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基會

推動數位世代共學

六個社區課輔據點 聯合發表動畫創作
常順法師勉勵親子多元學習 成長自我


▲慈基會舉辦數位學習動畫營隊成果發表會,展現偏鄉兒少世代共學的活潑與創意。(慈基會 提供)

【彰化訊】八月十九日,上百位偏鄉學童與家長在法鼓山慈善基金會的邀請下,於國立彰化生活美學館游藝堂舉辦「弱勢兒少數位學習動畫營隊成果發表會」。慈基會祕書長常順法師、寺院管理副都監果理法師、寶雲寺演柔法師、慈基會會長柯瑤碧,與彰化縣副縣長林田富及嘉義縣社會局等八十多位嘉賓與義工,共同欣賞六個社區課後照顧服務據點,近一百六十位學員的動畫作品,題材有竹炭花生、西勢陀螺特技等在地生活,也有越南水上市場的思鄉情懷。

發表會上,小朋友化身助教,帶領體驗動畫製作。這是慈基會與社福團體攜手融合社區特色打造的世代數位共學計畫。成果發表均使用慈基會提供的平板設備、教材與師資,除了讓各縣市的社區課輔據點交流經驗,以及新加入的七個據點學習觀摩外,亦陪伴學童、社區長者及新住民走出平時的生活圈,外出參訪。


▲小朋友化身助教,帶領與會嘉賓體驗動畫製作。(慈基會 提供)

世代共學展示的作品格外亮眼,彰化縣社頭鄉湳底社區發展協會以超人來介紹綠意蓬勃的社區;嘉義縣大埔鄉和平社區發展協會改編老歌,請社區樂團幫學童做「竹炭花生」配音,趣味介紹大埔伴手禮;福池關懷協會以繪本動畫,帶出孩子在越南水上市場賣水果、烹飪聚餐的溫馨故事,引領認識新住民文化;台灣愛延續協會則串聯魔術、運動、競技等題材,展現活潑與創意。

「這個計畫開啟了一扇窗,啟蒙學童去探索未來。」湳底社區發展協會總幹事劉景琨分享,偏鄉學童許多來自經濟弱勢家庭,家長對數位學習的認識較缺乏。感謝法鼓山提供硬軟體資源,讓孩子平日課後與暑期都能在遊戲中提昇閱讀素養、識字能力,增進自信心與人際關係,更拉近親子的距離。

副縣長林田富代表縣長王惠美感恩法鼓山今年捐贈電子體溫計及酒精等物資,並採購縣內喜樂小兒麻痺關懷協會附設愛加倍工場及其他社福機構的產品,共同組裝成「安心家庭實物箱」,捐贈給縣內四個弱勢家庭社區課後照顧服務據點的兒少及弱勢戶,在疫情期間傳遞社會大眾的善心。

柯瑤碧會長表示:「我們長期關注偏鄉學生的教育和生活,希望能有助平衡城鄉的差距。」感恩十方善心的護持,期盼透過暑期動畫課程,幫助學子們熟悉軟體應用,發揮數位創作的能力;同時因應社區特色,在族群融合和隔代教養的互動學習上,都能達到善的循環。


關懷街友 散播慈心


▲常順法師與汐止仁愛傳教修女會一同關懷臺北車站周邊的街友,提供便當、防蚊液、酒精等物資。(梁金滿 攝)

◎釋常順(法鼓山慈基會祕書長)

八月二十四日傍晚,法鼓山慈善基金會與汐止天主教仁愛傳教修女會,有因緣一起在臺北車站南一門前關懷街友。對於臺北車站廣場街友活動的現況,自己雖不陌生,卻是第一次與他們互動,感恩有機會能一一為他們生起慈心祝福。

仁愛傳教修女會為了每週三的物資發放,至少會用兩天來準備,現場大約三百份水果與食物,都是五位修女親自準備,修女們跨越國界以實際行動,為底層民眾提供所需。在開始發放之前,修女們會先去關心排隊的街友,我也因此走了一遍隊伍,問候每一位排隊者。發完便當與物資後,修女們也再走近與留下來用便當的街友互動,我也利用這時間與幾位街友談話。在這近一個小時裡,看到修女盡可能與每一位街友互動,眼神與言語都流露出一種平等與慈愛。

發防疫物資時,街友一個接一個接受我們提供的酒精、防蚊液、口罩等,口中互道「平安」。發放完物資後,我坐下來關心一位之前在農禪寺皈依的信眾,他因為近幾年生活出現困難,因此來臺北車站與龍山寺領取便當……如同廣場上一位位正用餐自在的街友,一種平靜與祥和於北車廣場生起。

