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無事】(7)

心事合一真修行

修行本身就是一樁事,修行要用心,用你的心來配合修行這樁事。

◎聖嚴師父

再說跟自己無關的事。

至於「外在的心」就不容易知道,請問諸位「心不在焉」的情況時,你曉得自己有心嗎?

外在的心 忘了現在

這時你好像靈魂出竅,身體坐在這裡,心卻不在這裡。舉個簡單的例子:老師在講課,寫黑板。有一個學生,兩眼瞪著老師看,好像很認真的聽課,事實上,他的心裡在想昨天的事——昨天他和某某人一起去看了電影,是愛情文藝大悲劇;他在回憶電影的情節,如癡如醉,此時眼睛裡不見老師,耳朵也聽不到老師在講課。忽然老師叫他的名字,問他問題,他一下醒過來,卻一臉茫然:「啊!什麼?」

還有一種情況是,他在期待晚上和某某女同學約會,想像今晚不知會發生什麼事?第一次約會應該講些什麼話?應該問她一些什麼問題?她問問題時,要怎麼回答?就這樣一邊上課,一邊想事情。這時他的心被過去的境所攫,或憧憬尚未發生的事,而羈留在過去的時間或未來的境界中!繫心於過去及未來的事,忘了現在所做的事,這是「外在的心」。

以上所講的心和事,跟修行有很大的關係。

修行方法 心無二用

修行本身就是一樁事,修行要用心,用你的心來配合修行這樁事。比如拜佛是修行的法門之一,但身在拜佛,這是事;而心是不是在拜佛呢?真正的拜佛是非常平靜,非常清楚地心隨身拜,這是我主持禪七時,經常教導禪眾所用的方法。拜佛時,心無二用,只有集中注意力於拜佛的每一個動作上。沒有心中所想的念頭,只是全神貫注地做拜佛這樁事,這便是修行的方法。

修行的方法,可以分為兩類:一是只知有事不知有心,一是只知有心不知有事;前者是專注於方法而忘了心念的活動,後者是自知落實自由的存在而不受境界所左右。如果雖有事而事動不了你的心,你就不會計較是非得失。你在做這個事,而不把做這個事和你主觀的自己連在一起;你是修行人,卻勿使修行這個事動了你的心,這是有事無心而無事於心的程度。

打坐時數息,每呼出一口氣,數一個數字,數到十,再從一數起,這時心裡專注於數呼吸的數目字,其他的事都不管,便是讓數呼吸的這樁事動了你的心。

各位如參加過禪訓,就知道數呼吸有好多個階段,數到好時,呼吸有,數目沒有了,再數下去,連呼吸都不知道有沒有了,這時你的心才安靜下來,這時才是真正的在修行。就像騎一匹野馬,初騎上去一定會掉下來,如果騎了上去不再掉下來,而且馬和你好像合而為一,隨心所欲地你要到那裡,馬就到那裡。你渾然不覺馬和你是兩樣東西,到這種程度,才是真的修行,這是有心無事而無心於事的程度。(待續)

(摘自《禪的生活》原篇名〈事與心〉)

回到當下的自己

給自己一個機會,在日常的連續裡,放進不一樣的一天。4月14日參加寶雲寺的戶外禪,跟著引導,走路就走路、吃飯就吃飯、彎腰就彎腰、喝水就喝水。不趕著去哪裡,此刻只歸屬於自己。念頭會飛竄,但慢慢地出現的次數少了,身體的感覺更清楚了。

經行的隊伍走走停停,怎麼辦呢?隊伍停,步伐小一點,隊伍快,步伐大一點,前方有多少空間就踏多少,不擔心撞到人,也不害怕追不上,好好踏出每一步。於是乎,煩惱消了點,專注多了點。

果雲法師提點眾人:「把耳朵打開,讓所有聲音自由進出。」坐在草地上,鳥聲、風聲、汽車聲、小孩嬉鬧和尖叫,還有不太清楚的話語……我們隨著時間,一同呼吸,在一吸一吐之間,穿越每個片刻。

