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嚴書院雲端共學全面啟動

因應疫情變化,聖嚴書院佛學班、禪學班首度全面網路上課,
線上歡喜開學的幕後,有著信眾教育院、講師與班級悅眾的用心,
從軟體說明會到連線彩排測試,還有關懷員到府教學、接送的溫馨服務,
讓每位學員能安心學習,增長道業。

◎邱惠敏


▲聖嚴書院講師及學員們,開學日在網路上相見歡。(信眾教育院 提供)

聖嚴書院開學季,因應新冠疫情全面改為網路課程,佛學班、禪學班新舊班共三十九班四千三百多人,於八月底、九月初線上開學,新舊學員把握疫情中聽聞佛法、修學佛法的善因緣,雲端相見歡。


▲講師與學員透過視訊線上互動,體驗運用雲端科技交流學習。 (信眾教育院 提供)

普化中心副都監果毅法師於九月初農禪寺禪學班與佛學班一年級開學日,特別上線勉勵新學員,雖然課程因疫情轉型為線上,為大家免去舟車勞頓,且在自己熟悉的環境上課較能放鬆學習;缺點是容易閃神,提醒學員要有「在上課」的正念,「自己在哪裡,那裡就是道場」,讓二小時的共學有更好的品質,並將上課所學得的力量帶入生活,與人和環境和諧共處。

為了使新舊各班順利上線上課,信眾教育院從六月招生開始便著手準備。因為是混齡上課,學員的3C設備、電腦程度,還有城鄉差距都是考驗,監院常用法師與負責課程的常遂法師率先學習線上會議平台ZOOM的操作,並製作使用手冊。常用法師表示,由於溫哥華佛學班於去年(二○二○)疫情嚴峻時便轉型為線上課程,為臺灣提供了經驗,得以事先預備網路課程會遭遇的各種問題。

七月接續舉辦講師與悅眾線上說明會,由於正副班長、關懷員角色吃重,加上今年包含新加坡在內有十個新班共一千三百位新生,彼此未曾謀面,無法從中產生關懷員,因此特別協商結業學員或是二、三年級學長擔任,協助學員解決軟體操作等技術問題,上課前一週還有總彩排,有的班甚至採排二次,十分用心。「三十九班能順利開課,每班學員上課率達九成二以上,都要感謝辛苦的悅眾。」常用法師在第一堂圓滿後,特別向各分院的法師、專職、悅眾致意。

擔任講師、悅眾協調窗口的常遂法師,也分享各班的回饋:線上課程讓新莊佛學班三年級班長胡恩綺得到意外的收穫,同修為她添購電腦,小叔幫忙安裝程式,讓她感受到家人實際的支持力量。帶領雲集班的常提法師分享總彩排時,一位老菩薩正反映不知道如何操作,身後就出現到府服務的同學,這一幕讓同班同學都很歡喜。農禪班學員有三位獨居長者,家中沒有設備,於是悅眾便將老菩薩一一接至家中一起上課。臺東班因城鄉差距,有幾位同學家中沒網路、3C設備,由於本期是三下最後一學期,因此採實體、線上同步上課,希望全班七十一位學員一起圓滿結業。


線上學習新體驗

找對方法,問題不是問題

◎蘇瑛玫(新莊佛學班)

ZOOM是什麼?最後一學期的佛學班居然要用ZOOM來上課!使用時須用手機及電腦下載?最好戴上耳機音訊會比較清楚……什麼是音訊?所有的問號與不安,就在開學前一再測試,終於順利正式上線了。

開學第一天,授課老師問大家,對於這次的線上學習,會不會害怕啊?老師說自己原本也不會操作ZOOM,為了課程,還請遠在美國的女兒幫忙他。我聽了真的很讚歎每學期的授課法師及老師,遇到自己不足時,並不會害怕與不安,反而很如實地面對、接受、處理與放下,這樣清心自在的風範,是我讀聖嚴書院最大的收穫,唯有認識自己的優缺點,才能找回自己,安住自己,能安定自己後,才能以這份安定的力量影響他人安定身心。

