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禪水月過中秋

點亮禪心團圓

二千多位民眾佛前供燈、發願祈福、繞行水月池 體驗漢傳佛教節慶文化


(李佳純 攝)

【本刊訊】「我願做一盞明燈,用佛法的慈悲與智慧,照亮世界的每一個角落,願世上沒有黑暗,只有平等的慈悲與智慧……」九月九日中秋前夕,農禪寺水月道場大殿裡,二千多位民眾捧著點亮的心燈,隨著法師們在佛前發願祈福,並以專注當下的腳步,繞行水月池,放鬆身心慢步經行,感受與佛菩薩團圓的清淨、溫暖、平安與光明,也從中體驗現代漢傳佛教的節慶文化。

結合「中秋節慶、佛教文化、禪修」的「農禪水月過中秋」活動,是疫情這兩年來,農禪寺首度舉辦的大型活動,「為守護參與民眾的健康,特別安排防疫安心動線。」監院果毅法師說明,民眾於大殿靜心點燈、發願祈福後,內心逐漸沉澱清淨下來,接著分成三個時段場次,由法師們帶領民眾放慢腳步,誦念「南無觀世音菩薩」聖號,捧燈繞著水月池經行,「這也是專注當下、安住當下的禪修體驗。」

除了繞池經行,許多民眾供燈後,闔家至《金剛經》牆下的廊道,參與融合禪修心法的「福柚」闖關活動。大小朋友們練習以放鬆的身心,全神貫注地調控手中的兩條毛線,引導線上的球掉進桶子裡,領略當中的遊戲三昧。無論是與父母合作闖關的小朋友,還是順利過關的九十歲老菩薩,都獲得農禪寺自家栽種、代表平安福佑的「福柚」,而與大眾結緣的「農禪餅」、「水月酥」,更是由義工們持誦佛號親手製作,蘊藏了滿滿的祝福心意。

在農禪寺擔任義工的魏毓慧與女兒,特別帶著兩位立陶宛來臺的交換學生,一起到水月道場過中秋,體驗漢傳佛教寺院節慶活動的特色。第一次參與農禪寺活動的邱意涵表示:「供燈時,感受到每盞燈如同是菩薩的祝福,也給予世間溫暖和希望。」專程帶著一家四口來寺院共度中秋的林恩豪,隨法師供燈發願後,還進一步發願:「要把祝福的力量帶回家,傳遞給更多的人。」


▲民眾捧著點亮的心燈,隨法師們在佛前發願祈福。(王育發 攝)


▲大小朋友以放鬆專注的身心,參與融合禪修心法的「福柚」闖關活動。(王育發 攝)

西雅圖分會新址 首度開辦禪訓班

常惟法師帶領學員體驗「身在哪裡,心在哪裡」 練習活在當下

【張瑄/西雅圖報導】西雅圖分會歷經多年尋覓,七月順利為新址進行灑淨,並於八月二十七、二十八日首度舉辦第一場活動。為期兩天的初級禪訓班,由溫哥華道場常惟法師帶領,共有十九位學員報名參加。

分會新址環境清幽,學員走入其中,隨即感受到安定的氛圍。這期禪訓班學員包括:科技業人士、博士生、家庭主婦等,年齡從二十多歲到六十歲,多數沒有禪修經驗,因此充滿好奇,還有學員想了解禪修與西方的瑜珈冥想有何不同。

課程一開始首先進行法鼓八式動禪,打破多數人以為「禪修就是打坐」的刻板印象。接著介紹七支坐法、禪修的觀念與方法。有學員分享,以前內心總是糾結著過去與未來,透過這次課程,學到「活在當下」才是最重要的;也有學員分享數息時,察覺到自己妄念不斷,經由練習才讓身體慢慢放鬆,心漸漸安定下來,也才了解生活中隨時都可運用禪修方法,提醒自己「身在哪裡,心在哪裡」。