願未來,能記得保持練習,讓自己回到當下。

(文/熊婉容.圖/楊斐任)

【農禪寺禪七心得】

清理垃圾 好練方法

◎王常菲

四月底至五月初,到農禪寺參加期待許久的禪七。聖嚴師父開示影片提醒,禪期中選定一項方法踏實去用。進禪堂前就決定老老實實數息,畢竟好高騖遠、見異思遷的苦頭,自己最清楚。乖乖用方法,出息由一數到十,數老了就調整二十倒數回二。喝水洗手時,來回禪堂、寮房、齋堂路途中,常提醒自己「觀、照、提」,如此上了蒲團,方法更容易提起來。

這次分配到的出坡工作,是早齋後清理廁所垃圾桶。曾經掃地、拖地、洗水槽、刷馬桶,與垃圾正面相遇還是第一次,雖然心理上很快接受這項工作,但身體反應實在騙不了人。第一次撿衛生紙,左手拎著塑膠袋,右手拿著長夾子,左腳踩著垃圾桶踏板,身體離桶子有最遠的距離。

自己不是正在禪修嗎?每天要上的洗手間,也有我用過的衛生紙,內心還是對這項出坡工作起了分別啊。平時進出洗手間,開關可輕巧不出聲,出坡時,拿著袋子與夾子進出,卻東撞西碰發出聲響。數呼吸的方法呢?

接下來六次出坡,以自然呼吸、注意呼吸、不分別、最少動作、最低音量,做為調整目標。呼吸聞到氣味,氣味由濃轉淡也是無常,那就體驗這個無常吧;各式垃圾都是人用過的,看到了就放進袋子吧。於是,清理垃圾成為方法練習,有幾日氣溫高,汗珠一顆顆滴落,清楚分明。過程中,明顯感受到動作轉為輕柔,身心狀態明顯變化。

「禪修就是體驗」、「禪修不離日用」,這次禪期對此更有體會,也更添信心。多虧了不疾不徐的作息步調,動靜交錯安排,讓自己圓滿了功課。感恩三寶、感恩護持成就的諸位法師、義工與同學菩薩。時間流中曾結善緣,現在與無限的未來,亦將同行修學。

【莫斯科禪七心得】

與禪法光明相遇

◎瑪利婭


▲果醒法師於莫斯科帶領禪七,圓滿後與禪眾合影。圖中七個月的嬰兒,為翻譯瑪利婭(前排左三)的小寶寶,後排右二為維克托。(釋演廣 攝)

我是俄羅斯人,今年三十歲,想跟大家分享五月初果醒法師來莫斯科帶領禪七,自己擔任翻譯、參與修行的心得。

在俄羅斯,認識漢傳佛教的機會微乎其微,主要通過武術、氣功、太極拳之類的運動團體,才能接觸漢傳佛教及中國傳統文化。我在布里亞特國立大學孔子學院院長指導下,研究明末清初律宗的歷史,為了準備博士論文,蒐集大量資料,包括聖嚴師父的著作,同時也運用法鼓文理學院的人名規範資料庫,從不同方面與法鼓山結緣。因此,當被邀請為禪七翻譯時,感到既欣喜又榮幸!

第一次參加禪七,便為修行帶來實質突破。雖然早就皈依三寶,但學佛主要從語言和教理下手,未曾真正學過打坐。有經驗的同修維克托(Victor)鼓勵我,但一坐就心煩腿痛。這次嘗試一起打坐,發現老問題依舊。

向法師請教後,得到了寶貴的方法和觀念:第一,運用數息的方法;第二,腿麻不一定會痛,麻是因為血流不暢,而痛是氣脈堵塞之故。

接下來再打坐,便好好地放鬆,並開始用俄語數息。過了一會兒,定力萌了芽,腿麻了,但不怎麼痛,順利坐上半個鐘頭。下坐後生起信心,告訴同修:「以前不喜歡打坐,我現在知道該怎麼辦了,以後願意繼續練習!」

