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護法總會副都監常遠法師,提出各地辦事處發展的明確方向,以擴大社會關懷的層面。 (李東陽 攝)

鼓手動起來 福慧傳出去

2017護法總會悅眾巡迴關懷 推動地區辦事處轉型 邁向心靈環保學習中心 深入關懷社區

【林何臻/臺北報導】繼去年(二○一六)走訪地區辦事處後,護法總會於今年三月起至六月,於北中南各分寺院陸續啟動「悅眾巡迴關懷」,首先於三月十八、十九日在農禪寺分別舉辦兩場關懷活動,與各地悅眾面對面交流,鼓勵辦事處轉型為社會關懷與教育據點,值此臺灣邁入高齡化社會之際,深入關懷獨居老人、青少年、新住民等各族群,以佛法幫助社會大眾安身安心。共計有北一、北二、北三與北五轄區,約四百多位悅眾參加。

隨著近年來體系各項建設逐一完成,護法體系未來的方向應該如何調整?護法總會總會長張昌邦於活動開場時,先向多年護持法鼓山的悅眾致謝慰勉,並鼓勵大眾先立下目標,從自己的家人開始,進而接引更多長輩、年輕世代來學佛。

護法總會副都監常遠法師於開示時,提出明確的未來方向:「各地辦事處需要轉型,以擴大社會關懷的層面。」例如未來辦事處舉辦的活動,可以加入禪藝班、電影欣賞等一般課程,並巧妙融入佛法與禪法,透過舉辦更多地區活動,發掘新一代的護法人才。護法總會胡正中主任則說明,總會將進行內部資源整合、研發新活動,未來十年,將逐漸轉為以大關懷為主的心靈環保學習中心。

分組討論時,悅眾們集思廣益,除了發想關懷活動內容,並提出地區發展所需資源,其中,如何增進與社區的深入互動,是許多悅眾關切的方向,如石牌區洪德明、北投區鄭燕輝與大信南區蔡秋鐶皆建議,可舉辦對社區長輩、兒少、鄰里的關懷活動;桃園區黃建裕則表示,在辦事處轉型過程中,需要多元人才的加入,希望護法總會協助培訓。

護法總會服務處監院常應法師回應,總會將全力支持各地深耕社區,提供轉型所需的種種資源,包括場地空間、師資、人才培訓、經費等。「護法總會將成立『分享平台』,串聯僧團、各事業單位與地區的資源,並強化各區交流,促成共同成長。」

活動中還穿插了精彩的分享課程,文化中心常慧法師導讀《福慧傳家》,鼓勵地區發展更多元的讀書會;法鼓文理學院助理教授辜琮瑜帶領「自我探索工作坊」,引領悅眾回歸初發心與發願;文山區悅眾孫美文分享領執與自我成長的歷程,大眾在法喜溫馨的氣氛中,再次熏習法鼓山的理念,提起實踐佛法的信心,發願接引更多人一起修福修慧,共成佛道。

轉型第一響 淡水法青開跑

三月七日晚間,淡水辦事處正式成立法青組囉!緣起於何承諭、吳佩真、林明彥三位法青長期參加禪坐共修,體會到禪修的好處,加上參與地區活動時,發現成員老化,因而想要接引更多青年一起加入。

適逢護法總會提出地區邁向活化、年輕化的想法,於是在淡水區召委及資深悅眾張淑美鼓勵下,成立法青組,從每週一次的讀書會開始,以導讀、交流、禪修、電影賞析等方式進行。成員除了護法悅眾的子女,也有慈善基金會獎助學金受獎學生參與,老幹新枝一起來,為地區注入新活力。

「踏入社會、面對職涯,會有許多徬徨的時刻,佛法與禪修正好提供了認識自我、探索自我的思惟與方法。」在馬偕醫學院從事博士後研究的何承諭分享,淡水辦事處鄰近淡江大學、真理大學,法青組將朝多元活潑的方向來設計活動、分享佛法。

「很感恩今晚的相會,那是多少因緣和願力的促成!」吳佩真說,雖然沒有豪華的場地設備,卻有夥伴和法師的溫馨相伴,她期許透過參與活動,把握每個因緣邊做邊學,從心發現自己。歡迎淡水地區青年一起加入,每週二晚間七點,與您相會!

