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自覺啟航

疫情中謹慎開營 87位學員體驗短期出家精進生活


▲生命自覺營男眾學員在天南寺大殿與師長合影。(僧伽大學 提供)

【釋演曉/綜合報導】因新冠肺炎疫情停辦兩年的僧伽大學生命自覺營,一月十九至二十四日再次啟航。一波波寒流,仍無法阻擋八十七位學員熱切尋找生命覺醒的心。為落實安全防疫,在一人一房的住宿考量下,營隊分男女眾分別在三峽天南寺、法鼓山禪堂兩地同步舉辦,原訂十天的課程,也縮減為六天。

「這次營隊著重於生活的『體驗』,因此男眾第二天晚上就受戒。」男眾總護常啟法師指出,此次營隊希望讓學員在語默動靜、行住坐臥中體驗出家生活。歷經說戒、演禮、正授,以及兩天的出家作息,二十一日營主任果醒法師以「探究人生的目的,是否已找到答案?」叩問現場學員,並說明出世間快樂與世間快樂的差異,不在相上的物質滿足,而是從自我中心的煩惱解脫;「與法師有約」由常應法師、常乘法師、演禪法師分享出家因緣及在執事中的成長,在輕鬆的課堂氛圍中,風趣回答現場學員的各種提問。

「這次的課程以信、願、行貫穿,在解行動靜中,使學員更如實地體驗到僧大出家生活。」女眾總護常格法師分享,出家生活體驗,最終是希望讓學員思索生命的意義,進而擴及為他人及全體眾生的奉獻。

「能持否?」「能持!」二十一日正授當天,方丈和尚果暉法師擔任得戒和尚、退居方丈果東法師為教授阿闍黎,學員個個朝氣十足,回答「問遮難」時,毫不猶疑、鏗鏘有力地應答,展現發願出家,持守戒律的堅定誓願。在〈搭衣偈〉的梵唱中,學員熱淚盈眶,搭上象徵出家身分的幔衣,正式搭衣受戒,學做出家人。

來自法鼓文理學院佛教學系的王寬宏說,受戒之後心境更為安定,尤其經由常鐘法師「說戒」這堂課,體會戒律並非想像中的拘謹,是活潑彈性兼具積極的;來自印尼的馬索利(Margo Sulistio)說,在營隊中體驗出家人的簡單生活,尤其用齋時要學習感恩十方善因緣,特別有共鳴,體認到珍惜當下,分享佛法回饋社會的精神。

二十三日女眾感恩之夜由營主任果鏡法師主持,法師說明:「點燈的意義是為自己點一盞菩提心燈。」期勉學員將填滿功德油的心燈點亮,發射出慈悲與智慧的光明,來照破世間黑暗。心燈無盡,人間溫暖,人間就是淨土。

「祝願諸位行者發揮心靈的蝴蝶效應,讓個人小小的自覺,成為世界大大的覺悟。」二十四日,六天的出家體驗生活接近尾聲,即將出堂的大眾離情依依,常啟法師期許學員將這一滴水奉獻給江河,凝聚更大的力量,一起通向自由的大海,解脫的彼岸。


▲常藻法師(中)與常懷法師(左)分享出家因緣,以及領執後的學習。(僧伽大學 提供)


願作眾生園林

為生命播下菩提種子

◎ 釋常燈

在一部關於北方森林的紀錄片裡,研究員發現,看似獨立存在的樹木,透過地底的根而緊密相連,甚至運送自己的養分給不同族群的生病樹木。當樹林遭到大量砍伐,倖存的樹木會盡己所有之力,協助被砍的樹根維持生命,長期下來甚至可能危害自身的存活。此景與大乘佛教菩薩道精神非常契合,發了菩提心的菩薩,在苦難之中不想到個人,以利他為目的,救濟苦難。這也是法鼓山僧伽大學培育宗教師的方向。

「願做眾生園林」是僧大二○二二年的招生主題,一幅大地園林擁抱眾生的插畫,傳遞的是《華嚴經》中對菩提心的描述。菩提心,是一切佛法的種子,大乘佛教的菩薩,將菩提種子埋入心中,以佛法的深廣願行耕耘,立誓為眾生的安樂變現一切所求。

若夢的人間,您是否願意種下一顆菩提種子?發起菩提心,回饋曾受的恩德;實踐菩提心,超越世俗生命價值的極限。以生時朝霞滿天,死時落日燦爛的歡喜平等之心,懷抱有情萬物,藉圓滿眾生所求,修練自我。生命中盡情追逐的背後,是深信擁有無盡的明天。如果,明天就是下一生,您將如何度過今天?您想留下什麼給這個世界?

