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戲中體驗 佛法的美好

法青會與北區護法分會合辦「兒童日2.0」
陪伴小菩薩探索自性寶藏


▲透過活動體驗,法青隊輔們陪伴小菩薩認識四種環保。(李東陽 攝)

【魏子茵/綜合報導】迎接兒童節,法鼓山世界青年會與護法總會北區十一個分會共同舉辦「兒童日2.0」。因應防疫,原本上法鼓山園區參學巡禮的活動,改在各地分會舉行,從三月十三日起,由新店、基隆、新莊分會率先起跑,陪伴超過兩百位小菩薩及家長度過愉快的下午。負責籌畫的青年院演謙法師表示:「希望透過故事分享及活動體驗,帶領小菩薩開啟自性寶藏,也在諸佛菩薩的慈悲與智慧中,體驗生命的美好。」

三月十四日在板橋分會,隊輔哥哥、姊姊以戲劇兔奶奶「遺失的禮物」開場,接著帶小菩薩一起去拜訪鹿爺爺,搭配遊戲同心協力穿越高低起伏的關卡,用紙捲幫鹿爺爺搭建起牆壁,也相互合作保護阿鵝的生命,最後鹿爺爺慷慨與小菩薩分享寶貴的珍珠禮物。在遊戲中傳達愛護生命的慈悲心、團隊精神,並巧妙帶入「吸氣、吐氣、放輕鬆」的禪修方法,小菩薩體會到先「放鬆」,事情才做得好。經過熱烈的蹦跳與遊戲後,小菩薩坐下來靜心串佛珠,每串一個珠子念一聲「南無觀世音菩薩」,把佛菩薩的願力串成一圈,用最虔誠的心來祝福自己。

活動進行時也同步展開家長課程。家長們以抽圖卡說故事探究自己的內心,並體驗靜心串珠念佛。參加過三次的媽媽許佩玲表示,每次兒童營孩子都非常期待,看到背後有這麼多義工護持,實在很感動,現在夫妻倆也加入義工行列,歡喜奉獻。第一次帶孩子參加的爸爸陳昭睿分享,藉著圖卡說出自己的故事,與家長們交流,就像重新認識自己,也為彼此點燈,受益良多。扮演兔奶奶的法青邱晟瑋說,擔任隊輔兩年多,愈來愈知道如何與小菩薩溝通,學會用孩子能理解的方式對話。

板橋分會規畫兒童營的悅眾黃夙慧表示,這是接引大眾認識佛法很好的橋樑,很多小菩薩回家會和父母分享《心經》、觀世音菩薩的故事,從小菩薩的回應中看見,佛法適合每個年齡層,也很歡喜看見心靈、禮儀、生活、自然四種環保的菩提種子,扎根在小菩薩的八識田中。

悅眾禪修營 凝鍊道心

各地護法鼓手以禪法充電 互勉未來弘護佛法更得力


▲全臺各地悅眾齊聚天南寺,以禪修充電,凝鍊道心。(李東陽 攝)

【魏子茵/臺北報導】三月十三日至二十日,八十多位各地護法悅眾齊聚三峽天南寺,參加護法總會舉辦的悅眾禪修營。暫時放下忙碌的法務,悅眾們在八天七夜規律的作息中調和身心,聆聽聖嚴師父影片開示,透過觀念的熏習與方法的熟練,回到地區弘護佛法更得力。

護法總會副都監常遠法師勉勵悅眾,時時回到「初發心」,用「心五四」讓自己安住,以三大教育落實心靈環保,經常聆聽師父的開示,不僅心和師父的理念在一起,也是增長自身的福德資糧。法師也以諸佛菩薩在因地修行時就開始發願,勉勵眾人齊心發願,接引更多人來品嘗佛法的清涼。

擔任總護的服務處監院常應法師,引導悅眾體驗師父開示的「因緣有,自性空」,指出擔任悅眾是與大眾廣結善緣,為了使大眾獲得禪悅,要先「出離」自己的煩惱心與攀緣心,更要發起菩提心,接續師父建設人間淨土的悲願,彼此尊重關懷,淡化、消融自我。以整體利益為考量,不在對錯中起對立,在行住坐臥中默照,從生死道進展至解脫道,再至菩薩道。