對於這次ZOOM上課的方式,我是津津有味地品嘗每一次發現新功能的樂趣。看到全班一起在畫面上上課,真是新鮮,也不時在課程進行中幫全班截圖合照,還有一點一定要提,由於自己屬於在時間管理上,尚有很大進步空間,不用趕著出門真是件不可言喻的幸福,當然還有分享或發言時,面對「大眾威德畏」的緊張,頓時消散不少。

無論以何種方式上課,學佛求法的願心是最重要的,這份願心會產生力量,幫助我們成就道業。我體會到「問題從來不是問題,而方法一直是方法。」若能將問題視為是因緣合和的現象,就比較容易找到方法來面對。期待這學期同學們能福慧雙修、法喜充滿。

聖基會工作坊

從現象學解析禪修樣態轉換

【釋演曉/臺北訊】對於從現象學來解讀禪修體驗,心理學與佛教學者各有什麼看法?聖嚴教育基金會九月七日下午舉辦「聖嚴思想體系建構與實踐工作坊」,由政治大學哲學系教授李維倫主講〈禪修過程中的經驗變異狀態:一個現象學的探究〉,現場及網路上共有四十位學者與法師,展開一場心理學、宗教哲學與佛教禪修的跨領域交流對話。

論文首先舉出聖嚴師父對默照禪法的種種經驗描述,接著透過現象心理學的研究方法,提出「意識三重構作」(語意、圖像、體感)的理論操作指出,意識現象不是內在現象,而是作為存在的現象。李維倫用現象學的概念重新把意識現象界域化或層次化,變成和語意、圖像、體感有關的三個層次或界域,展開與禪修境界的對話。

比方,從禪境經驗探討意識轉化現象為例,在話語意識脫去下的變異經驗,反思引導判斷意識是能與身體經驗產生距離,在此狀態下,出現變異的身體經驗,也就是在禪境經驗中,身體不再是時空世界中的身體,也不再受物理性質所限制,進而印證禪境經驗的意識轉化現象。

禪修所進入的境地是一個原初經驗,還是超越經驗?東華大學諮商與臨床心理學系助理教授翁士恆回應,若從臨床心理學來探討人我關係轉換時,必須追溯至倫理關係形成的重設,當回到最原始的經驗找到基礎,重新發展自己的經驗,將會形成新的人生詮釋的意義。

中山大學哲學研究所副教授越建東從佛教的角度提出幾個看法:禪修語言具有描述性(descriptive)與實作性(practical)兩種,研究時須確立清楚,才不致混淆。此外,當研究語彙的表述進入到研究主題的文化脈絡,才能避免詮釋上的窄化,如「三重構作」的三種,對禪修來說不只三重意識,禪修中講「身口意」、「五蘊」,而體感意識是「觸識」,三重構作未列入「慧學」便容易落入「窄化」的境地。

法鼓文理學院佛學系系主任鄧偉仁認為,佛教認識事物的真實樣貌,並非透過語言概念的建構,比方「如實認識」,是要認識事物的「緣起性」、「無常性」,或般若說的「空性」,去掉語言或概念的認識,不等同於「解脫」或是「慧」。但鄧偉仁仍肯定對佛教禪修經驗的跨領域研究,有助於提供交流激盪的新視野。


▲李維倫透過現象學描述分析,揭露禪修過程的意識經驗變化。(聖基會 提供)

法鼓講堂

師公靈源老和尚「夢而不迷」一生行誼

【邱惠敏/臺北訊】九月一日至二十二日每週三晚間的「法鼓講堂」,禪堂板首果興法師以夢話、淨土、觀想、菩薩行四個主題,介紹聖嚴師父臨濟法脈傳承的師父靈源老和尚「夢而不迷,有菩薩同行」的一生行誼,輔以老和尚的《靈源夢話》、《淨土直說》、《佛菩薩聖像畫集》、《心經集註》、《梵網經菩薩道》、《梵網經菩薩戒》等著作,學老和尚夢中做佛事,以願力引導生死的菩薩行。