在發放過程中,現場負責辦理發放的義工張先生看到一位街友身體有狀況,馬上聯絡醫院並處理,也有兩位街友因領便當與工作人員有些爭執,張先生馬上以很接地氣的口吻回應,讓現場恢復秩序。發完便當與物資,陸續有人過來表示也要領取,修女會先請問張先生,由張先生判斷才發。從事救助與關懷工作,從張先生身上看到魄力與決斷力,我相信,這是慈愛精神以另一種面貌在展現。

圓山分會 生命故事分享會

曾國山│廖美櫻 實踐四它 活出佛法生命力


▲資深悅眾廖美櫻(左)、曾國山(右)分享運用「四它」,度過生命難關的故事。(林祥輝 攝)

【魏子茵/臺北報導】修行遭逢病苦很可能起退心,如何才能「身苦心不苦」?八月十三日上午,護法總會圓山分會邀請資深悅眾廖美櫻、曾國山伉儷,與九十一位聽眾分享運用「四它」克服接踵而至的病苦試煉,以佛法在人生的艱苦中見其光輝。

「這一生做得最對的事情就是學佛。」廖美櫻回顧自己從繁華城市嫁到鄉村小鎮的相處趣事,及兩人從一九八三年起追隨聖嚴師父,開啟有佛法相伴的人生。當她歷經同修曾國山完全失聰又罹患猛爆性肝炎,「常到師父的法照前流淚發願:願效法您盡形壽、獻生命。」依靠著師父的教誨,拜佛、懺悔,讓她提起勇氣度過困境。將佛法融攝於生命的真誠分享,使聽眾在笑聲中頻頻拭淚。

形容自己「在醫院彷彿打了七七四十九天的禪七」,曾國山接續分享因為學佛而有正知見,轉以歡喜心來面對身體劇痛的歷程。「『四它』是解決困境最好的智慧,心轉時,困境好像就不存在了。」失聰的他如今每日朗誦《法鼓全集》來保持發聲流暢:「六根少一根,就好好修行,好好念佛。」全家人也認真學佛,和樂同心。

「生命是來還願、受報。」謹記師父教導,夫妻倆走過低谷,至今持續奉獻,每學期在僧伽大學教授法會編布課程,恭敬莊嚴道場。曾經自願輪班照顧曾國山一個月,親睹其病危險境的友人簡麗純,深刻看見師父法語為兩人帶來的力量,也自勉將師父的教導運用在生活裡,在利人利己中實踐生命的意義和價值。

適逢「心靈環保」三十週年,圓山分會將兩人的生命故事拍成短片,與大眾共勉學習「無事心安靜、有事心安定」。參與影片製作的義工張麗麗提醒自己更加精進修持,進而提昇生命的品質、持續奉獻。「將佛法活用,每天都是新的。」來自城中分會萬行菩薩讀書會的陳秀蘭,從兩人的分享想起了〈普賢十大願〉,願學習踏實修行以調伏自己,成就他人。

護法總會地區悅眾成長營心得

做正能量發電機

◎謝瓊櫻(新店分會)

有機會與眾多精進的菩薩共聚一堂,聆聽常應法師、演本法師、戴萬成老師、張莉娟老師的課程,讓我獲益良多。

戴老師講授「法鼓優質高效護法團隊」,以佛法結合高效管理,讓人耳目一新。好的領導者應以關懷為先,績效要求在後,情感理性兼具,才能建立團隊和諧,創造最大效益,個人也能在團體中成長。我的理解是:先和對方達成共識,告知方法並協助完成任務,一定比單方向要求更容易達成目標。此外也須了解個人特質,把人放在適合的位子上,才能充分發揮所長,分會運作也應如此。

演本法師講說「佛法的知見與修行」,提到學佛修行要隨時往內看,以利他為第一。自己常往內心探索為何要學佛?原來有太多無明煩惱,須藉由學習佛法來斷除內心的貪瞋癡。法師提點從「菩薩行」中找到利他的力量。期許自己做一個具有正能量的發電機,隨時關懷他人,與他人分享佛法。

張莉娟老師講授「有效人際溝通技巧」,幽默風趣的授課方式,超有親和力,常能引起共鳴,讓我感受到有親和力的人,溝通也較容易。此外,溝通應採取「說具體,聽清楚,問明白,應得好」模式,學習放下自我成見,溝通更有效率,更能有效處理好問題。

