異鄉學佛線上註冊

2019年底,學佛過了五個年頭,
內心總惦著聖嚴師父於《學佛群疑》第一篇所說:
皈依三寶,相當於學生到學校註冊,是信佛學佛的開始……


(菊子 繪)

◎黃湘容(德國)

一九九九年,和外子返臺期間,有位跟隨聖嚴師父學佛的好友,帶我們到當時仍在建設中的總本山參觀,並向我們介紹師父及法鼓山。之後數年,只要返臺,我們都會上法鼓山走走。或許因緣不具足,好友從未提及「學佛」這件事,我也未曾想到要親近師父。

等待二次的皈依因緣

二○一四年夏天,大弟告知父親罹患重病,九月初返臺三個多星期,每天在醫院陪伴父親。病床上的父親向我告別,當時並未意識到,這是父女最後一次相見。

十一月中旬,父親往生了,返臺圓滿佛事後,與好友相聚,他帶我們到農禪寺參訪。我們在書店請購了《正信的佛教》、《學佛群疑》、《佛教入門》,他還送我們《心的經典》。這四本書,成為失去父親的心靈依靠,也開啟我學佛的一扇窗。

如同師父所說:「佛法這麼好,知道的人這麼少,誤解的人這麼多。」感恩學佛因緣已成熟,即使身在遙遠異國,也能上網閱讀《法鼓全集》、聆聽師父影音開示、上「法鼓講堂」課程。

時光荏苒,二○一九年底,學佛過了五個年頭,內心總惦著師父於《學佛群疑》第一篇所說:「皈依三寶,相當於學生到學校註冊,是信佛學佛的開始。」其實當年四月底,即在網站上看到農禪寺將舉辦祈福皈依大典的訊息,自此開始,每天等著二○二○年二月十一日報名日的到來。

報名成功後,也購妥返臺機票,卻來了個「世紀大傳染病」,不僅皈依大典取消,航空公司也被迫停飛,至今仍無法返臺。

疫情改變人們的生活方式,讓我更深切體會佛法的智慧。當因緣改變,只能隨順當下因緣,做出最佳的因應,正如師父的法語所叮嚀:「因緣有要努力,自性空不執著。」

今年,得知弘化院將在九月十二日舉辦首屆線上祈福皈依大典,真是欣喜雀躍啊!線上報名成功後,便等著八月二十五日前的通知,等待中,每天總要上網追蹤報名進度。

二十五日當天,看到紀錄顯示「回報是否參加」,心想:當然會參加!趕緊以電子郵件回報,同時也以LINE通知。


(菊子 繪)

無限感恩所有人成就

好事多磨,由於電子郵件信箱有問題,直到線上測試前一天傍晚,仍未收到錄取通知及ZOOM密碼等資料。再度以電子郵件和LINE回報未收到資料,恐怕無法上線測試。

沒想到,就在臺灣時間晚上將近十一點,以及凌晨四點多,法師和菩薩及時告知上線資料,讓我順利進入會議室,他們認真的精神、負責的態度,真令人感動啊。

測試順利後,九月十一日卻得知強烈颱風來襲,好友還告知十二日臺灣停課停班的訊息。當時告訴自己:運用佛法,安住當下,即使皈依大典延期,也不須起煩惱。

十二日德國時間清晨六點起床,看到LINE通知皈依大典照常舉行。先到院子裡採了三朵橘紅色清香玫瑰,點了燭燈,準備一杯清水,恭敬地放在觀世音菩薩像前。七點(臺灣時間下午一點)準時打開電腦,進入視訊會議室。

典禮一開始,知道要收攝身心,但在螢幕上看到監香法師主持、方丈和尚果暉法師開示時,臉上已是涕泗縱橫。無限感恩成就皈依大典的所有法師、菩薩們,阿彌陀佛!

慈悲心行 漸修漸悟

◎聖嚴師父

慈悲是從自己開始的。一般人所謂的慈悲可分為兩個層次:同情心與同理心。同情心,是憐憫他人、可憐他人;同理心,則是說見到某個人發生某一種狀況,便告訴他,假如發生在我的身上,我也會像你一樣的。

但是從佛法、從禪的觀點來講,慈悲也可分為兩個層次:第一,沒有條件的愛,只有付出、奉獻、布施,那是有對象的;第二,沒有一定的對象要我奉獻、布施,沒有想到我有什麼愛心可以付出,也沒有想到有多少人要讓我付出,但是我會盡心全力地奉獻,永遠地普遍地奉獻,這是最高層次的慈悲。

佛法的慈悲心和慈悲行,是必須要用修行的方法來完成的。方法可分為漸修漸悟及漸修頓悟兩類,當然,許多人會希望最好是能夠頓修頓悟,或者根本不要修行馬上就悟,甚至開悟了之後,也不必再修行了,事實上,這是不可能的事。現在我分別來介紹這兩種修行的方法。

