學位學程」,已獲得教育部審核通過,預計一一二學年度開始招生,盼能培養具備跨領域專業的企業人士,及非營利組織的管理人才。

隨著生命教育逐漸受到各界重視,「生命教育進修學士班」將以學校教育與社會關懷為核心,提供禪與心理健康規畫的課程,週末於法鼓山園區和文理學院校園研習,讓各年齡層的學生藉由法鼓山的境教,放鬆身心,提昇生命。

「社會企業與心靈環保碩士在職學位學程」的課程,除了必修的社會企業、心靈環保及研究方法等,還涵蓋由外而內的自我覺察、生命價值與意義的探索等。課程將於二○二三年二月一日至四月五日開放報名。

【洽詢電話】(02)2498-0707
◎「生命教育進修學士班」分機5313
◎「社會企業與心靈環保碩士在職學位學程」分機5202

【法鼓書齋】

■《人生》雜誌472期12月號

與地藏菩薩有約

身處於疫情、戰端紛起的時代,許多人想到誓願入地獄度眾生的地藏菩薩。「眾生度盡,方證菩提」,地藏菩薩給眾生無窮的希望與信心,而眾生也透過地藏法門,尋得心靈歸依處。

《地藏經》中,地藏菩薩發揚孝親精神,於華人世界廣為流傳;在《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裡,展現安忍不動猶如大地;《占察善惡業報經》中,善用柔軟語撫慰眾生,發揮「善安慰說者」的慈悲力量。不少歷代大師在地藏願力感召下,包括:明代蕅益大師、近代弘一大師、東初老人、夢參老和尚等,誓願弘揚地藏法門。時至今日,地藏追隨者含括僧俗四眾,常哲法師、曾玉華、張育嘉、林正忠、朱佩霜,都發願學習地藏精神,主動積極關懷需要幫助的人,讓世間充滿光明與希望。

資深新聞工作者劉忠繼,一向自恃身體健康,五月確認罹患血癌,面臨生命最重要的轉彎時刻,他分享如何以病為師,學習體會身心的韌性。「人生書摘」由專研韓國佛教藝術的陳明華教授,帶我們走遍韓國山寺,走進韓國佛教精采的千年歲月。

(每本180元,訂閱一年1680元,另有特惠專案,請見心靈網路書店)

◎歡迎加入《人生》雜誌facebook

教育文化看板

文理學院佛教學系 校園體驗之旅

【活動內容】結合校園境教體驗,帶領學員認識佛教學系特色課程,提供報考入學等諮詢輔導。
【活動時間】12月24日(六)
【活動地點】法鼓文理學院
【報名日期】即日起至12月13日中午12:00截止
【報名洽詢】(02)2498-0707分機5417

【法鼓文理學院推廣教育中心】
10大面向課程登場

推廣班+學分班 切合學習需求

【聖基會「跨界視野與對話」座談會】
改變世界 在生活中學習歸零

【教育新聞集錦】

首場博雅講座 凌宗湧分享看見美好

文理學院在職進修 一一二學年招生

【法鼓書齋】
《人生》雜誌472期12月號
與地藏菩薩有約

【教育文化看板】
文理學院佛教學系 校園體驗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