常應法師講說「菩提心起,智慧花開」,開場就提到學佛是為了離苦得樂,進而成佛。離苦得樂的方法很多,我的領會是「學佛」才是最安全實在。

記得二○○九年婆婆往生後,第一次跟友人上法鼓山,對山上寧靜祥和的環境印象深刻,當下認定這是自己追尋的地方。其實未上山前就想找一位心靈導師,直到接受參學培訓,才知道法鼓山是觀音道場,理念就是「心靈環保」。相信是觀音菩薩護佑,讓自己對佛法的信心一直如初。

常應法師提點我們一定要發「大願心」,有願才有力,也才有努力的方向及目標,最重要的是能「傳承」下去。銘記於心的是法師引述的師父法語:「任勞者必堪任怨,任事者必遭批評,怨言之下有慈忍,批評之中藏金玉。」佛法的傳承是每位佛弟子的責任,需要大家集思廣益,共同承擔。

護法總會北部七分會 拍製影片分享心靈環保


▲萬榮奭導演(右四)將「最佳整合獎」頒給林口團隊。(護法總會 提供)

【黃演和/臺北報導】透過影片,分享「心靈環保」的好!今年是聖嚴師父提出「心靈環保」三十週年,護法總會特別邀請專業導演萬榮奭,指導北部七個分會製作「心靈環保」主題影集,經過三個月線上培訓,七月二十三日於新店分會舉辦交流會,三十多位義工齊聚分享成果。服務處監院常應法師勉勵各分會藉由課程接引新人,培養人才,成就更多分享「心靈環保」、廣結善緣的影片。

當天分享的影片由萬導演講評,文山分會以「四感.珍珠般的美好」獲得最佳毅力獎,城中分會「心六倫之生活倫理」獲最佳新芽獎,圓山分會「四它.廖美櫻與曾國山的生命故事」獲最佳故事獎,淡水分會「四要.我知道你需要」為最佳演出獎,林口分會「四福.一起走向幸福」為最佳整合獎,新店分會「四安」獲最佳應用獎,海山分會與三鶯共修處的三部影片,除了獲最佳團隊獎,「四要Rap」更獲得最佳企畫獎。

各分會也分享拍攝背後的動人故事。圓山團隊拍攝期間,主角及工作人員先後確診,運用「四它」突破困境,如期完成影片。林口團隊原本想重拍解決一開始的影音問題,萬導演鼓勵他們:「拍攝當下就是在記錄階段性成果,不要老想著重拍,試著去調整才是重點。」於是他們利用後製資源解決了問題。海山與三鶯團隊的「四要Rap」運用多國語言,邀請三十多位民眾參與拍攝,唱唱跳跳的演出讓「四要」深植人心,令眾人讚歎。

交流會最後,萬導演期勉眾人培養「想像、技術、美學、節奏、整合、預見」六大能力,同時不斷學習,為下一次做準備,繼續試著去做更多護法揚善的好影集,讓世界看見佛法的好。


培訓心得

連結點線 擴展成面

◎木易品

透過分會臉書,報名參加護法總會開辦的專案影集培訓班,最受惠是學到並體驗到「心靈環保」。在影集製作階段成果分享當天拍大合照時,有一幕真令我感動!

當時我站在後排,視線從常應法師和萬導的肩膀望去,落地窗外的建築物在陽光照耀下,顯得立體鮮明。那一刻,聯想到善知識就像朗耀日光,讓人的思緒變得明晰。忽然,窗外幾十隻飛鳥前後有序,快速飛過,這不就像是善知識相承相續,不厭倦地帶領我們學習,指引我們前進嗎?

課堂上,萬導諄諄教誨我們,這是前行培訓,是將來學習的資糧,勸勉大家繼續向前,往下一個階段不斷增上。

這一刻,想起《法華經.化城喻品》裡那位慈悲的引路人,為了不讓尋寶者半途而廢,幻化一座城讓大家稍事休息,調整體力繼續前進,這不就像是六合一系列培訓,分階段上課的目的?引導學員漸次成長,循序前進,從小小的點連結成線,將來可以擴展成面。

感恩默默奉獻的菩薩們,成就我們向萬導學習的因緣。祝福所有大善知識,以及發心護持的菩薩們,學法無礙,身心自在。

【慈基會】
推動數位世代共學

關懷街友 散播慈心

【圓山分會 生命故事分享會】
曾國山│廖美櫻 實踐四它 活出佛法生命力

【護法總會地區悅眾成長營心得】
做正能量發電機

護法總會北部七分會 拍製影片分享心靈環保

【培訓心得】連結點線 擴展成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