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照洄瀾 花蓮精舍落成啟用
東臺灣心靈環保新據點 法鼓山感恩十方護持 盼花開蓮現淨土在人間

▲果品法師與張昌邦總會長(左)、蘇建榮建築師(右)共揭佛幔,開啟花蓮精舍弘化新頁。(李東陽 攝)
【魏子茵/花蓮報導】「大菩提心,誓度無邊眾生;花開蓮現,願成無上佛道。開!」三月二十日上午,歷經四年籌建,花蓮精舍舉辦落成啟用典禮,副住持果品法師代表方丈和尚果暉法師,與護法總會總會長張昌邦、建築師蘇建榮共揭佛幔,並為佛像開光,開啟東臺灣弘化新頁。下午舉辦祈福皈依大典,一百十一位民眾求受皈依三寶,展開學佛新生命。
方丈和尚全程連線關懷典禮主法,感恩十方大眾的護持和努力,表示這個世界需要佛法,勉勵大家在洄瀾淨土精進學佛護法,將聖嚴師父「提昇人的品質、建設人間淨土」理念發揚光大。
僧團都監暨護法總會副都監常遠法師與僧團法師們,以及慈善基金會、榮譽董事會、法緣會、宜蘭、臺東等地三百多位護法信眾一同出席啟用勝會,分享無上法喜。
典禮上,大眾透過簡介影片,回顧近三十年來法鼓山在花蓮的發展歷程,感受師父對東臺灣弘化的殷殷期許。感念前人篳路藍縷建設成就新道場,張昌邦總會長代表護法信眾感恩僧團的支持,與大眾的同心滿願,期勉花蓮精舍成為心靈環保在地教育中心,接引大眾修福修慧、奉獻成長。
在任內圓滿精舍建設的召委陳曉婷表示,落成只是起點,與大家共勉繼續同心協力,學做萬行菩薩。同樣歷經道場從無到有,義工組組長王俐文深刻體悟學習自我消融、互相成就,才是真正將佛法落實在生活中。
環保組資深義工林小鳳默默拿著抹布、處處擦拭,維持道場整潔,「我七十歲了,能夠親見花蓮精舍落成,是人生的大事之一。」期望更多人來親近法鼓山、推廣師父的菩提大願。

▲果品法師與僧團法師一起關懷祝福新皈依弟子,恭喜眾人展開學佛的福慧人生。(李東陽 攝)
下午舉辦皈依典禮,方丈和尚透過視訊授三皈五戒,鼓勵新皈依弟子以全新的法身慧命存善心、做好事、說好話,學習佛法的慈悲智慧,使福慧滿人間。在聲聲彌陀聖號中,新皈依弟子許下「修學佛法、擁護三寶、永不退信」的誓願。吳詠好開心讀著法名「寬樂」,發願認真學佛,以「寬懷、快樂」的心利己利人。
「有空常回來喔!」副寺常鐸法師感恩各方善緣成就花蓮精舍,目前已開辦禪坐、念佛共修及「智慧與經典」佛學講座,四月二日將舉辦首場清明報恩地藏法會,歡迎大家走進清涼道場,消融煩惱、長養智慧,回到心靈的如來家。
|
【花蓮精舍】
・地址:花蓮市中央路四段272號
・電話:(03)8342758 |
心靈環保30週年
用心靈環保共創好時代
果賢法師、賴杉桂、陳武雄 分享心安妙錦囊 鼓勵大眾安己安人

