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程法師於馬來西亞思特雅大學禮堂,分享如何度過禪修過程中的關卡,勉勵大眾持續精進。(陳善沛  攝)

繼程法師大馬演講

重重禪關智慧過關

【謝佳君/馬來西亞報導】三月四日晚間,法鼓山馬來西亞道場與思特雅大學(UCSI)佛學會、馬來西亞佛教青年總會,聯合邀請馬來西亞佛學院院長繼程法師,以「入禪門,過禪關」為題,於思特雅大學大禮堂演講,約有六百人到場聆聽。

繼程法師首先帶領放鬆身心,讓大眾感受禪修並不難,但為什麼初學禪修的人很多,能堅持下來的卻所剩無幾?法師幽默地以「一隻腳在門內,一隻腳在門外」譬喻,除了缺乏恆常心,也因過不了身體的關卡而無法持續。

法師進一步說明,生活中的忙碌和壓力,使身體經常處在緊繃的狀態,禪修能讓身心放鬆,進而讓身體本能發揮療癒的作用,因此打坐時會有麻痺、疼痛等狀況,然而,許多初學者不理解這個過程,而起了退心。

能長期堅持禪坐的人,又會遇到什麼關卡?「禪修成了慣性,缺少了自我覺察。」不少學禪修多年的人,心境上仍然毫無進展,「這就好像只長年紀,心智卻沒有隨之成長,所以心的問題最為重要。」法師表示,禪修時,好與不好的念頭都會浮現,無論是追逐好的念頭而增長貪,或是抗拒不好的念頭而增長瞋,都是禪修的障礙。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回到呼吸,只要持久的訓練,妄念就不會是一種干擾了。

人的心總是被一些無法改變的事糾結著,又為還沒發生的事苦惱著,因此日子很難過。繼程法師指出,禪修就是安住當下,心就會變得安定、敏銳,當心的空間變大,智慧才能發揮力量,能放下的事情自然就多了。

因此,法師鼓勵大眾:「學禪修,必須每個關卡都通過,達到『無事不辦』,才是真正的完成禪修。」

張善政紫雲寺開講

人生關鍵信心抉擇


▲張善政跨界學習奉獻的生命歷程,鼓舞了現場的每一位聽眾。(紫雲寺  提供)

【李欣、黃憲宇/高雄報導】 「不管在哪個領域,我鼓勵青年們,在你的專業中努力耕耘,找到自己的成就感。」三月三日,前行政院院長張善政於高雄紫雲寺以「關鍵抉擇——我的學思歷程」為題演講。歷任臺灣大學土木系教授、Google亞洲硬體營運總監、科技部長等職,卸任行政院長後,歸返花蓮務農的張善政,以自己轉換生涯跑道的經驗,與在場近四百名聽眾,分享其中的關鍵思維。

父親是土木工程師,耳濡目染之下,張善政從小就喜歡在自家庭園裡,以沙土「開山闢路」,即使土木工程是日曬雨淋的行業,他也毅然把它當作第一志願。

「追求自己的興趣,把它培養成專業,並從中淬煉成就感,如此一來,就算辛苦也有樂趣。」他分享大學時曾經在北迴鐵路實習,負責測量、定位三棧溪橋的橋墩間距,雖然在過程中受傷,但那是他測量過的橋墩,有信心可讓許多民眾安全地通過,並從中獲得學習的成就感。

感受到土木系在理論與現實的差異,張善政在康乃爾大學拿到博士學位後,進入電腦繪圖實驗室從事博士後研究,透過電腦模擬的優點來補足土木理論的缺陷,也因此使他成為少數同時嫻熟硬體與軟體的通才,而能在產官學三界發揮所長。張善政鼓勵青年:「這是一個跨領域的時代,走出舒適圈,勇於接受挑戰,就會發現世界很寬廣。」

演講後,有聽眾好奇地問他做農夫的感想,張善政表示,作為農夫才深刻體會到看天吃飯的辛苦,「很奇妙,專注在勞動,心自然就安頓下來,很多計較放下了,靈感會自然湧現。」一個多小時的演講,張善政幽默、溫暖、真誠的言語,鼓舞了在場每一位聽眾。

以梵唱消融自我 溫哥華首開梵唄課
▲學員專注攝心的學習態度,令人讚歎。 (溫哥華道場 提供)

【溫哥華訊】西方社會以歌詠讚頌宗教情懷,與漢傳佛教的梵唄有何不同?溫哥華道場今年首度舉辦「梵唄與修行」課程,二月二十五日以梵唄的起源、心態、唱誦方法與法器練習為主,三月十一日則於大悲懺法會後上課,期許學員解行並重,深入掌握梵唄與修行的殊勝。

監院常悟法師於開課時,對參與的六十二位學員表示,梵唄呈現出唱誦者虔敬、清淨的心,和淡化自我、融入整體的涵容精神,因此「梵唄就是修行」。為學員授課的常惟法師,首先詳盡地介紹梵唄的起源、特色和意義。從佛陀時代,即有唱誦的傳統,漢傳佛教更進一步,發展出豐富而有特色的梵唄,不僅透過音聲佛事,讓法會儀軌的進行更莊嚴流暢,也幫助修行者止息妄念、斷除外緣。