悅眾們在禁語中收攝身心向內觀照,不論是坐禪、經行、瑜伽運動、用齋、出坡等,在每一個當下練習「身在哪裡,心在哪裡;清楚放鬆,全身放鬆」,享受呼吸,體驗生命。

大堂分享時,不少悅眾感動落淚。有禪眾分享,小參法師鼓勵他帶著清楚的覺知,細細體驗生活中處處是無常,讓他發願將佛法帶入生活中,早上發願改變習氣,晚上懺悔檢視自己,每一個當下都與佛法結合,以感恩心歡喜面對境界,以用功修行回饋師父的諄諄教誨。

常應法師勉勵悅眾:「因緣具足才能參加禪修營,但修行更要在平常落實,早晚做定課,將佛法運用在生活上,使生命品質提昇。」

常寬法師分享生命故事

從文山到法鼓山


▲常寬法師分享求學到發願出家的生命歷程。(文山分會 提供)

【鄭功賢/臺北報導】護法總會文山分會「平安自在」系列講座,三月十三日邀請僧伽大學男眾副院長常寬法師主講「從文山到法鼓山——平安自在的修行旅程」,近二百位信眾到場聆聽,法師俗家女眾老菩薩也親蒞現場,為這場演講增添溫馨氛圍。

從小在木柵指南宮山腳下長大的常寬法師說,來到文山分會讓他感覺「近鄉情怯」,講題的由來緣於他是從文山到法鼓山出家,並由此展開出家修行旅程。

細數從童年至赴美留學的歷程,法師回憶道,他的求學過程如同孟母三遷,從小學到高中經常念一半就因故轉學,因而不斷地面對新老師、新同學。高中畢業考大學,父親原希望他念法律系,畢業後可以當法官、律師,但他不喜歡,最後念了輔大數學系,畢業後赴美留學。父親期望的法官、律師都沒當成,最後出家成為法師。

法師表示,父親在他留美期間罹患食道癌,讓他決定休學回臺照顧父親。父親曾問:「為什麼我會生這樣的病?」法師回答:「你對別人很好,對自己不好,把自己的身體弄壞了。」法師當時希望能幫助父親解開心結,因為「從小到大,母親提供我安全與自在感,忙碌的父親則讓我有更大範圍的安全感與自在感。」

父親捨報後,法師發了一個願:希望幫助所有人「心開意解」。這不僅是往後法師決定出家的因緣,初發心也是從此開始的。法師的生命故事分享,令全場聽眾備受感動,意猶未盡,最後法師以「後會有期」預約下次文山分會再相會。

慈基會 林邊仁和社區關懷

長者學習新知 揮灑樂齡色彩

【本刊訊】自去年(二○二○)十二月起至今年四月九日,法鼓山慈善基金會每月兩次,定期於屏東林邊仁和社區舉辦長者關懷。三月十二日上午,高雄和潮州地區十三位義工,再度來到林邊鄉仁和關懷協會活動中心,陪伴關懷四十三位長者。

「假如還有來生,請問你最想再遇到誰?」每位長者有三片剪好的樹葉,可寫上三個名字。有長者分享,感謝父母親的身教言教,自己受益很多;更感恩退休後有機會學習佛法,熏陶之下希望將來能踏上蓮花跟隨菩薩修行,願能遇見阿彌陀佛。

DIY手作「時空膠囊」,義工協助長者用厚紙片製作成球形的時空膠囊,將所許的願望,放入時空膠曩,再帶回家裡與家人分享,製作的過程中雖有些手忙腳亂,但長者們認真愉悅。看完《大法鼓》聖嚴師父開示「寬恕的美德」,大家討論是否曾因為一句話,讓人起煩惱?一位長者分享,年輕時講話不注意,傷害到家人,後來才學到凡事三思而行,才能避免摩擦與爭端。

每一次的關懷陪伴,藉由精心規畫的活動內容,如八式動禪、生命樹、心靈茶會、故事平台、茶禪體驗、年節活動、戶外禪等,讓長者增添生活的樂趣,學習生活新知,提昇健康快樂的生活。


▲慈基會關懷社區長者,規畫各種活動,提昇健康快樂的生活。(慈基會 提供)

