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級:
小字級
中字級
大字級

遇見高僧 遇見自己 -第二堂

遇見高僧遇見自己-第二堂

果慨法師「遇見高僧,遇見自己」講座在萬眾殷切期盼下,於4月15日繼續上周未完講程,在法鼓山安和分院為超過千位信眾講授高僧傳。除了接續上週佛陀自開悟後遊歷四方傳道及示寂涅槃的過程,本周也介紹了對於佛教傳入中土有莫大貢獻的譯師鳩摩羅什的一生行誼。


果慨法師認為,漢傳經典中對於佛陀的敘述很多都已經被神格化,所以法師在此所講述的佛陀主要是依據南傳經典的記載,希望還原佛陀偉大的人格。法師也認為在修行的過程中,觀念知見最為重要。在佛陀那個時代,印度的主流思想是認為人有「神我」,修行的目的就在於達到「梵我合一」的境界,而這樣的知見就會對開悟產生阻礙。佛陀開悟後才發現,本來沒有「我」,一切都是因緣合和,每個人之間彼此都有關係,善待別人,就是善待自己。接受生命,就是接受無常無我。只要洞悉一切事物的空性,所有精神上的障礙都可以超越,從而自痛苦的巨輪中解脫出來。

佛陀開悟後,又分別度了五比丘、三迦葉兄弟等一千人,舍利弗及目犍連等兩百人,並將釋迦族的菁英如阿難、阿那律,甚至自己的兒子羅睺羅也度出家。佛陀的弟子中,有首陀羅階級的優波離,也有賤民階級的蘇利陀,還有女眾的摩訶波闍波提,以及惡人央掘摩羅。在當時的印度來說,是歷史性的創舉,震撼了當時的社會,真正做到了眾生平等,佛陀也說:「在覺醒之道上,人人都是平等的。」佛陀晚年時,又歷經了提婆達多破僧、釋迦族滅亡、大弟子們先佛入滅等三大事件,如果是一般人遭遇如此打擊早已不能承受,但是佛陀仍然不改其志繼續傳道說法,一直到八十歲在娑羅雙樹間涅槃前仍對弟子們諄諄教誨,為後世留下最好的身教典範。


果慨法師也推薦了聖嚴師父所著「佛教入門」以及越南一行禪師所著「一行禪師說佛陀故事」兩部書給大眾,如果想更深入了解佛陀一生的行誼,可以再參考這兩部書。


此次講座的下半場,果慨法師為我們介紹了鳩摩羅什大師。鳩摩羅什生於龜茲國(今新疆庫車縣),其父鳩摩羅炎是來自罽賓國(今克什米爾)的貴族後裔,其母是龜茲王的妹妹。他是不世出的天才,但是命運不濟。七歲時就跟著母親一起出家,能日誦經千偈,當時人稱「神童」。當時龜茲國盛行小乘佛法,因此他一開始也是修習小乘;直至十三歲時,改向蘇摩學習大乘佛法,譽滿西域。前秦符堅為了得到鳩摩羅什,派大將呂光領兵攻打龜茲,俘獲羅什,因呂光的脅迫,被迫娶龜茲王女。呂光在符堅死後,自立為後涼國王,羅什在呂光父子掌控十七年間,無所宣化,是智者困境之時。後秦姚興攻滅後涼,將羅什迎到長安譯經,這才開啟鳩摩羅什一生中最輝煌的時代,但也在姚興的逼迫之下娶了十名妓女。果慨法師說,每談到大師忍受這些迫害,就實在非常心痛。

果慨法師也總結了鳩摩羅什在佛教歷史上的影響,一來他文質兼備,是四大譯經家之一;二來他所翻譯的佛經及講學的活動,對中國思想文化史的建設有重大貢獻。他的傑出弟子們如僧肇,僧叡,道生等分散各地傳法,對南北朝時期的佛教發展,起了重大影響。而佛教的主要宗派,也在他所翻譯的經典如《金剛經》、《中論》、《成實論》、《阿彌陀經》、《妙法蓮華經》為基礎下紛紛成立。


在果慨法師識見高遠的解說下,大眾如沐春風,欣然嚮往佛陀及鳩摩羅什大師不為已身求安樂,要求眾生離苦得樂而忍受命運打擊及忍受迫害羞辱的高風亮節及偉大胸懷,也滿心期待繼續聆聽下次的講座。

文字報導: 林志揚
攝影: 陳蔚彬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