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級:
小字級
中字級
大字級

【課程報導】《智慧之劍》第一堂~定慧圓明不滯空 隨緣觸物常怡悅

《智慧之劍》第一堂~定慧圓明不滯空 隨緣觸物常怡悅


繼《神會禪師的悟境》之後,法鼓山安和分院再度禮請東初禪寺、象岡道場現任住持果醒法師於2013年7月4日起展開為期四周的講座,透過聖嚴師父的著作–《智慧之劍》分享唐朝永嘉大師的修行經驗,體驗禪不可思議之境,第一堂課即吸引逾四百位菩薩參與這場殊勝的共修。果醒法師逐句詳實闡釋詩偈的禪法意涵,就是希望菩薩們理解,佛性是無價珍寶,取之不盡,用之不竭,其本身無形無相,如同鏡子,既能反應一切現象,又不染著,只要我們停止操作能所,少了分別心,佛性便能現前,也就能體會到「百花叢裡過,片葉不沾身」的修行妙境!


由於安和分院今年四月份所舉辦的《神會禪師的悟境》講座受到菩薩們熱烈迴響,在炎炎的夏日,安和分院再度邀請果醒法師前來演講,希望透過禪師們的智慧為社會大眾帶來一帖清涼、除熱惱的法藥。此次講座以聖嚴師父於禪七期間所開示並收錄編輯而成的著作–《智慧之劍》為題,祈願大家藉《永嘉證道歌》這把智慧寶劍斬除修行路上種種障礙。


根據師父的敘述,永嘉大師於詩偈中雖強調理解經教固然重要,但勉勵修行者不能只依靠書寫的文字,而是保持不執著、不捨棄的態度努力修行才是,故《永嘉證道歌》是禪門中的經典之一。現在,就讓我們跟著師父及果醒法師的引導,聽聽永嘉禪師告訴我們如何修行?如何過生活?如何看待這個世界?又如何教導我們在佛道上自己幫助自己,以及進入禪門後如何幫助別人?

果醒法師首先說明,佛性,就是覺性,就是法身,人人本具,不假外修,體性圓滿,廣大無邊,即使我們被無明煩惱所遮蔽,佛性依然未曾遠離。只是,我們習慣抓取五蘊為「我」,習慣操作能所,不斷將現象、想法、感覺當成「我」,因為取捨、分別,遮住了原本清淨的心,所以,永嘉大師於詩偈中開宗明義告訴我們,「絕學無為閒道人,不除妄想不求真」,亦即,修行並非壓抑妄想,也不是隨妄想攀緣奔馳,唯有學習不取不捨,不生不滅的佛性才會顯現。


為了讓菩薩們理解每個人心中都具備珍貴的佛性,法師以波浪及海水作為譬喻,波浪本質就是海水,不需要讓波浪消失,才能現出海水,而波浪千變萬化,並不影響海水,就像法身、佛性,無相無不相,因此,當我們見到法身之時,並非色身消失不見,色身只是法身的功能之一,同樣地,無明也是佛性的功能之一。故當我們少了一條腿,法身不會少了一條腿,佛性不會有所增減,那就是證道歌所謂的「無明實相即佛性,幻化空身即法身」的意涵。


事實上,我們會受苦,是因為我們經常以身體來修輪迴行,不是菩薩行,將無常變化的五蘊當成「我」,抓住四大,任憑三毒水泡出沒。每個人若能學習不執取,心便能含攝十法界,可以反映出種種現象,卻什麼也不是,就能自在運用五蘊,而不執著五蘊,如此,慢慢薰習,被灰塵遮蓋的佛性,必然現前,當你真正切斷三毒的執著,覺醒之後,一定會領受到師父的話「世界通通有,人我是非不見了」那種妙不可言的美好,體會到「覺後空空無大千」的自在廣闊。這時,你的心是跟如來的心一樣,六度萬行早在心中就已圓滿了。

果醒法師說,佛性,不會像世間法般執取或排斥,而是不著相,不抓取生生滅滅的現象,清楚一切現象不是我,也沒有離開我,如同海水永遠與波浪一起,波浪產生任何形狀,海水不會抓取某個波浪,因此,我們要練習不透過六根看待世間,即能沒有離開世俗,又不染任何現象。當攀緣的力量消失,見到智慧心、覺性,心必可產生無限的功能,佛性就能圓遍十方。


至於我們如何讓自己的佛性隨時開顯呢?果醒法師除了鼓勵大家時常以「心中的媽媽不是媽媽」參話頭外,也藉著永嘉禪師的詩偈來指導菩薩們如何在聽到毀謗或罵人的言語時,保持放鬆不受干擾的妙招。首先,要具備「觀惡言,是功德」的態度,知道語言文字是波浪,是現象,從中看到不生不滅的佛性,就不會因現象起冤親,也不會讓覺性迷失在現象中,方能體驗到三輪體空的慈悲力,此時就是修忍辱波羅蜜。所以說,佛性,是無價珍寶,不受外在環境變化影響,取之不盡,用之不竭。「隨時用佛性感知現象,隨時運用三輪體空的態度看待所有一切,才是真精進」,法師如此勉勵我們。


其實,修行,猶如磨鏡,塵盡,明,自然現。今日,我們有殊勝因緣聽聞師父及果醒法師對祖師大德們的修行經驗分享,就像得到明珠、妙藥一般,只要我們願意取之、服之,遮蓋佛性的妄念烏雲自然慢慢少些,煩惱自然輕些,慧日即現!

文.陳麗珠/圖.吳佩憶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