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剃度典禮

發大菩提心 開展新僧命

十五位新戒法師及十九位行同沙彌、沙彌尼 發願荷擔如來家業


▲十五位新戒法師發願弘法利生。(林雅櫻 攝)

【江胤芝/金山報導】「出家戒是一生一世,但我們要發『生生世世頂戴受持僧裝』的願心。」八月二十九日地藏菩薩誕辰,一年一度的剃度典禮於法鼓山園區大殿舉行,方丈和尚果暉法師勉勵求度者,在菩提道上誓不退轉。六百多位親友信眾與義工一同觀禮,為十五位新戒法師及十九位行同沙彌、沙彌尼,歡喜祝福。


▲方丈和尚擔任得戒和尚,勉斷惡修善、度一切眾生。
(李東陽 攝)

「第一刀:願斷一切惡;第二刀:願修一切善;第三刀:誓度一切眾生。」由方丈和果暉法師尚擔任得戒和尚,退居方丈果東法師擔任教授阿闍梨,與十三位執剃阿闍梨,圓滿剃度、受戒等儀式,氣氛莊嚴攝受。

方丈和尚提醒,出家不是逃避現世、厭離世間,而是為了學習《金剛經》中的降伏其心,將煩惱消歸自心,並經由弘揚佛法,消除眾生的煩惱;出家之後,要放下我執,與僧團一同荷擔如來家業。並勉勵新戒法師發感恩報恩心、大願菩提心、長遠不退心、慚愧懺悔心,與實踐地藏菩薩「地獄不空,誓不成佛」的精神。

退居方丈以「僧僧不息、生生不息;願願相續、燈燈相傳」,期許新戒法師提起願心、住持佛法,讓法鼓山的理念傳承不息。感謝求度者父母慈悲喜捨的布施,退居方丈表示,父母的慈悲淚水,將化為甘露法水,期勉求度者放下世俗包袱,透過象徵戒、定、慧的三刀,剃除無明煩惱,開展慈悲與智慧的僧命。


▲在父母遠距連線的祝福下,俄羅斯籍的演要法師(左二)與同學們一起圓滿剃度、受戒等儀式。(李東陽 攝)

經由僧伽大學的學習,新戒演滿法師修鍊自心、放下習氣,過程中充滿法喜,也更加篤定要走修行路,期盼未來:「承擔起新的身分和更大的責任。」兩年前,演文法師生起了出家的願心,俗家母親鼓勵:「山上修行很苦,但在山下一樣苦!你願不願意讓吃苦變得有意義?」令法師生起信心,就此走入佛門,感恩老菩薩難捨能捨,法師期勉自己:「老實修行,活在每一個當下,讓所有與我相遇的人都感到安心。」

演修法師在八年前經歷至親捨報,開啟對佛教生死觀的認識,並藉由禪修幫助自己面對、消融煩惱,期盼分享佛法利益他人。長期在法鼓山臺南分院護持、當義工的俗家母親陳幼感動地說:「看到子女找到自己的方向,父母的心也就安定了。祝福他精進佛法,未來能貢獻社會。」


橫跨七千公里的祝福

視訊跨越了國界,讓祝福的心,彼此連線!在「辭親出家」儀式中,來自俄羅斯的演要法師,面對一台小小的手機,專注而恭敬地頂禮,網路的另一端,是凌晨四點便起床觀禮的俗家父親,他直呼:「儀程很美、很莊嚴,雖然不知道為何要頂禮父母,但那一刻很感動。」

父親珍藏的佛學書,是演要法師習佛的啟蒙。五年前,接觸法鼓山的禪修之後,便生起出家的念頭:「我找到了對我而言最重要的事,我明白要開展自己的佛法智慧。」不畏地域的距離、文化及語言的差異,法師成為僧伽大學第一位來自俄羅斯的學僧。

此外,外貌上的不同,也容易受到旁人特殊的眼光,他不斷回到自心,面對並接納生起的感受。雖有諸般挑戰,但法師也發現自己的改變:「面對許多人,讓我的心變得更開放。」

期許將學佛的法喜,化為回鄉弘法的動力,演要法師說:「我希望分享佛法的正知見,幫助大家身心放鬆,減少痛苦與煩惱。」總是給予支持、懷著喜悅看待一切的俗家父親,也真摯祝福:「If you choose this way, you just follow it!(如果你選擇了這條路,就跟隨它的引領吧!)」 (江胤芝)


