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無事】(8)

隨物應化大悲智

佛以無緣大慈救眾,故不住三際而有心的活動,此心不是主觀或客觀的我,而是隨物應化的悲智。

◎聖嚴師父

當我們用心用到心與事合而為一時,已經是心外無事,事外無心,這種情況才是真正修行得力的開始。通常,人們都是處在事情和心分離的狀態下,所以有煩惱,以致無法了解自己,無法真正的了解他人。如果心和事合而為一,我們對於自己是清清楚楚的,對環境也是非常清楚的。

事入心中 心事合一

通常用海作比喻,海面無浪是不可能的,除非海變成琉璃、水晶,才不被風吹成浪。心亦如此,若未穩定堅固,必會受到境風的事所擾亂。凡夫的心就像海面的水,外境就像風,只要風一動,水就起波浪,一起波浪,它就糊塗混亂了。

動你的心,使事進入你心中,目的是心與事合而為一,乃至心與事雙亡。

諸位可知道?成佛之後的人,是心與事合一?抑是心與事雙亡?從佛的觀點而言,是無我無物無眾生的,當然也是無心無事的。心不住於過去、現在和未來,便是無心;無我相、無人相等,便是無事。但是佛以無緣大慈救眾,故不住三際而有心的活動,此心不是主觀或客觀的我,而是隨物應化的悲智,如明鏡本身無物無影,但能胡來胡現、漢來漢現,你是什麼你要什麼,佛的悲智之中就現出什麼而給你什麼,且能一時頓現十方三世的一切事物。

佛心不動 悲智雙運

這可以拿照相機的鏡頭作比喻:照相機拍照,鏡頭不能動,「啪」一聲,照出來的相片才清楚;如一面照一面動,鏡頭一定是模糊的,拍出來的照片就不會清晰。再拿我們人的眼睛跟照相機的鏡頭作比較,請問:在同一個時間之內,在眼睛視線所及的範圍內,你能清清楚楚地把每一個事物的所有形像,都攝入印象中嗎?不可能。

在座諸位有好幾十個人,我一眼可以看清楚每一個人的表情嗎?沒辦法啊!我一眼只能看到一部分人的表情。可是照相機的鏡頭,能在一剎那之間,將鏡頭所及範圍內的一切攝入無遺。兩者為什麼有這樣的不同?這是因為我們的眼睛在視物的時候,加上我們的心,我們的心在動,所以看不清楚。而佛心是如如不動的,故能因應眾生之需要而給予救濟,即所謂的「無緣大慈,同體大悲」。(完)

(摘自《禪的生活》原篇名〈事與心〉)

學者體驗法鼓山

漢傳佛教與聖嚴思想國際學術研討會」甫落幕,6月30日,聖嚴教育基金會邀請于君方教授等近三十位學者,前往法鼓山園區參加三天的禪修體驗。平時埋首研究的學者們,得以進一步體驗漢傳禪法,以及聖嚴師父的理念。

課程由傳燈院監院常襄法師帶領,以初級禪訓班為基礎,加入動禪、茶禪交流、園區導覽、環山體驗海天一色等,在動靜相間的禪修中,學者們循序漸進放鬆身心、體驗身心。此外,眾人也參與早晚課、叩鐘擊鼓等佛教儀式,在寧靜祥和的氛圍中,體會佛法悲智。

茶禪時間,除了交流各自的研究領域,眾人還熱衷於分享禪修心得及提問,從八式動禪的緣起、打坐的種種身心反應,到禪修在生活中的應用等等。多位學者不約而同提到,對於叩鐘擊鼓的莊嚴殊勝,感到非常攝受。

來自法國的艾倫.瓦格納(Alan Wagner)表示:「這樣的禪修體驗及深度認識園區,讓我們更深刻了解聖嚴法師思想與實踐的結合。」心理分析師呂旭亞分享,以往曾接觸不同傳承的禪修方法,從這次合理而嚴謹的課程安排,以及總護法師溫暖且循序的帶領,才感受到「放鬆」的受用,領略師父禪法細緻的次第。

(文/釋演化.圖/Jean Li)

【精進禪二心得】

最後一次呼吸

◎福島守(日本)

五月二十五至二十七日,在法鼓山園區參加精進禪二,因為之前已有兩次經驗,對禪修期間的規矩,早就做好了心理準備,以便能專注在禪修之中。不過,這次參加有個具體目的。

五月十三日,為期兩年的社區主任委員任務圓滿結束,接著二十七日,迎來六十四歲生日。最近常有與我年紀相仿的朋友問:「你退休了嗎?」也有人說:「你退休不做事,人會迅速衰老。」在此同時,一位朋友突然有件非常難辦、但有意義的業務想與我合作,我答應了。所以,腦海裡老是有這樣的疑問:「對我來說,退休是什麼意思?如果真的退休,我要做什麼?」趁著這次禪修,想要尋求答案。

禪二期間,與以往禪修一樣,能讓我遠離喧囂煩躁的生活。坐下盤腿,保持脊骨挺直,眼睛半閉半開,自然而然就能關注現在的我、自己的呼吸,這才感到心念自然安靜,確認自己確實仍活著。

不過,出乎意料的是,腦中忽然浮出《四十二章經》:「人命在幾間?對曰:呼吸之間。」然後,又起了新的疑問:「我的呼吸到底能繼續到何時為止?可能下一次的呼吸,會是人生的最後一次。」懷抱著「最後一次呼吸」的念頭繼續打坐,開始嚴肅地看待自己,知道應該珍惜自己的生命。

