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級:
小字級
中字級
大字級

慧與方便不二的現代菩薩行:常啟法師講維摩詰經的智慧

5月7日下午,由常啟法師主講的「菩薩行──維摩詰經的智慧」進入第二場課程,仍然吸引了滿座的學員到場聆聽。延續上周針對經文三大宗旨「淨土、菩薩道、不二」的導論以及十四品的脈絡介紹後,今天法師逐步就每一品的內容,以說故事的方式解說其經義。法師活潑風趣的解讀,讓我們對維摩詰經的深言大義有了更進一步的認識。

不同眾生,不同煩惱──如何除染去垢?

繼第一品點出淨土何求的要旨之後,從第二品到第四品,就藉著凡夫、聲聞、菩薩的染著來教導我們如何除垢,才能培養沃土,接續第五品至第十品的納大法,種下行菩薩道的種子。

首先,在方便品中,揭示了凡夫的染著主要在於對身體的執著,往往是趨樂避苦,有所得亦有所斥。經文以泡沫、浮雲、夢等譬喻來說明色身的無常。而對治之道,在於應學習觀身無常,領會藉假修真、當樂佛身之義。

在弟子品與菩薩品中,則是藉由說明佛陀的十大弟子及多位菩薩不敢去探視維摩詰病情的原因,來闡明聲聞與菩薩的染著。例如,維摩詰如何以大乘禪法來破舍利佛的小乘禪坐觀、以貧富一如來破大迦葉的乞食觀等,以及以直心是道場、道場在心不在行來破嚴光童子的道場觀等,內容非常精彩。

法師表示,聲聞的染著在於厭離生死、欣求涅槃,他們視煩惱與菩提為二,執著要去惡從善。因此,要藉由不二法來去染,才能不偏袒一邊,迴小向大。而菩薩執著於上求佛道、下化眾生,但教化眾生的方法卻不夠圓融善巧,需要能悲智雙運,修習智慧與方便不二的菩薩道。

法師特別強調,「維摩詰經是大乘初期的經典,經文透過彈訶凡聖僧來凸顯聲聞與菩薩的差異,就像是血氣方剛的年輕人一般,這隱含了大乘初期對對小乘強力抨擊的舉動,雖沒有大乘晚期法華經的圓融沉穩,但卻讓經文更加生動好看。這也是我們在讀此經典時須注意的地方,要能真正善解經義,多位小乘角色犧牲顯拙的表現,只是要讓維摩詰的形象更具層次,就像是襯托牡丹的綠葉一樣,不可小看。」

以煩惱為道用 入不二法門

兼具自行德與化他德的維摩詰,在經文中卻出乎意料地以病人的姿態出現,作為教化眾生的積極手段。在佛陀的眾多弟子都不敢去問候生病的維摩詰後,終於在第五品,派出了文殊菩薩探病,兩大高手見面,機鋒相對,展開了之後的精彩故事。

法師表示,經文從第五品到第十品,依循著闡述空性、下化眾生、上求佛道、入不二法門,以及示現淨土的脈絡,展現了先修因,再以不二契入性空後,繼而顯現神通、淨土與菩薩正道的架構。

經文中多次引申大乘思想的殊勝之處,以及般若空性對我們既有思維的反轉。例如文殊菩薩詢問維摩詰為何生病,他回答說,「以一切眾生病是故我病,若一切眾生病滅則我病滅。」又例如第八品中,維摩詰問文殊菩薩,何為如來種?文殊回答說,六十二見及一切煩惱皆是佛種,而解脫要於一切眾生心行中求。

法師解釋說,這顯示出菩薩與眾生一體,而自然生起的慈悲心。而對大乘思想的不二菩薩行來說,我們要以煩惱為道用,是轉煩惱,而不是除煩惱。若能夠不隨眾生煩惱心流轉的智慧展現,結合看清楚對方需要的方便,才能解纏去縛,顯示菩薩正道。而在第十品的香積佛品中,則是藉由示現香積淨土的微妙莊嚴來對比娑婆穢土的濁劣,但又彰顯出能在五濁惡世中行菩薩道的難能可貴。

我們熟悉的「天女散花、不可思議」等詞語,都是出自維摩詰經,也證明了此經的廣泛流傳與影響深遠。最後,法師總結說,維摩詰經闡述了淨土是現世、在此地建設的理念。再藉由去染,自利利他,與眾生一體的精神,並以不二法門為樞紐,展開各種的神通妙用。勉勵我們要從心上下手,付諸行動,成就真正的菩薩道。

文:勾淑婉/攝影:蔡全.王細珍

相關圖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