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李劉葩老菩薩二三事


▲李劉葩老菩薩恆常奉獻的身影,是法鼓山上永不褪色的修行風景。

◎圖・文/釋果賢

中秋節前,幾位法師和法鼓山園區大寮義工,前往李劉葩老菩薩家中關懷。看著一○五歲的老菩薩,二十年前在山上臨時寮所見的身影,再次浮現。

法鼓山園區落成前,山上活動都在臨時寮進行,當時尚未出家的我,擔任《法鼓》雜誌採訪編輯,對於一位近八十歲的老菩薩常住山上,特別感到好奇,因此每次上山採訪,一定去找李老菩薩,跟她說上幾句話。

一九九○年代,李老菩薩隨著鄰居到農禪寺當義工,後來在法師邀請下一同上山,成了法鼓山上首位常住義工。身子硬朗的老菩薩,凡是山上需要做的事,無論撿切菜、種菜、洗被單等,她都全心投入。在人手不足的時代,老菩薩一雙盡心盡力奉獻的手,正是最有力的護法。 李老菩薩不僅當義工,山上許多角落都有她用功的身影。每天凌晨四點,她準時到舊觀音殿持咒、拜佛,再跟著法師一同早課、早齋,然後出坡、午齋、午休、菜園種菜、拉筋運動、誦經、念佛……生活規律而精進。

最特別的是,不識字的李老菩薩捧著《阿彌陀經》誦讀,她藉由聲音的聆聽,去對應經中每個文字,將經文一字一字記在心裡,經本早已翻得破舊。每當參加佛七後,法師們問她心得,她總歡喜低調地分享在佛堂中的體會。我們知道老實修行的李老菩薩,已和阿彌陀佛感應道交,生起大信心了。

記得有次採訪完一場營隊活動,跟眾人一起用午齋,打好飯菜後,特別坐到李老菩薩旁邊,卻看到她的碗中只有白飯拌麻油薑。「今天有很多好吃的,您怎麼都沒吃啊?」她淡淡地說:「吃東西要吃對身體有幫助的,不是吃愛吃的。」當下感受到老菩薩的話,如同聖嚴師父所叮嚀的:需要與想要,要清楚把持。

對於李老菩薩來說,法鼓山就是家,不過每逢過年,她仍會在除夕回家一趟。法師每每留她在山上過年,她都回應:「我回家拿紅包。」隔天初一或初二就返回山上。有一年新春到知客處,見到老菩薩拿出一袋袋紅包,原來兒孫送的紅包,她都用來點燈、護持法鼓山,為每個孩子和孫子培福、布施。

隨著身體逐年老化,李老菩薩九十多歲時,在兒子請求下返回家中,仍不時回山上與大家話家常。眾人問她為何回去?她一本隨緣灑脫地說:「需要成就孩子們盡孝道。」 百歲後,老菩薩的身體已無法再上山,僧團法師和昔日的義工夥伴便前往關懷。李老菩薩安定的神情,一如當年在山上一般,那精進修行、淡然自在的身影,盡在我們的腦海中,鮮明如昔,永不褪色。

懺悔發願消煩惱

◎文/果東法師

佛世時代的出家人或者在家居士,往往向釋迦牟尼佛請法後,因為觀念與方法清晰了,當下便能心開意解,離苦得樂。

現今世界的時空背景,物質生活雖已大幅提昇,可是身處五光十色的滾滾紅塵,一般人面臨的誘惑特別多,導致欲望無止盡;加上科技文明的日新月異,以致生活步調緊張,造成壓力,而使精神生活未能成正比成長。皈依後,開始聽聞佛法,或許無法即刻便有所悟,反而要坦然認知自己仍有許多的無明煩惱習氣需要懺除,才能下定決心修正自己行為的偏差。

以法鼓山近年舉行的皈依典禮為例,在正授三皈五戒儀式前,都會帶領大眾懺悔禮拜,主要是念〈懺悔偈〉:「往昔所造諸惡業,皆由無始貪瞋癡,從身語意之所生,今對佛前求懺悔。」經由懺悔禮拜,懺除往昔迄今的一切煩惱障礙,以殷重懇切之心,納受戒體,開啟法身慧命。

同時鼓勵大眾發〈四弘誓願〉:「願度一切眾生,願斷一切煩惱,願學一切佛法,願成無上佛道。」即是向聖賢心行自期。但是有些人卻無法體會發願的懇切心,甚至為了不知如何發願而起煩惱。

發願的意義,在於有個目標與方向,根據目標踏實履行,而不流於好高騖遠的空願。對聖人而言,願是自然流露的修行功德,無須刻意發願即已在願海中。三寶弟子則須透過發願,幫助自己精進學法,增長慈悲、智慧的動力,即使帶點勉強,也是精進的過程,不必對此煩惱罣礙。經常懺悔、發願,自我中心的執著煩惱會逐漸消融,而能生起法喜的安樂。

(摘錄自《福慧好當家》)

海山區大事關懷課程心得

大事關懷 生死莊嚴

◎喻璇


▲大事關懷課程中,學員們認真地學習執掌法器,敲出令人安心的莊嚴法音。(海山辦事處 提供)

「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專注齊一的誦念佛號聲,是一百多位學員經過近三個月、十次課程學習的成果。回想課程剛開始,掉拍打錯的法器聲、有高有低的舉腔,以及速度快慢不一的誦念聲等,雖然增添學習的笑點,但學員們都知道,大事關懷是件培福且莊嚴的事,要努力學習,認真看待。感謝關懷院監院常綽法師的慈悲和鼓勵,他總是微笑地聽著、陪伴著,還不時稱讚進步之處,看著我們逐步成長。/p>