所謂漸修漸悟,以打坐而言,就是要將我們的心,能夠從集中而至統一。統一分為三種:一、自己的身體和心的統一;二、自己的身、心和環境的統一;三、前念與後念的統一,此時只有一念,這就是入定了。

現在我來舉一個例子,剛才我從皇后區的禪中心到曼哈頓來演講的路途中,有一位女居士不停地講話,她不斷地講話,我就不斷地聽。此時,她的心是散的,不是集中的,不論看到、聽到什麼,她馬上就有反應,馬上就要講話。而我的心則是不動的,我知道她在講什麼,問什麼,我什麼都聽到了,然而我對她的講話,沒有什麼討厭或喜歡,我不做任何的反應,我的心是在統一的狀態下。統一的狀態並不一定是說什麼都不知道,如果什麼都不知道,若非睡著了,便是在前念與後念統一的禪定中,中國禪宗的禪是定慧均等的,在統一心的狀況下,不因環境的影響而受到波動。(待續)

(選自《禪的理論與實踐》)

回歸自然懷抱

另一種中秋團圓

◎陳高昌 (金山環保生命園區主任)

四月底的午後,旅居美國的鄧宏生先生前來北投中華佛教文化館,說明生前大力護持法鼓山的李淑雲老菩薩剛往生,生前交代要植存於金山環保生命園區,詢問如何辦理?監院果諦法師了解後,聯絡關懷院監院常哲法師前往關懷,法師也囑咐我全力協助處理。

經過各方面的聯繫,了解李老菩薩長期住在養老院,平時非常節儉,二○○九年時,從《法鼓》雜誌得知聖嚴師父的興學大願,毅然捐出一筆存款護持法鼓山興辦大學。因為這份因緣,後來地區菩薩到養老院關懷長者時,都會特別關心李老菩薩。

由於李老菩薩在臺灣沒有親人,生前請一位陳老先生協助處理自己的後事。然而老先生年事已高,李老菩薩雖立有遺囑,但過程不夠完備,所以後事的進行不是很順利。經歷三個多月,在關渡醫院社工室、新北市社會局、殯葬處、法鼓山關懷院等單位協助下,最後由陳老先生的女兒陳曉雯女士出面具結,總算於七月底完備所有的手續及流程。

為了感念李老菩薩,八月十九日上午,常哲法師帶領蓮友、陳曉雯女士,以及在美國透過視訊連線的鄧宏生先生,一起為老菩薩進行簡單莊嚴的追思誦念,下午於新北市政府舉辦的聯合奠祭後,隨即火化、骨灰再處理。

九月二十一日下午,入秋的生命園區裡,常哲法師、陳老先生、從小與李老菩薩熟識的前外交官鄧申生先生,分別為老菩薩的三袋骨灰進行植存,鄧宏生先生也透過視訊全程觀禮。或許是冥冥中的安排,植存當天適逢中秋節,老菩薩能在這天回歸大地的懷抱,也是另一種團圓吧。

與李老菩薩素昧平生,但將近五個月來的聯繫協調、協助申請、認領大體、追思誦念、聯合奠祭、火化,到最後植存圓滿,陪同李老菩薩走完最後一程。感恩有這樣的因緣,祝福李老菩薩,阿彌陀佛!

剃度典禮供養人心得

成就受度好因緣

◎葉紹玎

之前曾兩度以伴郎身分成就好友的「好姻緣」;這次在地藏菩薩聖誕當天,成為法鼓山二○二一年剃度大典的捧盤供養人,成就受度者的「好因緣」。同樣都是為了祝福「終生大事」,剃度大典少了俗事的應酬及喧鬧,多了為眾生奉獻的責任與使命感。

供養人不只捧盤,也是以禪修方法向受度者供養的團隊。捧盤行進間,步伐的快慢、捧舉物品的高低,一舉一動都要配合佛號及彼此的步調,按照路線將剃刀、僧衣鞋等送到受度者面前,然後依序退場。緊湊的捧盤過程中,既要保持安定專注,也要保持身心放鬆。

由於我是中途才加入供養人的培訓,相較於其他人,對出場時機、動線位置都不熟悉,因此練習時特別緊張。但是,窮緊張是沒用的,我告訴自己要接受對狀況不熟悉的事實,透過觀察及夥伴的提醒,消除每一個不確定。

當動作愈確定,身心也更加放鬆,錯誤就愈少,行進也愈來愈順。同時,將注意力放在呼吸上,也能緩解自己的緊張、壓力與情緒,回到平靜與安定。

剃度典禮上,我們擔任捧盤供養人,然而在我心裡,受度者行人所不能行,將自己奉獻給三寶及眾生,才是真正難能可貴的「供養人」。隨喜讚歎新戒法師們的發心,祝福他們道業早成,廣利眾生。

異鄉學佛線上註冊

【禪的智慧生活】
慈悲心行 漸修漸悟

【回歸自然懷抱】
另一種中秋團圓

【剃度典禮供養人心得】
成就受度好因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