法師強調,唱誦和執掌法器,最重要的是要回歸禪修的要訣——放鬆,清楚身在哪裡,心在哪裡。梵唄具備和雅、正直、清澈、深滿和遍周遠聞五種特質。因此,不能帶著情緒來唱誦,而是以恭敬心供養諸佛、合眾消融自我的心態,在音聲佛事中修行,培養道心。

有學員親近道場十多年,卻是第一次拿法器,也有不認識「梵唄」兩個字就報名參加的信眾,在法師的帶領和關懷員的協助下,人人各有所獲。一位資深悅眾表示,雖然法會共修多年,上了課以後,不但懂得唱誦和數拍子,更了解梵唄深遠的意義,感到十分法喜。

馬來西亞道場「談彈暢唱」座談會
▲三位佛曲創作者陳炯順(左起)、馬修測、黃康淇,現場演唱佛曲,並分享以音樂弘法的心路歷程。 (李選全 攝)

讓世界聽見你

 

【趙芳瑩/馬來西亞報導】馬來西亞道場首張音樂創作專輯《和心在一起》,發行後受到廣大回響,二月十九日馬來西亞道場邀請《和心在一起》的製作人黃康淇、陳炯順、馬修測現場彈唱,並分享佛曲創作的故事。這場「踏曲尋佛,一路走下去!」談彈暢唱座談會,有六十五位聽眾參與,在清脆動聽的歌聲中,不但充滿了溫馨歡笑,還有分享佛法的感動。

從如何克服各種障礙堅持走在音樂路上,到踏上佛曲弘法之路的因緣,三位音樂人侃侃而談一路上的成長與體會,並分享作詞作曲、編曲技巧、及錄音室裡的趣事。在暢談創作故事之餘,三位音樂人也現場演唱了《和心在一起》、馬新兩地膾炙人口的佛曲,更特別帶來Wesak Dawn、Climb the Path with Gladness等兩首英文佛曲。

監院常藻法師分享了與三位音樂人合作出版專輯的因緣,坦言專輯中的作詞者們,雖有創作熱誠卻毫無專業,幸有黃康淇等人無私的指導,才能在非常短的時間內完成專輯,展現了高度的專業水準,更讚歎三位音樂人在佛曲創作、傳承及弘揚佛法上,從不言倦的精神,讓人深深為之感動。他們親身示範如何將心原有的力量開發出來,與《和心在一起》的音樂精神不謀而合——聽見自己,世界才會聽見你。

寶雲寺梁皇寶懺講座

清明法會前行 果慨法師講修行法要


▲現場聽眾用心聽講,認識梁皇寶懺法會的意義,了解拜懺如何是自利利他的慈悲行,廣度眾生的菩薩行。(寶雲寺 提供)

◎編輯室

慎終追遠,孝親報恩的清明時節,法鼓山海內外各主要分支道場,均舉辦清明報恩法會,其中四月一日至八日,臺中寶雲寺將啟建第十二屆梁皇寶懺法會,三月九日晚上,特別舉辦「梁皇寶懺修行法要」講座,由弘化專案召集人果慨法師主講,近六百位民眾到場聆聽。

「我們來道場的目的,是為了提昇人的品質,建設人間淨土,而法會共修正是提昇的方法之一。」果慨法師表示,舉辦法會不僅是進行儀式,更是以關懷社會的活動,來達成提昇人品的教育功能,這也是創辦人聖嚴師父一直以來,致力提昇經懺佛事、復興漢傳佛教的願心和期許。

如何從梁皇寶懺法會中修學佛法?果慨法師從解釋經題出發,說明《梁皇寶懺》原名是《慈悲道場懺法》,為彌勒菩薩感夢所題,以懺悔的方式來修學慈悲法門。法師表示,修行的關鍵在於「覺」,也就是覺察自己做錯了、做得不好,發自內心懺悔,再進一步以實際行動去改善。「懺悔是很積極的,不但能夠止斷過去犯的錯,並且能讓自己走向正確的未來。」因此拜懺是自利利他的慈悲行、廣度眾生的菩薩行。

對於即將到來的梁皇寶懺法會,法師鼓勵大眾回來精進共修,同時邀請身邊親友來充電,即使無法親自前來的人,也可以透過雲端牌位一起發願迴向。

今年寶雲寺梁皇寶懺法會的雲端牌位,增設了網路共同發願迴向的功能,只要在雲端牌位的最後,選取通知按鍵,就會在法會啟建第一天及圓滿日收到通知,屆時無論身處何地,只要撥出五至十分鐘,便可與法會現場連線,同步發願迴向,凝聚善念的力量,為親眷、眾生送上祝福。

繼程法師大馬演講
重重禪關智慧過關
張善政紫雲寺開講
人生關鍵信心抉擇
以梵唱消融自我
溫哥華首開梵唄課
馬來西亞道場「談彈暢唱」座談會
讓世界聽見你
【寶雲寺梁皇寶懺講座】
清明法會前行
果慨法師講修行法要
2017 清明報恩祈福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