此外,常惟法師就學員提出做人處世難免要「裝」一下的疑惑,給予不同角度的思考。法師表示,「裝」的過程,就是建立一個新習慣的過程,裝久了就變成習慣,習慣後就會內化成個性的一部分,便會產生質的變化,「所以『裝』並不是壞事,只要我們往愈來愈好的方向走,『裝』就是提昇自我的一個方法。」

新會址綠地廣大,進行托水缽是一個特別的考驗和體驗。有學員分享,自己一路上小心翼翼看著缽裡的水前行,但最後單腳跳的時候,不論怎麼小心,水都會灑出來,懊惱的心情在放下水缽後,感到無比輕鬆,察覺到這番心境變化後,對自己的緊張也覺得莞爾。

禪訓班結業後,許多學員報名分會將於十月開辦的「快樂學佛人」,希望走上學佛的道路。分會自九月起,每週日上午也在新會址恢復禪坐共修,歡迎老參新學一同回道場精進。


▲西雅圖分會於新址首度開辦禪訓班,常惟法師帶領學員認識禪修的觀念與方法。(西雅圖分會 提供)

溫哥華道場

果醒法師講《楞嚴經》生活運用


▲果醒法師期勉大眾當下放捨波浪現象,就能在生活中轉煩惱為智慧。(溫哥華道場 提供)

【邱敏/溫哥華報導】每年暑期,溫哥華道場開辦的佛學講座,已成為備受期待的傳統,今年由副住持暨禪修中心副都監果醒法師,於八月三十日、九月一、三日三天進行「《楞嚴經》的生活運用」講座,近六百八十人次在現場及線上聆聽,認識人人本自具足的妙明真心。

古德向來有「開悟楞嚴,成佛法華」的說法,可見《楞嚴經》是一部重要的修心指南。果醒法師以數十年的修行體悟,將深奧難懂的經文,以簡單的觀念來導正一般人的根本錯誤。首先,是錯把五蘊身心當成「我」,不清楚根塵接觸即「無明」,以致一直生活在顛倒見裡。

「你是否想過身體、感覺、想法是你嗎?」法師拋出問題,引領眾人思考。接著說明「人人本具的妙明真心」就是「佛性」。法師說明,心可以變現出虛空、世界、眾生、業果的種種樣貌,「從生活中不難覺察,面對相同情境,各自有不同解讀,就是『從真起妄』的顯現。」別人罵一次,我們卻「用記憶來修理自己」無數次;對方只講一句,心中卻浮出無數妄想,自陷痛苦……這都是虛幻假合的寫照,誤以生滅現象為我。

法師又以「現象如波浪,佛性像大海」的譬喻,說明波浪(妄心)從來不離大海(真心),如何「返妄歸真」?「以平常身心來體驗佛法」、「在日常生活中留心,便可見到處處是禪」,法師表示,只要覺察一念妄動是假合,當下放捨波浪現象,就能在生活中轉煩惱為智慧。

每堂課後,眾人都把握機會提問,有人提到職場上的現實、無奈和委屈,法師以嚴長壽先生的故事回應,建議將職場當成廣結善緣的平台,順逆境無非成就回歸自性大海。法師也分享自己身為出家人終日忙碌,無實質名利權勢,為何甘之如飴?「因為從佛法中得到的禪悅法喜自在,尤勝於依賴外境的欲樂。」

舊金山道場

上百人放鬆身心 體驗念佛禪

【舊金山訊】九月初,副住持暨禪堂堂主果醒法師來到舊金山,展開為期兩週的弘法關懷活動。法師此行目的之一是推廣念佛禪,舊金山道場於九月十四日舉行「念佛禪的方法」講座,為九月十七、十八日的「都市念佛禪二」做前行訓練,引領灣區信眾體驗念佛禪法門。