人基會 香草共備課 

觀察植物 學生命智慧

【黃紫華/臺北報導】疫情方歇之際,法鼓山人文社會基金會的香草老師共備成長課於三月六日展開。臺灣大學農藝研究所名譽教授劉麗飛主講「向植物學習——春花秋葉知多少」,帶領三十九位香草老師,從植物葉片的特性、樣貌、種類等面向,一同觀察植物世界的奧妙。

葉片的排列形狀、生長角度,都能窺見植物為適應生態環境所展現的生存機制與智慧。如:植物葉片的排列方式有互生、對生、輪生的差別,會如此排列生長,是為了充分利用空間,讓每片葉子都能充分受光,行光合作用及蒸散作用。劉麗飛表示,植物的葉片好似會算數一樣,自然而然就排列成黃金分割列數,其縝密與細緻,可從觀察松果、鳳梨、向日葵的管狀花及舌狀花的排序中得知。而這黃金分割列數的原理經過人類的巧思及運用,從「仿生學」的角度出發,創造了許多著名且傳世的建築物。

「為什麼葉片大多是薄薄一片?」劉麗飛說,主要是易受光,即使是下層的葉片,也能受到陽光,這正是利己也達到利人的最佳體現。而且無論遇到多大的災難和危險,只要留有一片葉、一段莖、一顆芽,植物就能保命、生生不息。趙麗飛期勉大家,透過觀察植物來學習,不僅能看到大自然的智慧,更能使自我生命態度有所提昇。

與生死相遇

無常中的無常

◎釋常哲

這一年多來關懷幾位在七七之內家裡連續喪親的個案。有中年母親還在第五個七中,兒子因洽公而葬身餐廳大火;有老伴才圓滿植存,另一半也隨之而去……接踵的噩耗讓至親措手不及,這就是娑婆世間示現的「無常中的無常」,宣說著苦難人間逼迫的「苦聖諦」!

有位年輕未婚的往生者,是備受奶奶疼愛的孫子,不願繼承家業的他,想要努力開創自己的人生,讓母親及家人驕傲。事發當天,奶奶還提醒下午要一起為母親誦經祈福,盡量勿外出,孝順的他表面順著奶奶,私下還是積極約了客戶在餐廳洽談。不久,缺席誦念的他傳來死訊,讓全家猶如晴天霹靂……

奶奶雖是女強人,但經歷媳孫相繼捨世,還是難掩內心的脆弱與創傷。隔天到家中關懷,當下也只能陪伴與傾聽,看到往生者房間兩隻可愛的波斯貓在床上天真地玩耍,似乎不知疼愛牠們的主人已永遠離開了,我在床邊為其念了幾句佛號祝禱。

由於他們全家從師公東初老人時代就一路護持,佛事過程中,僧團法師的關懷多少撫慰了他們的悲傷,關懷院也盡力協助佛事到植存圓滿。我觀察發現,個案的家人因為在法鼓山學習佛法,無常、苦、空、無我的正知見可說是最好的免疫力,讓他們在雙重的無常中回到法的智慧與光明,印證了法的力量與療癒。「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佛法智慧真的可以讓我們在生命裂縫中,用智慧的心眼看見希望的陽光,度過生死苦難的幽谷!

傳統習俗中有「無三不成禮」的迷思,以為家中一年內只要接連有兩位親人過世,恐有第三位親人會遭遇不測,因此常會請道士先用雞來引路,再用活鴨祭煞做法,用紙紮人代替活人擋煞,叫做「祭空棺」或稱「祭草人」、「祭三喪」。

這是可以被同情與理解的,因為人類潛意識中本來就存在許多不確定與不安全感,期待透過民俗儀式來消除疑慮與恐懼。某方面的確有安撫心理的作用,但與佛教所揭示的因緣因果觀卻不相應。佛教認為,每一個人來到世上都有各自的福報與罪報,隨著善惡染淨的業力因緣而呈現不同的境遇,然而罪福如幻乃生滅法,皆非絕對。所以遭逢意外或連續喪親並非外力或沖煞,而是「有因有緣世間集」,應該建立起正知正見來破除迷信。

遊戲中體驗 佛法的美好

悅眾禪修營 凝鍊道心

【常寬法師分享生命故事】
從文山到法鼓山

【慈基會 林邊仁和社區關懷】
長者學習新知 揮灑樂齡色彩

【人基會 香草共備課】
觀察植物 學生命智慧

【與生死相遇】
無常中的無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