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級:
小字級
中字級
大字級

【課程報導】聖嚴書院福田班_12/10 遇見人間菩薩

遇見人間菩薩

每每於傳燈法會的信物上點亮燈燭,雋刻於小缽上的「菩薩行」偈文總在黃澄澄的燭光映照下,閃耀著無量光明,每一字一偈都是師父對我們的期許,而那句「若眾生離苦,自苦即安樂」更涵納了無限的勉勵,也道出了菩薩悲憫眾生的廣大心量。霎那間,彷彿再多的境界,都能超越,只要是利於眾生之事,菩薩行者均能捍勞忍苦,為熱惱所迫的眾生遍灑清涼甘露,為苦難的娑婆世間帶來解脫妙法。


那麼,如何凝聚眾多菩薩們的願心,於人世間發揚向上及向善的力量呢?師父給了我們方向,讓我們於菩提道上有所遵循而不迷失。為此,10012安和分院福田班特別禮請聖嚴書院佛學班召集人張奇明菩薩來分享法鼓山的共識,而這也是師父的悲願,希望我們以「回歸佛陀本懷,推動世界淨化」為方針,抱持「奉獻自己,成就大眾」的精神,並藉由「全面性的教育與整體性的關懷」,達到「提升人的品質,建設人間淨土」的目的,因此,法鼓山不僅是觀音道場,亦是菩薩道場,法鼓山的僧俗四眾所從事的就是嚴土熟生的工作。


有了修行指南,該從哪裡開始?自當是從自己做起,從小事著手,從日常生活中練習,「吃飯」便是一個很好的下手處。福田班班導師常嘉法師除了向大家介紹寺院用齋行儀外,更帶領菩薩們一起體驗「吃飯禪」,教導我們如何吃出禪味,吃出感恩心,吃出平等心…,也就是食存五觀,將吃飯當成是精進用功的勝緣。隨後,菩薩們各自拿取一顆葡萄乾於口中咀嚼,慢慢地、專心地品嚐食物的美味,那小小的葡萄乾不僅香甜芬芳,還散著陽光的馨香,蘊含了農夫的辛勞、大地長養眾生的寬厚無私。


對吃飯禪有了初步的體會,午齋時刻正是檢驗自己有無三儀具足好好吃飯的最佳機會,領了齋飯後,雲集三百餘人的大殿異於往常,竟是一片靜默,看著菩薩們低眉專心品嚐手中的午飯,感動不已,想必菩薩們是以歡喜心、惜福心咀嚼那得來不易的飯菜,一時之間,心中那股對食物的貪念、分別、執著已轉化為「有東西吃真好」的感恩心,所以,生活中無處不是練心的機緣,正所謂語默動靜皆修行。

不過,修行路上難免遇到障礙,菩薩道偶有進退,此時便需要善知識的勉勵、提點,師父就是我們的善知識,期許菩薩們行菩薩道要有萬行菩薩的精神,如何做到萬行?安和分院監院果旭法師透過師父所寫的「菩薩行」說明菩薩道的修行態度。首先是發起利他的菩提心,並藉由實踐六度利益眾生,廣結善緣,如此,不僅可減少自己學佛的障道因緣,更可為他人帶來幸福,為社會增添祥和。


因此,果旭法師勉勵菩薩們,未成佛道之前,先結人緣,而這也是「心六倫」的

主要理念,無論是家庭倫理、生活倫理、校園倫理、自然倫理、職場倫理或是族群倫理,都與人密切相關,經由青年院常雲法師解說後,即便身處多元的人際關係、扮演多重的角色,藉由心六倫的觀念,配合心五四的實踐,既能與人為善,亦能常保心常愉悅安定,菩薩們若能將心六倫的發願文當成定課,在一次次的祈願中,不僅自己的生命品質提升了,真誠祝禱世間眾生離苦的願心,定能讓身邊的人事物美好和諧,現任法鼓山北七轄區副轄召蔡妙珍菩薩就是最佳實踐者。


妙珍菩薩擔任義工多年,從佛法中獲大善利,秉持師父的教導,不但奉獻自己關懷他人,對家人親友的照顧更是無微不至,經過長期的付出,最終接引老菩薩學佛,還獲得家人成就得以承擔更多利人利己的工作。妙珍菩薩說,由於家人的祝福,自己看待家人的態度不再是負擔而是無限的感謝,原來人間淨土就在我們心中,心淨,國土淨。


的確如此,《華嚴經》經文有云「無量諸眾生,悉發菩提心,彼心令剎海,住劫恆清淨」,當我們心懷利他的菩提心,原來令自己起煩惱的人事物,必然從苦惱轉化為悲憫與祝福,那麼,眼下的娑婆即是淨土;同時,也因為您不捨眾生受苦的菩提悲願,必然能不怕艱苦,菩薩道上心無憂惱,歡喜所行。


文/麗珠 . 圖/御丞

相關圖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