將光明迴向眾生

剃度典禮這天,演究法師的老菩薩、六位姊姊和同學,特別搭機從馬來西亞前來觀禮。首次探訪法鼓山,俗家母親吳月好由不捨轉為祝福:「看到他在這裡改變很多,身心更健康了,也就放心了。」

在十六、七歲時,由於姊夫捨報,法師開始接觸佛法。在誦經的當下用心祝福,無形中轉化了自己的心。他發現:「誦經不僅是儀式,而是佛法的教導;此外,也看到生命中的苦,源於愛別離。」

在一次參訪中,時任教職的演究法師走進開山紀念館,為聖嚴師父弘法的悲願感動,淚流不止。之後,參加生命自覺營,再度來到開山紀念館,看著師父的影像,他自問:「你在等什麼?」才明白自己想出家。

面對與俗家的別離,演究法師表示,落髮儀式時,原本不敢直視俗家父母,擔心自己落淚。然而,「如果我對佛陀的教導有信心,也應落實到生活中。」他於是默念起佛號,將心中映現的佛菩薩光芒,迴向照耀俗家親人與大眾,期許他們生起對三寶的信心,更期盼自己實現弘法利生的願心。(江胤芝)

僧大悟語

至暗之後

◎文.圖/釋常啟

異鄉的行者在剃度前困惑了。近一年的共住生活,除了需適應不同氣候與環境,在身體不適下,語言學習、文化差異的調適,與出家價值觀的轉變,便成為阻礙與難以跨越的鴻溝;規律生活的琢磨與熏養,卻讓人如同樣板一般,難以動彈。苦水吞不進,吐不出,真像是人生的「至暗時刻」。「這是我要的生活嗎?」看不清未來的目標,此時此刻難免躊躇。

聖嚴師父曾在一次精英禪三的開示中,畫過一張代表人生的十字軸。交叉點是現在時空中的自己,X軸時間往左看是過去,但並非無限遠,起點是剛剛出生的那一刻,過去生命經歷的每個人事物都是一個點,富貴貧賤、平庸偉大,都是這些小點連起來的軌跡,這些累積皆促成現在的獨一無二。

往右看是未來,同樣不到無窮大,而是有限的時間,過程有朝向的願景,與想成為的那個人,盡頭是臨死前的自己,可能是個羸弱老人或是莊嚴的老比丘,也可能是其他形象。經常往左往右看,可能會感到生命的寶貴和短促,或是感到無奈和茫然,最重要的是它讓我們有所敬畏、有所珍惜,更讓我們把握當下。

Y軸則是從頭頂往上拉一根無限遠的直線,帶上視野,沿著這根直線往上,發現身體愈來愈小,直到成為一個小點,然後小點也漸漸模糊,連地球也成了一個小點;再往上,太陽系成了一團模糊的星光……至大無外。此時,可能會感到自己的渺小與無意義,宇宙中多一個我,少一個我,有差別嗎?最重要的是,它讓我們看清自己在環境中的定位,變得謙卑和寬容,更讓我們懂得放下。

每個人都有「至暗時刻」,但聖嚴師父曾引用著名格言勉勵,在最深的黑夜裡,黎明已經不遠了。如何從黑暗中帶來光明,詩人顧城說:「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卻用它尋找光明。」過來人會說:這些沒有將我擊倒的「至暗時刻」,皆促使我不斷反思、跨越與前進,最終成為那個我想成為的人。To Be.../ Start from Here!

李志夫教授新書發表暨書法展


▲李志夫教授(前排坐者右四)新書《晚霞集》發表會暨書法展,上百位師友出席祝福。(張曜鐘 攝)

【張曜鐘/金山報導】法鼓文理學院為感念創辦人聖嚴師父以及中華佛學研究所榮譽所長李志夫教授對於佛教教育的貢獻,九月十八日下午一點,在該校舉辦緬懷聖嚴法師圓寂十週年「李志夫名譽教授九十一書法展暨新書發表會」,來自教界、學界上百位同門師友歡喜雲集,紛紛在新書《晚霞集》發表會後合影留念,場面格外溫馨。

法鼓文理學院校長惠敏法師說,校內展示九十八幅李教授的書法作品,有反璞歸真的意境。李教授以九十多歲的高齡,持續終身學習,並保有回饋社會的熱情,更是師生們學習的榜樣。李志夫教授與聖嚴師父道情甚篤,同樣佛學論著等身,為法鼓山推動大學院教育的重要推手。退居方丈果東法師也代表僧團轉達對於李教授以書法、論著,弘化佛法、散發生命光彩的祝福。

