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級:
小字級
中字級
大字級

學習觀世音菩薩發菩提心、找回真心:探討佛法在生活、生命、生死的應用 課程報導 9

《楞嚴經》裡阿難尊者終於聽懂佛陀開示,感動的說:「心迹圓明,悲欣交集」,阿難尊者終於找到自己的真心,悲的是愕然過去都用錯誤的攀緣心過生活;喜的是終於消滅了無始以來的顛倒,找到修行正確的道路——真心。在第九堂課裡,許仁壽菩薩跟我們分享這麼多年以來,他讀《楞嚴經》遇到的結,以及分享自己體證的解法。許仁壽菩薩鼓勵大家,學習觀世音菩薩二十五圓通法門,從六根、六塵攀緣的軌跡,回頭反觀找到真心。找到真心後,如何依真心過生活,讓生命更有意義。短短兩小時的課程,濃縮了許仁壽菩薩下了多年功夫的心法,若我們能如理思惟、如是修行,那麼我們或許能斷滅億劫以來的顛倒見,不再妄想把沙子煮成佳餚。

波斯匿王3歲與62歲的「觀河之見」,為何一樣?

佛陀為了幫助眾生找回真心,在《楞嚴經》裡以十番顯見的例子,教導我們破妄顯真。許仁壽菩薩以盲胞專注走路做為「顯見是心」的例子:「我們的眼睛應該比盲胞好很多,一樣要去捷運站,他們拿了白手杖一路專心的往目的地走,我們則是這裡逛一逛、買一買,眼睛比我們不好的人早就到目的了,我們手上大包小包還走不到。所以真正讓我們看到的是心,不是眼睛。」許仁壽菩薩分享自己修學時卡在佛陀問波斯匿王,三歲與六十二歲看到的恆河是否一樣?波斯匿王回「宛然無異」。「我阿嬤家就住在法鼓山下的三合院,小時候在那裡長大,覺得三合院好大,我現在再回去看,怎麼這麼小一塊地方。明明看起來不一樣,為什麼波斯匿王說宛然無異呢?」

用真心看恆河、看萬物

參了多年,許仁壽菩薩才明白,自己之所以會覺得小時候和現在看三合院大不同,是因為自己用攀緣心在看,有比較、分別之心,若是用一顆清淨的心去看,就可以體會波斯匿王所言。「我們向來很會操作攀緣心,這就是麻煩所在,當我們年紀大時,你拿七、八十歲的身體去和年輕時比,肝、腎、心都不好了,煩惱絕對會來。」捨棄眼睛所看到的美、醜、好、壞的分別,保持看的覺知,以just a feeling取代my feeling(源自惠敏法師開示),就能體會人死後有不生不滅的真心,才能回到《心經》的諸法空相呼應。無怪乎一行禪師說「No death, No fear.」(不會死,免驚!),指的就是不生不滅的真心。

說起《楞嚴經》的文字迷宮,許仁壽菩薩在白板上寫下「見見(明)之時,見非是見(明)。見猶離見,見不能及。」「這句話我的體會是,真心必須離相去體會,住在暗上,就跟著暗跑,住在明上,就跟著明跑,所以用真心去體會明暗時,既不是明也不是暗。」許仁壽菩薩鼓勵大家,把這幾句背下來,行住坐臥時拿來參一參,就能領會《楞嚴經》的趣味。

修行耳根圓通法門必先發菩提心

佛陀當然理解我們對真心的存在飄渺難解,便介紹二十五圓通法門給眾生,透過六根、六塵、六識及七大(地、水、火、風、空、識、根)找到真心。經中也舉例,人稱掃地僧的周利槃陀伽,便是透過鼻根體驗呼吸的因緣、無常、無我而開悟,稱為反息循空。我們最熟悉的觀世音菩薩,所修習的耳根圓通,傳承自觀世音佛,菩薩於佛前發菩提心,觀世音佛便教祂「聞思修入三摩地。」許仁壽菩薩認為,這裡的聞並非聽聞,是反聞聞自性的意思。「這句的意思是,若我們能放掉別人對我們講好聽、不好聽的,只維持聽的覺性,那麼就是在修行聞自性的法門。從中體會教理,如實觀照生活,就能找到真心。也因為保持聽的覺性,所以能聞聲救苦。」觀世音菩薩之所以能修行得力,關鍵在於祂先發想救拔眾生離苦的願心,是修成正果的主因。

用真心過生活,生命才能有意義

觀世音菩薩教我們:「初於聞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動靜二相,了然不生。如是漸增,聞所聞盡,盡聞不住,覺所覺空,空覺極圓,空所空滅。生滅既滅,寂滅現前。」「意思是我們往內觀照,少了攀緣心,就可以找到真心的路。維持覺性,煩惱不生,如此不斷反覆下功夫,聽到不給主觀、不給評價、不給判斷,就能夠漸漸做到上與十方諸佛同一慈心,下與六道眾生同一悲仰。也就是能夠上求佛道下化眾生,不斷回到火宅來救拔眾生,最後就能夠得到究竟涅槃。」許仁壽菩薩將《楞嚴經》與《心經》串連一氣,讓台下的學員更了解要創造生命的意義,必先找到不生不滅的真心,才能確保自己放在鍋裡煮的是食材而不是沙子。

阿難尊者領受佛陀於《楞嚴經》的教法後,「心迹圓明,悲欣交集」,對於找到真心的路,頓時清朗透徹。想到過去總是以顛倒的攀緣心過生活,阿難尊者感到悲惱;另一方面,在成佛的修行道路上,有了清晰的導航和加速器,阿難尊者的內心歡喜感恩。當許仁壽菩薩謙稱的小學生版的《楞嚴經》分享完後,台下兩百多位學員,每人心中有不同的領略、不同的疑團,這些生命課題,就靠自己日後參想玩味了。

攝影:韓菊妹/報導:施心媛

相關圖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