法鼓山僧伽大學誠摯邀請您為生命播下菩提種子。


【招生說明會】3月13日(日)
【報名日期】
4月1日至5月15日
【考試日期】
筆試 5月30日、面試5月31日
【聯絡方式】
02-2498-7171#2351

DILA專題講座

戴育澤講佛法.建築.人間

【梁金滿/金山報導】一月五日上午,法鼓文理學院總務處邀請二○二一年榮獲第十七屆中華民國傑出建築師獎的建築師戴育澤,以「佛法.建築.人間」為題,分享在建築設計中印證對佛法的體會。校長惠敏法師、總務長曾漢珍與三十多位學生出席聆聽。

戴育澤自稱是「叛逆的佛教徒,還在遊戲人間」,參加人生第一場禪七就與法鼓山結緣,讓他找到回家的方向。為了這場演講,他特別上山掛單一夜,體驗法鼓山的境教。

戴育澤最早接觸禪宗的修行法門,二十年來設計過的佛教建築中,有四處中台山精舍,規畫時不僅要滿足多元機能,還要轉化傳統的佛教建築再現佛法精神,同時也反映建築師對佛法與建築的體驗。如最早完成的普嘉精舍,位於商業區,是都市中的「叢林」,他從一樓做了一個大樓梯直上大殿,如同朝山路徑,並用照壁巧妙隱藏服務動線,但仍具足接眾、融眾及多元使用的功能,成功地「以相表法,接引不同的眾生。」普平精舍將傳統的空、無相、無願三門轉為重疊的三門,門門相通,也呼應該基地的兩面性。

在高雄的普同精舍,設計發想來自悉達多夜睹明星,悟道成佛,他設計了一條長參道,接引信眾朝山禮佛,在參道上彷彿來到石窟,「白天為洞窟,晚上為星斗,觀想虛空中佛陀成願再來⋯⋯」並因應環境,將外觀設計成與周邊透天厝儼然融為一體。

本願山彌陀講堂是淨土宗道場,戴育澤表示,寺廟是人間道場,也是與世連接的淨土。講堂必須同時滿足生活與弘法的機能,他用「橋」來聯繫兩個不同屬性的空間,隱喻世俗與佛性的過渡及轉換,並運用玻璃磚雙面玻璃折射光線產生的特殊效果,呈現「光中化佛無數億,化菩薩眾亦無邊」的淨土願景,為都市民居營造一處心靈依歸場所。

與斯里蘭卡頗有淵源的南林尼僧院,戴育澤以「一樹一台一佛」為設計發想,有水有椰子樹,以木構為主,讓風能夠穿透,做得比較鬆,但後來水池改為砂池,「因為怕孳生蚊蠅,造成殺生。」

戴育澤也分享一處「未完成」的戒壇,他認為受戒是修行初步,才剛入門,佛果未證,因此將基座拉長,屋身、屋頂各代表階段性任務。他發心不收設計費,完工的建築卻「走樣」了,但他說:「未完成,也是設計的一環。」


▲戴育澤建築師分享在建築設計中印證對佛法的體會,校長惠敏法師也到場聆聽,並致贈結緣禮。(梁金滿 攝)

中華佛研所官網優化改版 全新上線

【釋演曉/臺北報導】致力推動漢傳佛教研究的中華佛學研究所,為便利各界人士檢索、蒐集與研究分析佛學學術資源,將官方網站全面優化,內容功能更具全,於一月正式上線。

「全新改版的網站將佛研所的四大目標:數位典藏、學術研究、出版品及國際交流,分門別類清楚介紹,包含歷史紀錄與未來的願景目標。」所長果鏡法師表示,只要點進功能選項,舉凡歷年出版品、舉辦的活動或執行的專案,都能一目了然,更方便使用者查找所需內容。

果鏡法師表示,佛研所護持佛學資訊數位典藏專案已經有二十年以上,尤其是一九九八年二月十五日與「北美印順導師基金會」、「菩提文教基金會」共同贊助成立的「中華電子佛典協會」(CBETA)」,已成為海內外佛學研究最重要的資料庫之一。此外,歷年資助及參與的數位專案,如法的療癒資料庫、唯識數位典籍資料庫、敦煌漢文佛教寫卷點校本叢書出版計畫,及已執行十餘年的中國佛寺志的建構等,在網站上都有詳盡的研究成果和充實的文獻資料。

出版品項除了持續發行各類佛學論叢、譯叢,《中華佛學學報》和《中華佛學研究》兩種學術年刊,多次獲國家圖書館頒贈學術傳播獎項,也推動《法鼓全集》的英譯、日譯、藏譯專案。果鏡法師表示,目前正籌備漢譯佛典英譯計畫,使漢傳佛教推廣到西方具足更好的媒介;至於學術研究部分,佛研所透過國際交流、研討會、工作坊、研習營,為研究漢傳佛教年輕學者建立平台,相關成果也都建置在網站上。