記得第一堂課法師要我們想想:「為什麼要做大事關懷?」原來大事關懷,是幫助臨終者或往生者解除心中的恐懼,放下萬緣,往生淨土。死亡不是人生的結束,而是另一段新生的開始。生命從無始來、往無盡去,直到究竟解脫。此外,大事關懷也能幫助家屬們安定身心,感受到關懷的溫暖,更能從佛法開示中獲得安寧,這是能讓我們結善緣的莊嚴大事。/p>

由召委黃夙慧設計、解行兼具的課程,透過《大法鼓》節目,讓我們學習正信、正知、正見、正行的佛法觀念;海山區各組助念組長們,分享寶貴的關懷經驗,每次法器練習時,班長黃欣逸總會適時提點,讓我們知道許多要留意的重點;助念團團長李純如導讀《生與死的尊嚴》一書,帶領大家認識生命的本質,體認生、老、病、死的生命事實;課程也安排學員們完成四次以上的行門功課,看著行門小卡上滿滿的紀錄,正是透過體驗,而深深烙印的學習足跡。/p>

透過解行並重的課程,我學習到要及時把握生命,讓生命活得有意義、有價值、有目標。人生無常,有佛法、有方法,就可以安定自己,也能幫助他人。相信如同《生死五十問》中,聖嚴師父所說:「這種自利利人的工作,便是在行菩薩道。」

僧伽大學暑期實習心得

大寮的小體悟

◎圖・文/釋演相

暑假,我被分配到大寮實習。當我到切菜區出坡時,最歡喜看見原本因低溫冷藏而睡著的菜葉,在一碰到水的瞬間,又活了過來的樣子。因為這一幕,對蔬果生起敬心,植物不只是「它們」,更是有生命的「他們」。

之前閱讀《一碗粥的修行》,看過一段話:「人類無法自行製造能量,必須藉由吃掉每一種食物的生命,來維持自己的生命,『我的生命』和『食物的生命』,可說是有同等的價值,我們絕對不能用傲慢的態度來對待食物。」見到菜葉的生命力,對於這段話才有更深的體驗,應該尊重每一項食材,乃至在餐桌上的每一道菜。

也因此,每一次洗菜時,也是持咒用功的時刻,祝福每一批送出去的蔬果,都能受到最適當的料理,將生命力傳遞給大眾。

今天洗菜時,發現好多隻小蝸牛,原以為牠們凍死了,於是全部放在小桶子裡,一段時間後,竟然看見牠們活潑潑地爬啊爬。將牠們集合起來之後,送到樹蔭下,我揮著手對牠們說:「要好好地活著喔!」

還記得有一次,磨豆漿之後,留下了一些豆渣。徵得法師同意,我想試做豆渣餅,總覺得拿營養價值很高的豆渣去堆肥,實在可惜。但豆渣餅很乾,吃起來有股生豆味,並非大家都能接受。

開始調粉漿時,有不同的義工過來分享經驗,起初很開心,但漸漸地意見一多,我陷入了徬徨:「到底該怎麼做?」

啊!自覺很重要,清楚自己的狀態是什麼,才能從萬法中找到最適合的方法,而不會迷失在萬法中。

第三屆禪悅營榮董心得分享

走入淨土中

◎富徐海鷹

兩天一夜的榮董禪悅營,我們住在安靜清淨、綠意盎然的法鼓文理學院禪悅書苑,體驗建築與周遭自然環境的和諧,實際領略了聖嚴師父提倡的「境教」,心情輕鬆愉快!我滿心期待法師們的課程,就像回到了學生時代。

常寬法師上課時,分享了一張照片。照片裡的師父對著小沙彌撲滿說話,像是師父對著弟子說話,也像師父對著小時候的自己和未來的自己說話。一張照片裡有現在、過去和未來,我們好像也回到了按下快門的片刻,體會了法師的百感交集。聖嚴師父的心願有多大啊!希望我也能把法鼓山的理念推廣出去,實現師父的心願。

禪修課中,法師分別從動、靜兩個狀態來指導,提醒我們從日常生活中的「用心」做起,這需要靜的基礎,也就是禪坐,而動與靜是相輔相成的。課堂中,我第一次學到「觀身受法」,非常受用!其實好幾年前已上過初級禪訓班,也參加過禪一,不過因為膝蓋不好、腿痛,已經很久沒練習了,這次課程比較輕鬆,也或許是自己比較放鬆,腿痛好像沒那麼可怕了,活動結束後,我重新報名了初級禪訓班,想要再次好好學習。

第二天清早的戶外環山經行,我們走到海邊,那整片太陽光芒、遠處的船、耳邊的鳥鳴,都深深吸引了我。此時法師提醒,不要特別專注在某一件事物上,應該練習好好放鬆。原來,「喜歡」也會讓人不容易放鬆啊!

活動結束了,心中懷著感謝,我帶著滿滿的收穫回家!

永不褪色的菩薩身影
記李劉葩老菩薩二三事
【福慧好當家】
懺悔發願消煩惱
【海山區大事關懷課程心得】
大事關懷 生死莊嚴
【僧伽大學暑期實習心得】
大寮的小體悟
【第三屆禪悅營榮董心得分享】
走入淨土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