果醒法師弘講內容包括:念佛禪的緣起、目的及方法,並與一般念佛略作比較。法師說明,一九九九年聖嚴師父開始推廣念佛禪,起初一些修淨土的菩薩不太習慣,認為〈讚佛偈〉不見了,「南無」不見了,《阿彌陀經》不見了,是不是西方也不見了?另一方面,打七的禪眾也不習慣禪坐念佛。

師父當年開示念佛禪不同於佛七,念佛禪以「見自性佛」、「見自性淨土」為目標,祈願尚未往生時,就能見到自性淨土,達到般舟三昧。而曹洞宗、臨濟宗都有念佛的傳統,有工夫後就要參「念佛的是誰」。

「要用禪修的方法念佛,把佛號當作所緣境,把所有的妄念都變成佛號。」果醒法師表示,念佛禪包含坐念及繞念,動靜相間得以持久,並依自身經驗分享念佛訣竅,比如像嬰啼一樣用丹田發聲,唱時要「藕斷絲連」,依唱腔放鬆身體等,建議眾人清楚覺照身體,依自己的需要跳字換氣,沒有固定方法。

講解後,法師敲著木魚,帶領現場悅眾先繞佛再坐念,同時鼓勵一百多位線上聽眾隨著木魚一起練習。只見電腦螢幕上,很多人隨著木魚聲各自繞佛念佛,空間雖異,學法之心一樣誠懇殷切。

十七、十八日在都市念佛禪二中,法師帶領大眾用放鬆的身心念「阿彌陀佛」。繞念時,法師提醒一字一步,腳步與佛號相應,將身心和環境融入每一句佛號。一位念佛組菩薩分享:「念佛禪比念佛輕鬆很多,一整天下來,有運動但不會累。且隨時念佛與佛相應,妄念少了,心也安定了。」


▲果醒法師帶領大眾用放鬆的身心念「阿彌陀佛」,繞念時,一字一步與佛號相應。(舊金山道場 提供)

馬來西亞道場

吉隆坡特教師院學佛班來訪


▲吉隆坡特教師院學佛班成員訪馬來西亞道場,體驗法鼓山的寶。(馬來西亞道場 提供)

【莊偉銘/馬來西亞報導】八月二十七日,吉隆坡特殊教育師範學院學佛班二十六位成員,前來馬來西亞道場參訪。監院常藻法師關懷時,勉勵來訪學員不只在法鼓山挖寶,更要在佛法僧中挖寶,向三寶學習,「佛法主要存在的目的,是助人解決苦和煩惱,進而成佛。」法師期許眾人成為沒有煩惱的人,進而幫助他人沒有煩惱。

來參訪學員中,有人想接觸不同體系的佛教,有人想了解法鼓山的理念與精神,也有人好奇法鼓山是什麼樣的道場。常寂法師向眾人介紹法鼓山的理念,即「提昇人的品質,建設人間淨土」,創辦人聖嚴師父將佛法轉化成平易近人的用語,讓更多人能落實在生活中,達到身心的平安、健康及快樂。

眾人在導覽義工帶領下,了解道場境教和設計理念,並透過咀嚼葡萄乾的活動,體驗法鼓山的寶──禪修。馬來西亞法青學員也到場分享〈眼前當下〉、〈和心在一起〉兩首創作佛曲,在輕鬆的旋律中,聆聽歌詞中的佛法涵義。

學員周依琳分享,自己對「無常」的體會是世界瞬息萬變,如果把心停留在自己的過去和痛苦,也是一種執著,能夠時時感恩每一個當下,便得自在。學員符詩綺則表示,法鼓山所教導的「念觀音、求觀音、學觀音、做觀音」,讓她感受觀音菩薩的慈悲力量,內心覺得喜悅、平安、快樂。

農禪水月過中秋
點亮禪心與佛團圓

西雅圖分會新址 首度開辦禪訓班

【溫哥華道場】
果醒法師講《楞嚴經》生活運用

【舊金山道場】
上百人放鬆身心 體驗念佛禪

【馬來西亞道場】
吉隆坡特教師院學佛班來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