▲賴杉桂、陳武雄、果賢法師(左至右)分享實踐心靈環保的體驗。右一為主持人吳嘉沅。(王育發 攝)
【釋演曉/臺北報導】驟變的年代、混淆的價值觀,面對外境的紛擾,如何隨處安身、隨時安心?今年適逢法鼓山創辦人聖嚴師父倡導「心靈環保」三十年,聖嚴教育基金會於三月十九日下午,在臺北集思交通部會議中心國際會議廳舉行「好心好世界.心靈環保系列對話」,首場邀請法鼓文化編輯總監果賢法師、前行政院農業委員會主任委員陳武雄及崇越集團副董事長、建越科技工程董事長賴杉桂,對談「後疫情時代,如何安己安人?」透過台灣社會影響力研究院理事長吳嘉沅的主持,與兩百位現場及網路的社會大眾,分享實踐心靈環保的心法與智慧,迎向疫後新常態的共好時代。
「防禦COVID-19,心境與生活如何過關不卡關?」果賢法師表示,一般人往往執著於永恆性(常)、獨立性(一)、自主性(主)、支配性(宰),疫情帶來的改變,更讓我們檢視對佛法的體驗是否真切。法師指出,「心靈環保」可說是將佛法現代化,強調以觀念的導正,來提昇人的素質。經由在生活中不斷地省察內心,保持清淨安定,對內心與外境不起矛盾衝突,進而影響並協助他人生活愉快,就是達成心靈環保的目的。
陳武雄引用禪宗偈語:「不怕念起,只怕覺遲」、「念起即覺,覺之則斷」,強調「覺」是斷煩惱的利刃,也是打開禪門之鑰,若能在日常生活中常保持覺知力,觀照內心所起的心念,清淨心靈、建立自己的淨土,進而生起慈悲心,影響他人,淨化社會,就是走在修行的道路上。
邁向後疫情時代心態如何調適?賴杉桂強調從轉變心念開始,在理性與感性的調和下,以禪法調心,常懷感恩、慚愧心,進而達成心靈提昇,而能安己安人。並呼籲大眾,人類與自然環境是一體不可分割的,當與自然不調和時,就會受到阻礙,因此應從個人環保做起,特別是心靈環保,每個人就是一份力量,自利進而利他,如果地球人都能自覺,學習敬天愛地,提昇人的品質,就能夠建設人間淨土。
(更多內容請見八版)
法鼓山人基會|復興高中 攜手助學子尋夢

▲復興高中校長劉桂光(左)、人基會祕書長鍾明秋(右)簽署合作意向書,中為臺北市教育局局長曾燦金。 (李佳純 攝)
【魏子茵/臺北報導】啟動進階學習,追尋人生夢想!臺北市立復興高中於三月三日上午,於校內舉辦「業師相伴·自主精進」——自主學習發表暨尋夢計畫簽約儀式記者會,由校長劉桂光與法鼓山人文社會基金會祕書長鍾明秋簽署合作意向書,邀請心六倫宣講團菁英擔任業師,引導在校生依循興趣與特質,探索職涯新面向。臺北市教育局局長曾燦金、國教署簡任視察張世昌、臺灣大學電機系教授葉丙成,以及多位業師都到場觀禮祝福。
貫徹新課綱「自主學習」的精神,劉桂光感謝法鼓山人基會與業師們,結合前瞻視野與豐富經驗,一對一指引學生實際操作產業技術,目前已有二十多名學生踏上尋夢之旅,並鼓勵同學化被動為主動,強化自身競爭力。鍾明秋則回饋,來自財務金融、藝術治療、視覺傳達等十多項專業領域的業師,發願「成就每一個孩子」,義務釋出時間、資源和人脈,陪伴孩子成長,期待打造自發、互動、共好的新模式,也啟發「終身學習」的心素養。
「用英文來學德文、研究德意志文化」;「熱愛程式設計,架網站、拍影片」……緊接著,由參加計畫的學生分享自我探索的精彩歷程,其中黃致豪號召同學結合北投社區大學,為中小學生舉辦富含在地特色的創意營隊「北投之刃:炭治郎之旅」,優異的表現提前獲得國立東華大學錄取。同學們侃侃而談,儘管臨時大停電打亂原本展演計畫,依然泰然自若、臨機應變,充分展現新課綱跨越困難、解決問題的核心能力,與會七十位聽眾也報以熱烈掌聲。
運動產業業師畢璐鑾啟迪學生從規畫競賽規則、組織架構等,逐步實踐舉辦校園馬拉松的夢想。教育界業師楊美瑜則開闢多樣化課程,讓學生大呼「我更想要當老師了!」田昕宜同學則首度進入錄音室接觸專業的錄音設備,自勉能學習編出屬於自己的完整曲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