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店資深鼓手 實踐推廣心靈環保30年

楊紀梅 楊美雲 林美惠
分享隨師建設法鼓山的歷程
跨世代傳承護法願力


▲新店資深鼓手楊紀梅(左五)、楊美雲(右三)、林美惠(左四),與常貫法師(右四)及現任護法悅眾同心共願,一起實踐和推廣師父倡導的「心靈環保」。(蔡麗華 攝)

【藍之辰、魏子茵/臺北報導】聖嚴師父自一九九二年起,開始向世人倡導「心靈環保」的觀念和做法,身為法鼓山的護法鼓手們,如何實踐推廣「心靈環保」?響應「心靈環保」三十週年,新店分會於八月二十八日舉辦「當生命遇見佛陀,遇見師父」分享會,邀請資深悅眾鼓手楊紀梅、楊美雲和林美惠,分享一路隨師父學佛、實踐「心靈環保」、建設法鼓山的生命歷程。護法總會常貫法師、現任召委呂麗華、多位資深鼓手及眾多中生代、新生代鼓手一○八位,共同成就這場跨世代的護法傳承分享會。

北四轄區第一任召委楊紀梅,一九八七年便在農禪寺跟師父學打坐。她分享走進法鼓山學到最重要的三件事:念佛、禪修、拜佛,「透過念佛學習轉念,用禪修學習靜心,用拜佛消業障。」她表示,佛法為生命帶來的好處,讓她自勉「要以實際行動來發願」,除了接引人護持法鼓山,還推動農禪寺「念佛專車」,帶動地區信眾同霑法義。

教師聯誼會首任會長楊美雲,當年為了追隨師父建設法鼓山,提早從教職退休。她分享自己運用教學專長,舉辦教師禪修研習營、研經班,接引學生參與法鼓山活動,將「心靈環保」種子播撒在校園中。她還透過一張張泛黃的老照片,敘說師父關懷大眾、建設道場、為法忘軀的身影。「用教育培養人才,以恆心、毅力與勇氣去實踐佛法,奉獻自己。」她與大眾共勉力行師父的教誨。

一九九二年成為勸募鼓手的林美惠,曾擔任召委和助念組組長。「參與勸募課程時,我每天帶著錄音機去上課,回家還複習整理筆記。」她表示除了勸募時分享法鼓山的理念,並接引家人和其他菩薩一起共修。談起當年地區舉辦的園遊會,資深鼓手張陳玉蘭也上台分享義賣粽子「秒殺」的盛況,還有帶動信眾朝山,從一部車成長到六部車。林美惠笑說,這段過程如同師父所言:「忙忙忙,忙得好快樂;累累累,累得很歡喜。」

新世代鼓手劉靜滿表示,之前閱讀《法鼓全集》,看到師父抱病到國內外弘法及帶領禪修,盡形壽獻身命,「很羨慕資深鼓手們,有因緣可以親近師父。自己雖未能跟隨師父,但有《法鼓全集》及前輩菩薩的分享,師父彷彿就在身旁,繼續指導我們學習及推廣佛法。」洪芸甄則感動表示,這樣的分享鼓勵了我們後輩,使我們有機會學習並向前輩看齊。


▲楊紀梅分享學佛三十多年來,透過念佛學習轉念,用禪修學習靜心,以拜佛消業障。(蔡麗華 攝)

慈基會

慈基會 重返八八災區

關懷高雄六龜學校及社區 了解偏鄉教育需求

【本刊訊】十三年前,八八風災對南臺灣造成重大災害,法鼓山匯聚社會各界力量,援助災區重建家園。十三年後,當地的學校和居民,如今現況如何?八月三十一日,慈善基金會祕書長常順法師、三學院副都監常寬法師,偕同慈基會專門委員祁止戈、聯絡人陳麗琴等前往高雄市六龜區,拜會當地學校與居民,聆聽學校的需要,持續援助偏鄉教育。

當天上午,六龜高中、寶來國中、六龜國小、新威國小、新發國小、荖濃國小、龍興國小等七校校長和主任,齊聚六龜高中會議室,聆聽陳麗琴說明「百年樹人獎助學金」申請辦法,預計今年第四十一期起,約有六十位在地學生可獲頒「百年樹人獎助學金」,幫助學子安心就學。校長們也分享偏鄉教育現況,表示當地孩子不缺吃飯錢,而是缺乏課後輔導、寒暑期營隊、才藝培養的師資與經費。

聆聽校長們分享後,常順法師表示此行的目的,即是希望透過第一線教育工作者的視角,了解孩子真正的需要,找到需要幫助的對象,將各界的愛心資源,挹注在教育與學習上。

此行也參訪十年前法鼓山援建的龍興段、樂樂段永久屋社區、新開紀念公園、荖濃防災暨社區教育中心等,同時勘查未來將捐助的建山部落備災倉庫。曾參與當年救災的常寬法師,回憶八八風災過後,六龜地區橋斷路塌,眾人涉水渡河,抵達被土石掩埋的社區旁,為罹難居民助念的情景。

樂樂段永久屋於二○一二年落成,共安置十八戶桃源區勤和部落居民。籌建過程中,建築師徐伯瑞、中原大學景觀系與居民,共同參與公共空間及家屋設計,因此每戶門口都有布農族傳統特色的貓頭鷹。一行人拜訪社區居民,並進入家中參訪,關懷居民安住的現況。當時擔任鄉民代表會主席的潘星貝見到法師們,歡喜分享女兒投入社區社福工作並獲肯定的喜悅。眾人還前往法鼓山捐建的新開紀念公園,見到「蛻變中的蝴蝶」鋼雕作品,彷彿也看見蛻變重生的部落居民。


