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級:
小字級
中字級
大字級

12/27《楞嚴禪心》講座圓滿~真心,能生萬法,具足萬法

法鼓山安和分院《楞嚴禪心》講座於12月27日圓滿。果醒法師以六祖惠能禪師開悟時所說話期勉大眾:「何期自性本自清淨!何期自性本不生滅!何期自性本無動搖!何期自性能生萬法!」,凡夫因顛倒想而煩惱相續,想要轉化操作模式,必須在每個當下學習做「心的主人」,不被幻化萬千的現象而迷失真心,體悟世間萬法都是心性的功能,皆是度化眾生的妙用。

從真起妄
果醒法師講座圓滿日慈悲提點大眾,眾生之所以流轉的原因是從無明→能所→虛空世界→眾生→業果.....。凡夫眾生以生滅現象為「我」,或以身體為「我」,以能力、以財富、以想法、以感受為「我」,以致煩惱相續。
我們的真心(佛性)不動、不滅、寂而常照、照而常寂。果醒法師在四堂講座中慈悲解說佛陀在《楞嚴經》所言的佛性(真心、見性)十個特質,包括「見性是心」、「見性無動」、「見性不滅」、「見性不失」、「見性無還」、「見性無雜」、「見性無礙」、「見性不分」、「見性超情」以及「見性超見」。
這十個特質闡釋了六祖惠能禪師開悟時所言:「何期自性本自清淨!何期自性本不生滅!何期自性本無動搖!何期自性能生萬法!」都是說明每個人都有常住真心,不滅。
果醒法師解釋,真心(佛性),能生萬法,具足萬法,開悟者看到的一切都是自心之物。惟凡夫操作模式與佛不一樣,心顛倒,抓取現象為我,以致流轉。
為何眾生會起顛倒見?《楞嚴經》提到,「晦昧為空,空晦暗中,結暗為色。色雜妄想,想相為身。聚緣內搖,趣外奔逸,昏擾擾相,以為心性。一迷為心,決定惑為色身之內。不知色身,外洎山河虛空大地,咸是妙明真心中物。」
「心性不是色相,也不要離開色相找心性」,法師說,不要離開煩惱法找解脫法,學習不執取現象為我,而在世間自在廣度眾生,這就是「有世諦流佈想,無有顛倒想;隨順世間法,而在出世間。」的真諦。

六正見
怎麼改善顛倒的操作模式?果醒法師期許菩薩們透過「六正見」建立正確的知見。一,都是我,都不是我(聖人無己,糜所不己);二,後念碰不到前念(法法不相知,法法不相到);三,無一主體在時空穿梭(無我、非我);四,日面佛、月面佛;五,自導自演;六,第一順位。
 果醒法師應菩薩的提問再度慈悲說明「六正見」。法師說,眼前所看到的人事物,都是「我」,也都不是「我」,都是佛性所生。佛性非凡非聖,外在現象會消失,但相皆由佛性變現出來,如同波浪與海水的關係。波浪非海水,卻從海水中生出,故言「聖人無己,糜所不己」。
「後念碰不到前念(法法不相知,法法不相到)」則是,每個當下,都是一整體,第二念還是一整體;第二念是從第一念變現出來,前一念沒有消失,現前這一念不可能生起。這個知見可以透過看到喜歡或不喜歡的人事物,練習當作是前一念作用,不跟、不對抗,讓相續的念頭停歇下來。
「日面佛、月面佛」則是說明,凡夫眾生常因外在現象牽動情緒,希望轉現象,但「日面佛、月面佛」的觀念就是不轉現象,誠如希望轉生氣,為不生氣,並不究竟。練習放下取捨,自由自在。
「自導自演」的部分,法師建議,可從檢視自我的對話開始,體察出都是自己對自己講話。至於什麼是「第一順位」的知見?,法師以自己開車狀況觀察,發現有時候會因趕時間,開車過程變成練習散亂心,練習得失心,故生活中要練習安詳、無能所為做事第一原則,而非僅僅追求「將事情做好」。
課程圓滿之際,果醒法師慈悲期勉大眾,學佛是盡未來際,佛性沒有過去、現在、未來,我們不僅要建立正確的知見,也要落實於生活中,體悟世間萬法都是心性的功能,是度化眾生的妙用。
文.陳麗珠/攝影.曾淑玲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