華梵大學校長李天任以學生的身份,專程來向老師表達敬意;他還為大眾解說《晚霞集》中研究論述方面的用心處,並分享當年李教授對後進的啟迪,以及協助聖嚴師父籌備校務的歷程。

「九十閒雲如野鶴,靜觀夕陽無限好。」透過書法傳遞此刻心境的李志夫教授,再三感謝法鼓文化和法鼓文理學院,為他的著作出版、書法展覽給予的協助,並以「習作」謙稱自己作品,盼能藉由他在覺察有失智徵兆後的學習呈現,鼓舞大家即使進入年長,仍要善用自己的生命。

法鼓文理學院 佛教學系學生 暑期赴美實習交流

【本刊訊】為開闊學生國際視野,法鼓文理學院佛教學系四位學生於八月二十日起,赴美國馬里蘭州進行為期四十五日的暑期實習,實習內容主要為美國禪學院(U.S. Zen Institute)寺院體驗,並參訪華盛頓特區周圍的越南、韓國、南傳與藏傳佛教道場及天主教方濟各會,此外,也參與喬治華盛頓大學所開設的「世界宗教」與「佛學課程」,及體驗北美最大的泰國寺院泰王寺(NMR Meditation Center)舉辦的禪五,系主任鄧偉仁並於八月底前去關懷學生並參與交流。

鄧偉仁表示,此次「美國禪學院實習計畫」,除延續過去海外學生實習理念外,更包含跨佛教傳統以及跨宗教傳統交流的參訪,以期豐富實習內容,俾使學生能增廣見聞、學以致用。

位於美國馬里蘭州的「美國禪學院」成立於二○○一年,目前的弘化活動包括禪修、經典研讀、佛法弘講以及佛教法會等佛教活動,其理念為在全球化的影響之下,融攝其他信仰團體,共同為落實社會和全球議題的解決貢獻一己之力。現任方丈和尚法曜法師(Ven. Dr. Dhammadipa Sak),曾任美國莊嚴寺方丈,目前為美國芝加哥大學客座教授。

【法鼓書齋】

■《人生》雜誌434期10月號

好心不NG

滿懷好心指點或幫助別人,對方卻不領情?當需要朋友關心時,對方卻只顧著傾瀉自己的痛苦,令你不禁懷疑是誰要安慰誰?助人如何真正幫到對方,而不是幫倒忙?玄奘大學社會科學院院長昭慧法師以「自通之法」貫連佛法的奧義,期許跳脫種種陷阱,秉持中道智慧,在利他的同時,成就自己的修行!

測一測,好心助人凸槌了嗎?看看是同理過剩的「心太軟」,還是情理兼具的「真菩薩」?法鼓山人基會關懷生命專線督導孫敏華,以佛法結合諮商,傳遞安心力量給求助者。助人工作者容易陷入「替代性創傷」的低谷,心理諮商博士胡嘉琪分享,在幫助別人之前,如何先照顧好自己!常哲法師、李佳庭、曾柏穎,分享在第一線面對或親身經歷現實苦難,如何安頓自他。

「人生講堂」,段鍾沂講搖滾樂與禪,讓他敢愛敢夢有資糧,翻滾樂壇點石成金。「雙味好料理」本期開始,特別為家中雙寶老人與小孩設計料理,絲瓜兩吃,焗、燴雙享。為何想要取悅討好,卻又尷尬?「三生有幸」辜琮瑜指出建立美好關係的關鍵。

(每本180元,訂閱一年1680元,另有特惠專案,請見心靈網路書店)

◎歡迎加入《人生》雜誌facebook

◎洽詢電話:(02)2896-1600

◎法鼓文化心靈網路書店: www.ddc.com.tw

■《訂閱《人生》電子雜誌

◎法鼓文化電子書城:http://www.ddc.com.tw/pub/

◎udn讀書吧:https://goo.gl/kO9b2l

◎HyRead ebook電子書店:https://goo.gl/ZfD8Iv

【2019剃度典禮】
發大菩提心 開展新僧命

橫跨七千公里的祝福

將光明迴向眾生

【僧大悟語】
至暗之後

李志夫教授新書發表暨書法展

法鼓文理學院佛教學系學生
暑期赴美實習交流

【法鼓書齋】
《人生》雜誌434期10月號─好心不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