▲慈基會一行人重返八八災區,拜會樂樂段永久屋社區,看見蛻變重生的布農族部落。(慈基會 提供)

護法總會關懷院

大事關懷場控培訓 關懷再提昇

【魏子茵/臺北報導】九月十八日,護法總會關懷院首度舉辦「大事關懷場控培訓」,一百一十三位北部地區助念組悅眾齊聚德貴學苑大殿,聚焦大事關懷的理念、作法,對於各階段的關懷工作,釐清執行的細節,做好規範與傳承。監院常哲法師、常衍法師、助念團團長黃欣逸都到場授課。

常哲法師開示時,提點眾人進行大事關懷的過程中,可善用關懷院的網站,包括:線上點燈祝福、聖嚴師父對大事關懷的影音開示,以及佛號與誦念儀軌等,在疫情或時空阻隔的狀況下,善巧引導家屬即時為往生親人祈福,也能進一步接引家屬走進道場參與共修,在莊嚴的佛事與共修的凝聚力中,撫平悲傷,用佛法的正知見來安定身心。

常衍法師在說明大事關懷的理念時,提醒大眾以「心靈環保」為核心的佛化奠祭,和一般民間文化最簡單的區別,就在於「捨」。捨下對世間的牽掛、捨下愛別離之苦,用佛法溫暖的慈悲與清淨的智慧,環保而莊嚴的佛事,祝福往生者往生佛國,幫助家屬認識佛教的生死觀,陪伴家屬走過悲傷與失落。

法鼓山大事關懷的項目,包括往生助念、慰問關懷、佛化奠祭等,每一項都需由「場控」來擔任義工、蓮友、家屬之間總協調的角色,就像一場共修當中的監香,無論是理念的傳達、各環節的銜接、儀程細節、人員的溝通,各方面都需要照顧好,是肩負提昇佛事品質、協助生死兩安的悅眾菩薩。

透過法師與悅眾的分享,眾人逐一檢核助念、關懷、佛事說明、追思與公祭的流程細目,深入釐清任務和程序的一致性與完整性。由於參與培訓的學員大多是地區資深助念悅眾,因此即使課程緊湊,眾人抱持著對佛法的信心,以及對大事關懷的熱忱,連休息時間也都熱烈討論交流,或是演練大事關懷儀軌。

「感恩有大事關懷這方福田。」松山分會助念組組長張炳松,奉獻大事關懷超過二十年,他分享自己從中實踐佛法,養成了積極的人生觀。萬金分會召委李春森表示,培訓課程釐清了許多問題,回去會向地區菩薩們布達並共同練習,希望能不斷提昇大事關懷的品質。


▲常哲法師、黃欣逸團長與助念悅眾交流大事關懷場控的各項程序,期使每一場關懷佛事更臻圓滿。(張愛玲 攝)

文山分會

常啟法師講禪宗思想運用


▲常啟法師鼓勵眾人將禪宗非二元的思考,運用在日常生活上。(方麒舜 攝)

【黃演心/臺北報導】「解脫」是二元?還是非二元?九月十七日下午,法鼓山僧伽大學教務長常啟法師來到文山分會,與一百一十六位菩薩分享「禪宗非二元的思索與運用」。法師以擅長的譬喻法、信手拈來的祖師故事,將禪宗思想化為淺顯易懂的語彙,整場講座笑聲不斷。

常啟法師從禪宗六祖惠能開悟、向五祖弘忍求法的故事談起,再向大眾介紹記載惠能得法傳法、研究禪宗思想淵源的重要依據《六祖壇經》。法師說明《壇經》是以般若為方法、如來藏為目標,用般若的空觀破除煩惱的執著,以期達到「明心見性」的目的。

如何將禪宗的思想運用在生活中?法師以《金剛經》中「應無所住而生其心」這句話,指的就是心中沒有成見的牽掛、沒有自我主觀的影子,仍有超越自我中心的種種應對,「應當怎麼處理,便怎麼處理,不以自我中心來做判斷,而是面對任何的人、事、物,都給予恰如其分的處理。在日常生活中,練習不受環境影響困擾,便能得到解脫。」

法師提醒大眾,當生活上遇到煩惱,或是遇到價值觀不同的衝突,可以往上提到一個更超越、更大的脈絡來看,就不會在兩邊選一邊。「真正成熟的人,絕不會先分辨善惡,將好人和壞人截然二分,而是在好的當中看到不好,在惡人當中,也會看到他的好。」法師表示,當我們跳開來看,就會發現沒有絕對的好人與壞人,鼓勵眾人將禪宗非二元的思考和處理模式,運用在日常生活上,練習不受環境影響,便能得到解脫。

第一次參加分會講座的陳淑婉分享,法師請我們舉手指向自己的左邊,面對我們的法師也舉手指向自己的左邊,說明沒有絕對的左邊,「讓我明白站在自己的立場,就無法看到整體的狀況。」佛學班班長余光烈聽完演講後,則提醒要自己老實修行,該做什麼就做什麼,「畢竟自家的摩尼寶珠,不假外求。」

新店資深鼓手 實踐推廣心靈環保30年

【慈基會】
慈基會 重返八八災區

【護法總會關懷院】
大事關懷場控培訓 關懷再提昇

【文山分會】
常啟法師講禪宗思想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