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佳純 攝)

法鼓講堂

從在家到出家 廣修38種吉祥

如何尋求吉祥?佛陀有答案!
鄧偉仁老師於「法鼓講堂」細說《吉祥經》,
引領我們解開吉祥的幸福密碼。

◎文/江胤芝.繪圖/菊子

人人追求吉祥,但什麼是吉祥?這個連天人都感好奇、向佛陀一探究竟的問題,在《吉祥經》裡能找到答案!三月三至二十四日每週三晚上,法鼓文理學院佛教學系主任鄧偉仁在「法鼓講堂」,以「《吉祥經》最上吉祥」為題,述說三十八種吉祥,並同步線上直播,陪伴聽眾解開幸福密碼。

以熟稔的巴利語唱誦《吉祥經》揭開序幕,鄧偉仁解釋,《吉祥經》常被用於喜慶場合的唱誦祝福,至今在上座部佛教仍廣為所用。出自經藏《小部》裡的《小誦經》,《小誦經》共有九部小經,另外還包括《慈經》、《寶經》等,皆有偈頌,可透過唱誦來提醒佛弟子依教奉行。


(李佳純 攝)

「世人所認為的吉祥,往往是看到好兆頭,或算出好時辰,對佛陀而言,卻不離戒定慧三學、八正道、六波羅蜜等甚深法義。」鄧偉仁表示,佛說三十八種吉祥,循序漸進地從在家到出家、從世間法到出世間法,善巧引領人通往最上吉祥──成佛之道。吉祥不假外求,其內涵猶如聖嚴師父期勉「提昇人的品質,建設人間淨土」,對於學佛者是很好的修行指南。

「不結交愚人,親近諸智者,禮敬可敬者,此是最吉祥。」從親近善知識開始,佛陀述說在家眾可追求的吉祥,包括境教的熏陶(居住適宜地)、奉行戒律(善學於律儀)、完成家庭責任(奉養父母親)、對社會有幫助(正當的職業)、從事公益服務(布施與法行)、不傷害自己與他人(於法不放逸)等。

增長諸善法後,慢慢要通往出離的方向,包括恭敬、知足、忍辱、聽聞與討論佛法等;更進一步,透過收攝感官、精進修行(熱忱與梵行),逐漸「體證於涅槃」,即使接觸世間法,心仍不動搖,達到無愁、無染、安穩的境界,即便四魔(五蘊魔、煩惱魔、死魔、天魔)也無法擾亂,終得解脫輪迴。

講堂中,鄧偉仁不時將經典與現代社會互映,如「資本主義社會的物欲橫流,來自不知足。」「忍辱並非善惡不分,而是對錯誤的行為,能以善意的心態來善巧回應。」因就讀樂齡大學而成為鄧偉仁的學生,鄧麗金表示,巴利文唱誦讓心感到祥和,此外,「老師總能引導大家反思經典的涵義,讓佛法變得更積極!」

三月十七、二十四日最後兩堂,鄧偉仁特別講授《慈經》:「它適用於現代社會面臨的種種困境,對於修習四無量心、行菩薩道的學佛者,同樣是十分吉祥的經。」

法鼓長青班 開學囉!

阿公阿嬤 活力動起來!

◎江胤芝

「在家久了會變『坐家』,想出來動動!」「放下對婆婆與孩子的擔心,能來上課真感恩。」二月二十五日起,法鼓長青班陸續於全臺各分院、分會開班,經過疫情間停課一年,期盼多時的老菩薩再度走出家門,來法鼓山吸收新知,活絡身心腦,快樂學佛。

首度開班的林口班,三月五日開學當天,許多老菩薩滿面笑容提前來報到,欣喜表示:「上課環境令人感到很安心。」二○二○年甫遷移新址的林口分會,因空間寬敞且附設電梯,貼心回應長者行動的需求。資深信眾凌果慧分享,從長青班第一屆開辦以來,便不遠千里到雲來寺、農禪寺上課,如今能在自家附近學習,更不能缺席,「我還接引六位朋友一起上課!」

