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正是讀書天

建設一方 人間淨土

一念清淨,一念生淨土,念念清淨,念念生淨土。
修行就是把握當下一念,慢慢延伸,
不受外境影響,維持平靜與安定,
就是同步在建設一方淨土。

◎釋果賢


(本刊資料)

提昇人的品質,建設人間淨土」是聖嚴師父創辦法鼓山的理念,這個理念確立了法鼓山發展的方向,以及四眾弟子修行的指南。不過,對許多人而言,自我品質的提昇尚可自行努力,但「人間淨土」的目標,有可能達成嗎?尤其每天看新聞,世界上各種問題一直在發生,如何建設淨土?大概會以為「人間淨土」只是師父偉大的宗教情懷吧!

找到修行著力點:把握一念清淨

回想二十多年前,自己剛進入法鼓文化工作時,也有這類的疑惑,對於修行一事也沒有方向感。有一天,校對到師父將在《人生》雜誌刊載的一篇文稿,讀著、讀著,竟不自覺拿出紅筆,一路畫起了重點,心中湧起「我找到了、我明白了」的法喜。

那篇文章〈人間淨土是什麼?〉不但解開了諸多疑惑,更讓我找到了修行的著力點。師父說:「法鼓山所提倡的人間淨土,不是空中樓閣似的幻景和夢想,那是能夠在我們每一個人的現實生活中體驗得到的事實。」又說,建設人間淨土的理念,不是把信仰中的佛國淨土搬到地球上,而是用佛法的觀念和方法,來淨化人心、淨化社會。

短短數百字,清楚說明了人間淨土的思想,尤其看到「一念心淨,此一念間,你便在淨土」,頓時明白修行的著力處,即是把握當下一念,儘管外境紛擾,但不受影響,維持心念的平靜與安定,將這一念慢慢延伸,便處身淨土之中,這就是在提昇心靈的品質,同時也在建設一方淨土。

這篇文章對我影響至深,此後的修行著力點,便是把握一念的安定與清淨。

人間淨土思想,踏實可行有方法

〈人間淨土是什麼?〉文末標示成稿於東初禪寺,師父特地從美國傳真回臺,是為了一九九七年法鼓山主題訂為「人間淨土年」而寫,之後,法鼓文化編印出一冊《人間淨土》小書,從淨土思想、信仰的經典依據,到人間淨土思想的內涵、具體的實踐方法,逐一清楚說明,對師父的人間淨土思想,有了更踏實的信心。

二○○三年,以《人間淨土》小冊子為基礎,再增收了多篇文稿,成了《淨土在人間》一書,其中〈淨土思想之考察〉、〈戒律與人間淨土的建立〉兩篇是師父的學術論文,一篇完成於一九八二年,刊於《華岡佛學學報》,另一篇發表於一九九七年「第三屆中華國際佛學會議」,兩篇文章跨越了十五年,可看出師父的人間淨土思想,加入了禪修、戒律等更多實踐的方法。

隨師父引領,當下開啟人間淨土

二月出版的新書《人間淨土──理論與實踐》,為《法鼓全集》二○二○紀念版編校時,召集人果毅法師特別將師父論及「人間淨土」思想的篇章選出來,編輯成專書,內容有詳實的經典考證,也有〈人間淨土的實踐〉、〈人間淨土對現代人的重要性〉等生活實踐的具體方法。

其中〈人間淨土對現代人的重要性〉一文,是師父於美國羅特格斯大學對一般大眾所講,深入淺出介紹淨土的來源、沒有煩惱的美好境界,除了讓人們有追尋的方向,最重要的是指出淨土非等到臨命終才尋求,當下修五戒十善,當下便身在淨土之中。

有人認為世間是苦海,何來淨土?師父提到要「接受世間是苦的事實」,並分享《無量壽經》所說:雖然娑婆世界多苦多難,人們只要依佛法而修,要比到極樂世界修行的功德來得更快、更大。

師父說,當他看到這段話好歡喜,慶幸自己生在這世界,更能體會佛法的可貴。我也感受到師父的歡喜,更加確信在世間修行的殊勝。因此,每每碰上困境,便告訴自己:我有佛法可以度過生命的困難,一切都是因果因緣所成,只要面對、接受、正面解讀,轉化為成長的增上緣,所見的世界就是淨土。

文末,師父不忘叮嚀:「諸位菩薩,人間淨土就在你們的心中,就在你們家裡,就在你生活中的每一個處所,只要一念之間,心念清淨,此一念之間所見,就是人間淨土。」

人世間疫情未息,國際間仍衝突不斷,每個人依然有解決不完的事業、家庭、情感等煩惱,然而,當我們一翻開《人間淨土》,跟著師父帶領,便能走到淨土的門口,眼前的門是否開啟,鑰匙就在你我手中。


(釋演曉 攝)

北美讀書會帶領人培訓

一起貢獻,一起學習

◎林健深

北美地區的讀書會已經發展了十多年,在未經培訓下,大家各自努力。二○二○年遭逢疫情,道場關閉已十個月,各地讀書會的線上參與人數均在增加中,新的讀書會也相繼成立,為帶領人進行完整、有系統的培訓,可說迫切需要。因此,一月二十三至二十四日,溫哥華、舊金山、洛杉磯三處道場共同主辦了為期兩天的「心靈環保讀書會帶領人基礎培訓」課程,共有七十位學員參加,多年的渴望終於實現!開課時,滿心歡喜的臉龐一一在視訊畫面中出現。