靈源老和尚是虛雲老和尚的弟子,一般認為應以參話頭為修行法門,但果興法師自二○○七年起發願收集老和尚的著作、書畫,繼而整編實修與實證淨土的兩本著作《山居雜語》、《淨業綱要》成《淨土直說》,從中發現老和尚以禪佛教為視野,不只禪淨雙修,還融攝天台、華嚴、密宗等,實修方法為觀想念佛,可分為三階段:剛出家時遇到慈舟老法師教他專修淨土;之後親近應慈老法師學華嚴,修法界大淨土;總歸虛雲老和尚,禪淨雙熏,成就即心即佛的唯心大淨土,老和尚研習淨土法門還兼藏密,主要是觀想「我身佛身合一體」。

果興法師也透過靈源老和尚的畫作介紹觀想念佛,老和尚作畫時,心中清清楚楚,觀想心佛不二,法師以老和尚晚年贈予聖嚴師父的一幅觀音像為例說明,畫中觀音為禪定相,手眼呈現動態,表示度眾的手眼有,但心是不動的。明年是老和尚一百二十歲冥誕,法師希望為老和尚舉辦線上畫展,讓世人一覽老和尚珍貴畫作。

《梵網經菩薩道》、《梵網經菩薩戒》是老和尚的重要著作,也是行菩薩道的次第指要,果興法師總結發菩提心、持菩薩戒、行菩薩道,是行菩薩的實際指導,明知人生若夢,但因有菩薩同行而不迷;明知空花水月,佛事依然要做,就是菩薩道的精神。


▲靈源老和尚贈予聖嚴師父的觀音像,畫中觀音為禪定相,手眼呈現動態,表示度眾的手眼有,但心是不動的。 (信眾教育院 提供)

【法鼓書齋】

■《人生》雜誌458期10月號

《十牛圖》尋禪上路

佛教常以牧牛比喻修行,如《佛遺教經》云:「譬如牧牛之人,執杖視之,不令縱逸,犯人苗稼。」唐代禪門也有許多牧牛喻、牧牛公案,漸漸發展成《牧牛圖頌》,以宋代廓庵師遠的《十牛圖頌》流傳最廣,借牛為心性的意象,講述調伏心性的十個修行歷程與境界,以不同的圖及偈頌來表現。

本期選錄聖嚴師父講解《十牛圖》的悟境,強調開悟層次因人而異,沒有標準次第。禪堂堂主果醒法師就修行的實踐面辨析悟與誤,提醒須有正知見、善知識的指導,才不會將驢當牛,走上「誤」境。

林綉亭、蔡昌雄、楊蓓分別從文學象徵與敘事、深度心理學、生命教育的應用來解析《十牛圖》。常慧法師與書法家趙宇脩分享以《十牛圖》為修行鑒察助伴,書寫出自己的「十牛圖」。
當代首位南傳比丘尼庫蘇馬法師八月底圓寂,「當代關懷」由國際佛教善女人協會前任主席張玉玲細數法師一生的悲願與影響。

(每本180元,訂閱一年1680元,另有特惠專案,請見心靈網路書店)

◎歡迎加入《人生》雜誌facebook

◎洽詢電話:(02)2896-1600

◎法鼓文化心靈網路書店: www.ddc.com.tw

■《訂閱《人生》電子雜誌

◎法鼓文化電子書城:http://www.ddc.com.tw/pub/

◎udn讀書吧:https://goo.gl/kO9b2l

◎HyRead ebook電子書店:https://goo.gl/ZfD8Iv


法鼓山播客

■聖嚴法師的有聲書
新上架:《公案100
已上架:
放下的幸福》、《工作好修行》、《人行道》、《智慧100》、《是非要溫柔》、《真正的快樂》、《學佛群疑

■聖嚴法師經典學院
新上架:《心經》觀自在
已上架:
《心經》生活系列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
《金剛經》生活系列
《維摩經》生活
妙法蓮華經

■心裡有軌
已上架:吾聊有聊、聖嚴法師自在語、禪,不纏

■聖嚴法師答客問
聖嚴法師的主題對談

■下載播客APP,搜尋:【聖嚴法師的有聲書】,【聖嚴法師經典學院】
【立即線上試聽】

聖嚴書院雲端共學全面啟動

【線上學習新體驗】
找對方法,問題不是問題

【聖基會工作坊】
從現象學解析禪修樣態轉換

【法鼓講堂】
師公靈源老和尚「夢而不迷」一生行誼

【法鼓書齋】

《人生》雜誌458期10月號
《十牛圖》尋禪上路

法鼓山播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