課程由「相見歡」開始,大家你一句我一句,分享學習動力。在「腦袋瓜熟了」講座,心靈環保讀書會帶領人黃曉黎引領老菩薩從腦科學角度,探索「熟腦」特色,如見多識廣、包容性大,但前提是:「要活就要動,因為『活動』就是大腦的肥料。」深有所感的老菩薩,也在〈快樂頌〉、〈我為你祝福〉佛曲中起身律動,為現場注入滿滿活力。

新店班、文山班也在新啟用的會址歡喜開學。三月十一日,文山班的老菩薩一早就獲贈有〈大悲咒〉加持的平安米,個個笑得合不攏嘴。演本法師鼓勵:「盡力圓滿課程,快樂放鬆來學佛,就能體驗到身心的安定自在。」

在「禪悅的人生」講座中,護法總會副總會長許仁壽以自身經驗提醒老菩薩,生命的意義與快樂無法透過外境取得,並幽默共勉:「從現在開始學佛,臨終才能提起正念,以免阿彌陀佛開了飛機過來,您還放不下、登不了機!」充滿歡笑的上課氣氛,令蔡彩微感恩表示,停課期間雖透過網路共修,但難免會懈怠,「很高興能重返長青班,它是我學佛的加油站!」

信眾教育院監院常用法師分享:「透過平易近人、淡化佛教色彩的課程,長青班旨在深耕社區、照護樂齡長者的心靈。」法師鼓勵護法悅眾善用資源,邀請家中長輩參加長青班,快樂學習與成長。



▲林口班學員(上圖)歡喜投入每一堂課程。文山班學員(下圖)聆聽許仁壽分享「禪悅的人生」。(李佳純 攝)

青年共學樂1

說書交流 與師願共鳴

◎魏子茵

法鼓山世界青年會二月二十五日晚間舉行第一屆「說書交流會」,由十位法青擔任說書人,每人以五分鐘介紹一部聖嚴師父著作,搭配五分鐘現場Q&A,並邀請青年院演無法師、演謙法師、政治大學斯拉夫語系教授劉心華、臺北大學企管系助理教授彭奕農、以及臺北大學主任教官朱漢屏等擔任講評人。

青年院監院常炬法師勉勵大家:「舉辦說書交流會的目的,是透過閱讀師父的書,藉著消化、內化、分享,與自己的生命產生更多連結。選佛場中別無對手,學佛不需要比賽,而是大家一起交流。」

說書人陳宥任首先分享《法鼓山故事》,感念師父篳路藍縷創建法鼓山。范云瑄讀了《美好的晚年》,學習到從不可愛的人事物裡找到可愛之處,心也愈來愈寧靜。林柔香從《放下的幸福》覺察,幸福不是向外追求,而是向內探求,藉著觀照、消融自我,才發現幸福不是為了「獲得」,而是源於「放下」。

「師父的指引,讓我們有方向感和立足點;我也發願奉獻,學習師父的慈悲,看見他人的需要。」徐紘宸因閱讀《找回自己》,找到生命著力點。許翰棕則因《金剛經講記》,對「應無所住而生其心」深感受用:「知道一切都會緣起緣滅,沒有恆常不變,心比較不執著,做事時盡力,做完後放下。」

「各位說書人真是師父著作的最佳業配!」講評人演謙法師與劉心華肯定每位說書人都很能激勵聽眾。演無法師也回饋,自己常到外地支援,看見師父當年看見的光景,更感佩師父的悲心,懂得珍惜目前環境。朱漢屏教官則祝福法青同學,透過閱讀師父著作,智慧愈來愈高,煩惱愈來愈少。


▲法青會首度舉辦「說書交流會」,說書人與聽眾分享閱讀聖嚴師父著作後,生命有了更多學習和啟發。 (青年院 提供)


青年共學樂2

法師開箱 觀音的禮物

◎編輯室

如果向觀世音菩薩許願,你希望求什麼的禮物?