這次當翻譯,我不是一個人來,同修和七個月的小寶寶也同行。我們本來很擔心,所幸法師們非常照顧我們各方面的需要。同修希望能聽開示,由於小寶寶很安靜,法師們允許他帶孩子在禪堂後方聽,從而認識了默照和話頭禪,也體會到漢傳佛教的價值與活力。

禪七結束了,心中仍留著一種與光明相遇的美好感覺。希望法鼓山能進一步關注俄羅斯,傳遞師父的教法,利益大眾。作為翻譯,願扮演搭橋的角色,為弘法事業奉獻一分力量。

【話頭禪三十心得】

不再有一絲退心

◎白常康

這次禪期,安排兩段聖嚴師父的開示影片,一段是早期話頭禪七開示,一段是二○○七年話頭禪四十九開示,分別在第一個七和後三個七播放。在第一個七,聆聽師父教導話頭的觀念及方法後,隔天開始第二個七,原本歡喜等候開示,但在螢幕上出現師父身影及音聲的那一刻,忍不住落淚了!

前一天才看到瘦而堅毅的師父,鏗鏘有力地鼓勵我們不要放棄方法,要帶著信心、願心行菩薩道;隔天看見的,卻是師父孱弱略帶浮腫的身軀,聲音沙啞且無力。師父為了我們這群弟子真的是「賣老命」,自己何其有福報,能跟隨這樣的大善知識,並稱他一聲「師父」。禪期至此,不敢再有一絲退心。

這次話頭用「什麼是無」,但無滋無味,不若先前所用「念佛的是誰」有感覺。果醒法師早上開示:「有感覺,也是妄念!」所以老實依著師父所說,單單提起「什麼是無」。

然而,方法不純熟,昏沉來得又猛又急。雖然眼睛睜大,前一秒覺得清清楚楚,下一秒就因為發現自己昏沉而驚醒。小參法師建議提高警覺心,也點出我平日定課做不夠。的確,這一、兩年事務繁忙,定課稀鬆,現在的昏沉,其實是承受鬆懈的果報。

小參之後,提起心力,發現昏沉是可以察覺的。當自己由清楚轉入不清楚,此時若能警覺,趕緊提起方法,就不會陷入昏沉;若未警覺到,不清楚之後,緊接就如同掉入洞裡一般,陷入昏沉。當成功地警覺並避開後,信心增加不少,也清楚先前用默照方法時,為何妄念減少後,會不清楚自己是否在方法上,主因即是覺照工夫不夠,所以方法無法更深細。

隨著一炷香一炷香作息,每天就在八式動禪、靜坐、經行、跑香、出坡、早晚課中行進。才覺得適應了,很快又有狀況來考驗自己。真切感受到修行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急不來的,要有耐心和毅力,隨著當下的因緣努力。

禪期圓滿了,帶著感恩、慚愧的心出堂,也帶著更大的願,希望繼續充實自己,有更多的慈悲和智慧來利益眾生,行菩薩道。此刻,修行不因禪期結束,而是現在進行式。

活動訊息

總本山召募義工

【景觀維護.環保清潔】

◆環保清潔日(環境維護): 7/08(日)、8/19(日)

◆景觀維護日(花草修剪): 7/22(日)、8/26(日)

◎以上報名詳情請洽【法鼓山園區義工室】

.電話:(02)2498-7171分機2660~2661

.【E-mail】ddmvol@ddmf.org.tw

.上網報名:http://fagushan.ddm.org.tw 點選「義工資訊/召募項目」

【平安無事】(7)
心事合一真修行
回到當下的自己
【農禪寺禪七心得】
清理垃圾 好練方法
【莫斯科禪七心得】
與禪法光明相遇
【話頭禪三十心得】
不再有一絲退心
總本山召募義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