(文/許翠谷.圖/淡水辦事處 提供)

義工團跨組交流 經驗分享


▲義工團悅眾藉由堆疊黏土塊,增進團隊合作的默契。 (許淑菁 攝)

【林何臻/臺北報導】法鼓山義工團自去年(二○一六)起,陸續舉辦聯誼、成長營等活動,三月五日於雲來寺舉辦「悅眾交流分享會」,來自接待、護勤、交通、醫護、攝影等組共七十五位悅眾,以跨組交流的方式,分享關懷義工的經驗與做法。

護法總會常獻法師勉勵悅眾,從討論過程中,相互學習更多好方法,未來可以運用在與組員、組長的溝通上,還可進一步改善與人互動的方式。

上、下午兩場討論會,悅眾就接引和關懷組員等方面的任務,以及作為義工團、僧團與組員之間的溝通角色,進行深入討論。

「小組長不只需要了解自己組別的任務,也必須對法鼓山有全盤認識。」接待組鄧名杏談及,曾有組員的家人罹患重病,第一時間向她求助,除了請法師前往關懷,她也協助聯繫助念團,陪伴組員走出傷痛。「這位組員現在也加入助念團奉獻自己。」這次經驗讓她體會到,平日須多充實自己,積極參加成長課程,知道有哪些資源可運用,才能提供組員適切的關懷與幫助。

護勤組施慶隆表示,小組長應秉持接引大眾和分享佛法的初衷,鼓勵新進組員去福田班充電,領略做中修行的真諦;透過工作輪替,讓組員有更多元的學習和體驗;出坡時,多給予組員鼓勵,隨時觀察其身心是否放鬆。此外,多位悅眾也分享可透過LINE群組、共乘、聯誼等方式,與組員保持互動,分享生活和學佛點滴。

由悅眾共同討論出來的共識和方法,後續將集結成冊,作為工作執行的依據,以及數十年來領眾經驗的紀錄與傳承。而針對各組遇到的問題和需求,義工團未來也將開設相關培訓課程、定期舉辦交流活動,培養各組合作默契,期許彼此學習、相互成就。

勸募成長營

臺南鼓手快樂學佛


▲臺南鼓手們一起合唱佛曲,願勸募學佛路上同願共行,成長自己也利益他人。 (臺南分院 提供)

【蘇麗文/臺南報導】二月二十六日,臺南地區近一百五十位勸募會員齊聚臺南分院,參加「募人.募心.快樂學佛」成長課程,護法總會服務處監院常應法師期許鼓手們先學佛改變自己,持五戒、修十善,發願成長自己,利益他人;臺南分院監院常嘉法師期勉眾人踏著聖嚴師父的足跡,關懷、接引需要佛法的人。

當天課程邀請臺北中山區資深悅眾程弘慶、豐原區李美岱分享勸募經驗和心得。「勸募是勸人來法鼓山學佛,募人來弘揚佛法,人人都是成就『建設人間淨土』的工程師。」程弘慶引用師父開示,並以「三心」信心、熱心、恆心,以及「二意」誠意、善意,與勸募會員共勉,做好對人的關懷。

李美岱擔任召委期間,適值臺中寶雲寺籌建,她邀請地區菩薩以團隊力量,護持寶雲基石專案,把握護法因緣。深受師父悲願感動的她,充滿信心地說:「我們正一起走一條回家的路,實踐一場與生命的約定,這條路會愈走愈堅定。」