三月二日晚間,法青會在法鼓德貴學苑舉辦「菩薩系列」第三場講座,由演柱法師分享「觀音菩薩的禮物」。法師以聖嚴師父的開示影片,帶領大家了解師父一生修習觀音法門,而法鼓山這個道場,也是因觀音菩薩的護念而來。

「觀音菩薩的信仰,早在千年前就受歡迎!」法師談到北宋時期的知禮大師,從小就會背〈大悲咒〉,出家後發現《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廣大圓滿無礙大悲心陀羅尼經》既可以修觀,又具有舉辦儀式的條件,因而創制了《千手眼大悲心咒行法》,即現今《大悲懺》的底本。

法青會目前也有大悲懺法會共修,法師深入淺出為大家介紹《大悲懺》的由來,a以觀音十大願、〈大悲咒〉、懺悔發願為核心的內容架構。

「禮拜《大悲懺》不是單純持咒,也不止於披誠懺悔,最重要的是通過自我覺證,生起與觀音菩薩相契相應的菩提心。」法師勉勵眾人,雖然我們沒有千手千眼,但透過禮懺,觀想自身與觀音菩薩合而為一,學習觀音菩薩慈悲柔忍的心行,將懺悔落實於日常生活中,隨時幫助身邊需要幫助的人,即能利益眾生。

認識了《大悲懺》之後,大家齊向觀音菩薩發願、念誦〈大悲咒〉,藉由梵唄共修的力量,讓內心安定沉澱。那麼「求禮物」和《大悲懺》之間,有什麼關聯呢?

「透過『禮敬』確認典範、『發願』見賢思齊、『懺悔』檢討自己、『歸向』不離初心!」法師提醒大家,不要期待別人做我們的千手眼,要學習當別人的千手眼!法師並以清淨的梵唄唱誦:「妙音觀世音,能救世間苦。福聚海無量,是故應頂禮。」祝福眾人都能夠收到觀音菩薩贈送的禮物。


▲演柱法師分享《大悲懺》的由來與內容,祝福法青們都能收到觀音菩薩的禮物。(曾毓仁 攝)

大事關懷解行課程

學習人生最後一堂課

◎魏子茵

聖嚴師父曾說:「死亡不是喜事,也不是喪事,而是一件莊嚴的佛事。」面對生死大事,如何莊嚴以對?護法總會關懷院今年在全臺開設九場「大事關懷解行課程」,透過解、行二門學習,圓滿人生最後一堂功課。三月八日首先在新莊分會揭開序幕,共有近六十位學員參與,關懷院演禪法師鼓勵學員:「學習大事關懷,不僅為自己培養學佛的福德資糧,也為往生者及家屬帶來安定的力量,與眾生廣結善緣。」

解門課程中,講師林筱玲首先為學員建立往生助念與佛化奠祭的正確認知,解釋佛教如何看待民間喪葬習俗,並介紹法鼓山慰問關懷的做法,鼓勵家屬一起誦經念佛迴向往生者。而簡約莊嚴的佛化奠祭,免除了喧鬧儀式及鋪張排場,使亡者在祥和中往生淨土,更重要的是撫慰關懷在世者,讓家屬在感恩中與往生者無憾告別。

行門課程則實地演練助念,由資深學員身穿海青示範誦念《阿彌陀經》及〈往生咒〉,練習為往生者開示,祈願佛力超薦,使往生者化解執著,放下萬緣。此外,也指導學員執掌助念法器的威儀,親自演練木魚、引磬及念佛唱誦的音調和速度,期望往後實際關懷助念時,能引導往生者求生佛國淨土或轉生善道,也以佛法甘露安定生者的心。

學員曾秀梅分享,雖然自己已是助念義工,經由上課更深刻體會,正確的佛法知見才能真正幫助往生者及撫慰家屬。新莊分會召委黃滄海也表示,透過課程培訓,希望接引更多菩薩加入臨終關懷助念行列,以佛法為依歸,讓生死兩相安。

【法鼓講堂】
從在家到出家 廣修38種吉祥

【法鼓長青班 開學囉!】
阿公阿嬤 活力動起來!

【青年共學樂1】
法師開箱 觀音的禮物

【青年共學樂2】
法師開箱 觀音的禮物

【大事關懷解行課程】
學習人生最後一堂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