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鼓山首辦禪九十
培養漢傳佛教人才 近千人次深入體驗話頭、默照禪法

▲禪修中心於師父在法鼓山最初帶領禪修的法華書苑首辦禪九十,別具意義。(李東陽 攝)
【釋演化/金山報導】禪堂舉辦長期的禪修,是聖嚴師父的願景,期許提供禪修者深入體驗禪法的環境,並藉此培養傳承中華禪法鼓宗的師資與人才。」三月二日至五月二十六日,法鼓山首辦禪九十,禪修中心副都監暨禪堂堂主果醒法師分享,以禪九十接續師父弘揚漢傳禪佛教的使命,尤其地點選在師父於法鼓山最初帶領禪修的地點法華書苑,別具意義。
三月二日起的禪期,每梯共七十至百餘位不等的學員參與,體驗清涼禪法。這是禪修中心繼二○一七年續辦默照禪四十九、二○一八年話頭禪三十及默照禪四十九之後,舉辦為期最長的禪修活動。
禪期全程包含共十梯次的話頭及默照,皆以聖嚴師父的影音開示為指導,輔以禪堂堂主果醒法師的解說。師父深入淺出的禪修方法指引、悲智兼具的佛法觀念解說,加上果醒法師的生動妙喻,為學員們帶來契入禪法實相的多元途徑。
果醒法師指出,規畫舉辦長期的禪修,除做為禪宗道場的使命外,更出自二○○四年法鼓山僧伽大學禪學系籌備開辦時,聖嚴師父的期許。然而,為了使無法全程者也能參與,亦接受選擇單一梯次報名。
第一梯次禪期擔任義工,後續梯次轉為禪眾的高明媛,曾經參加過二○○一年聖嚴師父於臨時寮主持的默照禪四十九,雖然當時僅參加為期三週,卻已深刻感受到禪法的受用,這些年來,她除了固定於園區及農禪寺擔任義工外,並年年向禪堂報到打七,因為發現:「禪法的好處,愈實踐,愈能夠體驗。」
「參加者必須有為法忘軀、為法獻身、修學不懈的精神……不重悟性的經驗,而在心志的鍛鍊,否則誑而不實於法無益,於己亦無益,此所以古來宗門鍛鍊龍象多重真工夫及時日的磨琢也。」聖嚴師父於一九八○年從美國給臺灣弟子的書信,明確指出禪修者的條件,以及人才培養的方向,不求速成速證,而是與宗門祖師同見同行。
果醒法師表示:「長期的禪修,正可以提供禪眾一個細水長流的禪修環境。」更期許未來能逐步實踐師父的期許,舉辦更長期的禪修,讓漢傳禪法的利益普傳世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