來自嘉義的葉美華,現場教導眾人做手帕拓染,以這份「傳心傳情」的禮物,鼓勵眾人每天養成帶手帕的習慣,以實際行動節省資源,落實環保。大堂分享時,有鼓手表示,以前覺得勸募很難啟齒,這次課程讓他體會到,原來分享佛法就是募人募心的最佳方式。

金山幼童軍 親近自然學環保

親手種下樹苗、採摘蔬菜,享受從產地到餐桌零距離的天然美味!二月十九日法鼓童軍團之金山幼童軍團,來到法鼓山社會大學位於石門區的「自然環保戶外教室」舉辦團集會,當天有幼童軍、家長、義工和服務員等約四十多人參加。 幼童軍們親手種下橘子樹苗,並在祈願卡寫下對自己的期許,放入時光寶盒埋進土中,相約年底再回來打開寶盒。

在自然開闊的菜園中,小狼們興奮地摘採蔬菜,家長也幫忙清洗和整理,共享田園之樂!法鼓山社大校長曾濟群特別鼓勵大家,體認自然環保的重要性,感恩土地和父母、師長的照顧,天天健康快樂地成長。

(文/林孟兒,圖/法鼓山社會大學 提供)

護法短波

中山辦事處  帶小沙彌回DILA上學

【本刊訊】繼二○一三年率先發起十部遊覽車,響應護法總會「行動報師恩──小沙彌回法鼓山」活動後,三月十一日上午,中山辦事處召委陳淑惠率同上百位護法信眾,懷著相續的願心,帶著小沙彌返回法鼓文理學院,走進聖嚴師父與四眾弟子的興學大願中,聆聽護法總會常一法師、大願.校史館主任辜琮瑜帶來的分享,在清淨質樸的校園裡再當一次學生,享受難得的心靈充電之旅。

走進大願.校史館,眾人體驗各項創新的互動式設計,在「聚沙興學.微塵淨土」虛擬沙盤上,資深悅眾黎瑞蓮從銀河般的平台螢幕中,看到自己熟悉的名字浮現,直呼「太感動了!」信眾彭秀玉表示,能在心靈環保校園當一回新鮮人,真是歡喜,希望接引更多人走進師父的願,繼續護持後代子孫的平安幸福。

合唱團首辦悅眾分享會

【劉貽豐/臺南報導】二月十九日,法鼓山全臺九個合唱團的團長、副團長、指導老師等三十七位悅眾,於臺南雲集寺共聚一堂,參與合唱團成立二十多年來,首次舉辦的悅眾分享會,這也是繼二○一六年合唱團全臺巡迴關懷後,再一次凝聚向心力。

透過分組傳球、抽積木、童軍繩組合等團體動力活動,悅眾在歡笑聲中逐步認識彼此。「生命故事分享」特別邀請合唱團顧問楊勝安,講述自己從患病到治療的體會,他將原是苦痛的歷程,轉化為提昇心靈及生活的力量,藉以勉勵在場的合唱團悅眾,透過自身的提昇去影響團員,共同護持佛法。

在聖嚴師父開示影片中,眾人再次回顧師父對成立合唱團的目的、任務及期許。交流分享時,悅眾除了交換團務上的經驗、曾遭遇的問題及處理方式,也提出對團務運作的建議。護法總會常獻法師、臺南分院監院常嘉法師關懷時,感恩悅眾一路走來的奉獻,勉勵眾人發揮合唱團的功能,跟著法鼓山的腳步,一同學習及弘揚佛法。

鼓手動起來
福慧傳出去
轉型第一響
淡水法青開跑
義工團跨組交流
經驗分享
勸募成長營
臺南鼓手快樂學佛
金山幼童軍
親近自然學環保
【護法短波】
中山辦事處
帶小沙彌回DILA上學

合唱團首辦悅眾分享會
【各地活動視窗】
佛學課程:三十七道品

臺南青年二日營

淨土法門講座:極樂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