或許這是目前答案的線索,但是,稍加思索後,或許什麼答案都不如把它暫時放下好。

我的生命現在仍持續著,「退休」只是人生的一個階段而已。生命不必受到「退休」概念的制約。所以,我以「沒關係,別著急,慢慢來」的心態,並以「活在當下,腳踏實地,步步為營」自勉,天天安穩地過日子就行了,或許可以等到更能讓人領會的答案出現。

【俄羅斯禪七心得】

以一個話頭 安心

◎伊凡.卡帕林(Ivan Kapalin)

四月底至五月初,法鼓山禪堂堂主果醒法師來俄羅斯帶領禪七,身為籌備執行小組成員之一,第一次要關照這麼多層面的事,諸如打七地點、禪眾個別需求等。雖然禪七前後,內心充滿了大大小小的念頭、需要完成的事情,奇妙的是,感受不到自己在當義工,反而像是全程參與的禪眾,甚至很高興有機會做這些工作。

果醒法師及協助帶領的演建法師、演廣法師,配合我們的習慣,調整了禪七的作息,善巧幫助禪眾更有精神地聽開示,也使我得以將內容運用在個人修行上。記得上次回臺灣的尋根之行中,已對果醒法師的親和力印象深刻,這次再度看到法師如何親切地與禪眾互動,使得每個人都熱切提問,聆聽法師說法,進一步深入法義。

禪七期間,學到主要的禪修方法是話頭和默照,都是我未曾用過的,法師的指導既清楚又簡明。練習之後,體會到這些方法並不如想像中的困難,而且真的很有用,尤其是話頭,問自己一個適當的問題,心就漸漸靜下來。

禪七圓滿了,只留下個人的修行經驗,以及和其他成員所結下的善因緣,這真是一段不可思議的生命歷程。禪七後,果醒法師接著又帶領了兩場禪一,並在俄羅斯人文大學孔子學院,舉行一場主題為「中華文化與禪」的演講,學生和一般民眾得以藉此機會接觸到中國禪宗,認識漢傳禪法的主要修行觀念。

希望法師們再來俄羅斯分享禪法,我確信我們將會更成長,並能為禪修活動提供更理想的環境。由衷感恩法師們的慈悲教導。

與心念 沉靜獨處

◎伊凡.庫茲涅索夫(Ivan Kuznetsov)

對我來說,這是第一次與禪法極具意義的相遇。對禪法感興趣的我,先前已閱讀聖嚴師父著作《禪的智慧》,還體驗了半天的禪修,也曾在某些聚會中聽聞到禪法內容,卻不解其義。因此,這次非常高興能在這麼好的氛圍、這麼好的法師帶領下,對漢傳禪法的修行傳統,有進一步的認識。

其實,我是帶著一顆沉重的心去參加禪七。要與自己的心念獨處,總覺得非常困難,它們通常會將我捲入沮喪的思緒中,也因此,禪七前曾為此感到憂心。但禪期開始第一天,這個狀況逐漸轉變,我的心漸漸沉靜下來。我很欣賞法師們的行儀,很想向他們學習。

看到自己的修行狀況,內心更加明白:即使把心念固定在一件事情上,念頭還是令人難以置信地快速變動,而且很紛亂。雖然將心拉回專注的狀態,但只能維持很短的時間。或許是在想自己不願意想的事,至於想的是什麼,並不清楚。

一直有個問題:如何在短時間內,讓身心安定下來?我的身體通常很緊張,動作急躁不安。禪七中,清楚地發現正如我的心念一樣,身體好像也是自個兒過它的生活。我練習用數息法調整,卻還是用不上,因為我持續控制呼吸,不過印象中,有一次成功做到不去控制呼吸。

法師的開示很有道理,我覺得背後有千年傳統的省思做底蘊,雖然如此,還是無法完全理解法師所講的,我想:自己應該還有一些東西漏掉了吧,希望有機會能繼續學習。

【教聯會活動資訊】

教師心靈環保一日營

【日期】9/29(六)

【對象】各級學校現任教職員暨退休教師

【報名】即日起,額滿為止

【網址】https://web.ddm.org.tw/main/

教師心靈環保教學研習營

【日期】10/13(六)

【地點】法鼓德貴學苑

【對象】各級學校教師及退休教師(國小現任教師優先)

【報名】8/14起,額滿為止

【網址】https://web.ddm.org.tw/main/

◎以上活動皆採網路報名

洽詢電話:(02)2893-9966 分機6130

總本山召募義工

歡迎您一起來植福修慧,成就人間淨土!

【清洗祈願觀音池】

.時間:10/14~10/15、10/21~10/22(六~日)

.報名:請上網報名,或電洽(02)2498-7171分機2456、2442

上網報名:http://fagushan.ddm.org.tw 點選「義工資訊/召募項目」

【景觀維護.環保清潔】

◆環保清潔日(環境維護):8/19(日)、9/16(日)

◆景觀維護日(花草修剪): 8/26(日)、9/23(日)

◎以上報名詳情請洽【法鼓山園區義工室】

.電話:(02)2498-7171分機2660~2663

.【E-mail】ddmvol@ddmf.org.tw

.上網報名:http://fagushan.ddm.org.tw 點選「義工資訊/召募項目」

【平安無事】(8)
隨物應化大悲智
學者體驗法鼓山
【精進禪二心得】
最後一次呼吸
【俄羅斯禪七心得】
以一個話頭 安心
與心念 沉靜獨處
【教聯會活動資訊】
教師心靈環保一日營

教師心靈環保教學研習營
總本山召募義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