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級:
小字級
中字級
大字級

【安和心書房】生死關懷講談會3 放下的勇氣:好好生活、好好生病、好好相伴、好好告別

5/21下午,「安和心書房.生死關懷講談會」第三場邀請到重量級貴賓——開創台灣安寧病房、素有「台灣安寧之父」美譽的賴允亮醫師,以及《放下的勇氣》作者張寶方和採訪撰文張靜慧,在法鼓文化編輯總監果賢法師主持下展開精彩的座談。

賴醫師一開始即以「手臂張開才能給,給予的人是富有的!」鼓舞安寧照護的義工。賴醫師告訴我們,當病人來到醫生面前,醫生要做的第一件事情不是插管或開刀,而是「關懷」,讓病人感覺到「不要痛」。醫療團隊就像守望者,要走出去讓整個社區、整個城市都感覺到「平安」,安寧的目的是「癒合」,我們要做的是傳遞安寧與愛,讓人世充滿愛。賴醫師舉例教導生死學的時候,要求學生花十分鐘在病患身旁坐下來,因為陪伴就是一種安慰,癒合也立即開始。什麼是癒合?接受、等待、陪伴、平安,甚至死亡也是一種癒合。

張寶方居士從23歲開始投入安寧關懷,初發心是因為在百日內接連失去雙親,當時的不懂造成深深的遺憾,卻成就了今日投身安寧關懷的因緣。張寶方分享面對癌症病患時心態首要「安定」,一定要先讓自己的心安定下來,因為若自己緊張害怕,病人會比你更敏感地察覺到。另外要先安定家屬再接觸病人,在安定病人時,可以握住病人的手或輕按他的脈搏,內心數息幫助肺癌病人氣喘緩和下來。最後寶方居士跟大家分享一句 : 「對人疼惜,就會盡心盡力。」

面對「如何圓滿人生?為什麼菩薩沒有保佑我?」這個問題,撰文者張靜慧表示,書中提到我們在身體健康時就應該要培養正知、正念,對於信仰的堅定才可以不懼死亡。同時她也分享書上的故事「最後一口的心滿意足」,我們子女想給的是不是父母需要的?孝不如順。「道謝、道愛、道歉、道別」四道人生,在我們日常生活時就要好好準備。

賴醫師在結語也分享:圓滿的人生要滿足靈性的需求,從生病初期就要開始安排,例如心中急著完成的事、放不掉所愛的人,靈性需求解決了才會安心、平安。讓關懷的精神達到平安的境界,透過及早的安排,滿足靈性需求,最後一刻選擇讓你安心,守望者的責任便是把圓滿的種子帶出去。

三位與談人透過《放下的勇氣》與大眾分享安寧病房的生命故事,果賢法師也代大眾提問「如何將宗教照護帶入安寧照護?」賴醫師答道,跟大人說大人的話,跟小孩說小孩的話,就好像病人問醫生「死後的世界長什麼樣子?」我們都還沒死過,也不知道天堂長什麼樣子。但是我知道天堂有我的主,我願意投到神/菩薩的懷抱,這就是宗教的力量!我就是相信,所以我想到神/阿彌陀佛的地方,就像回到媽媽的懷抱裡。

果賢法師最後也提到他發願對「老的關懷」,藉由聖嚴師父的智慧,透過40則生死自在指引實現生死不惑。

安和心書房的「生死關懷講談會」共有四場,最後一場〈生死相隨:如何看生死〉將於5/28(日)下午2點在安和分院開講,由法鼓山文化編輯總監果賢法師帶領大家一起暸解宗教師的靈性照顧以及臨終關懷經驗分享,歡迎菩薩們踴躍報名,一起生死Follow me。

攝影:蔡全、邱振榮 報導:江岱錦

相關圖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