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級:
小字級
中字級
大字級
選擇分類
日期
~
關鍵字

2022-03-01
是的,成佛以後也要受報,這從世間的聖人和偉人來看,也都有許多的不如意事可知。比如耶穌被他的門徒出賣,最後釘死於十字架;孔子絕糧於陳、蔡;文天祥受誅;美國的林肯和印度的甘地被刺身亡;中山先生在倫敦蒙難等。因此,在釋迦牟尼佛成佛前後,也有好多魔難,比如六年的雪山修行以及最後的樹下降魔;另外托缽不得食,風寒而背痛,女人誣陷,他的弟子提婆達多落石傷其足;以釋迦族遭受滅亡而頭痛;臨涅槃前因誤食有毒的野菌而腹痛如絞等。佛的弟子更不用說,證得阿羅漢以後,也有受報的紀錄,如神通第一的目犍連尊者和蓮華色比丘尼都是被人活活打死。
2022-02-22
韓愈曾經說過︰「術業有專攻。」因此,學習任何法門都應該選擇有專精獨到功力的明師,不論做學問、學藝和學佛,其道理都是相通的。雖然明師未必出於明師之門,明師門下也未必出高徒,但是追隨明師,至少不會指錯方向,教錯要領,實要比所謂「以盲引盲」來得安全。
2022-02-22
禪宗所說的悟,是擺下萬緣、心無執著,既無可求、亦無可捨。一念能夠擺下萬緣,此一念就在悟中。頓證、頓悟是沒有漸次、不假階梯的,所以也沒有必要顧慮到臨終時悟與不悟的問題。禪的修持,切忌將心求悟、以心待悟。求悟不得悟,待悟即是迷;因為企求和等待都是妄念、執著、攀緣、放不下。所以,真正的禪者,知道有悟這樣東西,但並不以悟境的貪求為修行的目標。悟境是在修行之前的一種觀念,在修行的過程中,必須將此觀念擺下,才能真正得力。所以,禪者修行,重視過程不重視目的。在修行過程中依照明師的指導,用正確的方法,精進不懈、勇往直前。所謂一摑一掌血,一步一腳印,貼切著每一念,不容瞻前顧後,念念不斷、絲絲入扣、綿綿不絕,工夫自然得力。得力之後,始知悟與不悟、生死與涅槃,和修行了不相關。
2022-02-07
也不是,換一個時空為人設身處地著想,是幫助自己解開困局,擴大心胸,至於別人能不能因此而快樂,還得看因緣。這麼多年來,我受恩於許多人,但我沒有辦法集所有的力量來報恩,甚至還讓恩人受委屈。譬如早先是很熟的朋友,後來因為主客觀環境的變化而疏遠,他們有他們的想法、作法,我也有我自己的路要走,不能順著他們的方向,自然無法滿足他們對我的期望,於是他們就感到失望了。
2022-01-24
不是的。這是在過去生中,你跟人結的善緣少,所以今生在與人共事時,就得不到助力,甚至障礙重重。為了改善這種狀況,你今生更要加倍努力,來生才會有好的果實採收。若能如此想,你的人生就會開朗寬闊,擁有一片光明未來。
2022-01-17
問:很多人誤以為宗教人士都不食人間煙火,不懂得如何運用財物。請問法師,佛教裡有具體的方法教人怎麼樣使用金錢嗎?答:錢是要用的,即使沒有錢的時候也要用錢,不用等於沒有錢;用了錢以後,就自然會想辦法找錢。佛教常教人布施,如果是個很窮的人,叫他如何布施 呢?人若為了要布施,就會想辦法賺錢,即便是乞丐也可以把乞討來的錢拿去布施,這是光明正大得來的,以現代的用語來講就是「募化」得來的。
2022-01-10
人在年輕的時候,總是滿懷理想壯志,期許自己的人生要有大格局、大視野,還要發大願,實踐人生的價值。但是到了中年、到了老年,卻發現自己一個願望也沒有達成。究竟人的一生該如何發願才能落實,而怎樣的願才是大願呢?年輕人因為不知道天高地厚,對自己的能力也不清楚,既想要做這樣、也想要做那樣,總認為自己的未來是無限的。因此以為別人能夠做的,自己也一定能夠做得到;別人不能做的,自己可以挑戰出一番大事業來。所以,志向非常遠大,對自我的期許也非常高。然而,對自己沒有深切了解而設想的未來,其實是非常不切實際的,就像是一場遙遠的夢。
2022-01-03
有「經中之王」之稱的《法華經》,是漢傳佛教最重要的經典之一。經文主張:不論有無善根,善根是深是淺,將來必定成佛。《法華經》超越了社會階級、男女性別、眾生類別,也超越各式各樣的族群,甚至連造十惡五逆的人,最後皆能成佛。由於《法華經》不捨任何一個眾生,因而為我們這個世界的眾生帶來了希望。在今天這樣多元化的社會環境和時代中,《法華經》的包容性和消融性,正為我們所需要。
2022-01-03
父母在身體仍然健康之時,即應對一生積蓄做完善的規畫,本著對子女有助、對社會有益的原則來做適當的分配,以免身後害得子女們為爭遺產而對簿公堂,徒增人間悲劇。父母親的積蓄,父母自己當然擁有處置的權利,其首要原則是:不能在生前就把全部財產交給子女,否則會有兩大後遺症。第一是子女之間會計較,為何他得到多一點,我分到少一點,造成子女間的猜忌疏遠。
2021-12-29
嚴格地說,中國人是雜修的佛教。例如︰為了求現生的健康、長壽、消災、免難而持誦〈普門品〉、《藥師經》、〈大悲咒〉或念觀音菩薩及藥師佛聖號;若為求西方的未來利益,便誦《阿彌陀經》,並念阿彌陀佛聖號;若為消除病障、業障,則多半誦持〈觀音靈感真言〉、〈白衣大士神咒〉或者禮拜《水懺》、《梁皇懺》等;如果為了超度先亡、親友,則念《地藏經》、〈往生咒〉、放焰口、放蒙山等。類似的修行方式,既是顯教,也混有密教的形式與意味;既是修西方淨土,也修東方淨土。同一個人在不同的時間,為了不同的目的,就可能用不同的法門。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