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級:
小字級
中字級
大字級

日日是好日,來帖心的好處方

安和分院幸福30系列講座4月份主題「日日是好日」,第一講「心的處方」,於2024年4月14日,由法鼓文理學院生命教育學程楊蓓主任及法鼓山首座和尚惠敏法師,分別為大眾帶來「人生的三個青春期」和「心識、心染與心淨」兩個主題。

人生的三個青春期:就像爬山,轉好了就較好過

楊主任將「人生的三個青春期」詮釋為三個轉型期,並說明就像爬山一樣,轉好了,日子就會比較好過。回顧第一個青春期,當青少年在「轉大人」時,可能自以為是、渴望自由、期待被看見所以特立獨行,是「帶著內戰,形塑別人眼中的我」,也是為未來做準備的重要整合過程。
同理,中年時是「摸著石頭過河,拼湊自己眼中的我」,處在人生高原時,身心疲累,或許會迷失在過往的許多角色之中,將前半生的疲累,完全用付出的角度看待,也可能因此產生「我是我嗎?」的質疑,並開始叩問意義;到了老年,褪去光環、直面生死。可是「面對消逝,不識本來面目又何妨?」難道不開悟,日子就不過了嗎?如何用修行得力的方法,來面對「習慣」帶給自己的種種制約,比較重要。

心識、心染與心淨:善惡同源,心為法本

惠敏法師向大眾說明,所有眾生中,人類的心識最強,而在心識及心染的負面力量中,最可怕的是戰爭,並以《法句經》「心為法本,心尊心使,中心念惡,即言即行,罪苦自追,車櫟于轍。」點出心與法、善與惡的對比。心會產生言語及行為,而惡心會產生苦的結果。為什麼「殺」是不好的?以無差別殺人為例,殺人本身是惡苦的,造作了這樣的行為,自己的生命也會受到威脅的。所以,殺即是苦。
對所有的生命而言,「快樂」是很重要的動機,在演化上面是一種獎勵的機制。舉例而言,食物(尤其是甜食),或是看到存摺上存款數字的增加,帶來的感受讓人覺得是好的。然而,善惡同源,什麼是善惡?人們都想追求快樂,只是有些快樂會造成別人的痛苦或是苦果(比如成癮),盡量不要去做,要將其轉化為樂的結果,就好比「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一般,破迷轉悟,方能轉染成淨。

安和分院幸福30系列講座「日日是好日」第二講「醫者心行」,邀請到台大醫院緩和醫療病房姚建安主任,以及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復健部林峰正部主任,將於2024年4月21日,在安和分院與大眾分享「生死兩相安的最後一哩路」及「如何復健自己的人生」,歡迎大眾踴躍報名。相關訊息請參考官網:https://anhe.ddm.org.tw/。

攝影/邱振榮  報導/李佳蓉

相關圖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