培訓課程由具三十多年實務經驗的方隆彰老師主講。老師說明讀書會帶領人需要順應時代改變,以及應具備的胸襟和特質,言談間也將佛法、禪修的精要,不著痕跡地傳送到學員耳中和心中:「這個時代不缺乏看法,你需要做的是把心打開聆聽」、「你不需要無所不知、無所不能,不需要你來提供答案」、「允許自己被改變」、「帶領人要活在當下」……老師表示,讀書會不是說書會、聽書會,「而是所有參與者一起貢獻的一種學習,所有成員既是學習者,又是貢獻者。」

兩天課程中,老師詳細介紹了帶領人的角色與功能、與成員的關係、四層次的提問設計、四善心法、內在修為涵養等。由於大多數學員已擔任帶領人多年,所以老師格外用心指導,傾囊相授。分組討論時,以一篇短文進行演練,互動非常熱絡,尤其是兩組年輕的學員更是欲罷不能,完全不像初次網上相識的人,讓大家信心倍增。

普化中心副都監果毅法師也上網關懷學員,法師提點學習是自主、自願、自動、自發,這也是讀書會對參與者的要求。信眾教育院演授法師和大家分享「聖嚴師父眼中的心靈環保讀書會」,師父期許我們將他的所知所學變成自己的,隨時隨地應用在日常生活中,分享給他人。

溫哥華道場監院常悟法師代表三地道場,感謝方老師和普化中心開啟了首次培訓,期望後續還有第二次及實體培訓。

豐富實用的課程很快結束了,藉此分享方老師的一句話和大家共勉:「因為還活著,所以我們要繼續學習!」



▲北美讀書會帶領人培訓課中,方隆彰老師分享帶領人應具備的胸襟和特質,提問和討論的要點。(信眾教育院 提供)

課外心一章

當義工,睡好眠

◎鄭綵彤(福田班寶雲班)

某天,突然明白人生應該要幫助他人後,曾花了一段時間,找尋能從根本上助人的方法。後來一個機緣進入法鼓山、了解佛法後,發現找到了方法,便毫不遲疑加入義工行列。

在寺院做義工的每位師兄姊,都在學習持戒、積極成長,與外面有很大的不同。我曾因煩惱太多,有段時間嚴重失眠,於是逃避睡眠、循環熬夜。學佛後因理解很多事,當義工為大眾服務,減少了非常多自我煩惱,原本恐懼睡眠,現在幾乎每天都睡得很好。

由於有太多事能做,也有太多事要做,小我、小煩惱變得不值一提,因為明白世界上還有那麼多人困住、迷失,便要踏出腳步去做。無論是否在法鼓山,都應該學佛,用佛法教我們的心態去任何地方做義工,世界會因為我們的心而淨化。

這幾年遇到一些長輩對我說:「你這麼年輕就學佛,好羨慕,我太晚接觸了!」想對前輩們說:諸位所看到的我,說不定已輪迴了數千次、迷糊了數千輩子,好不容易才醒了這麼一次,諸位說不定只輪迴幾輩子就走進寺院,結了佛緣,如此看起來,有什麼好羨慕的呢?

其實像我這樣的年輕人還很多,曾在法鼓山的青年聚會中,看見一群長輩口中的「草莓族」,在寺院裡披著夜色,討論佛法思想,努力運用佛法的智慧在社會上工作和生活,讓我心生讚歎。

感謝福田班所有同學們一起成長,感恩圓滿福田班的每位內外護菩薩。最後分享自己學到一句很受用的話:「覺得難,是因為不會;學會,就不難了!」


與法相會,後會有期

◎施伊庭(快樂學佛人寶雲班)

來寶雲寺參加「快樂學佛人」,緣於兩年前家庭旅遊前往法鼓山園區。循著山路看到來迎觀音、藥師古佛,整座山沒有香火裊繞,卻非常寧靜莊嚴。受到這樣的氛圍所感動,開始對法鼓山產生興趣,上網瀏覽聖嚴師父的講課影片,並依循教導,開始於家中誦經。

期待的「快樂學佛人」終於在二○二○年十二月開課!上課前,原本擔心沒有認識的人、不懂寺院規矩,三次課程下來,師姊們的關懷和帶領,引導我們表達感想、進行討論,不僅拉近了彼此距離,透過大家的分享,也讓我省思不同面向的觀點。

午齋時,演瑞法師教我們以碗就口,專注吃飯也是禪修。進齋堂時,看到一位師兄敲著走廊上的大木魚,請教師姊才知道背後典故:大木魚為「梆」,葫蘆型鐵板為「雲板」。木魚梆是吃飯號令,無論晝夜,魚都不合眼,意喻佛教徒修行也應精勤不懈。原來吃飯有這麼深的意涵!

課程中,演梵法師提到師父一生致力於弘揚人間佛教,是因為心中一直遺憾:「佛法這麼好,知道的人那麼少,誤解的人那麼多。」法師說,師父選了一條最難走的路「教育」,成果需要十年、二十年之後才能看到。師父的「法布施」正是我所感佩的,也了解師父推動「心五四」運動淡化宗教色彩、入世化俗的用心,將禪修方法及觀念,落實於日常生活,再推廣到家庭、社區、全世界。

第三次課程時,同組學員因緣深厚,企盼再與法相會,除了拍照留念,並互贈結緣禮、分享心得。來寶雲寺的第一次,開啟了我進入法鼓山的因緣,相信後會有期。


▲學員於「快樂學佛人」課程中與法相會,開啟進入法鼓山的因緣。(寶雲寺 提供)

【春天正是讀書天】
建設一方 人間淨土

【北美讀書會帶領人培訓】
一起貢獻,一起學習

【課外心一章】
當義工,睡好眠

與法相會,後會有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