「未來新專案或新成果,如禪宗典籍系列叢書、叢刊等,編輯完成後,也會持續公開在網站上。」法師期盼網站不僅是學界使用,也能利益法鼓山體系或佛教界人士,若發現網站功能不足或不完整之處,歡迎回饋、反映。

【法鼓書齋】

■《人生》雜誌462期2月號

大家來讀《吉祥經》

世間何事最吉祥?這個讓世人和天人苦思十二年卻不得其解的問題,佛陀是如何解答呢?根據巴利藏小誦經《吉祥經》經文,佛陀在舍衛城祇樹給孤獨園應天人之請,為大眾說明了三十八種吉祥法門。這些吉祥事,不僅包含世間的幸福和樂,也提示出世間的究竟安樂,能帶來此世與他世的利益與快樂,依此實踐,所到之處皆安穩,就是最上的吉祥。

趁著大過年,快來詳讀《吉祥經》,從全文、科判、緣起、譯本認識吉祥法門,還有常遠法師、慈盈法師、羅粹娟、李明華分享生命中最吉祥。再為自己選個「吉祥心功課」,在新的一年好好奉行,讓您所到皆不敗,處處得幸福。

南管國寶王心心作客「人生café」,分享她一生懸命的南管音樂,並融入古典文學與當代詩韻,轉化南管的民間色彩,成為充滿人文風格的樂風。「心農法進行式」張顥嚴種「菩薩的茶」,竟改變孩子的過動行為,茶中藏了什麼祕密?出一張嘴誰都會,好批評很過癮,你也常不自覺如此嗎?但從修行的角度來看,代價可不輕,看「廣角萬花鏡」作者林純綾如何在又打算出一張嘴時踩剎車。

(每本180元,訂閱一年1680元,另有特惠專案,請見心靈網路書店)

◎歡迎加入《人生》雜誌facebook

教育文化短波

《中華佛學研究》22期出刊

中華佛學研究所發行的《中華佛學研究》第二十二期出刊,本期共收錄四篇文章:劉政明〈以如來藏探究大般涅槃之義理──以《大法鼓經》作為主要依據〉、林益丞〈展轉與卷攝──以《華嚴經關脈義記》與澄觀《華嚴經疏》為比較〉、平燕紅〈石壁傳奧及其判教思想──以《起信論隨疏記》為中心〉、王柏凱〈晚明清初天台宗幽溪法脈受汰系的傳承〉。(編輯室)


《法鼓佛學學報》 29期上架

法鼓文理學院《法鼓佛學學報》第二十九期出刊,本期一共收錄四篇文章:蘇美文〈僧肇「會萬物以成己者」、「天地同根萬物一體」在禪門的公案傳衍與啟悟〉;曾堯民〈無盡傳燈《幽溪文集》初探〉;張雅雯〈三峰派參禪鍛鍊: 論仁山寂震之參禪第一步要訣〉;釋堅融〈《華嚴綸貫》之批判論述分析〉。(編輯室)


《法鼓文苑》 12期出版

由法鼓山僧伽大學學僧執筆的第十二期《法鼓文苑》出刊了!適逢僧大創校二十週年,本期特輯以「現代青年僧的自我超越」為主題,回顧一批批帶著對生命探問的年輕人來到僧伽大學後,如何蛻變成為漢傳佛教宗教師?

書封以Q版玄奘大師一步一腳印走向那爛陀大學為喻,現代的青年僧養成過程中,雖然沒有戈壁大漠,沒有狂風暴雪,卻在每日按表操課的作息中鍛鍊心性,探索自我。端坐電腦前,穿著古裝的學僧,要學習出家人必備的三刀六槌和三藏十二部,還要具備國際語文能力……書中歷歷呈現這條二十年如一日的僧大取經路。

本期文苑為僧伽大學獨立製作,以學僧圖文創作為主體,風格純真質樸,排版時特別加大字級,增加閱讀的舒適度,歡迎向僧大索取紙本或上僧大網站環保閱讀。(僧大學術出版組)

生命自覺心啟航

【願作眾生園林】
為生命播下菩提種子

【DILA專題講座】
戴育澤講佛法.建築.人間

中華佛研所官網優化改版 全新上線

【法鼓書齋】
《人生》雜誌462期2月號

【教育文化短波
《中華佛學研究》22期出刊

《法鼓佛學學報》29期上架

《法鼓文苑》12期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