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級:
小字級
中字級
大字級

安和「熟年真好」講座第一堂~感老知老

安和「熟年真好」講座第一堂~感老知老


2016年最溫暖的療癒系講座開課囉!法鼓山安和分院再度禮請聖嚴教育基金會執行長楊蓓老師以「熟年真好」為題,帶領我們學習以高度覺察力,重新統整自己,盤點每個生命歷程,重新詮釋、重新命名、重新反思,慢慢建構一幅自我圖像的視框,告訴自己這樣活「還不錯」,這就是安放生命的過程,是擺平自己的過程,是逐漸放下的起始,也是生命轉化開端。如此,紮紮實實累積出來得資糧,不僅可以讓我們自己擁有身心健康老年,也讓我們具備勇氣、信心及智慧面對老、病、死的真相。


台灣進入高齡社會,樂齡、逆齡成為時下受到關注的議題,該做哪種準備才能邁向美好的晚年呢?法鼓文化、安和分院共同規畫了「熟年真好」講座,除了1月3日之外,後續還有1月10、24、31日等三次課程,楊蓓老師將以「服老惜老」、「安老樂老」以及「優老敬老」等主題,引導大家從感知老知將至、重新發現生命光景,如實面對生命的真相,眾多菩薩透過現場及網路直播共同聆聽這場在冬天裡最溫暖人心的講座。


楊蓓老師首先以幽默的語氣指出,自己正在經歷熟年,熟年其實並不好,必須面臨體力衰退,對人事變化也有諸多感慨,這時,人生的高峰漸漸過去,休息是理所當然的事。但是,為何我們會想逃避?楊老師以法國哲學家傅柯所提出的圓形監獄概念來解釋,說明人一出生就難逃被監看的命運,故「必須努力向上」的魔咒深深烙印內化成為每個人的生命價值,一則讓觀看者覺得自己是上進的,一則證明自己是上進的,這就是多數人會順著主流價值的原因,而「人活著就是要努力」自然而成為生命歷程的第一個魔咒,「只要我努力,沒有什麼不行的」則是第二個魔咒。


「人在努力過程中,不僅為社會帶來正向價值,也為自己創造正向價值。可是都能那麼如意嗎?尤其進入中年後,看到晚輩過日子的方式,會發現前面的魔咒只能烙印在自己身上,不能烙印在別人身上。」楊蓓老師的講解,切中許多人的心坎。她說,年輕時,相信人定勝天,中年之後卻發現「人不一定勝天」、「不是努力就能成功」,這樣的體悟會讓步入熟年者對人生開始產生疑問,加上家庭關係改變,掌控性降低,有種世界漸漸出現失控而產生不知所措之感,最重要的是,慢慢觀察到周遭老人家的生活型態,例如自己的父母需要看病、需要人陪....,
隱約意識到未來生活的變遷。

由對老人家依賴觀察,會逼迫每個人去看待自己行將老去的事實,無論是體力、親子關係、人際關係等生活點點滴滴,凡此種種變遷累積後,熟年會好嗎?楊蓓老師直言,熟年真的不好,人老,不是好玩的事,沒體力、沒心力,昔日呼風喚雨,年紀大了,是任風吹,這就是外界有諸多樂齡、逆齡等激勵性說詞,是希望大家快樂變成高齡,期許每個人都能與年齡逆道而行,成功老化,這些名相在在說明「人老不好玩」。


即使如此,我們還是得做些什麼?楊蓓老師強調,由於我們總是活在圓形監獄裡,主流價值告訴我們,人的一生就是應當努力向前,所以,我們不願面對「老」這件事,畢竟社會價值對「老了」充滿負面價值及貶低,即使社會提倡敬老,「老」依舊與主流價值不相融,至於「家有一老、如有一寶」的說法,有時候僅僅是自我安慰罷了。一旦產生與主流價值不相容,必然會心理壓力,會產生說不出的痛苦,故轉化我們對生命的看法是熟年最困難的事,卻也是必須學習的事,能否邁向美好的熟年與晚年,關鍵在自我統整的學習。


「人若沒有走上自我統整的路,面對老年會絕望。」「人累積一輩子智慧經驗要在最後關口如何與生命價值與意義結合,進而泰然面對老、死,這是非常困難的事。」楊蓓老師分享自己與病中的聖嚴師父對話,曾當面向師父允諾自己準備好面對師父的捨報。直到師父圓寂,才認知到,面對死亡,永遠不可能準備好,這就是我們逃避「老」很重要的因素,因為誰都沒有準備好。為此,楊蓓老師以海德格「向死存有」的論述勉勵大家,存在有無價值端視邁向死亡的過程中所累積出來勇氣,有了這樣的勇氣,人會對自己還存在這個事實做出強而有力的貢獻,這就是自我統整重要之處。

楊蓓老師進一步解釋,所謂「自我統整」就是清楚自己生命歷程的樣貌,無論是庸庸碌碌、多采多姿或八爪章魚,必須學習慢慢建構出自己的生命圖像,然後,告訴自己這樣活「還不錯」,這個「還不錯」的信心就是我們面對死亡的最重要的信心,一個人面對死亡勇氣來自於對自己的統整有多少,這個統整就是修行的歷程,是後半生很重要的功課。


怎麼進行自我統整呢?楊蓓老師教導我們,首先細細檢視生命的每個歷程,再給這些生命歷程進行命名,例如某個階段是年少輕狂,爭強好勝,經過整理過程會出現不同看法,這便是重新解讀生命歷程的機會,也是從生活骨牌走向生命的骨牌,這條路是修行的路,此時,才有機會轉化自己對生命的態度,並建構起一個自認為比較身心健康的老年。


「透過高度覺察力,願意覺察、願意看看自己,認識自己,一點一滴盤點生命,到後來,會發現這是個學習放下的過程,會讓修行變得非常紮實,不是只有打坐拜佛,而是每分每秒看著自己,將每個生命歷程重新命名、反思、詮釋,其實是安放生命的過程,是個擺平自己的過程,若沒有擺平自己,面對死亡勇氣就提不起來。

演講最後,楊蓓老師慈悲地解釋,我們不需要否定熟年不好的部分,但可以學習轉化,學習爬梳整理自我的生命歷程,會體驗到我們對於好壞的判別有所改變,面對事情也會漸漸擺脫是非評價,進而減少強烈的得失心,帶有距離觀看自己的過去,將其當成是我們最大的資糧,為老年做點準備,就容易真誠面對老、病、死。


當天,法鼓山文化中心副都監果賢法師也到場聆聽,並推薦大家多多請幾本楊蓓老師的書回家好好閱讀,當藥吃,學習自我探索、自他關係,會發現生命充滿希望,也讓自己老的有智慧。

文.陳麗珠/攝影.郭若蘭.高麗英

TOP